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稀有人物丁文江.docx

    • 资源ID:9118338       资源大小:125.0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稀有人物丁文江.docx

    1、稀有人物丁文江稀有人物”丁文江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他是他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纵横于科学、政治、实业三界,皆有 成就。同时代的人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蔡元培称“精于科 学而又长于办事, 如在君先生, 实为我国现在稀有的人物” 。傅斯年说:“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之代表; 利普评价:“丁君之为人,非特具有过人之能力,且有远大 之眼光,弘毅之魄力与勇气,识见所及,均能力行之而成事 实!”英国大科学家罗素则直言: “丁文江是我见过的最有才 干的中国人。 ”地质调查所所长与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丁文江于 1911 年获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和地质学的双学士学位。随即回国

    2、,积极投身于建造我国的地质学 基础。他规划了其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 祖师。1913 年初, 丁文江担任北洋政府工商部地质科科长。 为了全面发展中国的地质事业,在丁文江的积极推动下,工商 部将现有管理机构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附设教学机构地 质研究所,均由丁文江担任所长。这是中国首个地质学研究机构,也是中国现代成立最早的科研机构。丁文江认为,要从事地质研究工作,必须从培养人才开所开始学习。教学中,他非常重视实地训练,提出每星期必始。 1913年 10月,经他考试和综合评定, 30名学生入地质由老师带领学生分组实地工作一次。学生们分头参加实地考 察,他们走遍了北京城外方圆几百里的山

    3、山水水, 实地归来, 必须写出报告,再由丁文江和老师们指出得失。经过高强度 的实地训练,毕业时,学生们都可独立工作。这批学生毕业 后,地质所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工作由此展开。地质学是那个时代的高精尖学科,师资匮乏。丁文江费尽心思,为地质所请来了德国地质学家梭尔格和瑞典地质 勘探主编安特生,为北京大学地质系请来了李四光和葛利 普。这极大促进了我国地质人才的培养。地质调查倾注了丁文江大量心血。丁以重视实地调查著称,他力倡“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 、“近路不走走 远路,平路不走走山路” 的原则, 并在调查中身体力行。 1913年 11 月,他到山西、河北调查正太铁路沿线矿产,这是中 他又赴云南调查

    4、。从个旧锡矿到蒙自、鸟格,回昆明,再从 昆明向北,经富民、禄劝、元谋,过金沙江到四川会理,向 东南进入云南东川考察铜矿。随后东入贵州,经云南宣威等 地回昆明,历时 200 多天。一路上,他都进行了详细的地质 勘探和矿产调查。黄汲清曾评价说: “丁文江之工作,一方 面改正法国人德普莱特的错误,一方面建立了滇东底层之基 础,为后来云南调查之基。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开展边远地区 的大规模地质工作,几乎是一次探险从调查正太铁路地质矿产开始到 1922 年,这十年间,是丁文江一生中野外地质调查最密集的时段。 1919 年,丁文计先后居京师,实不及四载。”黔,东游于皖浙,西至晋秦,东北至鲁,今年复游于欧美。经

    5、过丁文江等人的十年艰辛开拓,到 1922 年,地质所人才荟萃,成就斐然,成为中国“最有光彩的学术机构” 在国际学术界也赢得了声誉。胡适评价说: “中国学科学的 人,只有地质学者,在中国的科学史上可算得已经有了有价 值的贡献。”对于创建人丁文江的贡献,胡适总结为三点:是他在短时间内树立一个纯粹科学研究的机构,作为中国 地质学的建立和按部就班发展的领导核心;二是他不辞辛苦, 以身作则,为中国地质学者树立了实地调查采集的工作模范; 三是他真诚地爱护人才,热诚而大度地运用中、外、老、少 的人才。中央研究院是中国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直属国民政府领导,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和指导、联络、奖励学术 研究。

    6、在蔡元培的多次邀请和好友的轮番劝说下,丁文江于1934年 5月出任总干事一职。 在任职的一年半时间里, 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为中研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促进了全 大的科学研究机构,重新建立在一个合理而持久的基础之 上。”在中研院的历史上,丁文江创立评议会、基金保管委员会和编制预算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评议会为全国最高学术 评议机构,但因涉及的单位众多,关系复杂,研究院成立六 七年来都始终未能成立。 丁文江上任后, 认为此事不能再拖。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运作,由他起草,经多方讨论而成的评议 会组织条例由国民政府公布。 依此条例, 6 月 19 日首届评议 会选举会顺利召开,选举李书华等 30 人为首届

    7、评议员。此 后,评议会开始运转,使研究院真正成为代表全国学术研究 的机关。为了更多地增加基金和有效使用现有基金,丁文江亲自草拟了基金暂行条例 ,由国民政府核准施行。这使研究 院基金的增加和应用,都有章可循。在编制预算方面,他上 任后打破了各所平均分配的办法,改为视各所需要和事情轻 重缓急定预算,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作用。总之,丁文江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使中央研究院气象一新,学术研究蒸蒸日上。朱家骅评论说: “自从他到研究院后,北票煤矿总经理与淞沪督署总办朱家骅评价丁文江“不但是一位地道的科学家,而且极矿总经理和淞沪督署总办窥其风采。丁文江出任北票煤矿总经理缘于沉重的家庭负担和老上司、时任北票煤矿董

    8、事长的刘厚生的邀请。北票煤矿位于 当时的热河省朝阳县(今属辽宁省北票市) ,此前,丁文江 曾调查过这一带的地质矿产,对此并不陌生。 1921 年,丁文 江接任总经理后,对衰败不堪的煤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改革股权比重。由官办改为官商合办,其中官四商六,使民间资本成为大股东。董事会由七名商人和四名官 员组成。 这样就摆脱了官方的控制, 使丁文江不受政府干预, 可以大展拳脚。其次是解决技术问题。用土法采掘只能采得 实际储量的 30%到 50%,而用欧洲采煤方法则可以采得实际储量的 90%到 95%。土法还使煤田遍布废坑,危险增大,影响进一步开采。丁文江逐步推行欧洲采矿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机

    9、械化采煤。最后,他还设法与奉系和京奉铁路局进行 经营,北票煤矿发展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现代化煤矿,初步 实现机械化,经济效益很高,产量逐年上升。到他 1925 年 离任时,产量已达到 144758 吨,是他接任时的 20 倍。通过和奉系军阀的接触,丁文江认为: “张作霖不是好东西,现在他的势力已到山东,将来可能扩张到长江流域, 那时我们江苏人也要受胡子的气,我是不能坐视不管的。 ” 于是,他于 1925年离开北票南下, 1926年 5月被孙传芳任命为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相当于上海市市长,达到了他生从政的高潮。丁文江怀抱一整套政治社会改良方案走马上任。他通过大规模的考试来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公务人员

    10、,大力整顿财政 税收制度,全力肃清鸦片毒害,建立起了华界第一个大规模 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一一淞沪商埠卫生局,收回会审公堂。他工作很勤奋, “每日有公文二三十件,私信二三十件,这是照例的事情,天天开会,晚间几乎天天都有应酬”抱负和实绩,尤其两件事情最值得记载。第一是建立了海”的规模。从吴淞到龙华,从浦东到沪西,在他的总办任内第一次有统一的市行政、统一的财政、现代化的公共卫海都市建设计划奠定了大上海成为现代化都市的基础,其 功绩至今仍为人称道。 ”第二是从外国人手里收回会审公堂,这无疑是鸦片战争以来对外关系上的一次重大收获,于此 丁氏居功至伟” 。努力周报与独立评论相比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丁文江对政

    11、治更为热衷,他认为“良好的政治是一切和平的社会改善的必要条件” 。他主 张“我们有职业而不靠政治吃饭的朋友应该组织一个小团体, 研究政治,讨论政治,作为公开批评政治或提倡政治革新的 准备”。正是在丁文江的大力推动下,他和胡适携手开创了努力”的事业。1921 年 5 月,丁文江和胡适、任鸿隽等人成立了“努力会”。有了努力会,就要寻求合适的发言平台。在丁文江的倡议下,努力会成员每人每月捐出固定收入的 5%,办一个批评政治的周报,这就是努力周报 。从努力会到努力 周报,实现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最初聚集。努力周报 1922年 5月 7日创刊,到 1923年 10月停刊,共出版 75 期。丁文江用“宗淹

    12、”的笔名,为周报撰写 了大量文章,如: 中国北方军队的概略 奉直战争真相广东军队概略等等。这时,他的政治理想是精英治国的好人政治” 。在少数人的责任一文中,他把中国政治 的混乱归结于 “少数人” 没有责任心而且没有负责任的能力, 他指出“只要少数里面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束手 待毙,天下事不怕没有办法的”1922年 5月 14 日,努力周报 第 2期公开发表了丁文江、胡适、蔡元培等 16 人联署的我们的政治主张 ,提出好人政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公开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丁文江等人的政治主张在社会上引起 很大轰动,晨报益世报民国日报等予以响应,掀 起了关于“好人政治”的大

    13、讨论。正当丁文江在为“好人政治”摇旗呐喊之时,现实政治出现戏剧性一幕。 9 月,在政治主张中签名的王宠惠等 3 人 分任内阁总理、财政总长和教育总长,史称“好人内阁” 丁文江等大喜过望,全力指导王宠惠等人理政。无奈, 人内阁” 被军阀玩弄于股掌之上, 仅维持两个月就被迫辞职 无情的现实粉碎了丁文江的政治理想。度消沉的丁文江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再次焕发政治热情。国难当头,曾经共同开创了努力事业的丁文江依照努力周报 的办法, 社员每人捐出每月固定收入的 5%作为办刊资金。 1932年 5月 22日,经过半年酝酿的独立评论以周刊的形式开始出版。独立评论是“九一八”事变的产物,标榜“独立到第四年发行

    14、量已高达 13000 多份,在当时全国近 400 种杂 志中独树一帜,成为“全国人的公共刊物”丁文江是独立评论最出力的投稿人。从在创刊号上发表犬养被刺与日本政局前途到去世,三年半时间共发 表文章 64 篇,其中论文 24篇、漫游散记 21 篇,苏俄旅行记 19 篇。他在中国政治的出路一文中向国民党提出政 治改革的“最低要求” :第一,要“绝对的尊重人民的言论 思想自由”;第二,就“停止用国库支出来供给国民党各省 县市各党部的费用” ;第三,就明确规定“包括实行宪政, 设立民意机关”等内容的“政权转移的程序” 。他写的时评假如我是蒋介石 给张学良将军一封公开的信等,都 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科玄

    15、论战”与“民主与独裁之争让丁文江声名鹊起、广为人知的是他参与了那场影响深远的“科玄论战” ,又称“人生观论战” 。这也是中国现代史 上最著名的一次论战。1923年 2月 14 日,张君劢为即将出国留学的清华学生发表题为 人生观 的演讲。 他断言:“科学无论如何发达,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 ,以科学为武器驳斥玄学,而人生观问题之解决,决非科学所能为力,惟赖诸人类之自提出科学方法是万能的,结论是“不能不承认人类今日最大 的责任与需要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 。丁文江与张君劢的论争很快就扩展到整个思想界,论战双方的阵容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科学派除主将丁文江外, 另有胡适、朱经农、吴稚晖、章鸿钊

    16、、王星拱、孙伏园、任 叔永等, 玄学派除张君劢外, 还有梁启超、 张东荪、范寿康、林宰平等。 论战阵容云集了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论战中, 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论战也以科学派大获全胜而告终。丁文江挑起的“科玄论战” ,是中国现代哲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影响启发了一代中国人的思考。丁文江也 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赫胥黎” 。丁文江一直在关心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1933 年,他前往美苏考察,举目所见,尽是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 时的辉煌业绩和罗斯福新政的崭新气象。这次旅行给了丁文 江很大的触动,他的政治思想发生了一定转变。1934 年 12 月,丁文江在大公报上发表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一文

    17、,提出“新式的独裁” 。所谓“新式”是 指:独裁的首领完全以国家的利害为利害,彻底了解现代化 国家的性质,能够利用全国的专门人才,尤其是能够利用目 前的国难问题,调动全国有参与政治资格的人的情绪与理智, 使他们站在一个旗帜之下。同时他也承认,目前的中国这种 独裁还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家应该努力使它在最短期内变为 可能,“放弃民主政治的主张就是这种努力的第一个步骤”看到丁文江的文章,胡适感到惊讶,很快写出答丁在君先生论民主与独裁一文进行驳斥。胡适认为丁不了解英 美的民主政治,并阐明实行独裁政治的危害,同时警告丁不 要助纣为虐。针对胡适的文章,丁文江又撰写了再论民主 与独裁,强调中国当前既不可能实行

    18、独裁,也不可能实行民主,但是实行民主政治比实行独裁政治的不可能程度更大。丁文江与胡适两人之间的激烈讨论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丁胡两人分别得到了吴景超、张奚若与陈之迈、陶孟 和等人的支援,使得大讨论进入高潮。 1935 年 3 月,胡适发 表从民主与独裁的讨论里求得一个共同的政治信仰对这 场讨论进行了总结。至此,声势浩大的“民主与独裁之争” 无果而终。丁文江的“新式独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胡适后来曾说,丁初倡“新式的独裁”论调,许多友好颇多 责备,但“在二十多年后,我们回头细读他的政论文字,我 们方才能够认识他的爱国苦心、他的科学态度、他的细密思 考”。天就死又何妨!只拼命做工,就像你永远不会死一样!”这1936 年 1 月,丁文江在湖南考察时因煤气中毒去世。是丁文江“最喜欢的句子” ,也是他“最适当的墓志铭”责任编辑:顾鸿)


    注意事项

    本文(稀有人物丁文江.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