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乳化类护肤用化妆品生产工艺.docx

    • 资源ID:5533698       资源大小:76.14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乳化类护肤用化妆品生产工艺.docx

    1、乳化类护肤用化妆品生产工艺乳化类护肤用化妆品生产工艺第一节 皮肤与化妆品化妆品大多涂擦在人的皮肤表面,与人的皮肤长时间连续接触。配方合理、与皮肤亲和性好、使用安全的化妆品能起到清洁、保护、美化皮肤的作用;相反,使用不当或使用质量低劣的化妆品,会引起皮肤炎症或其他皮肤疾病。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化妆品的功效,开发与皮肤亲和性好、安全、有效的化妆品,有必要了解有关的皮肤科学。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它覆盖着全身,与人体的其他器官密切相连,起着保护人体不受外部刺激或伤害的作用。人的皮肤从表面来看是薄薄的一层,如果把它放在显微镜下面仔细观察,就会清楚地看到皮肤由表及里共分三层:皮肤的最

    2、外层叫表皮;中间一层叫真皮;最里面的一层叫皮下组织。皮肤的结构如图6-1所示。图6-1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示意图二、皮肤的生理作用皮肤的作用主要是保护作用、感觉作用、体温调节作用、吸收作用、呼吸作用、汗液和皮脂的分泌排泄作用等。皮脂(Sebum)是由皮脂腺分泌出来的,主要含有脂肪酸、甘油三脂肪酸酯、蜡、甾醇、角鲨烯和烷烃等物质。根据皮脂分泌量的多少,人类的皮肤分为干性、油性和中性三大类,这是选择化妆品的重要根据。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是渗透通过角质层细胞膜,进入角质层细胞,然后通过表皮其他各层而进入真皮;其次是少量脂溶性及水溶性物质或不易渗透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导管而被吸收。通常角质层

    3、吸收外物的能力很弱,但如使其软化,则可加快吸收。通常情况下,水及水溶性成分不能经皮肤吸收,但油脂和油溶性物质可以从角质层和毛囊被吸收。对油脂类的吸收方面,其吸收顺序为:动物油脂植物油矿物油。猪油、羊毛脂、橄榄油等动植物油脂能被吸收,而凡士林、白油、液体石蜡、角鲨烷等几乎不能吸收。酚类化合物、激素等易被吸收。对维生素来讲,具有油溶性的维生素A、D、E、K等比较容易被皮肤吸收,而水溶性维生素C、B难吸收。三、皮脂膜和天然调湿因子1皮脂膜 皮肤分泌的汗液和皮脂混合,在皮肤表面形成乳状的脂膜,这层膜称为皮脂膜(Sebaceous Film)。它具有阻止皮肤水分过快蒸发、软化角质层、防止皮肤干裂的作用,

    4、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细菌在皮肤表面生长、繁殖的作用。皮脂膜中主要含有乳酸、游离氨基酸、尿素、尿酸、盐、中性脂肪及脂肪酸等。由于这层皮脂膜的存在,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其pH值为4.56.5,并随性别、年龄、季节及身体状况等而略有不同。皮肤的这种弱酸性可以起到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2天然调湿因子角质层中水分保持量在10%20时,皮肤张紧,富有弹性,是最理想的状态;水分在10以下时,皮肤干燥,呈粗糙状态;水分再少则发生龟裂现象。正常情况下,皮肤角质层中的水分之所以能够被保持,一方面是由于皮脂膜防止水分过快蒸发;另一方面是由于角质层中存在有天然调湿因子(Natural moisture factor简称NM

    5、F),使皮肤具有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NMF由多种成分组成,主要有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乳酸盐、尿素、尿酸、无机盐、柠檬酸等。化妆品的保湿剂大多数就是以NMF为模型,如近年来采用的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透明质酸等。四、皮肤老化与保健1皮肤的老化人体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生命发展过程的自然规律,其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内分泌、遗传、细胞、组织等;外因包括工作和生活环境、营养状态等。应当指出,细胞是机体的最基本单位,细胞的有限生命必然反映到机体生命的有限性上。人的成长经历幼年期、少年期、青春期、壮年期、老年期,皮肤的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讲,24岁左右是肌肉的转折点,这

    6、时的皮肤已经变成弹性纤维了。超过成熟期后,肌肉渐渐地开始萎缩,皮肤的弹性纤维变粗,弹性减弱。到4050岁时皮肤开始明显衰退。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皮肤衰老的具体特征是:皮肤失去弹性和柔软性,出现皱纹,干燥角化,色素过量沉积,皮肤松弛干燥,老年色斑,免疫力降低等。关于皮肤老化的机理,目前比较完善的有七八中种观点,如“消耗学说”、“细胞变异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交联结合学说”、“自由基学说”等。其中“自由基学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理论。自由基学说认为:老化是自由基产生和消除发生障碍的结果。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消除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但某些病理或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增加氧自由基的

    7、形成。自由基形成后,它们可以进攻、浸润和损伤皮肤细胞结构,并引起如下变化:长命分子(如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和染色体物质)中的累积性氧化性变化,使皮肤逐渐失去弹性和张力,皱纹不断增加;粘多糖(如透明质酸)等分解,使皮肤干燥角化;惰性物质的积累和衰老色素(如脂褐素)的积累;脂质过氧化引起细胞膜和质膜的变化;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纤维化;酶活力降低和免疫力降低,促进衰老。 皮肤老化的原因多种多样,应是多种因素作用的共同结果,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紫外光照射是加速皮肤老化的最重要的外部原因。2皮肤的保健 皮肤是人体自然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健康,防御能力就强。而且健康美丽的皮肤,不仅使人显得年轻,而且能给人

    8、以美的享受,给人以轻松、愉快、清秀之感。健康美丽的皮肤应该是:清洁卫生;湿润适度,柔软而富有弹性;具有适度的光泽和张紧状态;肤色纯正,有生机勃勃之感。 因此,保护好皮肤,特别是面部皮肤,对于美化容貌、延缓衰老,是非常重要的。在皮肤保健中护肤化妆品的作用不可忽视,护肤化妆品的作用是清洁皮肤表面,补充皮脂的不足、滋润皮肤、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它们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护肤薄膜,可保护或缓解皮肤因气候变化、环境影响等因素所造成的刺激,并能为皮肤提供其正常生理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使皮肤柔润、光滑,从而防止或延缓皮肤的衰老。预防某些皮肤病的发生,增进皮肤的美观和健康。第二节 乳化理论化妆品品种繁多,但

    9、以乳化类化妆品产量最大,主要用于皮肤的保护和营养。常见的品种有各种膏霜,如护肤霜、防皱霜、营养霜、奶液、润肤乳液、洗面奶等。一、乳化机理乳化体(Emulsion)是由两种完全不相溶的液体所组成的两相体系,一种液体以非常小的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相中,组成为“均匀”体系。一般一个相以小液珠(小颗粒)存在,而这些小液珠(小颗粒)被另一液相所包围。小液珠(小颗粒)这一相称为内相,也称分散相;而包围小液珠(小颗粒)的另一根,称为外相也可称为连续相。 分散相是非水溶性的,则水相就是连续相,称为油水型(OW);反之则为水油型(WO)。但必须指出:油、水两相不一定是单一的组分,而且一般都是每一相都可包含有许多成

    10、分。乳化体的外观和分散相的粒子大小有关。一般分散相颗粒直径在15m之间。对可见光产生反射,因此,外观是雪白的;当分散相粒度减小,乳化体就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透明,当分散相的液滴直径小于0.5m时,则呈透明乳化体。虽然乳化体一般只考虑水相和油相,但随科技的发展,无水化妆品亦在掘起,则无水化妆品的乳化体是由甘油和生物油作为内相和外相的。当油和水混合时,可能形成一种暂时的乳化体,但由于表面张力很大,两相会很快地分离,除非采用乳化剂或偶合剂来稳定这种体系。即使如此,最稳定的乳化体,由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见图6-2,最终也将分离。图6-2 乳化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油/水界面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界面张力下

    11、降,若再加入一定量极性有机物,可将界面张力降至不可测量的程度,这样即形成稳定的微乳状液。(一)界面张力和亲水亲油值(HLB值)界面张力是突破两个不相溶混的液体界面的力,当油水二相的界面张力降低时,乳化体迅速的形成。从热力学角度上说,当界面张力等于零时,乳化体将自动形成,界面张力比零大时,从热力学上说,这乳化体是不稳定的。HLB值是衡量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亲水性强弱的数据。HLB值高的乳化剂亲水性强,它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比它与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小,因此就使油相成为内相。易制得OW型乳状液。而HLB值低的乳化剂易生成WO型的乳状液。HLB理论指出,不同的油相都有一个被乳化所需的HLB值。和油相所需HL

    12、B值一致时,才可获得最好的乳化剂效果。只有当乳化剂的亲油基和油相亲和力很强,亲水基和水相的亲和力很强,并且这两个亲和力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时,才能保证界面张力最低,乳化效果最好。一般来说,W/O型乳化剂的HLB值范围为36,而O/W型乳化剂的HLB值范围为818。(二)乳化体的稳定性 实质上,一般化妆品乳化体,要求稳定性达23年的寿命,永恒的稳定是不可能的。1乳化体的类型乳化体的类型与所用乳化剂的性质、用量、相体积比、制备的过程、各相本身的包含物及制备设备等因素有关。通常的乳化体有OW、WO型,另外还有WOW、OWO型多重乳化体系。2乳化体的稳定性乳化体的稳定性一般决定于以下几个因素。 (1)降

    13、低界面张力:被乳化的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后,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在两相界面上形成密集的吸附层。吸附层中分子有一定的取向,极性基团向水,非极性基团向油,这样油-水界面张力下降。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分子在表面上走向排列的结果。 (2)界面上保护膜的形成:形成保护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决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这样才能对分散相起保护作用。 界面膜与不溶性表面膜相似,当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很低时,吸附的分子少,膜的强度就弱。当表面活性物质的浓度达到一定量时,界面上分子排列组成一个连续的膜,排列紧密。组成了走向排列的吸附分子膜,强度就增加,液珠所受到的阻力也增加,使乳化体比较稳定。所以乳化剂的加入量是乳化效果的基本保证

    14、之一。 (3)界面电荷:乳化体液珠上所带电荷的来源有:电离、吸附和与介质之间的摩擦接触。乳化体的液珠带电,是液珠表面上吸附了电离的乳化剂离子,使液滴相互接近时就产生排斥,从而防止了液滴的聚结。从稳定理论上讲,电荷是第一道防线,膜是第二道防线。质点上的电荷互相排斥,有利于稳定。 (4)分散相的浓度和粘度:分散相浓度很稀,分散度很高时,由于液滴的带电斥力对强烈凝集现象具有稳定作用,故不必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已具有一定的稳定度,其性能与溶胶相似。但是不管这种稳定性有多高,当液滴和分散介质的密度不同时,就会发生聚析。即沉降和浮起现象。这也就是当电解质加入后,有时会产生分层的原因。 粘度对稳定性亦有影响。粘

    15、度大些,相应地使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小些,使滴液运动受阻,速度减慢,碰撞强度亦因此而减弱,则不易发生聚析,有利于稳定。 (5)液滴粒子的大小和均匀度:不同大小粒子的溶解度和它们的半径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在同一物系中,如存在有大粒子和小粒子,小粒子因溶解度大就溶解并扩散,产生了被大粒子吸收的过程,从而小粒子消失,大粒子成长。因此乳化体的分散相颗粒分布范围越窄的体系,其稳定性就越高。(三)乳化体的不稳定性 乳化体的不稳定性表现形式为:分层、变型和破乳。 从热力学观点来看,最稳定的乳化体最终也是要破坏的,只是每个过程皆代表一个不同的情况、方式和时间上的差别而已。每种形式都是乳化体破坏的一个过程,它

    16、们有时是相互关联的,但机理是有明显差异的。1分层乳化体分层(Sedimentation)实际不是真正的破坏,而是分为两个浓度的乳化体。在一层中分散相比原来的多了,而在另一层中则分散相比原来少了。涉及的因素与液滴大小、内外相的粘度及电解质有关。从配方的改变,如对影响颗粒沉浮速度的组分(像电解质等)的调整有复原的可行性。2变型乳化体变型(Inversion)是指在某种因素作用下,乳化体从OW型变成WO型,或从WO型变成OW型。又称转相,即外相转变为内相或内相转变为外相。乳化体的变型对已制备好的乳化体来说是不希望发生的。起因有: (1)相体积的变化:一般当内相含量增多到一定值时,乳化体容易变型和破坏

    17、。 (2)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能发生转相。在制备中,亲水亲油的特性在乳化体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转相温度),加速冷却和逐渐自然降温对乳化体的稳定性有影响。 (3)乳化剂的影响:一般乳化剂浓度较高,促使较大内相在变型前聚集。采用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乳化剂)也会影响转相点。在离子型乳化剂体系中,油的相体积首先决定了转相点;但非离子型乳化剂,它就首先决定于温度,即非离子型乳化剂失去水合作用的温度,这主要跟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浓度有关。 (4)电解质的影响:乳化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使一些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乳化剂的OW型乳化体转变成WO型。其因有两方面:一是加入电解质后,乳化剂从水相向油相发生迁移乳化

    18、剂润湿性起了变化,油的润湿比水稍强所致。二是电解质中高价金属离子会较多地中和乳化剂界面的电荷,并形成多价金属离子的表面活性盐,造成亲水亲油基团间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相反的楔形使乳化体变型。3破乳与分层不同,破乳(Deemulsification)是使乳化体的两相达到完全分离,分层、变型和破乳可以同时发生。破乳的过程分两步实现:第一步絮凝,分散相的液珠聚集成团,但各个液珠仍然独立存在,可再分散,所以是可逆的,当介质密度差异很大会加速此过程的进行,第二步是聚结,团中的液滴相互合并成一个大液珠,最后聚沉或上浮分离,是不可逆的,聚结作用是乳化体液膜破裂造成界面上乳化剂分子定向位移的结果,所以液膜的界

    19、面粘度及弹性对乳化体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二、乳化体的制备膏霜和乳液的种类很多,其制造方法略有区别,一般操作流程如图6-3所示。油相组分 水相组分 水溶性聚合物溶液 加热熔化 加热 先低温溶胀后加热 搅拌预乳化(7075) 均质乳化(70)搅拌、脱气、冷却加香精、活性物、药物和不耐高温的防腐剂搅拌冷却至3545放置陈化24h以上灌 装 产品 图6-3 乳化体制备流程图第三节 乳化类化妆品常用原料膏霜和乳液类化妆品主要由水和水溶性物质、油脂和蜡、乳化剂三类物质组成。一、油脂和蜡油脂、蜡类及其衍生物是化妆品主要的基质原料,包括油脂、蜡类、高级脂肪酸和脂肪醇、酯类、有机硅和矿物油等,常用的油脂和蜡主

    20、要有如下几种。1硬脂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又称为十八酸。一般采用三压硬脂酸,其中含有硬脂酸45和棕榈酸55左右,油酸02。控制碘价在2以下,碘价高时油酸含量高,其质量差、颜色泛黄,容易酸败等。单压硬脂酸质量较差,不适宜使用于膏霜和乳液化妆品。硬脂酸在皮肤表面可形成薄膜,使角质层柔软,保留水分。单硬脂酸甘油酯(简称单甘酯)是一辅助乳化剂,也具有润肤作用,用量1%2,使得制成的膏体比较细腻、润滑、稳定、光泽度也较好,搅动后不致变薄、冰冻后水分不易离析。2棕榈酸、肉豆蔻酸及其异丙酯棕榈酸又称为十六酸。市售棕榈酸为混合酸,其中含有棕榈酸9097%,硬脂酸26%,油酸14%。一般与硬脂酸复配使用,调节

    21、膏体和乳液的稠度。肉豆蔻酸又称为十四酸,一般用于制皂,很少用于膏霜和乳液类化妆品。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棕榈酸异丙酯(IPP)是人工合成的轻质易流动的油状物质,对皮肤的渗透性较其他滋润物为好,留下相对无油腻的膜。它能促进其他物质,如羊毛脂和植物油的渗透性,也能加强矿油对皮肤表面的粘附。3十六醇和十八醇市场上有十六醇、十八醇和十六十八混合醇三种产品,都可用作助乳化剂,也具有润肤作用和增稠作用,能形成吸附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赋予皮肤柔软和平滑的感觉,可避免膏霜在长时间放置和贮存过程中出现变稀、变粗的现象。4矿油和凡士林矿油为非极性、沸点在300C以上的高碳烃,以直链饱和烃为主要成分。它们来源

    22、丰富,易精制,对氧和热的稳定性高,不易腐败和酸败,是化妆品价廉物美的原料。在化妆品乳化体中主要用作油溶性润肤物质的载体,它们是有效的封闭剂。当敷用于皮肤上后,烷烃的薄膜阻滞了皮肤上水分的挥发,同时角质层可从内层组织补充水分而水合。虽然矿物油和凡士林有许多优点,但其油腻和保暖的感觉以及不易清洗的性能限制了它们的使用。过量的矿油和蜡会阻碍滋润物的渗透,对上表皮层也无柔软和增塑的作用。在某些产品如按摩霜和保护霜中,可被用作表面润滑剂,对表层起到短时润滑作用。5硅油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和环状甲基硅氧烷等,是一类非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润滑性,高的抗紫外线辐射性能,良好的抗静电性和透气性,

    23、能改善皮肤的光滑性和弹性,改进膏霜和乳液的分散性和铺展性。硅油是化学惰性物质,不像矿油长期使用会从皮肤移除皮脂。当同时需要润滑和抗水的作用时,采用硅油是有效的。硅油在水或油的介质中都能有效地保护皮肤不受化学品的刺激。虽然烷烃和硅油两者都是非极性物质,但硅油既能抗水又能让水汽通过,因此在封闭性方面硅油较烷烃为差,但对既需柔和的滋润性又要避免出汗的特种制品是十分有利的。美国Dow Corning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硅油的大公司,其公司产品的代号为DC,主要有DC-193、DC-200、DC-345等等。6羊毛脂及其衍生物羊毛脂是一种优良的滋润物质(羊毛脂中96为蜡酯,即甾醇、三萜醇、脂肪醇、饱和及不

    24、饱和脂肪酸酯的混合物及少量烷烃),与人体皮肤分泌的皮脂类似。胆甾醇对羊毛脂的滋润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羊毛脂中游离甾醇的含量仅0.81.7,但却增加了羊毛脂的滋润性和吸水性。羊毛脂涂敷在皮肤上形成光滑的和缓和的封闭薄膜,阻滞水分的挥发,促使角质的再水合,最后软化和增加了皮肤的弹性,使粗糙鳞片状的皮肤变得柔软光滑。羊毛脂的缺点:一是有气味;二是粘腻;三是对个别人有过敏。为克服缺点,一般将羊毛脂改性,制成如聚氧乙烯山梨醇羊毛脂、羊毛酸及其多元醇酯、羊毛醇等物质。7卵磷脂卵磷脂是所有活细胞的重要组分,它对细胞渗透和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组织中的浓度是恒定的。虽然活性基质细胞的磷脂含量是丰富的,但在

    25、角化过程中被分解成脂肪酸和胆碱等物质,在皮肤表面的脂肪内并不含磷脂。卵磷脂是一种具有亲水和亲油特性的化学品,在乳化体系中能降低表面能力,它的滋润性能由于3045%油的存在而加强,油和它的表面活性相结合,增强了渗透和润肤的效果。卵磷脂衍生物有水分散性、水溶性和酸溶性的,对皮肤具有滋润和整理作用及增强对水分的亲合力。卵磷脂对皮肤具有优异的亲合性和渗透性,在膏霜中有广泛的用途。8蜂蜡和鲸蜡两者都属于动物蜡,具有润肤和赋形作用,对皮肤具有强封闭作用。润滑和阻水效能和用量相关。鲸蜡的用量应少,以避免留下蜡的感觉,减少乳液类乳化体的触变性。蜂蜡能促进乳液的胶凝作用,但在膏霜中甚易乳化,使膏霜中的油性物质塑

    26、化从而减少使用时的阻曳。9石蜡、微晶蜡和地蜡石蜡的组成主要是C24C32的正构烷烃,还含有异构烷烃,无色或白色,无味、无臭的半透明蜡状固体。微晶蜡的组成主要是C41C50带长链的环烷烃和异构烷烃,黄色或棕黄色,无味、无臭、无定形固体蜡。地蜡的组成为相对分子量高的固态饱和和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三者都是矿物蜡,稳定性好,用于膏霜和乳液化妆品,具有增稠定型作用和润肤作用,同时能增强膏体的光泽性。10角鲨烷精制角鲨烷是无色、无味、无臭、惰性的油状液体,在空气中稳定。角鲨烷是人体皮脂的一种成分,其渗透性、润滑性和透气性比其他油脂好,是高级化妆品的油性原料。11动植物油与人体皮脂中脂肪酸酯成分一致,与人体

    27、亲合性好,易被人体吸收,具有很好的润肤作用。常用的植物油有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蓖麻油、棉籽油、桃仁油、杏仁油、大豆油和可可脂等。另外还有菜籽油、向日葵油、茶籽油、葡萄核油、芝麻油和棕榈核油等。常用的动物油脂有鲸蜡油、鱼肝油和蛋黄油等。这些滋润物的缺点是碘值很高,易酸败,需加入抗氧剂。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的天然甘油酯和合成烷醇酯是润肤膏霜有价值的添加剂。二、保湿成分多元醇(如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山梨醇和聚乙二醇等)、吡咯烷酮羧酸钠、神经酰胺、乳酸和乳酸钠、胶原蛋白、氨基酸、透明质酸、多糖类保湿剂等膏霜和乳液常用的保湿剂。这些物质

    28、能阻滞水分的挥发而使皮肤柔软和光滑,具有润肤的作用。保湿剂具有吸潮性,在一定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条件下,这些物质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起到保湿和润肤的作用。保湿剂能保持水分,当涂敷在皮肤上和皮肤密切地接触,能将水分传递给表皮。保湿剂用量过多,使用后有粘湿的感觉,在高浓度时和皮肤相接触可使皮肤脱水。因此也有人认为过量的保湿剂会从皮肤角质层吸收水分而散发于相对湿度较低的大气中,特别是在冬季。所以采用保湿剂作为滋润物要有适宜用量,高浓度的甘油对皲裂的皮肤有刺激性。在含高水分的乳化体中,如护手霜,低量的保湿剂对皮肤有明显的光滑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它的滋润性和增塑性而不是保湿的特性。在乳化体制品中加15保湿剂,不

    29、会像高浓度的甘油溶液对皮肤起脱水的作用。保湿剂除了吸潮性之外,对膏体的稠度也有一定影响,雪花膏膏体的稠度一般随着保湿剂含量的增加而达到最高点,然后随着保湿剂的再增加而下降。水在乳化体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润肤物。水作为连续相时能有效地使角质层轻微膨胀,使油相乳化成细微粒子更易于渗透入表皮。水为分散相时,由于受连续相油脂的包围,不易挥发,乳化的微小水珠和W/O型乳化体同时渗入上表皮,对角质的水合起到有益的作用。三、乳化剂乳化剂(Emulsifying agent)是制备乳化体最重要的化合物,其作用就是使本来不相溶的油和水能稳定和均匀的混合在一起。制备的膏体或乳液是否稳定,外观是否细腻?这些问题主要由所

    30、选的乳化剂所决定。这类物质有脂肪酸类、脂肪醇醚类、多元醇酯类等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现将目前广泛使用的一些乳化剂列于下表6-1,供参考。乳化剂的种类对于膏霜的粘稠度和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制作膏霜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乳化剂。一般来说,以非离子型乳化剂制成的膏体比阴离子型乳化剂制成的膏体柔软。乳化剂的浓度对最后膏体的稠度也有一定关系,乳化剂浓度高时易产生较软的膏体。另外,用硬脂酸皂作乳化剂制备的膏霜和乳液在放置的过程中有不断变稠的趋势。要克服这种趋势,延长保质期,可采取如下措施:在硬脂酸皂乳化体中最好控制单甘酯和脂肪醇用量不超过1%;采用高浓度白矿油(10%)塑化分散蜡类;在配方中加入少量

    31、脂肪醇硫酸盐(0.1%0.5%),如K12等。乳化剂的选择首先应考虑乳化剂和产品中的其他成分的相容性和总的稳定性,如是否能与体系的pH值和电解质相容;其次依据HLB值理论进行乳化剂的选择,如果要配制O/W型体系,则应在O/W型乳化剂中进行筛选,反之要配制W/O型体系则应选择W/O型乳化剂;最后应进行乳化试验检验所选择的乳化剂是否能使膏体稳定,膏体是否细腻等,以获得最佳的乳化效果。表6-1 常用乳化剂名称、性能及应用化学名称(商品名称)性能及应用聚氧乙烯(2)硬脂醇醚(Brij 72)聚氧乙烯(21)硬脂醇醚(Brij 721)Brij 72为W/O型乳化剂,Brij 721为O/W型乳化剂,两者配合使用可取得很好的乳化效果,膏体细腻光亮,在较大pH值范围稳定。甲基葡萄糖苷倍半硬脂酸酯(SS)甲基葡萄糖苷聚氧乙烯(20)醚倍半硬脂酸酯(SSE-20)两者配合使用,为O/W型润滑剂,可制得细腻稳定的膏体,属于温和无刺激的乳化剂。十六十八醇醚-6和硬脂醇(A6)十六十八醇醚-25(A25)A6为W/O型乳化剂,A25为O/W型乳化剂,两者常配合使用,具有强耐电解质和强酸碱能力。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40,60)醚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7)醚O/W型乳化剂、增溶剂,广泛用于化妆品中香精的增溶。W/O型乳化剂,特别适用于乳露。油醇醚-15(平加-O)、油醇醚-20O/W型乳化剂Sapisu


    注意事项

    本文(乳化类护肤用化妆品生产工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