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际关系选讲.docx

    • 资源ID:29281941       资源大小:42.24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际关系选讲.docx

    1、国际关系选讲1500年左右的世界 东亚的封贡体系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封建大帝国,与周边各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儒家文化在东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因而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以封贡制度为交往模式所表现出来的天朝大国与藩属之间的封建关系。 1500年左右,中国正值明朝(1368-1644)统治时期。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封贡体系走向完善和成熟。 随着西方殖民国家向东方的扩张和殖民,东亚封贡体系不断受到冲击,最后随着中国的衰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朝贡关系逐渐疏远与中断,东亚封贡体系也随之崩溃。 阿拉伯穆斯林世界 在1500年前后,世界上存在着三个穆斯林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波斯的萨非帝国、印度的莫卧儿帝国(Moghul Empire)。 其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穆斯林世界中的地位最为突出。它不仅建立了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而且始终作为一个异教徒而介入欧洲历史,对欧洲国际关系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而直接的影响。波斯的萨非帝国只是间接地与欧洲发生关系,在国际关系史上没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莫卧儿帝国偏隅南亚次大陆,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微弱,后来逐渐成为欧洲列强宰割的对象。 欧洲的秩序 中世纪(通常指公元5001500年)的欧洲,在宗教上存在着以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为中心的名誉上的基督教神权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政治上是一个由天主教会与世俗封建主联合统治的政治秩序。政治上的四分五裂是欧洲秩

    3、序的突出特征。 “在这里,国籍是没有意义的,整个西欧是一个天主教大世界,没有国界,没有边防,只有大大小小的领地,每块领地是上领主对农奴实行经济权、政治权和司法权。一个天主教大世界,没有国家,只有领地,这就是中世纪西欧的状况。这种状况当然与现代世界相去甚远。”世界现代化进程西欧的兴起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从神权社会走向世俗政治社会文艺复兴:(1)14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随后在欧洲一些国家产生,16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队伍不断成长、壮大起来。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

    4、世界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于是以“人文主义”为主要社会思潮的文艺复兴运动应运而生了。(2)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提供了政治环境和智力支持。宗教改革:(1)历史:文艺复兴使人质疑权威,批评教会腐败;政治: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社会矛盾激化;经济: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拜托宗教束缚;直接: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慨(导火线)。(2)结果:西欧出现三大新教(3)性质:宗教外衣掩饰下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运动。(4)影响:民众开始打破对宗教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传播和发展。二 地理大发现

    5、-与整体性世界的最终形成第一, 地理大发现最直接重大的影响就是开创了西欧殖民扩张的新时代。地理大发现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开始了欧洲对美洲、非洲、亚洲大规模的殖民掠夺,对欧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西欧的霸权时代也随之来临。第二, 地理发现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界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密切,各个地区相对隔绝、封闭、独立发展的历史即将结束,全球时代逐渐来临。所谓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的开辟及西欧各国对殖民地的掠夺,使得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6、,这在历史上称之为“价格革命”。三. 民族君主国的出现缔造新的政治形式三十年战争和欧洲势力的交融一 三十年战争爆发的背景既是德意志内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各诸侯之间以及诸侯各邦之间为争夺宗教、经济、政体、领土等权益的内战,也是西欧和北欧主要国家乘机浑水摸鱼干涉德意志事务,争夺地区霸权的斗争。 1618年5月23日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发动起义,冲进王宫,制造了“掷出窗外事件”,标志着三十年战争正式爆发。二 三十年战争的始末战争的第一阶段(16181623年),捷克起义被镇压,捷克重归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战争的第二阶段(16251629),双方互有胜负。战争的第三阶段(16301634),双方交战激

    7、烈,互有胜负。战争的第四阶段(16351648),交战双方展开拉锯式进攻,相互攻入对方领土,各有胜负得失,以法国为首的一方略占优势。但双方交战20多年,消耗巨大,都无力最终取胜,表示愿意举行和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领土问题: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格局。法国、瑞典和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得到了大片的土地;瑞士和荷兰独立获得缔约国的承认。第二,关于宗教问题:依据“教随国定”,德意志各邦有权决定自己的宗教信仰。第三,关于德国分裂问题:从法律上将德国历史性地分裂了,实际上承认了300多个德意志邦成为主权国家,德意志从此只是名义上的国家。这是

    8、法国外交的一大胜利。二和约所确立的现代国际关系原则有:第一,这次会议本身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第二,和约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的主权,承认了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在实践上肯定了格老秀斯所提出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是国际关系中应该遵守的准则,承认国家主权平等;第三,约文规定缔约国不得破坏和平条款,首次确认了国际法上的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同时也创立了对违约国可实施集体制裁的原则;条约明文规定:“缔结此合约应遵守与执行。无论教士和俗人,凡反对本合约者,双方应反对之,以捍卫本和约的每一条款。” 第四,和约承认,新旧两个教派享有同等的权利,打破了罗马帝国神权下的世界主权论

    9、,把国际法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第五,国际社会世俗化增强,表现为世俗专制的封建王权体制得到了加强,其中在法国体现最为明显。第六,和约缔结后,和约缔结之后,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走向确立。各国逐渐建立了常驻使节,这有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邦交。三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欧洲多极“均势”格局 三十年战争打乱了欧洲自中世纪以来传统的社会秩序,神权政治体制失去了昔日的至尊地位,以主权平等和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确立起来。由于战争改变了参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可以充当欧洲的霸主,欧洲大陆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各国力量相对均衡的格局,国际关系迎来了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时期。 法国通过这

    10、次战争增强了实力,为其争霸欧洲奠定了基础。瑞典成为北欧的强国。德意志在战争中创巨痛深,国土继续保持分裂,惟普鲁士逐步走向兴盛。奥地利也成为与普鲁士相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西班牙在战争中遭到严重削弱,国势剧衰,在欧洲成为配角。意大利尚处于奥、法分割之下,但意大利在地中海中部地位稳固。 三十年战争后形成的均势格局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力图打破法国在欧洲潜在的霸权地位,积极干预欧洲大陆事务。俄国企图打通波罗地海出海口,与瑞典对抗,荷兰、丹麦也积极参与混争。它们将对欧洲政治秩序重新作出安排,国际关系孕育着新的动荡和演变。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多极均势格局一、 英法普奥俄五强争雄及欧洲均

    11、势格局(一) 英荷争夺海上霸权: 三次英荷战争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年 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年 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年 荷兰自1581年建立连省共和国后,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及殖民地强国。至17世纪中叶,荷兰已经拥有在亚洲、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南非等地的殖民地;荷兰当时拥有的商船吨位约占欧洲总吨位的3/4,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可见其航运业之发达,荷兰商人甚至垄断了对英国海外殖民地的贸易并从中获益匪浅。 荷兰“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

    12、还要多。” 航海条例(1)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2)凡是从亚洲、非洲、美洲运送到英国、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国有关殖民地的船只运送;(3)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以及英国国境沿海的商业,应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二) 法国争夺大陆霸权与欧洲各国的反法斗争:法国在欧陆霸权地位的确立:法国霸权地位的确立是在法王路易十四时代(16431715)完成的。路易十四可以说是法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伏尔泰将之命名为: “路易十四时代” 。 17世纪下半期,法国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第一次是三十年战争的继续:法英与西班牙的战争(1649165

    13、9)。第二次“遗产战争”(16671668年)。第三次是法荷战争(16721679)。结果:法国确立了在欧陆的霸权地位。英法争夺殖民地霸权的战争既是欧洲各国反对法国的大陆霸权的战争,也是英国与法国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奥格斯堡同盟“的战争1688-1697,西班牙王位继承 战争1701-171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七年战争1756-1763.四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多极均势格局的形成从17世纪末起,英、法矛盾日趋尖锐,并贯穿于整个18世纪。通过九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法国丧失大部分海外殖民地,从战前大陆霸权的地位上跌落下来;英国完成了同法国

    14、争夺欧洲、商业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成为海上及殖民地的霸权,为日后建成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战争也使普鲁士获得了西里西亚等地,成为与奥地利并驾齐驱的中欧新兴大国,普奥两国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斗争日趋激烈;俄国也趁机扩张自己的实力,加强在欧洲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这样,经过1718世纪近两个世纪的大国争斗,欧洲最终确立的新的政治格局:西班牙、荷兰、波兰、瑞典以及土耳其相继退出欧洲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以及俄国相继崛起成为主导欧洲政治秩序的五大强国。五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欧洲多极“均势“格局的特点第一,欧洲大国间的力量平衡通过均势得以维持,欧陆几个大国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的状

    15、态,隔海相望的英国扮演着制衡者的角色;通过均势防止了大国间战争的进一步升级和对现存秩序的破坏。第二,为维持大国间的力量均衡,不惜牺牲战败国和小国的利益,对它的领土进行肆无忌惮的分割、吞并; 第三,这时的均势原则只适用于欧洲具有共同传统的大国,并借此来保证大国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统治。均势原则也只是欧洲大国间制定和遵循的外交游戏规则,并不适用于世界其他地方。拿破仑大陆封锁体系的得失大陆封锁体系是拿破仑开始推行一种称为“大陆封锁”的战略。拿破仑这一战略的目的是希望利用法国在大陆上的优势消解英国的海上优势,通过打败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盟国,对英国实行陆上封锁,令其丧失欧洲大陆市场,最终迫使英国屈服求

    16、和,即所谓的“大陆必须制服海洋”。大陆封锁体系建立的背景:与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取得的辉煌胜利相反,1805年10月,法国海军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再次败于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之手。眼见从海上入侵英国已成泡影,将对英战术转向经济战,对英国实行严格的“大陆封锁”。大陆封锁体系建立的过程:拿破仑于1806年11月21日在柏林发布敕令,宣布封锁不列颠诸岛,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船只一律不许驶入帝国控制的任何港口。柏林敕令为大陆封锁体系奠定了基础。此后1807年先后颁布2次米兰敕令,规定任何中立国船只只要在英国停泊过就将被法国没收,从而强化柏林敕令的规定。1810年10月18日拿破仑再次发布枫丹白露敕令加强大陆封锁

    17、,规定凡在欧洲发现的一切英国货物都应予以没收,并当众焚毁。上述这些敕令构成了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又称大陆制。为了强行推行大陆封锁体系,拿破仑恩威并施,通过结盟和武力征服,先后迫使欧洲大陆大多数国家都加入,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1810-1811年的时候,随着连续5次反法同盟的灰飞烟灭,拿破仑在大陆上的权势达到了顶峰,整个欧洲都快要变成法国的了:拿破仑成为包括比利时、德国的莱茵河以西地区、皮蒙特、热那亚在内的庞大法兰西帝国的皇帝;还兼任着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和瑞士联邦的仲裁者。他的兄弟们分别担任了西部牙、葡萄牙、那不勒斯、荷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统领波兰的是他手下的元帅

    18、;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他的战败国,庞大的沙俄也成了谦卑的小伙伴。所以拿破仑自傲地向整个欧洲外交界宣称,他再也不容许英国同大陆之间有任何商业和政治往来了。此时英国的状况真有点象维吉尔的诗句描写的那样:“不列颠人,几乎与世隔绝”。大陆封锁体系的特点:通过上述一系列敕令我们不难看出,以柏林敕令为标志的大陆封锁政策有如下突出特点。第一,和以前英法相互封锁贸易往来的法令相比,大陆封锁政策完全越出了单纯经济斗争的范围。拿破仑力图断绝英国和外界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甚至包括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信件往来。全面封锁英国的目的在于最终迫使英国屈服求和。关于这一点,拿破仑事后曾直截了当地说:“我之采用大陆(封锁)制度,远远

    19、不象我的敌手所设想的那样,是出于野心的嫉妒,而是为了导致英国内阁同我们结束这种敌对”。第二,大陆封锁政策并不局限于英、法两国之间的敌对行动。它把英法之间的对抗扩大到拿破仑控制下的欧洲所有地区和国家,并且期望造成整个欧洲大陆对英国斗争的态势。它禁止英、法两国的船只,也禁止所有国家的船只从事大陆和英国之间的贸易。它要求所有欧洲大陆的港口都对英国关闭。也就是要剥夺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全部市场,破坏英国的全部对外贸易,用无情的经济战,让这个“商店主的国家”瘫痪。第三,尽管柏林敕令“宣布不列颠群岛处于封锁状态”,但是由于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拿破仑不可能对三千浬长的英国海岸线进行封锁。他只有倚仗自己强大的陆军

    20、,以征服、威胁或强迫结盟的方式控制整个大陆,封锁各国港口。禁止大陆各国对英的贸易往来。事实上,这不是使“不列颠群岛处于封锁状态”,而是使大陆“处于封锁状态”,这是名符其实的“大陆封锁”。评价大陆封锁体系的得失: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对英国的打击起初是沉重而有效的, 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后果更为严重。大陆体系给欧洲大陆带来了异乎寻常的灾难,并导致了法国国内外矛盾的空前激化,成为拿破仑帝国灭亡的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直接的原因,对欧洲经济和帝国的未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陆封锁政策从总体上说是失败的,其原因主要在于它违背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而英国强大的经

    21、济实力足以抵挡其冲击,相反,由于欧洲诸国的离心倾向则无法保证大陆封锁政策的全面实施。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一)维也纳会议的召开与大国间的争斗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彻底打碎了旧有的欧洲统治秩序,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同拿破仑帝国进行了多次较量,最终击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作为战胜国的反法联盟诸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重建欧洲秩序的“和平会议”,确立了以“正统主义”、“领土补偿”和“遏制原则”为指导思想的维也纳体系。会议盛况:随着反法联盟对拿破仑军事围剿的胜利,拿破仑和他的帝国已成为过去的历史和传奇,并标

    22、志着封建的反动的君主联盟战胜了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专政独裁,接下来便是如何处置失败的一方法国的问题了。根据第一次巴黎和约【1814年5月30日签订】的规定,从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一个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会,同时也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时间最长、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盛会”,除土耳其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都派代表参加,共有216名代表云集一堂。奥皇弗兰茨一世和他的宰相梅特涅及大会秘书长根特作为东道主欢迎各国来宾,其中有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外交大臣涅谢尔罗杰、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和宰相哈登堡、英国派出外交大臣卡斯尔累、刚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外交大臣塔列朗等显赫人物。奥地

    23、利之所以主导维也纳会议,不是因为其国家的强大和经济的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奥首相梅特涅的个人作用,他信奉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原则,并工于心计,外交经验丰富,遇事沉着冷静,会议的地点选定在维也纳,本身就是他卓越的外交才能的产物。当时的奥地利深受战争之苦,国家实力明显与这次国际盛会不相称,但它倾全国之力,“宫廷的庆祝委员会为众多的宾客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舞会、滑雪、打猎、狂欢会、赛马、音乐会,以及多次盛大的宴会”企图营造一种歌舞升平的场景,来掩饰其国家的虚弱。奥地利陆军元帅利涅在当时写给一位来参加大会的朋友的信中说:“你来得正是时候,如果你喜欢庆祝会和舞会,你将得到满足;大会不是在开会,而是在跳舞”。

    24、以至使这个富有音乐色彩的城市到处都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亲王、贵族、旅游者、乞丐、间谍、小偷。会议的目的:正如恩格斯指出:“当科西嘉怪物最后被牢牢的禁锢起来之后,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会议,以分配赃物和奖金,并商讨能把革命前的形势恢复到什么程度,民族被买进和卖出,被分割和合并,只要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可见,“回复欧洲旧秩序”就是这次会议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各大国参加会议的野心:维也纳会议虽然是一次全欧会议,但会议由英、俄、奥、普四个强大战胜国所操纵,西、葡、瑞典等二流战胜国则遭到排斥,其他一些小国或邦国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这次会议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英俄普奥这四大

    25、国,后来由于塔列朗精明的外交手腕,法国加入,维也纳会议上的四国委员会变为五国委员会,中小国家的代表根本无法发挥作用。正如大会秘书长、梅特涅的外交顾问根茨所言,“在签署最后文件之前维也纳会议一直没有举行过正式会议”。这个五大国委员会才是“真正和唯一的维也纳大会”。就是这次大会的最后议定书也是先有五大国讨论通过,然后再由他们同瑞典、西班牙和葡萄牙共同签署完成。在签署最后议定书之前,八国委员会只开了9次会议,而五国委员会则开过41次会议。【弱国务外交】。拥有无限权力的四强在打着“正统主义”的招牌,尽可能地恢复欧洲旧秩序。虽然在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方面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而在瓜分胜利果实和满足本国领土野心

    26、上则是各怀鬼胎、勾心斗角,都企图按自己的如意算盘分割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遗产,使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大化。在这几个大国中,沙俄的野心最大,俄国的中心计划是在欧洲称霸,为此它一心想扩张领土,坚持波兰应归于俄国,把波兰作为西进基地,同时还要阻止他国建立反俄联盟,竭力保持普、奥竞争和德意志的分裂,并为了牵制普、奥又不想过分削弱法国,而俄国的庞大的武力使奥、普、英、法感到不安。英国是拿破仑战争的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早在大会召开之前就已得到了它最想得到的东西:一方面,摧毁了拿破仑对英国进行经济遏制的大陆封锁体系,使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继续发展并保持对欧洲各国的经济优势;另一方面,获得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马耳他

    27、岛和锡兰岛等殖民地,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海洋霸权和殖民地权益。所以,会上英国卡斯尔累的政策目标是:维持和巩固海上霸权和建立欧洲大陆的均势。卡斯尔累得到本国的训令,要尽一切力量把英国在战争中占领的欧洲以外的土地固定下来,并且要以对英国有利的方式解决大陆领土纠纷。英国理想的大陆格局是:东欧的俄国与西欧的法国互相抗衡,中欧则由德意志两强普奥互相牵制,并维持德意志的分裂状态,使中欧成为东西欧中间的缓冲力量。英对于大陆领土基本没有要求,这使它在会议中处于一种较主动的地位,主要以调停者的姿态出现,在东欧抑制俄国势力的膨胀,在法国周边建立实力强大的屏障,在中欧加强普奥力量,这一切措施的主要目标就是恢复和重建欧

    28、洲的大国均势,借以实现自己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奥地利梅特涅是个出色的外交家,有随机应变的手段。会议召开前,他利用幕后交易,争取英国官方的同情,选择维也纳作为开会地点,使他在会议中成为实际的主持人。会议期间,梅特涅穿梭于各大国之间,试图造成对奥地利有利的局面。奥地利希望恢复对意大利的控制,保持在德意志邦联中的优势,一方面要防止俄国西进的威胁,另一方面又要反对普鲁士的过分强大,以威胁到自己在德意志邦联中的既得优势。同时奥地利也强烈反对俄国独占波兰,因为这样使奥俄两国的边界逐渐的接近,惟恐俄以后蚕食其领土。为此奥地利开始与战败的法国接近。不主张过分削弱法国,同时也极力争取英国的支持。普鲁士是四强中较

    29、弱的一个,发言权不是很大,但其目标非常明确:普鲁士的扩张欲望强烈,表现也很露骨,主要的目的是想吞并萨克森,以惩罚萨克森追随拿破仑。普主张严惩法国,夺其领土,排挤奥地利,夺得德意志霸权,进而夺取中欧的霸权。但普的实力不足,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上述目标,只得向俄国靠拢,支持俄吞并波兰的计划,以换取俄国对其萨克森要求的支持。法国正当四强尽力争取自己利益最大化、自打算盘相互讹诈之时,没想到正在被他们作为宰割对象的法国并没有因为战败而无所作为他具有敏锐的政治预见力和善于捕捉信息并迅速处理错综复杂外交事物的能力。在维也纳会议上,当时的塔列朗对列强的矛盾和各自打算洞若观火,并充分利用他们的矛盾拆散反法联盟

    30、尽量维护和恢复法国在大会中大国的身份,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使四强操纵会议的局面,产生了一定的转变,增加了法国在大会中的发言权,甚至和四大国处于并列的局面,于是四大国委员会变成了五大国委员会。(二) 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维也纳大会上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波兰-萨克森问题;莱茵边界问题;比利时-荷兰问题;丹麦-瑞典问题;意大利问题;德意志联邦问题;国际河流问题以及奴隶贸易问题。在这些问题上,虽然各大国都想形成一个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后解决方案,但它们心中非常清楚,不管哪一国仅凭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都是不可能的。如在波兰-萨克森问题上,最终各列强逐渐形成了英法奥为一方反对俄普一方的局面,双方甚

    31、至以武力相威胁互不示弱。但是不管双方矛盾如何激化,双方都不想在欧洲再打一场大国战争,最后波兰-萨克森问题在列强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得到了解决。其方法就是在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另一原则“领土补偿”原则,主要是部分地而不是全部地满足俄普的领土要求,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解决了波兰-萨克森问题后,维也纳会议也就完成了它的重要议程,其他问题也随着迎刃而解。在1815年6月9日签署了最后议定书,这一最后文件包括121个条款和许多附件与议定书,其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正统主义原则,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正统王朝的统治,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葡萄牙的布拉冈扎王朝以及德意志、意大利各邦都复辟了,罗马教

    32、皇也恢复了自己的统治。2、根据领土补偿原则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对于德意志:奥地利取得意大利的伦巴底、威尼斯及波兰的加里西亚等地;普鲁士占领波兰、萨克森、荷兰、瑞典的各一部分土地,使疆界扩大到莱茵河左岸和波罗的海南岸,建立由奥地利主导的松散的德意志邦联,实际上仍继续保持德意志分裂的局面。英国占领法国、荷兰、西班牙的部分海外殖民地,如法国的多巴哥、圣卢西亚、毛里求斯、荷兰的开普敦和锡兰岛,从而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战略要地,确立了它的世界殖民地霸权地位。把法国限制在1790年的疆界内,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合并组成尼德兰王国,确立瑞士为永久中立国作为大国的缓冲地带。俄国占领华沙大公国的大部,波兰遭到第四次瓜分,把挪威划归瑞典。意大利继续维持分裂的局面,并把它的大部分土地置于奥地利的主宰之下。3、 维也纳会议还对其他一些国际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非洲黑奴贸易问题,各国原则上同意予以废除,但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实施的日期。(2)关于国际河流管理问题,确定了国际河流向各


    注意事项

    本文(国际关系选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