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docx

    • 资源ID:3965263       资源大小:79.63KB        全文页数:9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docx

    1、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 总 论 1第二章 规划目标 2第三章 交通发展战略 3第四章 对外交通规划 5第五章 物流发展规划 8第六章 道路网络规划 1. 1第七章 慢行交通规划 15第八章 公交规划文本 17第九章 静态交通规划 21第十章 客运枢纽规划 25第十一章 近期建设规划 27第十二章 附则 31图件目录图 01 城市区位图图 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 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图 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图 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图 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图 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图 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图 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图 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

    2、规划整合图图 11 疏港交通规划图图 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图 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图 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图 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图 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图 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图 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图 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图 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图 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 图 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 图 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图 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 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 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 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 图 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 图 29 主城区道

    3、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 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 图 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 图 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 图 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 图 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 图 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第一章 总 论第 1条 规划目的3、坚持以人为本,引入绿色交通理念,倡导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 系。4、坚持统筹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整合共性,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5、加强规划的协调性与可操作性。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适应扬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经 济和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扬州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 划法,编制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4条 规划范围第 2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1990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19953、 关于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苏建规 2005193 号),20054、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2020,20035、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 ,20056、 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汇编( 2006-2010), 2006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 ,20068、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建规 1994533 号),19949、 其他上位相关规划第 3条 指导思想1、 遵循科学发展观,发展与保护并重,构建支撑城市个性,体现符合扬州形态特征、 资源条件、城市特色的发展战略与交通模式。2、 坚持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理念,预留弹性,以交通引导城市 开发、支持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和主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扬州市行政辖区 范围,包括扬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高邮市和宝应市,总面积约 6638 平方公里;主城 区范围为润扬大桥北接线、西北绕城公路、廖家沟 -大运河以及长江围合而成的范围,总面 积约 2

    6、52 平方公里。第5条 规划年限基年: 2006年;近期: 2010年;远期: 2020年;远景:展望 x 年第二章 规划目标第 6条 交通发展愿景根据未来扬州市城市发展目标、职能和城市性质的定位,规划扬州市交通发展愿景为:构建一个支撑一体两翼协调发展、历史传承与现代运输交相辉映的和谐交通体系!第 7条 远期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构建新交通系统,面向城市空间拓展和港口发展要求,构筑内外畅达、集约高效、融入 区域一体化的综合客货运输体系, 以满足城市自身不断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和不断提高的运 输服务质量要求,同时引导城市交通走上结构和谐、生态集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目标特征(1)内外畅达 :建成多

    7、方式协调发展、高度发达、利于承接区域经济圈辐射和辐射苏 北的区域交通系统,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2)结构和谐 :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组织有序的道路交通设施与运行系统;(3)生态集约 :选择和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体系,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第 8条 近期发展目标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城市交通网络优化升级, 港城交通更第9条 规划指标表 1 远期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指标目标主要规划指标内外畅达?以人为本,构建“ 31335”通达指标:扬州与长三角中心城市 3 小时通达; 市域范围内 1 小时可以通达各主要城镇; 一体两翼沿江发展区 30分钟通达; 主城区内 85%单

    8、程出行时耗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主城区居民 5 分钟到达公 交车站。?主 城区主次干道网密度达到 2.5-3.0km/km2,道路网(含支路)面积率达到 15-20%。?主 城区干道网高峰小时路段平均车速不低于 25km/h。结构和谐?构建公交导向、步行优先,各种交通方式平衡发展、相互尊重、有机相融的 交通结构。其中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分担率将分别达到 24-26%和 22-24%。 ?路网结构合理,间距适当,利于交通运行组织。?道路交通设计人性化,保障慢行交通的舒适与安全。?规划轨道交通、 BRT 及公交专用道实施到位。?建立涉及到民生的公交票价、出租车票价等听证制度,保证公交优先的低票 价

    9、政策。?万车交通事故率低于 10 起/万车/年。?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 3 人/万车/年。集约生态?单 位车辆每百公里能源消耗下降 20%以上。?主城区公交 300m 站点覆盖率达到 70%以上。?道路两侧大气 CO/NOx 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噪声 Leq 低于 60dB。为快速便捷,交通运行顺畅有序,交通结构和交通出行环境明显改善。理的科技含量。第三章 交通发展战略1)市域道路的配置形式要充分考虑到道路城市化发展的功能要求第 10条 交通引领,促进交通与用地布局统筹协调发展1、以交通设施建设引导城市空间拓展(1)以交通走廊引导和支撑主城区由单中心向“一主三副”空间布局形态的转变;(2)

    10、以公交引导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 TOD);(3)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建设贯彻公共交通引导的原则,采取有机疏散与集中发展、 集约利用相结合,避免均质化的土地利用模式;(4)主城区内用地组团的分布,要有利于疏解老城区和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压力;(5)实施邻里社区单元内部土地混合开发,降低交通出行需求,同时重视多样化的交 通设施建设;(6)对于大型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要加强用地控制和预留。2、继续保持适度超前的交通投资(1)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道路建设较快发展,加快建设干线公路提档加密工程,积极推 进农村公路达标升级工程, 加快主城及其与新市区、 新城联系的快速通道建设, 加快新市区、 新城干道网和支路网建设。

    11、(2)改革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等交通设施投融资模式,保证城市道路交 通设施建设资金来源。3、建立与组团片区功能和用地强度相适应的交通网络和运行体系(1)老城区要充分考虑保持原有城市肌理,路网发展要以梳理和整治为主,完善交通 管理设施,提高交通运行效率。(2)主城副中心道路交通系统必须保证良好的可达性,提高路网密度,保持规整性、 系统性和完备性。同时,结合道路建设,高标准配置先进的交通管理设施体系,提高交通管(3)港区路网发展要充分协调城区道路与疏港道路的关系,实施客货分离,明确道路 的服务功能。4、 加强快速道路、主干道、大运量公交等沿线的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控制(1)快速路的布局要与

    12、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不宜从商业性、生活性组团中间穿过。(2)要控制城市主要干道两侧的用地开发性质和强度,避免大型公建直接开口于主要 干道,确保城市主要干道交通功能的发挥。(3)对城市主要客流走廊,根据远期公交优先通道和轨道交通规划,强化两侧高密度 的居住、商业、办公用地开发,为公交发展积聚客流。5、 积极推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建议实施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 并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对新开发项 目交通影响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求进行分析, 评价项目开发对周边交通影响程度, 及时 提出城市开发项目的改善措施和方案。第11条 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差别化的交通发展策略1、 采取差别化

    13、发展政策,引导小汽车和摩托车的合理使用(1)受城市核心建设区、特别是老城区路网容量的限制,远期需根据中心区道路交通 拥挤程度,适度采取区域差别化的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2)主城区外围地区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机动车拥有和使用政策。(3)城市中心区进一步扩大摩托车禁行范围,未来主城区整体设置摩托车禁行区,并 加强摩托车管理;市域其他片区、组团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摩托车发展政策。2、 根据城市用地性质和强度不同,采用差别化的路网发展策略地区,路网发展总体要以小尺度、高密度为主。(3)对于工业用地地区道路网可以适当降低路网密度,同时要适当考虑面向货运车辆 通行的道路功能和形式要求。3、 采取差别化停

    14、车发展策略,以静制动(1)根据城市交通状况,适时采取差别化的建筑物机动车泊位配建标准。(2)中心区总体倡导公交优先,要适度控制社会公共停车设施的供应。(3)对于中心区、外围区的停车收费采取差别化费率,中心区高于外围地区。(4)通过差别化的停车设施供应和需求管理策略,实现动静态交通的协调发展。第 12条 绿色主导,构建多元和谐的城市交通模式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1)政府加大对公交发展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2)完善公交线网,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交线网体系。(3)重视公交场站建设,落实公交发展用地。(4)建立衔接顺畅、换乘方便的公交换乘系统。(5)开辟特色专线

    15、,在旅游景区开通旅游专线,通过长途旅游巴士加强与周边城市的 旅游资源的整合协调。(6)从路权、信号控制等方面提供公交优先。2、 创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鼓励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1)要重视非机动车道路网络的规划、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交通整治管理,确保非 机动车交通空间的连续性和安全性。环境。第13条 需求控制,全面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1、 形成良好的交通发展决策体制与高位协调机制在组织架构和形式上,可以成立由市政府直接牵头,规划、建设、交通、交警、城管、 市政等多个职能部门以及新区、港区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交通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织、指 导、协调交通领域内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处理。2、 优化道路交通组

    16、织体系(1)全面实施交通系统管理,建立合理的交通组织体系。包括建立空间上相互分离的 机动车、自行车、步行系统和专用道系统,组织单向交通和公共交通优先体系等各种手段, 科学合理地调节交通流,充分发挥路网潜力和效益。(2)加强道路交叉口渠化改造和设施管理,改进交通信号配时设计。3、 提高交通指挥控制水平(1)继续增加管理投入,进一步改善智能化交通指挥控制体系,保持交通建设与交通 管理的同步发展。(2)加强基础交通科技的投入和应用,使城市从简单路况监控转向以交通信息与路线 引导系统为主体的交通现代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4、 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保障体系与交通安全体系(1

    17、)强化市民交通安全教育,建立交通行为准则。(2)提高交通管理队伍素质,维护执法的公平、公正。(3)加强交通事故的监控技术,提高事故预防能力。(4)建立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快速处理机制和快速救援体系等。2、城际轨道第四章 对外交通规划第 14条 发展目标建立各类交通方式相对完善、 交通方式之间相互协调的综合运输体系, 加强与周边重点 城市的快速联系,提升铁路客运及货运功能,大力发展水运及航空运输,巩固苏中地区交通 枢纽地位,积极融入苏南交通体系,促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第 15条 规划原则1、 与国家和区域高速公路、轨道线网规划相协调;2、 与城市区位特征和发展目标相适应;3、 与城镇体系、城市

    18、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相协调;4、 与城市交通网络和设施布局有机衔接。第 16条 区域铁路网规划1、 区域铁路(1)宁启铁路苏中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宁西(南京至西安)铁路向东的延伸段,北沿江城市铁路客货 运输主通道。规划对宁启铁路进行复线、电气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其苏中城市带客货运输功 能,并承担沪宁铁路的货运分流功能。(2)淮扬镇铁路淮扬镇铁路及新长铁路新沂淮安段高效衔接了徐州、 淮安、扬州、镇江四大运河名城, 形成贯通江苏南北的第二条铁路交通主轴, 同时承担带动和支撑扬州腹地城市均衡发展的重 要功能。为提升淮镇铁路对城市的客流支撑作用,建议淮扬镇铁路走向沿京沪高速走廊(京 沪高速公路东侧),宁启与

    19、淮扬镇铁路共用江都站。1)城际铁路 H2 线由南京引出,经扬州、泰州、泰兴、靖江、南通、启东、崇明后引入上海,是衔接南京、 北沿江城市带和上海的快速交通通道,强化了南京、上海的核心地位,促进了北沿江城市的 整合、协调发展。线路走向与宁通高速公路(扬州、江都段) 、 G328(仪征段)基本一致, 形成复合交通走廊。2)城际铁路 Z1 线衔接扬州、镇江、句容以及南京禄口机场,是扬州与镇江、沪宁交通走廊以及禄口机场 的快速联系通道, 同时也是苏中城市与禄口机场的快速联系通道。 线路走向沿西北绕城高速 走廊南下,与镇江相连,与城轨 H2 线设置垂直换乘站,并于瓜洲中心区西侧设置站点。第17条 高速公路

    20、网规划规划形成“一横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框架结构,高速公路总里程约 415 公里。一横为宁盐高速公路; 一环为宁通高速公路扬州段、 京沪高速公路、 扬州西北绕城 (扬溧高速) 围合的高速环;七射为宁通高速公路(宁扬段) 、扬天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江海高速 公路、宁通高速公路(江都至南通段) 、京沪高速公路南延段、扬溧高速公路。表 2 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序号公路名称车道数里程 (KM)功能说明1京沪高速公路双向八车道112国家高速公路网重点纵线之一,同三公路的重 要组成部分,加强了苏中、苏北城市与苏南城 市的快速联系,同时也是扬州市域南北方向重 要的联系通道,服务于高邮、宝应与扬州的快

    21、速联系。2宁通高速公路扬州南绕城段双 向八车道,其余为 双向六车道83连接南京、扬州、泰州、南通,是苏中地区沿 江联系横向干道之一,是扬州通往南京、南通 的主要通道。 同时,宁通高速也是沪陕高速 (上 海西安)高速公路江苏段。3扬溧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72.7扬州与苏南联系的重要通道, 连接扬州、 镇江、 金坛、溧阳等城市,利用润扬大桥过江。4江海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21西起江都境内的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丁伙枢纽,向东依次连接泰州、姜堰、海安等。江 海高速是扬州与苏中东部城市联系快速通道, 同时也是宁通高速东段重要分流通道。5扬天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24.4扬州与安徽天长联系的一条快速通道, 苏中地

    22、 区与安徽方向联系的第二条高速通道。同时, 扬天高速公路是“临沂宿迁扬州(润扬大 桥)镇江宜兴”纵向通道的组成路段,可 实现扬州和徐州的便捷沟通。6宁盐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101.4苏中腹地与省会联系的一条便捷通道, 分流宁 通高速交通压力。起于宁靖盐高速兴化段,沿 S333 走廊与南京浦仪高速相接第 18条 干线公路网规划规划形成“三纵六横”干线公路网络体系, 干线公路总里程约 691公里。三纵为: S244 新线、 S237 新线及安大公路;六横为:沿江高等级公路、 G328、S244 复线、 S333、S332 及 S331。表3 市域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序号公路名称道路等级里程 (KM)功

    23、能说明三纵S244 新线一级90重要的过境交通分流通道,同时兼具疏港交通功能。S237 新线一级87淮安至江都的联系通道, 同时也是扬州与高邮、宝应联系的重要 通道,规划于老线东侧、京沪高速公路西侧新建 S237,其走向与京沪高速平行,扬州市域内沿线经过江都、高邮和宝应三市。安大公路一级59.1扬州与北部经济腹地联系的一条重要通。 安大公路位于京沪高速 东侧,其走向基本与京沪高速平行。六横沿江高等级公 路一级35.6服务于苏中沿江产业带之间快速联系, 宁通高速公路客货运输平 行分流通道。同时也是扬州、江都、仪征沿江地区东西方向联系 的重要快速通道。G328一级52.9北沿江城市东西向联系的重要

    24、干线公路, 协同沿江高等级公路与 南北向的宁连公路、 以及国道 204 等公路相连,构成苏中地区干 线公路网骨架。S331一级101.4联系金湖至盐城的省道, 宝应与周边城市东西方向联系一条重要 通道。S332一级28.4联系金湖至大丰的省道, 从宝应与高邮两市交界处经过, 是宝应、 高邮与东西方向城市联系的重要通道系。S244 复线一级103.6联系扬天公路( S244)、京沪高速以及安大公路的重要通道,一方面加强了扬州、江都北部地区与沿江地区的快速联系, 另一方 面与沿江高等级公路、 S244 新线、安大公路形成公路外环,分 离了城市交通与公路交通,辅助了高速公路环功能的良好发挥。S333

    25、一级133.1联系仪征至东台的省道,经过仪征、宝应两市,是扬州北部地区 东西联系的一条贯通性通道。其线路走向与仪征过江通道相连, 加强扬州与苏南地区联系。同时,仪征过江通道定位为联系江北 地区 G104、 G328 与江南地区 G312 联系的重要过江通道。第19条 航道网规划规划形成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动脉的“八纵八横”的航道网络。八纵为京杭大运河、盐邵 线、芒稻河、三阳河、红旗河、阜宝线、公道河、野田河;八横为金宝线、高东线、盐宝线、 通扬运河、仪扬河、芦范河、横泾河和高邮湖航线。表 4 市域航道网规划方案类别航道名称规划等级航道走向里程 (KM)京杭大运河二级自宝应县流入扬州,途经宝应、高邮

    26、、江都、扬州市区、邗江等汇入长江。201盐邵线三级自江都邵伯京杭运河口, 向东北流经江都、 高邮、47出境与建口线相连,通往里下河地区。芒稻河三级起自邵伯京杭运河口,经江都三江营出长江,途36.8八纵中与老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相遇。三阳河五级起自宝应县盐宝线向南至通扬线。96.5红旗河五级起自江都通扬线流入长江。21.7阜宝线五级起自宝应射阳湖镇,向南汇入盐宝线。8.2公道河六级起自公道镇,经邵伯湖,流入京杭大运河。21.0野田河六级起自盐邵线,向南流入红旗河。29.4金宝线三级起自宝应南运西闸,向西流经宝应境内入淮阴。5.5高东线三级起自高邮城区京杭运河口,向东至董家出境往泰38.5州兴化方

    27、向,并与建口线相连。盐宝线四级起自宝应城区京杭运河口,向东至黄土沟出境往39.5盐城方向,并与建口线相连。八横通扬运河五级起自三阳河,流向泰洲。20.9仪扬河五级起自扬州城北京杭运河口,与古运河重复至高旻25寺向西流经仪征市区过泗源沟出长江。芦范河六级起自范水镇,向东汇入三阳河。14.4横泾河六级起自马棚镇,在高邮境内经过司徒镇,最后汇入建口线。8.1高邮湖航线六级高邮湖内部航线。28.0第 20条 港口及疏港交通规划1、 港口规划规划在扬州规划区范围内形成“一港三区、四内河港”格局,一港三区为指通过整合六 圩港、江都港及仪征港,明确各港口分工,加强三个港之间协作;四内河港为沿大运河布设 的四

    28、大内河港口,分别为宝应港、高邮港、铁水联运码头、扬州大运河港。2、 港口集疏运系统构建以公路为主、铁路为重要组成部分、水运为必要补充,城市交通与疏港交通空间分 离的港口集疏运体系。(1)铁路:淮扬镇铁路货运支线,宁启铁路;(2)航道:京杭大运河、芒稻河;(3)公路:京沪高速、扬溧高速、宁通高速、沿江高等级公路、 S244 新线、安大公路。第 21条 机场规划规划在江都市境内建设 4C 级(预留 4D级)苏中机场,客货兼用,作为南京都市圈第二 机场,服务于扬州、镇江、泰州三市,并兼顾淮安部分地区。第 22条 空港快捷通道规划1、 苏中机场快捷通道构建以江海高速公路、安大公路、 G328 以及城市

    29、快速路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场快捷通道, 主城区居民到达机场行程时间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2、 禄口机场快捷通道(1)公路: S243 以高速公路标准进行快速化改造,扬州与南京禄口机场行程距离缩短 至 90 公里,行程时间控制在 80 分钟以内。(2)城际轨道:远期构建以城际轨道 H2 线和南京城市轨道交通 3 号线为主的快速联系 通道,行程时间控制在 105 分钟以内。城际轨道 Z1 线开通后,扬州与禄口机场行程时间可 控制在 40 分钟以内。第五章 物流发展规划第26条 物流园区规划第 23条 发展目标以商贸流通为依托, 充分发挥区位及综合交通优势, 大力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三大平 台,即以现

    30、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德信息平台和以引导、 协调、规范、扶持为主的物流政策平台。 培育现代物流业市场主体, 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推进物流和商流的网络化, 形成包括交通运输、 配送服务、仓储管理、信息网络、营销策略等多环节组成的物流大循环系统。第 24条 发展重点发展与港口、陆地相关联的水路、公路和铁路等综合运输网络体系,提高现代物流的集 疏运能力;设计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广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物流信 息和相关业务服务,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条件;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配送物流。打 破行业垄断和条块分割,构建开放式、互联互通的社会化物流配送网络。第 25条 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扬州是上海、苏州面向内地辐射的重要节点的有利条件, 抓住长江三角洲经济 结构的进一步调


    注意事项

    本文(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