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docx

    • 资源ID:7844675       资源大小:27.8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docx

    1、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江西财经大学自 学 考 试 毕 业 论 文题 目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 专 业 行政管理学 (本科) 学生姓名 论文编号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度 下 (上/下)江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姓名: 专业: 编号: 论文撰写成绩(百分制):论文题目: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开题报告(选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困难学生约占总数的1020左右,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一般占510左右。据上海大学成才服务中心提供的资料,上海大学是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学生来源90是上海本地学生,由于上海地区的人均生活

    2、水准处于全国平均水准以上,但是,据1999年至2002年的统计情况来看,上海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也达到了12左右。总体来说,全国各高校大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尽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算高,但由于高校的办学规模较大,贫困学生的实际人数的绝对值还是比较大。笔者在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担任学生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的状况非常关心,联合学院其他辅导员及学生工作管理者对03级学生的家庭收入进行了一次调查,情况如下:二、问题贫困生主要的心理障碍及特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问题贫困生主要的心理障碍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偏执、敌对、抑郁。这与以往研究基本相符,不同的是贫困生

    3、的心理障碍表现的程度更深。有的学生同时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因子分t3,有的学生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心理问题。根据以上心理测查结果,结合对问题贫困生的个别访谈,我们发现问题贫困生主要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三、 问题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以往研究表明,大学新生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本次调查发现,大学贫困新生更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经济压力增加了大学贫困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难度。刚跨入大学校门的贫困新生,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老师同学的陌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新的人际关系没有很快地建立起来。中学时期的个人优势没能在新的群体中发挥出来,心里充满了矛盾和危机。此外,他们还要承受经济方面的心

    4、理压力。由于经济拮据,他们忙于为生活而奔波,因而不能很好地兼顾学业,一但成绩下降就觉得对不起父母而自卑自责。由于经济能力所限,贫困生不得不时时刻刻限制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花费,许多需要的东西不能买,很多活动不能参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个体需要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得贫困生形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冲突和压抑的心理倾向。四、对策与思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是大学生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贫困生作为一种特殊群体,一种弱势群体,更要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帮助他们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激发和建立贫困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五、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及原因分析经过仔细的观察研究,

    5、我们发现当前高校贫困生虽然未出现明显的心理病态势头,但他们的心理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未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将会影响贫困生正常地学习和生活,严重的还将影响今后一生的人格发展。参考文献1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人大复印:心理学第九期,20023王枚:关注贫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世界,20004李海星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1(11)5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高教研究2003(5)6肖本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3(6)7李艳红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扶持的思考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1。目 录一、问题的提出 2二、

    6、问题贫困生主要的心理障碍及特征 2三、 问题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2四、对策与思考 3参考文献 3一、贫困的现状 2二、贫困生主要的心理障碍及特征 2(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 3(二)焦虑与抑郁心理 3(三)依赖与自强、自立的矛盾心理 4(四)自我封闭的矛盾心理 5(五)人格缺陷和消极情绪困扰。 5(六)贫困生心理障碍的性别差异 6三、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6四、对策与思考 7(一)提升自信心 7(二)心理上的扶助 7五、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8参考文献 9致 谢 10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贫困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他们的心理

    7、问题也愈益突出,这已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笔者认为,建立高校勤工助学中心及相应的“绿色通道”可以有效地预防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对贫困生进行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并寻求对策。本文试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入手,通过调查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以探求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障碍 “绿色通道”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university reform thorough gradually, ne

    8、edy students number increases increasingly. Thei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s more outstanding, and this attract more and more concern of the public.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establishing the center of industrious work to assist study and the green routeway can prevent students from mental aberration s

    9、o as to let students grow completely and healthily.Abstract:The poor college studens have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which can it be avoided.while We are concerned for their lives and give them economic aid ,we should also pay move attentionTo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According to their psgchological

    10、 characteristics.the author made a lot of investigation of their psychology and analysed it. He found a solution. 【Key words】 college needy students mental aberration green routeway一、贫困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困难学生约占总数的1020左右,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一般占510左右。据上海大学成才服务中心提供的资料,上海大学是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学生来源90是上海本地学生,由于上海地区的人均生活水准处于全国平

    11、均水准以上,但是,据1999年至2002年的统计情况来看,上海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也达到了12左右。总体来说,全国各高校大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尽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算高,但由于高校的办学规模较大,贫困学生的实际人数的绝对值还是比较大。笔者在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担任学生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的状况非常关心,联合学院其他辅导员及学生工作管理者对03级学生的家庭收入进行了一次调查,情况如下: 目前界定贫困大学生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这不仅与家庭的收入状况有关,也与高校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高低有关。通常来说,如果学生的家庭不能从经济上支持其完成大学学业,则大致属于

    12、贫困生范围,由于家庭经济背景的限制,他们成为大学校园中特殊一族,在行为和心理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相比较而言,贫困生在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以及自卑感等方面与非贫困生存在显著差异。 贫困生是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各种统计表明,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所占的比例约为20%,特困生的比例在5%10%之间。贫困生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制约贫困生的学业和成才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心理和情绪上的因素。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对贫困生的教育已从经济上的资助、勤工俭学的开展,扩展到心理上的关注和精神上的支持,并着重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对高校

    13、贫困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个案分析较多,对贫困生基本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也不少,但对在心理健康测查资料中,筛选出来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进行深入研究还不多见。为此,我们以本校2004级新生心理健康测查中,筛选出来的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为对象,进行追踪访问,并对其心理障碍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二、贫困生主要的心理障碍及特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问题贫困生主要的心理障碍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偏执、敌对、抑郁。这与以往研究基本相符,不同的是贫困生的心理障碍表现的程度更深。有的学生同时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因

    14、子分t3,有的学生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心理问题。根据以上心理测查结果,结合对问题贫困生的个别访谈,我们发现问题贫困生主要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 通常认为,自卑是贫困生最为重要的心理特征,或者说贫困大学生问题根源于自卑感,其实这种明显的自卑心理正是与强烈的自尊相碰撞而产生的。贫困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非常自尊自爱的群体。与当代所有大学生一样,富有理想、渴望成材,有着同样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另一方面,与一般大学生相比,家庭、社会环境的激励使贫困生对艰苦的生活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自主能力强,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生活上不能与你比,学习上就一定要比你强”是贫困

    15、生自尊心理的写照。但入学后丰富的校园生活中与他人的诸多反差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经济背景的差别以及特殊的生活环境及阅历,诸多的反差往往容易使得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刚进入高校时心理上极不适应,从而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并存。生活上,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贫困生比较简朴,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相比,在穿着、行为举止方面显得“寒酸、小气”。他们的简朴节约在同学眼中变成了“抠门”,着装是他们与其他大学生明显区别开来的外在“标志”;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差,学习方法过于死板,信息时代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如电脑、网络等知之甚少,甚至从未接触过;课余生活中对于别人谈论的话题难以插上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如发达

    16、地区的学生强,忙于生活奔波也无精力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生活。对新生活的向往,融入集体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与群体的隔膜愈来愈大,巨大的反差所造成的心理落差,这些都会使得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变得异常的敏感和脆弱。有调查显示,在别人得知自己是贫困生时,有10%的人不能坦然面对。在行为上与当前校园文化氛围相悖,心理上自感寒酸,自卑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防卫反应、敌对心理。结果往往是过分的自尊带来内向、孤僻,过分的自卑形成自我封闭。若遇挫折,更加重自卑体验。很多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是与虚荣心相伴的。由贫困而产生的虚荣与自卑感往往是相伴相随的,越是贫困的学生可能越注重维护自己的面子,不切实际的摆阔是

    17、虚荣心使然,也是内心自卑的反馈(二)焦虑与抑郁心理 长时间的自卑容易使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慢慢转向抑郁。无法挣脱生活的困境,渴望摆脱贫困、改变命运,使得这些贫困的学子在抑郁之外又增添了焦虑。除了经济的负担之外,学习的压力,能力培养的落后,同学交往中对自己行为的误解或歧视,面对“双项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所承受的巨大就业压力,加之未能正确认识甚至部分夸大经济方面的困难,焦虑抑郁的心理成为贫困生突出的心理特点。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自我封闭,缺乏应有的自信,这种抑郁正是贫困生的一种自我封闭、内心苦闷的心态。重重重压之下,使得有些心理脆弱的人甚至走上了极端,对自己的生活丧失了信心和意义,原

    18、有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强烈的心理失衡状态下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对社会的极端不满后的宣泄和自我沉沦。 问题贫困生个别访谈结果显示,有23.17%的问题贫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效率明显降低、上课时思想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与普通同学相比,问题贫困生更渴望获得优异的成绩,以获取奖学金,但是由于还没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因此,尽管他们的努力,然而学习效果并不明显。以往的学习优势似乎不复存在,这给贫困生的自信心带来极大的打击。 背负全家人的希望走进大学的贫困生,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经济压力带来的思想负担过重,对家人生活的担忧,大学生活中的种种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的紧张,各种心理冲突

    19、或挫折引起的复杂的情绪反应,使精神往往处于一种焦虑状态。部分贫困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成绩欠佳,既不能分担家庭的重担,又无法以优良的成绩回报家人,强烈的内疚感加重了内心的焦虑体验。过度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体验,损害了他们正常的心理发展,引发心理疾病,从而严重地影响其学习和正常生活。(三)依赖与自强、自立的矛盾心理 大多数贫困生在求学路上一直是靠政府资助、学校帮助走进大学校园,大部分学生对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非常珍惜。家庭的希望,环境的磨练,他们一面努力学习,一面主动寻求勤工俭学机会,积极自救,展示了贫困大学生的自强、自立的优良品质。面对贫困的无奈、对经济资助的需求,与在生活上自强自立的想法的矛盾,使他

    20、们陷入了深深的心理矛盾中去,从而成为背负“生活、学习、精神”多重负累的学生。 有的贫困生依赖性强,认为自己贫穷,就应该得到社会的资助,一味等待学校经济援助,或对外界的资助,很平淡的接受,甚至是欣喜和依赖,有着“等、靠、要”的消极心态。寻找帮助的主动性不够,对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则表现冷淡,甚至有人为获得更多的资助,在家庭困难的描述上尽可能凄惨、感人,以不切实际的手段争取资助名额。得到之后却不加以珍惜,更有甚者竟然用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去购买高档衣服、忙于应酬;泡网吧、打游戏、游山玩水;认为这种过度的物质消费是掩饰贫困、挽回面子的方法,全然没有了原先的自强、自立、勤俭和奋进。当然,这样的情况是极为少数

    21、的,但却是不容忽视的,这种爱慕虚荣的心理正是“精神贫困”的典型表现。(四)自我封闭的矛盾心理 学生内心渴望交往但又不愿意主动交往。平时不善于和别人沟通,没有知心朋友,内心有强烈的孤独感。由于经济的窘迫,贫困生往往过低的评价自己,在交往中常常缺乏自信,过于敏感、多疑,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有的还会产生较强的嫉妒心理。与经济上占优势的同学的社会比较,贫困生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在经济上的相对贫困,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消极悲观、冷漠孤僻的心理。甚至憎恨对方。 渴望交往是年轻大学生的共同特点,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给他们展现自己与人沟通的舞台。一部分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能利用校园丰富的活动,培养自己各方

    22、面的爱好和兴趣,加强与同学们的沟通,消除了隔阂,锻炼了人际沟通的能力,但调查显示多数贫困生的乐群性差。一些心理素质不成熟的贫困生,不是去直面现实、奋发进取,而是无心向学,愧于交际。调查显示,贫困生中认为自己社交范围很窄的有2.86%,较窄的有15.86%。“没有钱”成为他们经常发出的感叹和用来逃避人际交往的托词。对学校举办的集体活动不愿参加或全凭自己兴趣,甚至表现出盲目从众或漠不关心的封闭心态。在不良的世俗氛围中,满怀热情的贫困生也会遭受歧视、排斥甚至拒绝,强烈的挫折体验强化了从自卑到抑郁的心理转变过程中。长此以往,如果自己不进行调适,未受到正确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很有可能会进一步

    23、使自己心理封闭。从强装笑脸、抑郁寡欢,慢慢地内心世界收敛闭合,进行自我封闭,甚至采取独来独往的方式进行一种软性的自卫,以此来捍卫他们认定的那些所谓的“尊严”。对贫困生在交往中的内心体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贫困生都认为因自卑变得敏感而脆弱,少了几分从容与自信;异性交往时更加的害羞与不自在;感情更易受到伤害。遭受挫折时认为别人不理解或是根本不喜欢自己,人际交往中的防御与戒备心理明显,从而表现为冷静严肃、不苟言笑、不善言辞;甚至以冷嘲热讽作为反击别人,维护尊严的武器。(五)人格缺陷和消极情绪困扰。 本次调查发现,在存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中,有的学生有强迫倾向、敌对倾向、偏执倾向。这大多为人格缺陷的特点

    24、,具体表现为对问题的看法偏激,固执刻板,对他人不宽容;厌烦周围的同学、常与同学争吵、在宿舍摔东西、甚至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过于注意细节,常有不安全感。消极情绪困扰,主要是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悲观、压抑,甚至觉得生不如死,产生轻生倾向。(六)贫困生心理障碍的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显示,问题贫困生测验总分男高于女,且达到显著水平,提示男生心理障碍多于女生。这一结果符合男女社会化和性别角色发展过程,男女不同的人格特征和应激反应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传统观念和社会角色使得男生承受更多的责任,他们在现代社会面临的竞争与压力比女生更为直接。对贫困生而

    25、言,他们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助感以及家人对他们的高期望都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贫困生既渴望获得经济援助,又对受助行为顾虑重重,敏感多疑。男生对这种趋避冲突,体验深刻,也就容易诱发心理失调。此外,男生在强迫症状、敌对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等项目得分均高于女生,差异显著。这与男生的固执、个性强、自卑与自尊体验强烈,独立有关。而女生在恐怖因子得分高于男生,差异非常显著。这与女生胆怯、懦弱、多愁善感、过分关注自己,容易产生恐怖心理有关。三、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以往研究表明,大学新生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本次调查发现,大学贫困新生更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经济压力增加了大学贫困新生适应

    26、大学生活的难度。刚跨入大学校门的贫困新生,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老师同学的陌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新的人际关系没有很快地建立起来。中学时期的个人优势没能在新的群体中发挥出来,心里充满了矛盾和危机。此外,他们还要承受经济方面的心理压力。由于经济拮据,他们忙于为生活而奔波,因而不能很好地兼顾学业,一但成绩下降就觉得对不起父母而自卑自责。由于经济能力所限,贫困生不得不时时刻刻限制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花费,许多需要的东西不能买,很多活动不能参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个体需要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得贫困生形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冲突和压抑的心理倾向。 主观上贫困生自身的内在心理素质是引起心理障碍的关键。“自尊、

    27、自强、自信、自立”是当代高校特困生的思想主流。大多数特困生忠厚朴实,吃苦耐劳,能坦然面对家境的贫寒和经济上的困难。在承受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他们节衣缩食,奋发学习。但在对问题贫困生的访谈中发现,由于缺乏自我调适能力,强烈的自尊心掩盖着严重的自卑感。问题贫困生经常面临强烈的心理冲突,既羞于开口求助,也不愿意参加花费较大的集体活动,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心理状态中,产生孤独忧郁的情绪。例如部分贫困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往往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上十分疲惫,力不从心,结果事倍功半而导致自我评价失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将来就业的不可预期性使得他们对前途感到很渺茫,举目无助,感叹自己的渺小、微不足道,又使得

    28、他们情绪低落。由于缺乏适当的社会支持,对个人面临的困难和社会生活中许多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不能正确运用自我防御机制,从而造成心理失衡。四、对策与思考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是大学生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贫困生作为一种特殊群体,一种弱势群体,更要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帮助他们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激发和建立贫困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一)提升自信心 自信心属于自我意识范畴,是一种积极的自我体验。主要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评价符合客观实际,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深信不疑,是一种建立在对自身优缺点充分了解基础上的自我认可的情绪体验。坚定的自信心能优化其人格特质

    29、,从而发挥最大的功效。对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首先应帮助其建立起自信心,提供一个能让他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心理咨询的模式,通过激励机制来提升自信心。 贫困生除了给他一个平台,让他建立自信心外,还要帮助其形成独立的人格,提高其自主性。加强对大学贫困新生的生活上的扶助,例如建立完善的助学贷款制度、筹集勤工助学专项基金、创造勤工俭学岗位,积极吸纳社会助学基金,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给予贫困学生各种困难资助等。(二)心理上的扶助 一般认为,取得积极的社会支持,是贫困生取得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考虑到大学生取得社会支持的主动性本身就很低,加上贫困生受自身经济状况的影响,自卑感强,对人际关系敏感。

    30、这将大大影响他们与周围环境的良好接触和交往,从而削弱社会支持对个体的积极作用,以及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有效利用。因此,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贫困生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建立贫困生心理社会支持网络,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争取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勤工俭学指导老师、父母、宿舍室友、同班同学在内的支持。例如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可以采用成功教育,通过引导贫困生获得成功,从而增加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例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帮助贫困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面对现实,接受自我,学会运用心理学的各种方法自我调节,提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 与此同时,心理辅导中心可以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团体心理

    31、健康辅导。通过团体辅导,有助于他们开拓视野,认识到不是只有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同时,在团体辅导中,贫困生更容易敞开心扉,建立友谊,情感上更能得到共鸣,这有助于贫困生相互支持,从而获得内部的相互认同,这对于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使其真正走出困境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既有普通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同时也出现了因家庭经济条件所限而引发的群体心理问题。如何针对贫困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的类型,是属普遍的发展性心理问题、还是特殊的群体性心理问题。通过多种渠道,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或辅导方式,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师、学生全方位的助贫体系,共同

    32、参与以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五、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及原因分析经过仔细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当前高校贫困生虽然未出现明显的心理病态势头,但他们的心理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未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将会影响贫困生正常地学习和生活,严重的还将影响今后一生的人格发展。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普遍很大,平时生活内心过于紧张,紧张的压力经常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还使平常表现过于沉重,整天忧心忡忡,一副小老头的样子。为了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很多贫困生都加入“自立”这一行列,如找家教和学校的勤工俭学等,有的同学还出去打工,但是这些工作要花去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往往与紧张的学习形成了冲突。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在校要充实的内容很多,外语、计算机、专业知识、选修课,还有一些为锻炼综合能力的活动。虽然家教、勤工俭学等也能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但它们很大程度上还只是贫困生谋生的无奈之举,而且


    注意事项

    本文(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