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教案18、将相和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
2、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学习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 :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学习过程: 一、导入 新课,审清题目。1、板书课题:18 将相和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 )。(3)“和
3、”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将相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
4、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四、课时总结: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为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
5、示和教育。学习过程 : 一、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2、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侮辱赵王、没占便宜) 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逼秦王击)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二、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1、过
6、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四、布置作业 :1、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
7、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达标检测一、读拼音,写词语。zho j yn nu dn qi g s( ) ( ) ( ) ( )j ju zh we wn b( ) ( ) ( )gu zho f jng qng zu ( ) ( ) ( )二、 组词。壁( ) 若( ) 琴( ) 距( ) 璧( ) 诺( ) 瑟( ) 拒( )三、 把成语补充完整,选择所填的字的正确解释,打“”。1理( )气壮 充分合理。 竖。 坦率。2( )口不提断。 没有了。 一定,无论如何。3无价( )宝代词“它”。 去,往。 的。4功无不( ) 重量单位。 胜。 能。 克服。5同心( )力共同合作。 调和
8、,和谐。6( )荆请罪 欠。 背。 具有。四、看看这些句子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把序号填在括号里。A 顾大局,识大体。B. 勇敢机智 C. 不畏强暴 D .耿直畅快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 )3.“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 )4.“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 )五、课内阅读。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
9、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廉颇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 )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10、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1.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削弱( ) 热情(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_4. 从文中选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_5.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廉颇是一个( )的人。板书设计蔺相如:机智勇敢廉颇 :知错就改补充资料:和氏璧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
11、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虽然有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但是和氏璧最后还是被秦国所有,由于战国时期战事不断,和氏璧也经历了许多磨难,至今已下落不明。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处呢?目前有两种推测:第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
12、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没有流传后世。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另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者被项羽掠夺而去。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蔺相如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蔺相如一心为国,有勇有谋,不畏强权,顾全大局。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由于列国史书都已经被秦始皇焚烧,而史书的秦朝官方备案又被项羽攻入咸阳
13、后烧毁,以下是仅存的关于蔺相如的史料。蔺相如,生卒不详,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不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更难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无畏的胆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和以国事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说是驰誉九州,光耀千古。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我们展现了蔺相如光彩夺目的人生片断。廉颇简介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主要活动在赵
14、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时期。廉颇墓,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赵惠文王初,东方七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首当其冲。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十四年(前285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高级爵位),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
15、,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
16、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年约八十五。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19、草船借箭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
17、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4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学习重难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会阅读名著的乐趣。课前准备: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
18、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五、读第6至第
19、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
20、,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第二课时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2、讨论交流。知天文(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
21、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懂地理(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22、,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识人心(1)识曹操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
23、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2)识鲁肃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四、总结全文。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
24、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达标检测、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丞相( ) 饮酒( ) 都督( )惩罚( ) 水寨( ) 呐喊( )二、根据课文内容境空。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三、文学常识填空1( )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 )
25、、( )和( )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2诸葛亮复姓( ),名( ),字( ),又称( )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有关他的故事大都脍炙人口,例如( )、( )、( )等等。请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板书设计 知天文 懂地理 诸葛亮 神机妙算 识人心补充资料 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
26、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20、景阳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学习重点、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学习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二)读准生字,了解生词。(三)给课文分段。学习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7、。学习过程:(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
28、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要求: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下面的词语。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尽:完、光。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勿:别,不要。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难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岂:难道。使尽平生力
29、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平生:一生,平生力气指所有的力气。(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着重写了哪两件事?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五)分段,概括段意。学生分段时,可让他们先把课后第1题做好,然后根据提示再给课文分成四个大段。第一段(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第二段(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第三段(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第四段(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30、(二)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三)重点朗读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学习重点、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学习过程:(一)检查复习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是怎样分的?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二)学习第一大段。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武松在店家喝酒时与店家的对话,主要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这段主要谈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关于酒的,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关于虎的,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2精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写酒,主要是想表现武松性格的豪放。写虎,是突出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3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了哪些细致的描写?请你们用笔画出有关词句。这道题是想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从而体会武松的性格。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要点具体描述的。(三)学习课文第二大段。1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在这一大段当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么,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儿有大虫,是人自己害怕。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