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王旌如老师工作室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最终.docx

    • 资源ID:7763345       资源大小:107.8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王旌如老师工作室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最终.docx

    1、王旌如老师工作室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最终王旌如老师工作室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最终王旌如老师工作室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 (考试范围:必修三第一、二、三单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2.5分,合计65分)1、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孟子 C孔子 D韩非子 2、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 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 D 本善习远 3、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

    2、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 程颢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4、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A 陈子昂 B 岑参 C 王维 D 李白5、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败于阿拉伯帝国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传播。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 活字印刷术 B 造纸术 C 火药与火器 D 指南针 6、“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

    3、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卢梭 D 康德7、“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 礼制观念淡化 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 1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 不以人助天 B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C 制天命而用之 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3、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

    4、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 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 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14、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 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 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 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 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15、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至明清之时已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5、“制天命而用之” 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6、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和天理对立起来 B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7、李贽以“童心”或“真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下列是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B 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C 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D 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18、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

    6、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 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C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19、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此话( )A 主张人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B 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 批判孟子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D 提倡学以致用和亲身实践 20、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 事件 思想主张 文艺复兴 人

    7、文主义思想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 达尔文进化论 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A 神本化、人本化 B 理性化、科学化 C 宗教化、神本化 D 科学化、宗教化 21、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A 理学思想兴盛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市民阶层兴起 D 政治上重文轻武 22、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 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 B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

    8、底波澜-欧阳修 D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 2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 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 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 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 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24、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

    9、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 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B “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C 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 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25、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姓名 朝代 著作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 李时珍 明朝 本草纲目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表中著作一脉相承 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A B C D26、对图一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10、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二、材料题2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

    11、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

    12、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和后世?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理、智之总名,仁、义、理、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 材料二:“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外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如此知一切可见不可见的事物,都在心中,便知

    13、心量之广大无边,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藏于密。” -传习录 材料三:“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的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

    14、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时代价值。(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那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

    15、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 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无法否认的,是导致以上发明不能作为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四:宋朝是“当时世界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 -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认为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何在?(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3)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朝难以“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注意事项

    本文(王旌如老师工作室高中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最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