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

    • 资源ID:29174423       资源大小:349.8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

    1、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简介:本报告系2008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Y200846;课题承担单位: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课题负责人:王素。本报告曾摘登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27日第四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

    2、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科学技术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而人才培养要靠教育。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要素和基础。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教育竞争力则是国家竞争力在教育领域里的体现。国内外对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广泛涉及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而近年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各国人才与教育的竞争,教育竞争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教育竞争力的内涵一般认为,竞争是指不同主体之间由于机会、资源等问题而产生的,为获得或实现既定利益与目标的行为过程。竞争包含了几大要素:竞争主体、竞争缘由、竞争目标和竞争领域等。英文中“竞争”(compe

    3、ti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ompetere,意指“寻求”,适时适地为疑难寻得适切的解答。现代英语中compete为动词,是指为赢得某一对象而与他人进行对抗、比赛;竞争为名词,可指参与竞争的人,也可指力量、技巧、能力等的较量或对抗行为。竞争力是指不同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较之对手处于优势地位的能力。从竞争主体来看,竞争力是其具有的某种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组织能力、盈利能力、市场销售能力、核心能力、创新能力或综合能力;从主体比较来看,竞争力是竞争主体的某种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投入要素的优势,也可能是竞争过程中的行为优势,或者可能是投入产出的效率优势,还有可能是竞争主体所处的环境方面的优

    4、势;从竞争客体来看,竞争力是主体对客体(要素)的吸引力;从竞争结果来看,竞争力最终反映在主体的获益大小上,可以是出口份额及其增长,也可以是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目前关于教育竞争力的定义和内涵的研究比较少,国际上尚无对教育竞争力公认的定义。参考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教育产出在和别国比较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和能力。它是一个国家通过改善教育体系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推动教育不断发展,优化教育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使教育适应人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进步对人力资源不断提高的要求的能力。教育竞争力体现在各

    5、级各类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指标要素之中,包括教育的投入、规模、效益、产出等硬指标以及教育的理念、制度、政策、方法等软指标,还包括教育发展及演变的各个环节与过程。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育竞争力最终是反映在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所培养出来的人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上,反映在通过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上。教育竞争力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1)教育发展水平,包括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规模以及教育质量;(2)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3)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4)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二、教育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教育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同时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教

    6、育竞争力系统的构成非常复杂,其众多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处于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它们共同集成教育竞争力。为了使教育竞争力的评价得以实现,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把教育竞争力评价这一复杂问题进行简化。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狄(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是对较为复杂和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为那些难以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模型,研究和处理问题,可按五个步骤进行: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指标数据

    7、同化即标准化处理;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经过分析,并基于我们前面作出的关于教育竞争力的内涵定义,我们认为教育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水平、教育的贡献等(见图1)。图1教育竞争力的影响要素构成框架图教育投入包括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其中硬件投入指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它们是一个国家教育系统维持运转的必要条件;软件投入指教育政策、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等,它们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环境的反映。古人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教育投入的作用和功效是间接的和滞后的,它是通过推动教育系统的运转,由教育的产出对教育竞争力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认为教育

    8、投入是一个国家教育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而不是教育竞争力的直接构成因素。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教育系统运转的产出,它可以从这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来反映。教育规模可以分为正规教育规模和非正规教育规模,正规教育指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传统的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指在正规教育系统以外进行的为学习者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教育质量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优劣程度,目前国际上关于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测评包括PISA、TIMSS等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教育除了自身的产出,还通过培养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知识创新等活动,对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产生作用和贡献。教育的贡献是一个国家教育

    9、系统的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没有人才,国家的各项事业都无从谈起。教育是否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在IMD和WEF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中已经明确地提出。当教育适应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就将阻碍或延缓经济的发展。教育系统还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尤其是高等教育,大学不仅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建立了教育竞争力评价的火箭模型(见图2),以使教育竞争

    10、力的量化评价得以实现。图2教育竞争力评价的火箭模型教育竞争力评价的火箭模型共三级,第一级是教育投入,它是火箭的启动级,有了教育投入,教育系统的火箭才会发射升空;第二级是教育发展水平,它是火箭的中间部分,它把教育系统的火箭向高处推进;第三级是教育的贡献,它通过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与贡献,把教育系统的火箭推向更远。把教育竞争力模拟为一个三级火箭,是因为一方面火箭的发射和飞行能反映教育竞争力中“力”的概念;另一方面,一个火箭冲得越高、飞得越远,它表示教育竞争力就越强。基于教育竞争力评价的火箭模型,我们把教育竞争力评价进一步量化。教育投入是火箭的启动级,它对火箭的升空有影响,但不直接决定火箭飞行的高度

    11、和距离,所以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教育投入只作为教育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而不参与教育竞争力的直接构成运算。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的贡献,作为火箭的第二级和第三级,直接决定火箭升空后飞行的高度和距离,所以它们是教育竞争力的直接构成。如果教育竞争力用EC(Educational Competitiveness)表示,教育发展水平用LE(Level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表示,教育的贡献用CE(Contribution of Education)表示,则教育竞争力的评价公式可表示为:ECf(LE,CE)如果认为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的贡献同等重要,上式又可写为:ECf(LECE)我们

    12、采用竞争力评价中常用的加权方法对教育竞争力进行评价,即首先建立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指标的加权和来反映教育竞争力的大小。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设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有n(n为正整数)项指标,每项指标及其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值用Xi(1in)表示,Xi的权重用Wi(1in)表示,ni=1WiXi,则教育竞争力EC可表示为:ECni=1WiXi三、教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一)教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建立教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在对国内外主要教育指标体系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这些指标作了相关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筛选出与教育竞争力较为相关的指标。然后,依据教育竞争力评价的

    13、火箭模型,遵循指标数据的敏感性、可获得性和国际可比性的原则,对这些指标进一步进行遴选,构建了四个维度16项指标的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维度一:包括反映教育发展水平中正规教育的规模、非正规教育的规模、教育质量的8项指标。维度二:反映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教育竞争力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教育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来发挥作用的。而人力资源与其他因素不同,它的数量和质量均会对竞争力产生影响。因此,在人力资源相关指标中除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外,其他指标我们均采用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方式来反映该指标的影响力。维度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教育体系对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会直

    14、接影响到教育竞争力的强弱。教育发展不够,或过度发展,或者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不匹配都会削弱教育竞争力。这里我们采用了两个指标来反映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维度四: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在知识经济社会,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竞争力,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是教育竞争力的重要表现,这里我们用居民科技论文以及专利数两个指标来反映。为了反映不同人口规模国家的教育发展情况,表1中的第9、10、11、15、16项指标进行了绝对值和相对值的两个分类,其目的是通过这种分类,力求既能反映一个国家该指标的绝对数值,又能反映该国该指标的人均水平。表1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指标含义1初等教育毛入学率正规教育

    15、的规模2中等教育毛入学率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识字率(文盲率)非正规教育的规模5员工培训投入强度6在职培训可获得程度7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教育质量8教育体系质量9全职研发人员数(绝对值和相对值)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10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绝对值和相对值)11在校大学生人数(绝对值和相对值)12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13教育系统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4大学教育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15居民科技论文数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16居民专利数量(绝对值和相对值)为了保证指标的国际可比性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构建的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所有16项指

    16、标及其数据都选自国际组织公开发布的报告中,这些报告包括: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200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概览200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9。根据指标的数据情况,数据分为硬数据和软数据两类,硬数据指国际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软数据指国际组织采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二)教育竞争力的计算方法根据本课题构建的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本项研究采集相关数据对53个国家的教育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本项研究首先采用阈值法对所有指标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

    17、使用阈值法,对于正向指标(该指标的数值越大越好),无量纲化处理的计算公式为:Xi=(xi-xMin)/(xMax-xMin);对于负向指标(数值越小越好,如文盲率),无量纲化处理的计算公式为Xi=(xMax-xi)/(xMax-xMin)。以上两式中,Xi为转换后的值,xMax为该指标所有国家的最大样本值,xMin为该指标所有国家的最小样本值,xi为该指标第i个国家的样本值。用阈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的结果取值范围在01之间。为了方便计算,本项研究把每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值统一乘以100,并定义为每个指标的指数,其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在计算一个国家教育竞争力的综合数值时,本项研究未

    18、对每个指标赋予权重,而是采用等权均值的运算方法,即认为每项指标在教育竞争力中的作用是一样的。这样,将一个国家每项指标的指数值相加,然后除以16(全部指标数),便得到该国的教育竞争力指数值,依此数值,可以对53个国家的教育竞争力进行排序。本项研究将部分指标分为了绝对值和相对值,分别使用绝对值指标指数值和相对值指标指数值对一个国家的教育竞争力进行计算,便得到该国教育竞争力的绝对值指数值和相对值指数值,二者取平均,便得到该国的教育竞争力综合指数值。在以上三个数值的基础上,分别对53个国家的教育竞争力进行综合、绝对值和相对值排名。四、2009年度中国教育竞争力评价结果(一)中国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居世界

    19、中等水平为了比较我国教育竞争力在世界各国中的位置,在考虑国际可比性、数据可得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53个国家作为比较国,包括OECD经济发达国家、可获得数据的人口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所选的53个国家中,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新加坡、美国、芬兰、丹麦、澳大利亚,排在最后五位的国家分别是南非、委内瑞拉、土耳其、墨西哥、秘鲁(见表2)。中国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居第29位,属于中等水平。表22009年度教育竞争力国际排名国别综合排名绝对值排名相对值排名排名指数值排名指数值排名指数值新加坡168.95262.75275.15美国268.63172.13765.13芬兰365.583

    20、55.28175.89丹麦461.09752.21369.97澳大利亚560.81453.8467.82加拿大659.85652.89566.82比利时758.34852.08964.6瑞士857.531050.01865.04瑞典956.861347.83665.9荷兰1055.811149.371162.25新西兰1155.621547.351063.89日本1254.94553.661656.22爱尔兰1353.641447.541459.74挪威1453.31845.231261.38法国1553.171249.191557.15韩国1653.141746.111360.16德国175

    21、2.87950.691955.05奥地利1849.951944.831855.07英国1949.172044.552053.8以色列2048.12240.611755.6爱沙尼亚2147.22142.742151.65斯洛文尼亚2245.862340.242251.49捷克2342.212638.422345.99俄罗斯2441.522538.852444.2约旦2541.362439.212643.52立陶宛2638.932834.312543.55马来西亚2738.232737.033039.43西班牙2837.633033.382741.89中国大陆2937.441646.874728.

    22、02希腊3036.573631.822841.32意大利3136.22933.443338.95波兰3236.163232.532939.78卢森堡3335.653332.323238.99乌克兰3435.613432.073139.16泰国3533.453531.993634.91印度尼西亚3632.893132.894132.89葡萄牙3732.733829.663535.79匈牙利3832.724328.853436.6克罗地亚3931.844129.443734.25罗马尼亚4031.464229.283933.64阿根廷4131.264428.353834.17菲律宾4230.354

    23、029.474331.23斯洛伐克4330.214626.844033.57智利4430.184527.664232.69巴西4529.383929.54429.25印度4629.173731.14827.25哥伦比亚4727.164726.074628.26保加利亚4826.984824.754529.22南非4924.774924.145025.39委内瑞拉5023.095020.624925.55土耳其5121.55220.235122.76墨西哥5221.265120.455222.07秘鲁5320.385318.855321.91我们在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于教育对人力资源和知

    24、识创新的贡献上,分别设立了绝对值和相对值指标。如果教育竞争力指标按照绝对值计算,则中国排名在第16位;如果按照相对值计算,则中国排名在第47位。由此可见,中国目前的教育竞争力在所培养的人才的绝对数量方面居于中上水平,而在人口的整体教育水平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二)中国教育竞争力发展不均衡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有16个,中国每项指标的排名情况见图3(包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初等教育毛入学率、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专利数量、科技论文数量等指标与其他52个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大部分指标都处于中等或中下等水平,排名低的指标主要体现在

    25、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百万居民中在校大学生人数、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图3中国教育竞争力各项指标排名情况教育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四个维度。教育发展水平包括正规教育规模、非正规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三个方面8项指标,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结果见图4。中国教育竞争力整体及其四个维度的评价结果见图5。图4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竞争力图5中国教育竞争力(三)中国教育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为了比较我国教育竞争力在近十年来的变化情况,我们选取了同样的样本国和指标体系,用1999年的数据进行了纵向比较。需要说明的是,

    26、由于居民科技论文数量指标项没有相关数据,实际参与计算的是15项指标。结果显示,我国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在1999年居第46位,与2009年度的第29位相比,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竞争力提升了17位。在所选的53个国家中,1999年教育竞争力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芬兰、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和比利时。排在最后5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秘鲁和委内瑞拉。中国教育竞争力居于第46位,排在倒数第8位。通过对两次排名的比较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居于前5位和后5位的国家教育竞争力的排名变化并不大,排名提升最快的前5位国家为中国、约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丹麦,分别提升了17位、16位、15位

    27、、13位和11位,而以色列、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巴西都降低了14位,斯洛伐克降低了17位。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教育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国家,这充分印证了中国近十年来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五、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为了对中国教育竞争力在国际中的位置进行描述,我们选取了OECD国家和金砖四国作为比较对象。OECD国家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在内的30个经济发达国家,OECD的均值可以代表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金砖四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新经济势力,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发展体系。金砖四国庞大的人口与消费水平,在全球增长中占有1/3的份额。而肇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四国经济率先复苏,被

    28、称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金砖四国的均值可以代表金砖四国的平均发展水平。(一)中国教育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以OECD为主)从图6中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教育竞争力各项指标发展比较均衡。在绝对指标方面,中国与OECD国家均值相比优势明显,尤其是全职研发人员数、在校大学生人数和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在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上也有一定优势。如果去除人口的因素,采用每百万人的相对指标时,中国在很多指标方面远远落后于OECD发达国家的均值,特别是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方面中国的指标比较落后(见图6和图7)。而后三项指标又与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源水平密切相关

    29、,大幅提高教育发展的水平将是中国教育竞争力面临的巨大挑战。图6指标采用绝对值时中国和OECD均值的比较图7指标采用相对值时中国和OECD均值的比较(二)中国教育竞争力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以其他金砖国家为主)中国教育竞争力和金砖四国教育竞争力发展指标极不均衡。中国在识字率、员工培训投入强度、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以及教育是否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方面略优于金砖四国的均值。从绝对值指标来看,中国在全职研发人员数、在校大学生人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科技论文数量和专利数量上均略优于金砖四国的均值。从相对值来看,中国在很多指标方面则落后于金砖四国的均值,特别是中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方面,中国的指标与四国的差距比较大(见图8和图9)。图8指标采用绝对值时中国和金砖四国均值的比较图9指标采用相对值时中国和金砖四国均值的比较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