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定.docx

    • 资源ID:9039541       资源大小:73.55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定.docx

    1、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定一、填空题1、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 “ 得意而忘言 ”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2、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 意在言外 ”)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3、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 以意逆志”)与(“发愤著书”)的文学批评方法论。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

    2、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知人论世”)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5、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6、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7、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8、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不平则鸣”)论。9、“文

    3、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白居易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10、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 ”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11、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 清空 ”和“意趣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12、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性灵”)说的诗学主张。13、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14

    4、、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 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15、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16、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17、教材指出:(艺概)以少总多,以点带面,史与论并重且能生发,在写作方法上显示出刘勰文心雕龙影响的痕迹。18、“太白忆秦娥,声请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

    5、或转已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这段词论出自(刘熙载的艺概词曲概)。19、刘熙载在文艺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艺概20、“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一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 也。”这段词论出自刘熙载艺概21、被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革命”宣言的是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22、提出小说理论“熏、浸、刺、提”说的清代或近代文论家是近代的梁启超23、“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这段话的作者是梁启超。24、王国维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人间词话25、王国维词学理论核心是 “境界”

    6、说26、王国维的文学思想除了受到中国古代一些传统的文学思想影响外,还受到西方哲学家、美学家康德、叔本华的影响27、刘熙载在文艺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艺概28、“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这段文论出自刘熙载艺概29、被教材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革命”宣言的是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政之关系30、提出小说理论“熏、浸、刺、提”说的清代或近代文论家是近代的梁启超31、“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这段话的作者是梁启超32、王国维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人间词话33、王国维词学理论核心是 “境界”

    7、说34、“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这段著名词论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35、(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段文论出自于苏轼的答谢民师书 36、提出诗歌创作要有“神韵”因而提出“神韵”说的诗论家是王士禛37、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作者38、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哲学

    8、基础是孟子的 “仁政”理论39、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40、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崇尚自然,反对人为41、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42、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庄子较深的影响43、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 “发愤著书”说44、从史记对汉

    9、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实录”精神 45、“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46、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47、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与典章文献的汇编。“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故名尚书。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儒家经典,称书经48、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49、孔子的“论文”的观点: 泛指文化和学术,具体则指诗书和文艺。与后世文学或文章

    10、的概念不尽相同50、孔子的“论诗”的观点: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和“兴观群怨”。2、“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3、“思无邪”和“中和之美”51、毛诗序是我国第一篇较完整的诗论,是两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篇章,可以看作是从先秦到汉代儒家诗论的总结52、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和传记文学的形式。是创造性的历史著作,其中许多人物传记又是富于独创性的传记文学作品。本文是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一段,自述著作史记的动机,说明了自己的历史观,以及史记一书的创作精神,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有深远的影响。53、史记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 1、对“春秋笔法”的概括。2、提出“成

    11、一家之言”的观点。3、总结“发愤著书”说54、楚辞章句是现在最早的楚辞完整注本,其中楚辞章句序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评论尤其值得重视。55、陆机的文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56、作文之利害的几方面问题: 1、文章的层次结构。2、突出文章中心的重要性。3、文章意与辞贵在独创。4、文章的协调与剪裁。5、五种文病。57、神思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具有总纲性质。58、诗品序是作者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诗品写的序言59、杜甫最著名、最集中最能反映他的诗歌理论见解的是戏为六绝句,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理论总结,第一个以诗论诗的文学批评形式,具有广泛影响。戏为六绝句主要阐述诗歌遗产的

    12、学习和继承问题。60、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新乐府诗秦中呤读张籍古乐府中对现实主义诗歌作了充分阐述,提出了诗歌的作用、写作的原则,建立了现实主义诗歌理论。最系统完整、集中地体现他的诗歌理论的著作是与元九书。61、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之一。他完整地提出了内容和形式的革新问题,即“文以明道”和创作较接近口语,内容上强调复兴儒学,形式上改革文体,尤其强调形式方面的改革,为古文的理论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文学理论主张见于他给朋友学生的书信和其他赠序、杂文等论述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答李翊书。62、岁寒堂诗话是针对江西诗派苏轼和黄庭坚以议论为诗,以理为诗,以才学入诗的文风而写的诗论著作。63、沧浪诗

    13、话由五部分组成: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是文艺理论史上著名的诗论专著,最主要的是诗辨。诗辨阐述古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及学诗的方法是整个诗话的总纲,诗辨是严羽沧浪诗话中自诩最有独创性的著作。64、论诗三十首是以绝句的的形式评论古今诗人和诗作,主张创作要自然、真实,反对虚伪,雕琢是其基本的文学思想,元好问创作这组诗的目的在于,以“疏凿手”自任,廓清诗歌的正伪,树立诗歌创作的标准。65、原诗是一部较有完整体系的论诗诗著作,这里选录的一段,阐明诗的本源,是全书理论的核心。66、闲情偶寄是一部杂著,戏曲理论只是其中一部分,分为词曲部和演习部。词曲部谈戏曲创作的理论技艺,演习部谈演出的理论技艺,现代人把

    14、这两部分合而为一,称为李笠翁曲话。67、人间词话以词为论述对象,建立了颇有独创性的艺术理论,即意境说。68、诗品序是作者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专著诗品写的序言。69、杜甫最著名、最集中最能反映他的诗歌理论见解的是戏为六绝句,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理论总结,第一个以诗论诗的文学批评形式,具有广泛影响。戏为六绝句主要阐述诗歌遗产的学习和继承问题70、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重要的文学专论。71、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72、论语阳货:“诗可以 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73、孔子

    15、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 内 容 与 形 式 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74、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75、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提出了“知言养气”说76、“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 气 论文的悠久传统。77、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78、孟子在万章下中说

    16、:“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论其世 也。是尚友也。” 提出了“以意逆志” 说。79、教材指出:庄子祟尚 自然 、反对 人为 ,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80、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 虚静 ”的精神状态。81、庄子外物篇中说“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 得意而忘言 ”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82、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 意在言外 ”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

    17、基础。二、名词解释1、诗言志:这是出自尚书尧典的命题;“诗言志”主要是说诗歌表达人的抱负和情感,其实质就是把诗歌看作人的心灵的表现;“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理论的开山纲领,它总结出了诗歌的语言性和思想性两大特征,说明了两者的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诗言志的观点: “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志”指意志和感情。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2、以意逆志:这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命题;所谓“以意逆志

    18、”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以意逆志”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的批评原则。3、知人论世: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的命题;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4、知言养气:这是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的命题;孟子认为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

    19、成浩然之气,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钟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抓住了人的最本质的人格蕴涵,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引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5、得意忘言:“得意忘言”是庄子在庄子外物中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 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的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

    20、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胜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6、虚静:这是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的命题;所谓虚静就是要“心斋”、“坐忘”。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7、坐忘:这是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的命题。就是使人忘记一切存在,忘掉自己,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进入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创作者不再

    21、感到自己的存在,这是所谓“物化”境界,也叫做“以天合天”。8、“尽善尽美”说: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下的定义。他认为舜时的韶乐,“既尽善又尽美”,原因是因为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9、“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以意逆志”的“意”当是指读者之意,而“志”则是作者的思想意志。就是说读者要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但是我们在理解“以意逆志”时要联系孟子说话的整个意思。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即是认为,解释诗的人,不

    22、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意逆志”呢?这就要求“知人论世”了。即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说“知人论世”是“以意逆志”的前提,而“以意逆志”则是“知人论世”的结果。孟子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说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大量的诗话、词话等大抵都是运用这一原则进行文学评论和批评的。10、“虚静”和“物化”说:“虚静”是庄子提出的艺术创作论。他认为,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境地,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

    23、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物化”说则要求主体的“自然”与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11、“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庄子的“言不尽意”说,意即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思维内容充分体现出来。这对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是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则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南北朝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

    24、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2、“神思”刘勰在文中第一句就做了解释:“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向在此而心在彼,自然是想象的作用,所以这里说的“神思”,的指的就是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和构思。59、“思理为妙,神与物流”:这是刘勰想象论的重要纲领,一方面说明想象活动必须扎根于现实,脱离现实,想象活动就失去了依据,作者以布、麻为喻,说明了想象活动就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另一方面,“神与物流”也说明了作者的思维活动是与具体物象结合在一起的,就是形象思维。60、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从尚书舜典中“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杰,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

    25、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它可以使贵族的子弟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严,刚毅而不苛刻,简易而不傲慢,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对于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的认识,成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批评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主导性认识。61、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也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62、孔子的“论文”的观点:孔子常说的“文”,一般泛指文化和学术,具体则指诗书和六艺。其概念和后世的文学或文章的概念不尽相同,虽然也包括文学、文章在内。 孔子对这个包括文学在内

    26、的广义的文或文学是极为重视的。不但自己熟悉,而且还把这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6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的文学思想中,最突出的是他对诗乐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孔子把诗、礼、乐相提并论,确立了文艺在礼冶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说在教授弟子诗、书、礼、乐的教育顺序上,应先从容易感动学生,情志的诗经开始,然后才是礼和乐。64、“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的观点: “尽善尽美”:美指艺术形式,善指政治内容,说明孔子已懂得对文艺作品的评价要从政治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衡量,是文艺批评的一大进步。“文质彬彬”:完整表达了孔子的质文观,强调文学既要文采,又

    27、必须以达意为主,要恰到好处,不过又无不及。孔子这个文质并重,辞意兼顾的看法,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65、“思无邪”的观点: “思无邪”:孔子对诗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思想内容方面可以认为,孔子提出的“思无邪”的本意,未必就像汉儒、宋儒那样保守和偏狭。相反,他的尺度还是比较宽泛的。66、了解关于毛诗序作者的不同看法:东汉郑玄诗谱认为大序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作,小序为子夏,毛公合作;宋代以来的学者,认为是东汉卫宏所作;今天看来,这篇文字很可能并非一时一人所作,而是大约完成于汉代学者之手的一篇结集成果,它应是汉儒综合先秦儒家和汉代有关的批评而写成的。67、毛诗序论述

    28、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这说明诗歌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情和志是统一的。也就是说,诗歌既可以反映出人的思想认识,又表现出人的感情色彩。后人把情志分途,言志,缘情分立,与毛诗序大相径庭。 68、毛诗充阐述了诗歌感人化人的特征: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这说明诗歌的社会作用,强调其教化作用,与孔子“兴观群怨”的观点,荀子乐论中的论点,一脉相承。儒家这些观点,在封建社会中一直起指导作用。 69、理解毛诗序论述了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王道衰,

    29、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这说明诗歌反映着各个时代的不同的社会政治情况,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说明了诗歌反映时代的冶乱,兴衰的变化,基本正确。 70、毛诗序阐述了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 毛诗序提出“六义”说,这也是根据周礼春官的旧说而来,但对六义的解释,却成为古代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义”中的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赋、比、兴只是诗的表现手法。毛对风、雅、颂三类诗歌的区别和理解是比较符合实际的。71、理解作者司马迁对“春秋笔法”的概括: “春秋笔法”就是春秋的创作原则和写作方法,通过叙述历史而为现实政治服务,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褒贬中,寄寓了作者的政治思想。“

    30、采善贬恶”,明辨是非,秉笔直书,爱憎分明。这就是司马迁从理论上对春秋创作原则和写作方法的概括,并且宣告他写作史记就是继承这种“春秋笔法”。72、了解作者提出“成一家之言”的观点:司马迁非常重视言论的作用,本文中,他对春秋诗和书等的作用给予高度的评价,并把撰写史记当作终生奋斗的事业。司马迁在本文中强调写作史记是“成一家之言”,他认为要成一家之言,就是要考察和吸取大量的思想资料和历史资料,研究兴衰成败的道理,探讨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司马迁认为创作要有对历史、社会负责的责任感,以进步的政治思想,对黑暗现实进行大胆批判,敢于批判现实,抒发激愤的感情,既有胆,又有识,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尽管这样不能

    31、见容于当时,也要“藏之名山”,而不能发违心之论。73、了解历史上对屈原的不同评价:历史上很多对屈原有不同的评价,汉代刘安,司马迁,杨雄,班固,王逸诸人对屈原的不同评价,构成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一次重要的文艺论争,反映了两各不同的文艺思想。交锋的结果,肯定了屈原作品的历史地位,肯定了屈原作品的批判现实的精神,肯定了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但双方对屈原开拓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都缺乏理论认识。 74、理解屈原作品的艺术性:屈赋文采珍奇,辞藻华美,为历代所师法,“取其要妙,窃其华藻”(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汉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来者矣。)75、王逸对班固的驳斥:文章是直接对班固离骚序而发的,离骚序对屈原其人及作品进行了无端的诋毁和批评,基本否定了刘安和司马迁原来对屈原所作的崇高的评价,他所依据的是五经经义,作者“以子之矛,攻子这盾”引经据典,同样用五经经义批驳班固的错误论断。 “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定.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