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育研究方法.docx

    • 资源ID:6341728       资源大小:69.1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研究方法.docx

    1、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第一章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1、按照适用范围的概括程度分:.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具体的科学方法论;.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的研究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更具概括性、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即唯物论和辩证法。 2、按研究的目的、功能、作用分: .基础性研究“为什么”:发展和完善理论; .应用性研究“是什么”:应用或检验理论,解决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发展研究“如何改进”: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评价研究“怎么样”:对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预测研究“将会怎样”: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

    2、趋势。3、按研究方法分(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调查研究: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实验研究: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实地研究:参与观察、个案研究;.文献研究:二次分析、内容分析、历史研究等;.相关与比较研究;.理论研究。 4、按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分: .问卷法 .访谈法 .观察法 .量表法 .抽样方法.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 .定性资料分析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 5、依据教育研究的性质(范式): 范式是由美国科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指出,科学家所以能够对共同研究的课题使用大体相同的语言、方式

    3、和规则,是由于他们具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标准方式,即范式。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1、现象与客观事实:现象是客观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既包括直观的、直觉的感性经验知识,也包括逻辑的理性经验知识; 2、科学理论:理论是对教育本质的理性的认识成果,由一系列概念和原理构成的抽象体系;3、方法和技术:教育研究,同样执行着解释、预测和控制的功能,只不过是研究对象和特点不同。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等对教育的研究所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和经验总结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提出系统的推理方法,创建了关于人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与

    4、之相对应的三育教育(身体训练、品格教育、智力教育),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思辨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了教育规律。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1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2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二)17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哲学家们根据他们对科学认识中两个最重要方面(经验和理论)侧重面的不同,分裂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主要派别,并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弗朗西斯培根,笛卡儿和康德。 弗朗西斯培根(英):认为后天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感觉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

    5、源泉,科学理论的发现是从经验事实出发逐步归纳上升到普遍性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出了经验论的归纳法。笛卡儿(法):被称为西方理性主义创始人,提出理性的演绎法。康德(德):提出将经验论和唯理论相结合,世界统一在思维的基础上,认为对教育应该是革命而不是改良,必须对“理性”、对一切事物进行批判才能辨明真伪。这个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 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这就是归纳法与演绎法;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6、。 (三)20世纪以来: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威廉冯特(德):1897年在莱比锡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的各种反映,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是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得一个重要标志。 比纳(法):制定了智力测量方法,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 桑代克(美):把动物心理实验的方法运用到教育上,强调定量研究的重要性,主张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必须有严格的实验验证。 陶行知: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和山海工学团;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的定县试验区和梁漱溟创办的“乡村建设”实验等。 斯坦利霍尔:采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奠定了教育调查方法的基础。这个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特点

    7、:1、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2、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3、 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的发展为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4、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的倾向;5、在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步;6、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传播,心理学以及心理研究方法的发展, 直接影响着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四)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1、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与科学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联;2、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方法论的深刻变革,给现代教育研究方法

    8、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第二章一、选定教育研究课题的意义:1、科学的研究从问题开始;2、选题决定了研究活动的目标和方向;3、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水平;4、恰当的选题是衡量研究者学识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二、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1、从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中发现问题;2、从教育实践和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矛盾;3、学习、质疑、反思已有的教育理论,发现疑点和问题;4、从教育研究规划中选择合适的问题;5、从学术争论或他人已有的成果中提出问题。三、选题的具体策略: 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尽可能选择与(学习、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1.归纳反思

    9、法; 2. 理论推演法; 3. 视角借鉴法; 4. 对立法或反驳法;5. 信息撷取法; 6. 从兴趣、专长和自身学术生命史中选题;7. 从教育科学规划或他人课题中选取相关课题或子课题。四、好的教育研究问题的特征分析: 1、好的研究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不仅具有良好的学术效益和理论价值,而且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应用价值; 2、好的问题要有研究的意义,有科学的的现实性; 3、好的研究问题应当具体和明确; 4、好的研究问题要有可行性和良好的操作性(包括主、客观条件和时机问题); 5、好的研究问题要有新颖性、独创性; 6、好的研究问题要合乎道德,不会造成对人类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不会造成对人类社会所生存的

    10、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造成伤害。五、研究变量的类型: 1、按形式划分,变量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2、按来源划分,变量可分为主动变量和属性变量。3、自变量如何操纵自变量3、按变量间的关系 因变量如何测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变化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假定的结果变量。3.无关变量有时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定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

    11、要加以控制的变量。第三章一、教育研究假设的概念: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科学原理和事实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也是对研究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二、研究假设的类型: 1、按变量关系变化的方向分: . 条件式假设:假设两个变量有条件关系。即如果A成立,则B也成立,即if A,then B。 . 差异式假设:假设两个变量之间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关系。如,可假设A=B,也可假设AB可假设AB,也可假设AB。3函数式假设:假设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共变关系。,并且用数学形式表 达。如果X表示原因,Y表示结果,那么函数公式就是Y = f(x),表示“Y随X的变

    12、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 2、按假设的性质分: .特定假设:是推测特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个别的,具体的,特定的事例。 .一般假设:是推测一般种类之间关系的假设,指向普通的、抽象的、可推广的事例。 .虚无假设:是推测某种不存在的、无倾向的关系的假设,指向中性的、无差异的、无区别的事例。4、按假设在表述变量关系的倾向性分:.定向假设:在陈述中示意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指出变量之间差异的特点和倾向。.非定向假设:在陈述中不提示假设结果的预期方向,而是期望通过检验结果来揭示变量间差异,常用虚无假设来表示。三、研究假设的特征:1、科学性:假设应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应符合逻辑,理由充分,能解释与假设

    13、有关的事物与现象。2、可预测性:假设应具有预测性,假设的正确与否有待于事实的检验,它对因果关系的解释是不确定的、或然的,即两个变量的关系非真则假,非此即彼,要么接受,要么拒绝,不存在中间道路。 3、新颖性:假设是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大胆设想,应具有创新意义,不要老是用现成的结论来代替假设。4、可验证性:假设涉及的概念、变量应是可以操纵、测量的,具有被证实或被证伪的可能性。每一个假设都要接受检验,能被验证的假设肯定要比不能被验证的假设要好,已被证实的假设肯定要比一个未被证实的假设要好。5、简明性:假设在表述上应简要明晰,易于理解。当简单的假设和复杂的假设具有同等解释能力时,应选择简单的假设。6、概括

    14、性:好的假设大多能产生或推演出大量的推论,并且在所及范围内具有较大的概括性,一般来说,能演绎产生大量推论的假设必定是好的假设。四、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1、提出研究假设2、确定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关系.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的性质确定研究方法3、选择研究对象主要涉及抽样方法和技术 .明确规定总体; .臭氧的代表性; .抽样的随机性; .合理的样本容量。5、形成研究计划 :.教育研究课题的表述 .总结和概括出有关的研究成果 .说明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制定研究的时间表 .明确教育研究的组织和领导五、取样的基本要求:1、明确规定总体:研究目的和课

    15、题性质决定了总体的范围和内涵,从某一总体抽取的样本,经过研究获得的结果只能推广到这一总体中去。2、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3、取样的代表性: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4、合理的样本容量:要科学地确定样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上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到最低限度。六、取样的几种方法:(识记)1、简单随机取样:.抽签.随机数目表:是一种经严格制作的由许多数目字组成的表,数字随机排列,操作时,首先随机确定一个表上取数的“起点”,然后按表上所示的数号取样。2、系统随机取样

    16、: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抽样比率,N:总体数,n:样本数)3、分层随机取样: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的取样方法。4、整群随机取样: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编号然后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第四章一、教育文

    17、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法;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二、文献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1、依据文献不同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分: (1)手工型 (2)印刷型 (3)缩微型 (4)机读型 2、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分:(1)零次文献: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记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也即第一手文献。表现形式未发表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记录(2)一次文献: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

    18、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即记录原始成果的文献,以本人的实践为依据,或者以第一手文献为依据。表现形式图书、报刊、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档案资料、小说或非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及对零次文献内容进行编辑处理的各种其他材料。 (3)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对一次文献的加工处理,使之系统条理化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专题研究报告等特点:综合性、参考性、浓缩性(4)三次文献: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专题研究报告等特点:

    19、综合性、参考性、浓缩性 3、依据文献编辑出版的形式可分为书籍、期刊、报纸、特种文献等四大类。三、文献检索的方法: 1、顺查法:以检索主体的研究发生时间为起点,逐步推进到目前新出版的文献,较费时间,但可查全,有利于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多用于范围较广,所需文献系统全面较为复杂的研究课题以及文献普查。 2、逆查法:从近年的检索工具查起,逐年回溯过去的文献,直到满足需要为止,多用于新课题研究的文献搜集。 3、抽查法:选择某课题领域发展迅速、研究成果较多的时期进行重点检索,以节省时间。多用于时间紧张的小型项目研究,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 4、引文查找法(追溯法):利用综述或已掌握文献所附

    20、的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目录作为线索,逐一追查原文,从后再从这些原文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检,产生滚雪球效果。多用于没有合适的检索工具,或检索工具不齐全的情况,缺点是易受原文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和主观随意性的影响,且比较杂乱,缺乏时代特点。 5、综合查找法: 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查找方法,能够查得较为全面而准确的文献,是实际中采用较多的方法。四、文献检索的步骤:1. 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检索要求2. 选择检索工具与检索手段3. 确定检索方法与检索主题词4. 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记录5. 获取原始文献五、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

    21、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结构:1、前言部分: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2)有关概念的定义。(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综述范围切忌过宽、过杂,“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2、主体:是综述的主体,其

    22、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3、总结: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章一、教育调查法的分类:1.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分为典型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专家调查(也叫德尔菲法)。 2.按调查的目的可分为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关系调查、比较调查和原因调查3.按调查采用的方式方法,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调查表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主要是通过被调查者自我报告方式搜集资料。第二类是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是由研究者经过自己的感官等方式搜集资料。第三类

    23、是调查的测验方法,是通过一定的测试题来搜集有关资料。第四类是总结经验法。4.综合性的分类,将调查研究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包括学校调查、社会调查及公意调查的一般调查研究;第二类是包括个案研究、因果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的溯因调查研究;第三类是包括儿童发展研究、趋势研究的发展调查研究。 二、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优点:1、样本大,有代表性;2、理干扰小,回答较为真实;3、标准化德问卷,便于统计;4、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省费用。 缺点:1、问卷中问题不明确或被调查者不配合,就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2、对问卷设计的要求比较高;3、不容易鉴别出填写者的误解和填写的错误 ;4、问卷所得到的回答的可靠性无法得到检验;

    24、5、收集到的事实和意见的真实性程度无法知道。三、访谈调查法的优缺点: 优点:1、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2、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作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3、成功率高,控制性强,可观察非言语行为和获得深层次的信息。 缺点:1、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2、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调查等结合使用;3、隐缺乏隐秘性,会给被访者带来不便。四、访谈法的类型:1、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25、2、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3、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4、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五、良好问卷的基本标准:六、问卷设计中问题提出的三个要求:七、日常访谈与教育调查访谈的区别: 日常谈话 vs 访谈无明显的目的性 vs 明确的目的性以友好的招呼开始,常伴身体的接触 vs 保持社交的距离,不超过握手的范围避免语言的重复 vs 要求重复以清楚了解互相提问 vs 谈者发问相互表达继续交流的兴趣 vs 只要求访谈者向对方表达兴趣相互表示自谦以示礼貌和尊重 vs 主要是访谈者自谦以鼓励对方讲话双方的言语轮换是平等的 vs 由访谈者提问题,挑起新话题使用大量的略语,不必详述细节 vs 要求被访者详述细节,尽量具体明确双方可

    26、以允许较长时间的沉默 vs 设法让被访者讲话,不会有太长的沉默结束时,不必道谢 vs 访谈者要向被访者道谢八、访谈中提问注意的事项:1.维持被访谈者的访谈动机2.提问要清楚明确3.发文要自然顺畅4.要耐心听取回答5.不要给予任何评价6.注意非语言交流九、观察法、结构是观察法的概念: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一定时期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并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结构式观察法:是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对象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并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严格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的可控性观察。十、教育测验的类型: 1、按照测

    27、验的功能分: .能力测验:又分为实际能力测验和潜在能力测验,前者即通常说的智力测验,后者多用于测两个人在音乐、美术、体育、机械等方面的特殊才能; .成就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最常见的是学校中的学科测验;.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态度等方面的个性特点。 2、按测验的目的分: .描述性测验: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能力、性格等进行描述; .诊断性测验: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行为问题进行诊断; .预示性测验:目的在于通过测验分数预示一个人将来的表现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3、按测验要求分: .最高作为测验: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

    28、答,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能力测验、成就测验就属于最高作为测验; .典型作为测验:要求被试者按照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一般来说,人格测验的测量均属于典型作为测验。 4、按测验性质分: .构造型测验:所呈现的刺激和被试的任务是明确的; .投射性测验:刺激没有明确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反应也无明确规定。 5、按测验解释分: .常模参照测验:将一个人的分数与其他人比较,看其在某一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标准参照测验:将被试的分数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来解释。第六章一、什么是教育实验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就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教育对象)施加

    29、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的变化及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所施加的教育影响同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种研究,有时也简称为教育实验研究。二、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因素: 1、历史(或同时事件); 2、成熟:受试者在实验期间,不论生理或心理的都会产生变化;3、测验:许多教育实验研究为了比较实验前后的情况,往往在实验处理之前进行测验,可能因前测的经验的影响,导致后测分数的提高;4、工具: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工具(例如,试卷、仪器等)不同,评价者身心发生变化(例如,评卷者在评价后测时,变得比前测时较为疲劳、粗心或严格),也可能改变实验的结果; 5、统计回归:统计回归现象指受试者的测量分数在第二次测量时

    30、,有向团体平均数回归(趋近)的倾向; 6、差异的选择:由于为用随即抽样和随即分派之故,所选择的两组或几组受试者,在未用实验处理之前,本来各方面能力有所偏差或不相等,那么实验结果的两组成绩不同,就不能说这种差异是单纯由于实验处理所造成的; 7、受试者的流失:研究样本在实验期间的流失(例如,迁居、退学、死亡等),有可能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 8、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前面所述七项因素,因彼此交互作用,将是构成影响内在效度的另一个因素。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便是常见的例子。三、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 实验内在效度高低,取决于对无关变量控制的程度。控制的越好,实验的效果越能解释为由实验处理所造成.反之,控制的越差,实验结果越无法解释。 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换言之,就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或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一个实验越能实现这个目标,就表示该实验越有良好的外部效度。四、怎样达到实验控制: 1、寻找两组相同的对象: .匹配: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随机指派:是研究者用来解决实验中两组对象相同性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研究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