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专题复习.docx

    • 资源ID:5407442       资源大小:17.3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专题复习.docx

    1、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专题复习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专题复习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概念练习1:判断下列那些为氧化还原反应,并说出理由IBr + H2 = HBr + HIH+l2=l +l+H2 NaH+H2 =NaH+H2 a2+H2 =a(H)2 +H22 2HH +2n4+3H2S4 H3H +2S4+2nS4 +8H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规律和有关概念可用如下式子表示: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变成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变成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练习:练习1中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请指出氧化剂,还原

    2、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方法(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说明一般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如u2+2eu远比Na+ +eNa容易,即氧化性u2+>Na+,还原性Na> u (2)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规律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规律可用如下式子表示: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变成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变成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

    3、产物 氧化性:反应物中的强氧化剂,生成物中的弱氧化剂 还原性:反应物中的强还原剂,生成物中的弱述原剂 例:已知2Fel3+2I=2Fel2+I2+2l 2Fel2+12=2Fel3 由知,氧化性Fe3+>I2,由知,氧化性12>Fe3+,综合结论,可知氧化性l2>Fe3+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反应条的不同进行判断 如:n02十4Hl(浓) nl2+12+2H20 2n04十16Hl(浓)=2nl2+12+8H2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 n04>n02 ()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的不同进行判断 u十12 ul22u+S u2S 12可把u氧化到

    4、u(+2价),而S只能把u氧化到 u(+1价),这说明氧化性l2>S (6)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对同一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依次减弱。如Na、g、A1金属性依次减弱,其还原性也依次减弱。 对同主族的金属和非金属可按上述方法分析。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姓。如:浓H2S4的S只具有氧化性,H2S中的S只具有还原性,单质S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

    5、产物),即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如由反应2Fel3+2I=2Fe3+2l+I2可知, Fel3的氧化性比I2强,I的还原性比Fel2强。 一般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4,S02(H2S03),S;还原性: H2S>S>S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铁指Fe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3)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6、)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如:将l2通人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Br和NaI的混合液中,12首先与NaI反应;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2+、和u2+的混合溶液中,Fe首先与Fe3+反应。FeBr2 中通入l2 ,HBr和H2S3 中通入l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一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e-+e-6e-+6e-l3+6Hl =l+3l2+3H2 而不是l3+2Hl=l+3l2+3H2 ()歧化反应规律 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

    7、应。其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 l2十2NaH=Nal十Nal十H20、有关计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这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基本依据。举例:1、在100LFeBr2 中通入l2 224L(STP),充分反应后,有 的Br-被氧化,则原FeBr2 的浓度是多少lL-1 (分别用电子得失相等和电解质溶液电荷守恒解题)2、物质的量相等的HBr和H2S3 溶液中,中通入01l l2 ,结果有 的Br-被氧化,求HBr的物质的量?有机物化合价升降

    8、的计算 (1)得氧或失氢被氧化,每得1个原子或失去2个H原子,化合价升高2。 (2)失氧或得氢被还原,每失去1个原子或得2个H原子,化合价降低2。 例:H3H20H H3H H3H过程(1)是失氢,氧化过程,化合价升高12过程(2)是得氧,氧化过程,化合价升高21过程(3)是加氢,还原过程,化合价升高124练习31已知I-、Fe2+、S2、l-、H22都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l-<Fe2+<H22<I-<S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2Fe3+ + S2 +2 H2 2Fe2+ + S42- + 4H+I2 + S2 + 2H2 H2S4

    9、+ 2HIH22 + H2S4 S2 + 2 + 2H22Fe2+ + I2 2Fe3+ + 2I- 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 + 2 点燃 22 BH4 + 22 点燃 2 + 2H22l3 加热 2l + 32 D2Fe(H)3 加热 Fe23 +3H23关于 + 2 点燃 2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单质中的化合价升高,被还原,是氧化剂D2中的化合价降低,被氧化,2是还原剂4R、X、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 ZX Z2; Z22 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A R2X2Z22 B X2R22Z2 2Z2R2X2 D Z2X2R22化合物BrFx与水按物质的量之比3 发生反应,其产物为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1)BrFx中,x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此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各是什么?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专题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