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试题打包9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

    • 资源ID:7492666       资源大小:178.45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试题打包9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

    1、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试题打包9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一、词人名片李璟(916961),字伯玉,初名景通,改名璟,后因避周讳又改名为景,徐州(今属江苏)人,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中主。好读书,多才艺,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词中蕴涵着浓重的忧患意识。其词今仅存四首。二、诗词故事王感化“感化”李璟相传李璟即位之初,好宴乐击鞠,尝命金陵名妓王感化唱水调词。感化奉命歌唱,翻来覆去只有一句“南朝天子爱风流”,李璟因此感悟,把酒杯倒扣在桌上说:“若孙皓、陈叔宝这两个亡国之主能早感悟到这一点,当不会有

    2、衔璧出降之辱!”后来李璟手书其浣溪沙二首赐予感化。后李煜即位,感化以御赐词札献上,后主感动,厚赐感化。三、文题背景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词的作年不详,似在即位初写的,又好像在丧败不支时所作。是一首秋思词。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菡萏/香销/翠叶/,西风/愁起/绿波/。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细雨/梦回/鸡塞/,小楼/吹彻/玉笙/。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全词表现的是悲秋怀人之情。“菡萏香销”二句是写景,

    3、是通过残败萧瑟的景物意象,来构筑一种凄凉感伤的情感氛围,来表现一种感物而动的心灵震撼,来比喻青春、生命、和平、幸福、社稷、家园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衰落与消逝。虽为写景,然景中已潜寓着极其沉郁浓烈的伤感和愁绪。“细雨梦回”二句则是描写一种感情的氛围与境界,乃是由景物意象与动作行为两部分熔铸而成。梦醒人远,其幽怨暗恨正与迷蒙细雨有机地融为了一片;小楼吹笙,直吹到笙寒声断,其执着的思念与凄凉的心境亦从“彻”字与“寒”字中轻轻透露,构成了一个幽微迷离的情感境界。二、悟读,诗情画境第一片黄叶的落下,叫醒了秋天;第一声箫笛的响起,吹来了一季的忧伤。直吹得香消散,荷花残,催老了容颜。究竟何人独倚栏杆,把天涯路

    4、望断,依然心有不甘?思念向谁诉,韶光如流水,终不堪看!有多少恨,又有多少怨,在咫尺和天涯之间何时已成寒?痛,痛,痛!三、品读,鉴赏评析1这首词,从哪些方面突出了词眼“残”字?答案“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落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2这首词前两句写眼前实景,为什么却用反语作结说“不堪看”呢?答案因为作者已由景及情,由外在的芳草联想到了美人自身,这就是“还与韶光共憔悴”,韶光之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时节之憔悴,也是美好的人的年华容色之憔悴。既有这种悲感的认知,因而作者说“不堪看”。3“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备受王安石等人的赞赏。请赏析

    5、这两句的妙处。答案“细雨”、“鸡塞”、“小楼”、“笙(声)”四个意象,再加上“远”、“寒”两个修饰语,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意境,充分表达了思妇的相思之苦。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娱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来写,传达出相思之苦。情景交融。梦醒人远,其幽怨暗恨与迷蒙细雨有机地融为了一片。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远行李璟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注生。注二毛:指头发斑白。(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2)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3)“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

    6、答案(1)点明季节,用春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2)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3)“惊”字蕴含了对丈夫久征归来的惊喜和年华老去的惊讶。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一、词人名片李煜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确实可悲可叹,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泣血词章。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等“豪

    7、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尤其在亡国之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解难排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王国维评价:“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他是我国诗歌文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二、诗词故事宋太宗鸩杀李后主李煜被俘来到汴京后,其词一经写成,很快便在其住所传开。宋太祖赵匡胤一时不知该怎么处理他。后来,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后,准备对他下毒手。一年的七夕时分,探子密报:李煜带着他的大臣们一起在屋中唱着一首悲凉的曲子,君臣都在流泪不止。赵匡义赶忙

    8、去听他们在唱什么。一去,就听见南唐君臣正在唱虞美人。词作一唱三叹,曲折反复地表现了被俘虏的南唐君臣们的愁苦心情。赵匡义听后,知道再也不能让南唐君臣们继续这么颓废下去影响民心了。第二天,他就暗地里下了一道命令,把李煜给毒死了。三、文题背景这首词,一般编集的人都认为是李煜的绝笔之作。李煜不堪被俘之后囚徒生活的一腔悲怨之情,在这首小令里得到了尽情的抒发。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帘外/雨/潺,春意/阑。罗衾/不耐/五更/。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独自/莫/凭,无限/江,别时/容易/见时/。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9、提示全篇仅“帘外雨潺潺”是写景,其余全是不堪囚徒生活的悲怨之情。二、悟读,诗情画境“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在这样一个乍暖还寒的春夜,面对着交织缠绵的细雨,许多愁苦往事难免会纷至沓来,震颤心灵最深处的忧伤。几分不尽如人意的苦闷,夹杂着几缕不随波逐流的孤清,雨让我们冷静地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却又不得不在这样的漩涡中挣扎、迷惘。身为俘虏的李后主,在屈辱和悲伤中,何时是尽头?三、品读,鉴赏评析1“春意阑珊”所表达的两层含义。表层意义是:形容寂寞冷落的残春。深层意义是:表达时不再来的慨叹与无奈。2简要分析上片所运用的倒叙手法、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案本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

    10、却身份,一饷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境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对比,倒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强化了伤别之情。3“独自莫凭阑”一句,有人认为用“莫”好,有人认为用“暮”好。你对此是怎样看的?答案(1)用“莫”好。词人正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不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阑”,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对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2)用“暮”好。这个意象与全词的意境更加契合,

    11、传达出现实的凄凉。与下文衔接更恰当。正因为暮色茫茫,所以放眼望去才会“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4对结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从修辞角度分析所蕴含的意思。答案“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使用对比、比喻等手法直抒情感,就像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个“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像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阅读李煜的浪淘沙,然后回答问题。浪淘沙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12、金锁已深埋,壮气蒿莱。晚凉天静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1)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词中哪些句子是写季节的特色?答案这首词写的是秋季。“秋风庭院藓侵阶”、“秋风”已说明了季节。“晚凉天静月华开”,秋凉如水,晚上的凉意更甚;秋季天高云淡,因云层的淡薄,月光也就显得更为明亮了。(2)依此词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处境?答案作者的处境是孤单寂寞的。由于他身为臣虏,行动上失去了自由,也没有心情去散步赏景,“秋风庭院藓侵阶”,因为庭阶少人行走,才会为苔藓所遮盖。“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珠帘闲不卷”,正是作者无心赏玩窗外的景物,“终日谁来”,更是身为臣虏,无亲无故,无人眷顾的写照。(3)“往事只

    13、堪哀”和“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有怎样的联系?答案这是首尾的相互呼应。“往事只堪哀”,往事,就是以前的帝王生活,想起这些往事,只能令人伤悲。不过,“剪不断,理还乱”,作者最后仍是要“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主人已身为臣虏,以前的宫殿在月下的倒影,只是空洞地对着秦淮河。想到此处,悲哀也就更加深沉了。结尾两句,正是和开首的“往事只堪哀”互为呼应。解析李煜曾是南唐一国之君,现为阶下囚,怀旧、怨今油然而生,了解词人和背景常常是解题的关键。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人名片韦庄(约836910),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

    14、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二、诗词故事秦妇吟

    15、秀才广明二年(881年),韦庄在长安应举及第,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于是,亲眼看到了战乱之惨状,有感而发,写了秦妇吟一诗。该诗借一秦妇之口,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及官军的腐败、残暴。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成了韦庄的代表作。人称其“秦妇吟秀才”。三、文题背景1菩萨蛮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2杨柳论韦庄词江南春水碧于天,江北佳人梦魂牵。往事悲情词中诉,一字一句泣红颜。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人人/尽说/江南/,

    16、游人/只合/江南。春水/碧/于,画船/听雨/。垆边/人/似,皓腕/凝/霜。未老/莫/还,还乡/须/断。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词的主题是赞美江南(一说是思归),宜用赞美的口气读出。二、悟读,诗情画境杏花,烟雨。此时,江南三月天,莺歌燕舞,草长花红,春风正暖。他是初到江南的书生,想要终老江南,又难舍家乡的好风景,一时惆怅。因为他终究还是过客,不能停留在江南的花花世界里。漂泊的旅人欲归不能,只能在这美丽的江南,租一叶小舟,一人独坐,也许能明白这深切的乡愁,究竟为了何人。何人在低声细语,何人又在感叹,落花流水,天上人间。三、品读,鉴赏评析1这首词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答案“春水碧

    17、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美。“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2简要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答案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3一般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总因不能还乡而愁绪满怀,但本词却偏偏反过来说:

    18、“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本词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江南的景美人美生活美,这一切的美景乐事皆从“游人”眼中写来,最终仍然难以消弭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答案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

    19、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亘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对时事的浓重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专题七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专题导语 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类型

    20、和美学风采。而李璟和李煜则以其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尤其是李煜,亡国之悲的人生经历,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大大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词的抒情深度。因此,学习本专题要重点掌握:1了解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样式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唐五代词在词史上的意义和地位。2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3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学习本专题,除反复诵读、仔细涵咏外,还要注意对词中警策之句的理解,把握词的不同抒情方式及其不同的艺术效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人名片(基本情况见商山早行此部分)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为“花间词

    21、派”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温词意象绵密,风格以秾丽为主,花间集收其词六十六首。二、诗词故事“温八叉”的由来温庭筠每入试,押官韵作赋,总共叉了八次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言其才思敏捷,一挥而就。三、文题背景1温庭筠的代表作菩萨蛮十四首,是词史上的丰碑。这是第一首,是花间集的开篇之作。菩萨蛮,唐教坊曲名。2花间词派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得名。所选的18个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花间词派的形成,自有温庭筠的开山作用,但衍为流派,风行一时,则还有它更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

    22、耽于声色犬马。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已由拯世济时转为绮思艳情,而他们的才力在中唐诗歌的繁荣发展之后,也不足以标新立异,于是把审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艳丽的色彩写官能感受、内心体验。而李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等人的部分诗歌,又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为花间词的创作提供了借鉴。词在晚唐五代便成了文人填写的、供君臣宴乐之间歌伎乐工演唱的曲子。这就决定了花间词的题材和风格,以“绮罗香泽”为主。在花间集中成就能与温庭筠比肩、而风格有所不同的是韦庄。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小山/重叠/金/明,鬓云/欲度/香腮/

    23、。懒起/画/蛾,弄妆/梳洗/。照花/前后/,花面/交相/。新帖/绣/罗,双双/金/鹧。(注: 代表不同的韵脚字)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本词叙述了女主人公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但是,只要细细地体味,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哀怨、内心孤单寂寞等种种复杂细腻的感情流淌在字里行间,只是表达得含蓄曲折深微而已。二、悟读,诗情画境自古“女为悦己者容”,爱美的女子,绽放她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只为换来悦己者一个赞赏的眼神。然而,悦己者何在?人生风光易逝,容颜易老,独处深闺,心中无限美丽的梦想,在此刻给谁看?有谁知?成双成对的金鹧鸪,你可知道女子心思?只羡鸳鸯不羡仙,无限哀怨

    24、在心头。三、品读,鉴赏评析1读一读全词的韵脚字,想一想,词作是如何构成听觉之美的?把全词的物象找出来,想一想,作品又是如何营造视觉之美的?你从作品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形象中体会到了抒情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怀?答案韵脚字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听觉之美。篇中“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精艳绝人,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透出,不经意地又

    25、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2这首词上片的“懒”、“弄”、“迟”三字含义丰富,请分析。答案“懒”字既表现了女主人公懒洋洋起床的娇慵状态,又表达出她此时此刻迷惘若失的情态。“弄”即反复摆弄欣赏的意思,它把女主人公千回百转,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表现出来。“迟”指梳洗动作迟缓,远与“懒”字相互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又渲染了女主人公无情无绪的神态。3有评析者认为,如果为这首词加一个题目,便是“梳妆”二字。你能否说说其理由?答案这首词通篇所写只是一件事,即女主人公起床梳妆的活动。妆,以眉为始;梳,以鬓为主,所以词开篇则描写眉鬓,并由此开始写女主人公起床而

    26、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以“梳妆”为题,完全适宜概括全词内容。4温庭筠的词被认为“窈深幽约”。试分析词的最后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含意及写作手法。答案词的最后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写女主人公穿着新做的、熨帖好的绣花丝绸短袄,彩衣缀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鸟。词人看似平平淡淡地写来,实际上却是一种绝好的反衬。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又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酸楚和愁闷,也点出了她所追求的正是那种“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

    27、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1)词的上片以“红蜡泪”衬托(艺术手法)女主人公“秋思”之深。(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答案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上,这离情之苦又有谁能理解呢?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一、词人名片冯延巳(903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当过南唐中主李璟的宰相。他的词以写恋情为主,也写一些别愁离恨和个人伤感的词。他比较注重心理体验,善于用清新的语言,通过自然意象与心理变化来抒情。

    28、他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有阳春集。二、诗词故事君臣争胜冯延巳词谒金门在南唐很是流行。李璟也喜欢这首词,但心里不高兴。一次,冯延巳陪李璟在花园中游玩,恰巧路过一条小河,微风吹过,水面上荡起阵阵涟漪。于是,李璟对冯延巳说:“吹皱一池春水,关你什么事啊?”冯延巳知道李璟的心思,忙笑着说:“我这句词并不是太好,怎么能比得上陛下的那句小楼吹彻玉笙寒呢?”李璟听冯延巳这么一奉承,气顺了,不再找冯延巳的麻烦了。三、文题背景鹊踏枝为冯延巳的名作,写的是立春时怀人。词眼是“闲情”二字,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29、谁道/闲情/抛掷/,每到/春,惆怅/还/依。日日/花前/常/病,敢辞/镜里/朱颜/。河畔/青芜/堤上/,为问新,何事/年年/?独立/小桥/风/满,平林/新月/人归/。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用婉转幽约的词笔抒写真挚痛切的词情。上片,开篇便直抒胸臆,“闲情”、“惆怅”四字直剖心绪,而反问语气以及自问自答式内心独白的运用,又将这种情感体验表现得强烈而突出,可谓痛快至极;然而“抛掷”、“久”、“每”、“还”诸字的精心安排与有机呼应,又曲折地表现了词人盘旋郁结痛苦挣扎的内心世界,又可谓顿挫之至;既难以“抛掷”,便只好决意负荷,日日对花醉酒,虽憔悴而无悔,可谓执着至极;然而深层里却隐含着以

    30、酒浇愁的痛苦无奈和反省惊心的时间和生命意识,又可谓沉郁之至。下片,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真率至极;然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这一次词人在疑问之中沉默了,结尾二句似乎是抛开这些困扰人心的闲情愁绪来描写身外之景物情事,其实不然,它是借行为与景物来进一步深化词人那份难以平静与超然的内心情怀。已是人归夜临之时,而词人犹独立郊外小桥,任风满衣袖,看月上林梢。不仅其孤零之态、凄苦之情跃然纸上,而且更可见词人依然沉浸在对生活、对人生痛苦而执着的思索与内省之中。二、悟读

    31、,诗情画境人生于天地之间,长于阴晴浮沉之中,遭遇孤独大概是不可避免的,而多情的诗人尤甚。由于命定的敏感,由于时运的蹉跎,他们对孤独的体验更加冰凉如水。愈是敏感的诗人,对孤独的体验愈是深切。然而,每个人面对孤独时的姿态又各不相同。当铺天盖地的孤寂向你迎面扑来的时候,选择逃离还是直面?在南唐冯延巳这首鹊踏枝中,我们会领略到一种面对孤独时的不同寻常的姿态。三、品读,鉴赏评析1你是如何理解“闲情”一词的内涵的?名家评首句“虽只七个字,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出对感情方面挣扎所作的努力”。请赏析首句是如何做到千回百转的。答案(1)鹊踏枝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读者可作多种联想。“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2)所来无迹、深沉无方的闲情本已难胜其苦,其后用“抛掷”二字,正是有意寻求摆脱所作的挣扎。而作者又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试题打包9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