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教程文件.docx

    • 资源ID:9069562       资源大小:44.43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教程文件.docx

    1、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教程文件绪论一、先秦文学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2、文、史、哲不分。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有些文学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4、先秦作品的原始面貌不是十分清晰。因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损益。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由巫到史。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随着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2、贵族文学的兴起。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3、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春秋战国分封制度解

    2、体,导致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文化由贵族转移到士。4、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三、先秦文化组成:1、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两者关系密切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史官文化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发展。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学派代表人物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4、楚地文化与

    3、楚辞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四、先秦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上古至夏商文学的产生和巫史文化对文学的控制;西周春秋礼乐文化作用于文学,文学精神和风格体现为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战国时期“士”文化促进了文学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五、先秦文学特征: 思想:1、开启发愤诸书的传统2、开启忧国忧民的传统。艺术: 1、开启放言不惮的传统2、深于取象上古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古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

    4、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二、神话产生的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产生了敬畏之情,而自然灾害和人类的生老病死等,也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三、神话消亡的原因: 西周进入了人类理性文明社会,自然界的神秘性逐渐减退,尊礼文化和宗法制的伦理道德观念使得神话逐渐消亡。最根本的原因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四、我国古代神话没有完整保存的原因:年代久远逐渐失传;古文字繁难,书写工具不便;古代学者不了解神话的性质和意义,不予重视,或把神话历史化,使神话失去了本来面目五、神话的功能: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

    5、有重大意义。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绪。六、上古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古代神话影响了中国文学中民族精神的形成。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特别是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苦难的深刻体验,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及不屈的奋斗精神。2、塑造出一系列光辉的艺术形象,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3、古代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神奇奔放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情节、新奇夸张的手法,对后世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七、中国神话的文学精神及与希腊神话的比较:精神

    6、1、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先民对生存环境有警惧之情,人们正视现实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神话特别强调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苦难的深刻体验。2、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重生意识还包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体现了人们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3、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比较1、中国神话歌颂劳动,赞美意志,表现强烈的正义力量和英勇的献身精神;希腊神话歌颂冒险,赞美肉体,表现出浓厚的人生欢愉和粗犷的声色之乐;2、中国神话之神多为理性所控制,强调人的力量,重视人的社会性,表现出人类童年的早熟;希腊神话之神多为感情所支配,命

    7、运主宰一切,重视人的自然性,表现出人类童年的天真;3、中国神话将人神化,具有理性、严肃、温柔敦厚的恬静美;希腊神话将神人化,具有个性激情、惊心动魄的紧张美。八、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九、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感性具体,缺乏抽象能力。原始先民的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和感性材料,因此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2、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拟人化的自然观。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

    8、维特征。3、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所谓象征、隐喻,就是某种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原始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原始人还不能利用抽象观念进行独立的思考,但随着文化的发展,他们必须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相联系的观念。 十、古代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开天辟地是最早的创世神话。从中可见中国先民已积极探索自然之物的本源问题,并将它与人类的关系联系起来。2、始祖神话有关女娲的神话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始祖神话反映了部族成员对祖先的追念,表现了民族自豪感。3、洪水神话揭示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自

    9、然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4、战争神话阪泉之战导致炎黄两大部族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实际上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5、发明创造神话自然神被人神所代替,标志人类主体性的突出。显示了人类英雄的个性、勇气和不可动摇的信念。夸父和女娃的神话讴歌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诗经 一、诗经概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诗经的编集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并列于官学,用隶书书写,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

    10、,称为“古文诗”。 “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微,毛诗兴起,“三家诗”后失传,存者唯毛诗,即今之诗经。东汉郑玄作毛诗传笺,唐孔颖达为毛诗传笺作疏毛诗正义,宋朱熹作诗经集传,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诗毛氏传疏。二、诗经的分类: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三、诗经的内容: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诗经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1、既是中国古典诗歌之祖,又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情况的珍贵数据,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婚姻爱情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是诗经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关睢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 “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静女描写男女幽会,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子衿则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出其东门表现了对爱情的执著专一。柏舟是写一女子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表现出她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桃夭中诗人由柔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祝愿她出嫁后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女曰鸡鸣则

    12、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这对夫妻互相警戒、尊重、体贴的感情,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绿衣反映了处于失宠、幽闭状态的不幸妇女的命运。氓和谷风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弃妇诗的代表作。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2、颂歌和怨刺诗美刺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诗经首开其端。庙堂和宫廷乐歌多歌功颂德之作,在颂中保存最多,雅中也有。在雅和国风的怨刺诗即前人所谓“变风”“变雅”,揭示了怨刺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伦理因素。如揭露和嘲讽统治者丑恶行径的新台

    13、,讽刺了卫宣公荒淫乱伦。3、农事诗七月反映了部落一年四季的农业劳动生活,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首创“四季歌”的形式,在叙事中写景、抒情。4、感伤诗因诗人感时伤世而作。黍离写故国之思,着重心理描写,用赋的手法直抒胸臆,写主人公看到曾经繁华的都市现在满目的荒凉破败而内心极度忧伤。开头是比兴兼用,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了抒情主人公悲怆的心情,又比拟王室的衰败。后世据诗序所言,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黍离之悲”。5、战争徭役诗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江汉常武出车六月采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而是集中表现军威声势,强调道德感

    14、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体现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对侵犯者充满愤怒,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采薇是对敌人痛恨之情和思乡自伤之情的矛盾体。东山反映了士卒的厌战情绪,对归家团聚的幸福憧憬,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兴奋、伤感、忧虑等心理活动。鸨羽揭示出了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伯兮写一妇女思念远戌的丈夫而痛苦不

    15、堪,率真的表达了相思哀痛之情。君子于役也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的不满,即景生情,因情寓意,表达了思妇无尽的哀思。6、周部族史诗保存在大雅和颂中的祭祀诗,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展历史,或赞颂先王德业。祭祖颂歌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教观念,是特定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的产物。四、诗经主要艺术成就: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抒发。以广泛的主题和题材,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毛诗序称“风、雅、颂、赋、比、兴为六艺”。赋铺陈直叙。比比喻和比拟。兴托物其兴,起着象征、联想、

    16、创造意境、烘托气氛或协调韵律的作用。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便于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基本句式以四言为主,既有整齐美,又有参差错落美。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动词、形容词、叠声词、双声词、叠韵词写景状物,拟形传声,准确生动。5、多种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诗经中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对偶使文字变化多姿,声音和谐美妙,语句婉转流畅。夸张使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人感觉到更真切、更强烈、更深刻的艺术效果。五、诗经的作用:主要用于各种礼仪场合的祭祀或典礼,为“礼”服务。“献诗陈志”主要是臣献于君,下献于上,具有赞颂或讽谏作用。“赋诗言志”主要用于外交场合

    17、,言诸侯及一国之志,是表情达意,美化辞令的工具。“教诗明志”强调诗经的教化作用。六、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开创了现实主义精神与面向现实的传统.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诗人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进一步强化了反映现实的深度。2、开创了抒情诗传统。作为第一部抒情诗集,使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3、风雅与文学革新屈原继承了诗经中以个人为主体的抒情发愤之作,离骚及九章中忧愤深广的作品,兼

    18、具了国风、二雅的传统。后世诗人倡导用“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4、比兴的垂范。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后世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比兴就成为一个固定词汇,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经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发展有重大意义。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5、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影响深广。曹操、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左传等叙事散文一、散文发展的原因:1、根本

    19、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向统一的社会发展趋势日趋明显。2、上层建筑的变革。旧贵族的日益没落;旧思想、旧传统、旧制度的瓦解;官学下移;士阶层的出现;社会新思潮发展及高涨;“百家争鸣”,文化学术的空前繁荣。3、文学发展的规律受社会生活内容决定,开始由散文深刻反映不断复杂深刻的社会生活。二、散文的开端:甲骨卜辞是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不是文学作品。三、历史散文的分类:编年体史书,如春秋左传;国别体史书,如国语战国策;专注一个人的言行,如晏子春秋。四、尚书简介:1、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篇散文好人第一部

    20、散文集。先秦称为书,汉代称尚书,列为儒家经典,又称书经2、从尚书中可以看到我国早期历史散文的基本面貌。全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主要内容是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辞、公告等3、尚书文字艰深、古奥难懂。是记言文之祖。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4、盘庚是商书的代表,是年代最早的文章、殷商的真实文献。它是盘庚迁都时对其臣属和民众的演说辞,感情充沛,言辞生动。从表现手法看,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议论多用抒情方式,劝戒语言形象深刻,用了不少格言警句、譬喻,形象生动,说服力强。5、牧誓是武王在牧野宣布伐纣的誓师之辞;多士是周公以王命向士发布的训诰令;无逸是周公劝诫成王不

    21、要贪图安逸。这些文章都是成型的记言散文,无逸较成熟,论点集中,条理清楚,语言明畅。秦誓是秦穆公伐郑兵败后的追悔自责之词,表达了一种沉重、悔惭的感情,艺术成就比较高。顾命将成王临终嘱托,康王册命而立的过程和场面,叙述井然有序。金滕记叙了成王信谗而猜忌周公,天雷示警,成王打消疑虑的过程,情节离奇曲折。五、春秋简介:1、春秋记事简练、平实、含蓄,比尚书明白易晓。记事按照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清楚分明。春秋是我国古代记事散文之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2、春秋“寓褒贬、别善恶”的手法被后世称为“春秋笔法”,在史学界产生深远影响。“春秋大义”成为后世政治原则和伦理规范的理论依据,对后代的政治伦理思

    22、想和史传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解释春秋的有先秦的左传和汉代的公羊传和谷梁传,被人称作春秋三传。公羊谷梁主要从不同角度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左传则是叙事生动、史实丰富的以春秋为纲的编年史。六、春秋散文文体的特色:1、反映了孔子“正名”、宗周的政治思想。2、用词婉转,隐寓褒贬。即以一字寓褒贬的“微言大义”。3、文词精练,言简意赅。用词严谨,善于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述复杂的过程和思想内涵。七、简介左传:涉及史实面广,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战国初年魏国史官根据春秋时代各国史料而编写出来的。左传是春秋时代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一部分有识之士思想的客观反映。它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我国叙事

    23、散文的成熟。八、左传的思想内容:1、通过历史人物言行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2、尊礼的思想倾向。反映了表现等级尊卑的礼是维护社会形态的核心思想和制度。3、对统治阶段内部矛盾的尖锐对立进行了有力地揭露。4、对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凶残的生活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5、对为人民做贡献的著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进行了热情的歌颂。6、左传中的民本思想并不彻底,基本立场是维护旧礼制的,宣扬了封建道德、迷信思想的某些宿命论的观点。九、左传叙事特色:1、几乎用了各种叙事手法,有倒叙、预叙,有插叙、补叙等。情节结构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交待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2、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的因果关系,尤其表现在对战争的描写

    24、上。3、对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左传叙事中,礼、义、德被当作影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叙述,而且还加入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4、戏剧性和虚构性。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立体化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5、通过对事件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十、左传的写人特点:1、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

    25、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有一些人物仅在一时出现,表现的仅是某一片断,反映的是其性格中的某一方面。这些形象生动传神,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2、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个性鲜明,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3、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绝少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4、在复杂的战争过程、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在叙事生动和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 十一、左传的语言特点:1、其行人辞令,简洁精练,委曲达意,栩栩如生。有的词锋犀利,刚柔相济。又因事因人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都用辞典雅,生气勃勃。2、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十二、左

    26、传的文学成就:1、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其叙事往往抓住事件的重要环节或具有典型意义的部分来着重地叙述和描写,为后代的戏剧和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2、以多样手法刻画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有时通过情节的补叙进一步表现人物,有时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常用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3、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明确交代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叙述时能注意描绘各种人物的动态,有时还穿插一些有趣的细节,引人入胜。4、善记行人辞令,含蓄曲折,表达出深层的内涵。5、语言简练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十三、国语简介:国语是

    27、中国第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共分周语鲁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约在战国时代编定的。重要注本有三国时代韦昭的国语。以记言为体,所述大多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论或互相辩难来再现。十四、国语的写作特色(文学性):1、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性格特征。2、记述人物对话和相互辩难,思路清楚,比喻恰切,逻辑性强。3、语言朴素,文笔流畅,外交辞令更是委婉含蓄,翔实贴切。 4、围绕主题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做到了重点突出。这种疏密相间的安排,使文章叙述婉曲,层次分明,结构严整,重点突出。十五、国语和左传的比较:国语详于记言,左传详于记事。国语重于记言的特点,在朴实的基础上,感情充沛,逻辑性强,

    28、句式趋于整齐;而左传语言委曲极至,剖析透彻,锋芒藏之而不露。十六、国语的进步思想及艺术成就:进步思想1、肯定了民本思想;2、歌颂了爱国主义思想;3、揭露了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艺术成就不及左传,但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国语是国别史之祖,后世的战国策史记世家三国志都与国语一脉相承。十七、国语记言记事特征:1、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2、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不及左传普遍和完整,许多事件的前因后果及经

    29、过都是一笔带过,把重点放在议论上。但情节生动曲折,极富戏剧性。十八、战国策简介:战国策是记录战国末年到秦汉间的一部历史著作。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经刘向汇集整理校订,定名战国策。对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作了广泛的反映;对各侯国之间的斗争作了多方面的记述,尤其是记载了纵横家的政治活动和他们的“奇谋异智”,对当时一些王侯、谋臣、武将、刺客等人物作了具体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激烈的矛盾斗争,具有时代特色,给后代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的史料。十九、战国策思想内容:1、由于并非一人之作,所以思想混杂。突出了纵横家的思想,也表达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2、战国策的思想倾向有崇计(政治思想主张策略至

    30、上)尚贤(用人思想主张举贤使能)重利(人生哲学主张争名求利)尊时(处事方针主张审时度势)。同时主张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歌颂不畏强暴,不辱使命的精神;颂扬正义,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和社会人情浅薄,世态炎凉;也赞扬明君圣贤,歌颂他们的伟大功德。3、和儒家思想大不相同,所以历代受到冷遇,“学者不习”。具体说有如下: 最大限度地追求富贵、实现人生价值的人生观;极力张扬个性,无限夸大个人的作用;公然宣扬人生追求目标就是“势位富贵” ;公然对抗传统道德。孝是中国文化的原点和核心,忠是中国士人的做人交友的总则。二十、战国策文学成就:1、刻画人物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叙述语言长于铺张渲染,说理论事,指陈利

    31、害,感情充沛,气势逼人。2、运用譬喻,运笔灵活自如,文辞活泼流畅。3、引用历史典故阐明经验教训,善于运用寓言故事作比喻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4、战国策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过渡。5、战国策的某些艺术技巧是左传国语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先秦历史散文已达到高峰,并为后世的戏曲、小说提供了素材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经验。 二十一、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先秦叙文散文记述历史事件时直叙其事、褒贬鲜明。左传既叙述故事又描写人物形象的写史传统、简练蕴藉的语言风格,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先秦叙事散文是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3、其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艺术个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叙述事件中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影响4、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古代小说的基本叙事结构;写人基本手法初具规模;启发了小说和戏曲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二、诸子散文的发展轨迹:先秦时期,说理散文由萌芽到成熟。1、语录体: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


    注意事项

    本文(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教程文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