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3351463       资源大小:142.99KB        全文页数:10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docx

    1、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 观潮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观潮记叙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学情分析 1、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有些大城市的孩子见得也多。农村孩子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2、这些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求知欲较强。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5、能按一定

    2、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教学重难点: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2、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

    3、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观潮最

    4、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本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多音字:闷(mn)雷、薄(bo)雾、风号(ho)浪吼(hu)、涨(zhng)起、颤(chn)动(2)读一读,写一写:罩、亭、昂、闷、鼎、沸踮、崩、号、恢、涨盐、据、屹、腾、横、浩、荡 震、涌。(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4)指名读课文,正音。(5)同桌互读,评定等级。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3)

    5、说说各段的段意。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第二课时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

    6、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生交流,品读。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A、交流感受,品读佳句。B、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C、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

    7、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A、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B、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C、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

    8、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D、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

    9、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作业布置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第2课 走月亮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

    10、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问: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今天我们恰好要学习一篇有关月夜的文章走月亮。(用多媒体出示课题)现在我们就来穿越时光隧道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夜晚!二、欣赏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1、把文章中每一场景都表现出来,并配以月光曲的背景音乐,老师边放课件边按原文诵读。2、问:欣赏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三、伴乐朗读,品味语言美1、指

    11、名逐段朗读。(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出示文字。)2、请学生来评价,教师加以指导。运用音乐,把学生带入一种夜晚般的意境,更自然地融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直观、形象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各种感官上都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巧抓时机,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有感而发的谈感受,培养说话的能力。回顾课文内容,在音乐的熏陶下,感悟优美的语言描写,在读中品味。四、以画促学,自主探究1、小组交流。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些描写呢?同学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用画表现了出来,那就在小组里展示一下吧!同时向组里同学介绍一下你都画了什么课文内容,为什么喜欢这些内容好?2、全班交流。找学生到讲台

    12、展画,先配图朗读一下相关课文内容,再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请其他同学评价并与展示画的同学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夜景的优美,作者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与夜晚散步时所获得的无限乐趣。五、调动情感体验,谈感受1、你有没有欣赏过美丽的夜景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完后可以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播,其实美好的景观,美好的情感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细心体验就会发现。六、扩展阅读,延伸感悟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七

    13、、小练笔这节课即将结束,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和想法,赶快写在的笔记本上,字数多少不限。营造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想象力,学生画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因为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取舍。小组内交流可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有交流的机会。全班交流也是营造语言表达的环境,是口语交际的良机。以学生真切的生活体验为起点,使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相联系,体现语文的人文性。选择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学习,可拓展学生视野,是课内学习的有益补充和深化,使学生去实践完全的自主分析。厚积而薄发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刚刚学完课文后,学生心里会积蓄许多感想,这时抓住时机让

    14、学生去及时行笔定会有话可写。写的过程可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 第3课*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秋晚的江上一、情境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

    15、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n)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

    16、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四、赏析诗歌 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

    17、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3.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并试着把感情加入朗读中去。 板书设计鸟儿 驮着斜阳秋晚的江上 鸟儿翻翅 夕阳掉落 唯美的意境 真挚的感情芦苇 妆成 红颜第2课时一、新课导入 1.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纤夫的爱导入,引出纤夫这个职业歌中“你一步一叩首”形象的描绘出纤夫的工作状态 2.插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片,让同

    18、学们更直观的感受纤夫的工作 二、作者介绍 廖公弦,本名廖华钊。贵州绥阳县人,生于1937年11月。当代诗人,文学家。贵阳市文联主席、作协贵州分会副主席、贵州省诗歌委员会主任委员、花溪主编。出版诗集山中月、大山和我们在一起、美人醒来、廖公弦诗选,与人合作创作电影剧本毕生、山寨火种、火娃等。2003年6月病故,享年66岁。 三、初读诗歌 1.请同学们自己先小声朗读诗歌,大体感受诗歌的意境 2.根据自己揣摩出的诗境,来朗读诗歌(一名同学),并请同学讲述自己所表达的感情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进行朗读以及讲述。各小组代表轮流进行) 3.总结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分析 四、深入诗歌1.学习第一小节

    19、1)这一节描写了纤夫工作时的样子,同学们找出一些词来吧 埋头,躬背,紧绷的绳索。 2)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拉走一天天、拉去一年年,拉着中国的时间。3)我们应该学习纤夫的什么精神?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坚忍不拔 4)同学们齐朗读,要把纤夫那种坚强、韧性读出来2.学习第二小节 1)这首是的写作目的是通过纤夫的形象,歌颂中国劳动人民的精神吗?这首诗歌颂了纤夫,歌颂了劳动人民,但这不是诗歌的主要目的。 2)作者在这首诗里为了体现主旨,用了个什么词?“但是”,强调注意重点。3)这首是的主旨是什么? 但是,别在劳驾纤夫,去拉历史的航船”。 4)这首诗中哪些词语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 “晨把

    20、太阳拉出,夜把新月拉弯,但是,别在劳驾纤夫,去拉历史的航船”。 5)这首诗中作者做了怎样的反思? 纤夫是劳动人民的形象,但是在物质文明发展的社会,这种形象还存在,这是值得反思的。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表达了一种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伐的愿望。五、总结及布置作业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秋晚的江上纤夫,虽然两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并不相同,但都表达出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一种积极向上,一种是深沉的反思,这种借景抒情,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今后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一些这样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背诵两首抒情诗。板书设计一个个 一天天 一年年纤夫 绳索 时间 坚定、乐观、心胸宽广致敬 爱 拉出 拉

    21、弯 劳驾 第4课 繁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亲近文学”专题,目的是引导初一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步入文学的殿堂。繁星这一课既是文学大家巴金所作,又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与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作。文章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享受。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也能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2、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

    22、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巴金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晴朗的夜空,面对满天的星斗,如此美景,你有何种感受?试着把你心中的感受写出来,来记录下你心灵的感悟吧。二、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芾甘,“巴金”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三、课文解析: 1、先有师范读课文,再指名由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然后讨论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的是什么内容?结构分析: 第一

    23、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3、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思考: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2)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3)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第一句写作者小时候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句写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现与星

    24、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句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现星星的知心之情。 总之,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这情,这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四、学生再次齐读课文,领悟文中所蕴含的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检查上节课的复习情况。1、提学生默写生字词。 2、提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二、课文解析: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星光是“微小”的,为什么它又“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2、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它们就是我的朋友”?3、第三段中的“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4、能把“船在动,星与在

    25、动”调换成“星在动,船也在动”吗?为什么?5、“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里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在母亲的怀里了。”照应了前文的哪一句话? 6、文中有几处写星星在跑(走),请找出来。 7、文章末段写的“巨人”是什么星座?请夜空中找出。你是什么星座?请观察后把它描述出来。8、你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什么季节天上的星星最多?观察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写下来。以上问题主要有学生先分组讨论,再有各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三、写法简析 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2、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四、总结: 这篇课文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

    26、“我”有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五、布置作业: 1、繁星是常见的,却引起了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巴金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你也一定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有哪些感受?比较一下,你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 2、熟练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二单元第5课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材分析:这个童话故事,首发表在1853年的丹麦历书上。一个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它们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下面青苔裂缝里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的,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

    27、边躺着的生病的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1.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2.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1、交流精彩导读: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3、检查初读情况。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

    28、了什么事?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3、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2)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一、角色体验,品读感悟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3)小组分角色朗读。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1)师演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小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2、小豆荚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小豆们说,先说一说。3、把你说

    29、的写下来。板书设计囚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愉快和生机花园第6课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雷达、安全、蚊子”等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蝙蝠的本领。重点难点:学会生字词,理解“敏锐”等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个字。二、朗读课文,学习新字。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2

    30、.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知道。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3.指明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3自然段。3.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讲段意。(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