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中考考试说明物理部分.docx

    • 资源ID:3614161       资源大小:70.96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中考考试说明物理部分.docx

    1、北京中考考试说明物理部分考点知识点分项细目考试目标了解理解质量和密度质量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2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密度1密度的概念2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水的密度4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力力的概念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单位4力的三要素5力的作用效果重力1重力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摩擦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合力的概念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条件2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有关问题运动与力长度测量1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2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3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

    2、的区别机械运动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3速度的概念4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5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1物体的惯性2牛顿第一定律压强压力与压强1压力2压强的概念3压强的单位4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液体内部压强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运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3连通器的应用大气压强1大气压现象2托里拆利实验3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流体压强与流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力1浮力2浮力产生的原因3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1物体的浮沉条件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有关问题简单机械杠杆1杠杆2力臂的概念3杠杆平衡条件4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滑轮定滑轮、动滑

    3、轮和滑轮组的作用功和能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单位3运用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功率1功率的概念2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运用功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3运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机械能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2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声现象声音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乐音与噪声1乐音的三要素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条件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现象2光的反射规律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现象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光的色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透镜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透镜成

    4、像及应用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2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热现象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现象2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区别3晶体的熔点4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汽化和液化1蒸发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4沸腾现象5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6沸腾过程中吸热7液化现象8液化过程中放热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现象2升华过程中吸热、凝华过程中放热内能和热量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省略了扩散现象)内能1物理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热量1热量的概念2热量的单位3燃料的热值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2比热容

    5、的单位3运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4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热机1热机的能量转化2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3热机的效率能量守恒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电现象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电路1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2通路、断路、短路及短路的危害3常见电路元件符号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定律电流1电流的形成2电流的方向3电流的单位及单位换算电压1电压的作用2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电阻1电阻的概念2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4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电流定律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2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6、关系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电功和电功率电功1电功的概念2电功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运用电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电功率1电功率的概念2电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3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4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焦耳定律1焦耳定律2运用焦耳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家庭电路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2家庭电路的电压值3家庭电路的总电流增大的原因4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安全用电1安全电压2安全用电常识电磁现象磁体和磁极1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和磁感线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具有方向性2磁感线3地磁场电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铁1电磁铁的构造2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磁场对电

    7、流的作用1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2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电磁波1光是电磁波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设计实验 :1夏天,将一罐可乐从冰箱中取出后放在桌面上,过一会儿可乐罐的外表面上会出现一些小水珠,李明认为这些小水珠是从可乐罐中渗出来的,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李明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求写出:(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参考答案:器材:天平、装有饮料的可乐罐、干布或毛巾(1分)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先用天平称出刚取出的可乐罐的质量m1,过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把可乐罐外的水抹去,再用天平称出可乐罐的质量m2,如果m1=m2,

    8、则水不是从罐内渗出的,即李明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它意思表述均可)。(2分)2小震在利用吸管喝饮料时他认为“饮料是靠嘴的吸力进入嘴中的,而不是靠大气压进入嘴中的”,而小明认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为此他准备了如下器材:一个装满水(可以饮用)的玻璃瓶,一个可以塞紧瓶口的塞子,塞子上开有两个孔,其中一个孔中插有一支吸管并与塞子压紧。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震的说法是错误的。写出实验步骤并加以说明。参考答案:用塞子将瓶口塞紧,不堵住没有插吸管的小孔,用吸管吸水,能将水吸入嘴中;再将没有插吸管的小孔堵住(不漏气),用吸管吸水,不能将水吸入嘴中。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可知:第一次不堵住没有插吸管的小孔,有大气压

    9、的作用,能将水吸入嘴中;第一次堵住没有插吸管的小孔,没有大气压的作用,不能能将水吸入嘴中;所以小震的说法是错误的。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军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请你利用已有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军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实验器材: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带挂钩的木块一个、细线若干、还需补充的是 。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参考答案(1)弹簧测力计 (2)主要步骤:调节弹簧测力计使指针指零刻线。将系好细绳的木块放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细绳绕过定滑轮,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向上匀速拉动绳端,使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f摩=F拉 在表格中记

    10、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改变拉动木块的速度,重复步骤,共作出3次。 (3)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小龙的认识是错误的。4如图23所示,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有长方形的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在想探究木块和铁块谁的下表面更粗糙,请你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步骤及实验分析与结论。参考答案 猜想1:铁块比木块下表面更粗糙猜想2:木块比铁块下表面更粗糙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调零。 (2)把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铁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3)把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11、2.实验分析与结论:两次实验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同,均等于木块和铁块的重力之和;两次实验均是水平匀速拉动物块,摩擦力等于拉力。若F1F2,说明铁块比木块下表面更粗糙,即猜想1正确。 若F2F1,说明猜想2正确。5实验桌上备有如下实验器材:符合要求的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各一个;钩码一盒、足量的水。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1)请写出实验步骤。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步骤:(4分)1将弹簧测力计调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空桶的重力G桶,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2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钩码的重力G,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2、3将溢水杯注满水,小桶清空;将弹簧测力计下的钩码浸在水中静止,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到小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受到的拉力F拉;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及桶中水的总重力G总;并将F拉、G总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仿照步骤3,分别改变5次钩码浸在水中的体积,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各次钩码受到的拉力F拉;再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各次小桶及桶中水的总重力G总;并将F拉、G总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5利用公式F浮GF拉分别计算出6次钩码受到的浮力F浮;利用公式G排液G总G桶分别计算出6次钩码排开水的重力G排液。并分别记录在表格中。实验数据记录表格:(1分)G桶/N G/NF拉/NG总/NF浮/NG排液/N6小明在做“

    13、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发现把小石块放入水中会下沉,而把小木块放入水中会上浮,因此小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密度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小,密度小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用实验来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求:(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2)简述实验过程。(3)简要分析说明小明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参考答案(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细线。(2)实验过程:用细线把铁块系挂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铁块重G铁,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待铁块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铝块重G铝,将铝块浸

    14、没在水中,待铝块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 计算 F浮1=G铁-F 1和F浮2=G铝-F 2。 (3)分析与结论:因为F浮1=F浮2,说明浮力与物体密度无关。10、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细长平底试管一支(已知底面积为S)、小汤匙一个、抹布一块、刻度尺一把、大水槽一个(水槽的深度大于平底试管的高度)、足量的水、足量的细沙子、天平及配套砝码。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同种液体中,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要求: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并设实验数据表格。参考答案(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有此项给1分,没有扣1分)。(2)用刻度尺测出试管的长度

    15、L并记录;(3)用药匙取适量的细沙装入试管,用天平测出细沙和试管的总质量m1;再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使试管竖直漂浮在水面上静止,用刻度尺测出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h1;将m1、h1记录在表格内。(4)用抹布擦干试管,用药匙再取适量的细沙装入试管,用天平测出细沙和试管的总质量m2;再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使试管竖直漂浮在水面上静止,用刻度尺测出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h2;将m2、h2记录在表格内。(5)仿照步骤(4)再做4次实验,测出细沙和试管的总质量m3、m4、m5、m6;测出每次试管露出水面的高度h3、h4、h5、h6,并将数值记录在表格内。(6)计算出每次试管浸入水中的深度(L-h)和排

    16、开水的体积V排;将数据记录在表管内。(7)根据物体漂浮时F浮G物,可知试管每次漂浮时所受的浮力F浮。实验次数123456试管的长度h /cm细沙和试管的总质量mkg重力GN浮力F浮N试管露出水面高度hcm试管浸入水中深度L-h/cm试管排开水的体积V排cm3(8)分析F浮和试管排开水的体积V排确定两者的关系。11实验桌上提供了6个50g附有挂钩的金属块,05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适量的水和满足实验要求的量筒。请你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水对物体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o

    17、并记录在表格中;(2)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上6个金属块,测出6个金属块的总重为G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其中的一个金属块浸没水中,且不碰杯壁和杯底,测出金属块所受拉力F1,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F1的示数和V1记录在表格中;(4)手提弹簧测力计,使其中的两个金属块浸没水中,且不碰杯壁和杯底,测出金属块所受拉力 F2,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2,将F2的示数和V2记录在表格中;(5)仿照步骤(4),将36个金属块依次浸没水中,且不碰杯壁和杯底,分别测出为F3 F6;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分别为V3 V6,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 (6)根据V排=VV0和F浮

    18、=GF拉分别计算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1 V排6及所受的浮力F浮1F浮6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7)整理实验器材。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2分)浮力大小与排液体积成正比的数据记录表Vo/cm3V/cm3V排/cm3G/NF拉/NF浮/N7小华同学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液体的密度不变时,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成正比。实验桌上已备有如下实验器材:已知底面积为S的平底小试管一支、装有足量水的水槽一个(水槽高度大于小试管长度)、天平一架、配套砝码一盒、足量细沙、小勺一把、面巾纸一盒。(1)请你写出应补充的实验器材。(2)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3)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参考答案(1)刻度尺一把(1

    19、分)(2)实验步骤:用小勺向试管中装入适量沙子,用已调平的天平测量试管和沙子的总质量m1,记录在表格中;将试管放入水槽的水中,使其直立漂浮,用刻度尺测量试管浸入水中深度h1,记录在表格中;从水槽中取出试管,用面巾纸擦干其外壁,用小勺向试管中添加适量沙子,用天平测量试管和沙子总质量m2,记录在表格中;仿照步骤2,测量小试管浸入水中深度h2,记录在表格中;重复步骤3、4,再测4组数据m3、h3; m6、h6记录在表格中;将小试管底面积S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利用公式p=,计算六次试管对水的压强p1、p2p6 ,记录在表格中。(共2分)(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1分)m/kg h/mS/m2p/Pa8

    20、.实验装置如图22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另外还有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探究 “使用同一动滑轮提升物体时,动滑轮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的物体重力大小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参考答案(1)将弹簧测力计调零,按示意图组装实验器材。(2)在动滑轮下依次挂1个、2个、3个、4个、5个、6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端,依次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拉动,使钩码每次匀速上移一段距离,分别记录绳端移动距离S和钩码移动距离h,并将每次所挂钩码的总质量m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分别记录在表格中。(3)利用公式=W有/W总=mgh/FS 计

    21、算出六次动滑轮的机械效率1、2、3、4、5、6,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数据记录表:m/kgm g/NF/NS/mh/m9 实验台上有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支架的杠杆、一个量程为05N的弹簧测力计、七个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和两段细绳。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的变化量跟阻力的变化量成正比”。(1)在图20所示的杠杆中,点A表示钩码悬挂在杠杆上的位置,请在合适的位置标出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作用点,用B表示。(2)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1)如图所示 (其他方法正确均可得分) (2)实验步骤:用细绳做一个绳套,拴牢在

    22、杠杆的B位置处,调节杠杆使其水平平衡,把动力臂L动、阻力臂L阻记录在表格中。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位置。 在A位置处挂1个钩码,在B位置处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水平平衡,将所挂钩码的质量m0、弹簧测力计示数F动0记录在表格中。在A点处加挂1个钩码,在B点处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水平平衡,将所挂钩码的总质量m1、弹簧测力计示数F动1记录在表格中。仿照步骤,重复5次,每次在A点处加挂1个钩码,在B位置处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水平平衡;将各次所挂钩码的总质量m2m6、弹簧测力计示数F动2F动6记录在表格中。根据F阻=G砝码=m砝码g,分别算出每次施加在A位置的阻力大小F阻

    23、0F阻6;分别算出实验中动力变化量F动1(F动1F动0)F动6(F动6F动0);分别算出与动力变化量对应的阻力变化量F阻1(F阻1F阻0)F动6(F阻6F阻0);将以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1234567动力臂L动/cm阻力臂L阻/cm钩码质量m/g动力F动/N阻力F阻/N动力变化量F动/N阻力变化量F阻/N(其他答案正确均可得分)(关于实验的次数,只要通过实验测量能得出6组不同的变化量即可)111111110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定值电阻一个和电阻箱各一个(电阻箱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器材,设

    24、计实验证明:“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5分)参考答案 电流表、电压表调零后,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断开。 (1分) 闭合开关,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适当值为,读出此时电阻箱的示数为R1、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 (1分)保持Ro阻值不变,改变R的阻值,闭合开关,读出此时电阻箱R2、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 断开开关。 (1分)仿照步骤,再改变R的阻值至少4次,使每次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同,记下对应的电阻值分别为R3、R4、R5、R6及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用公式分别计算不同电阻串联时的等效电阻,并与每次两串联电阻之和进行比较。 (1分)说明:实验次数未达到6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中考考试说明物理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