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29015695       资源大小:25.1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

    1、西南大学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0412)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儿童2移情3意识层面的审美4儿童艺术5行为层面的道德6意识层面的道德7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性8儿童游戏的超现实性9精神层论10童年原型11贝尔定律12马修斯13童年回归14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15道德16生理水平的道德17儿童的伦理学18科尔柏格的个体道德发展阶段论19利他行为20个体精神成长的有限性21儿童认识的主客体一体化二、简答题1儿童梦想的功能2简述儿童伦理学的性质3简述儿童道德的发生机制4简述儿童的哲学的特点5简述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价值6阐述儿童梦想与儿童艺术的关系7简述人类文化与个体精神之间的关系8简述马

    2、修斯的儿童哲学观9简述雅斯贝尔斯的儿童哲学观10简述儿童精神成长的阶段性11简述认识进化的阶段划分12简述儿童艺术的性质13审美与认识有何区分14简述学习儿童哲学的意义15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儿童认识的发展历程16为什么说儿童有自己的哲学17简要阐述儿童是成年人的根基18简述儿童是成人之父的内涵19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艺术20述游戏与儿童的梦想的关系21儿童时期的科学探索对个体成长的意义22如何理解梦想把无人性的世界变成人的世界23童艺术的性质决定其迷人气质和内涵的主要表现24从人类基因开放性角度谈为什么教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三、论述题1论述儿歌与儿童的梦想2运用工作实际谈儿童游戏是创

    3、造性的源泉3如何认识艺术与儿童梦想的关系4运用实际案例论简述童话的哲学意义及对儿童发展的价值5结合实际论述如何理解儿童的道德认识是儿童对“外部道德主体”之行为规则的建构6客体演进对儿童审美表现的影响是什么(0412)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儿童儿童概念从广义上讲其时限直抵成人期下缘,也就是说包含着青春期,而狭义的儿童概念是不包含青春期。儿童哲学中儿童采其广义。2移情移情是主体将自身投向外部世界,是主体将自己的感受加之于外物的审美状态,是一种即把自我移入到对象中去,使主体在肯定自我的前提下把握客体,使客体服从于自己审美行为。3意识层面的审美意识层面的审美是超越生理与本能层面的审美,使

    4、审美达到自觉,由意识控制的审美行为。4儿童艺术儿童艺术是儿童在整体发展过程中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年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其从情感层面对自身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表达。5行为层面的道德 行为层面的道德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它听命于自然选择,囿于同一物种内部的个体之间本能的交往与行为规则。6意识层面的道德意识层面的审美是超越生理与行为层面的道德,使道德进入意识层面,依托于自觉思考的道德。这是人类独有的道德。7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从认识层面看,儿童可以作为科学家而存在;从道德角度论,儿童有自己的伦理学;从审美的角度看,儿童是艺术家。儿童的梦想、游戏、神话、歌谣都体现出普遍的人类精神。

    5、8儿童游戏的超现实性儿童游戏的超现实性指的是其在游戏过程中摆脱现实状态或置现实之度外的精神状态。9精神层论精神层论是对生命演进史上精神进化三个层次的概括。根据这种理论,最原始的生命具有生理层面的精神;比较高级的生命具有本能层面的精神;到了人类才具有了意识层面的精神。10童年原型童年原形是荣格深层心理学所表达的概念,其含义是童年是一种原型,一束集体无意识,是一种“前生回忆”,是凝结在儿童身上人类的东西。11贝尔定律冯-贝尔于1828年发表了胚层论的基本思想,被称之为贝尔定律。其基本内涵包括:在胚胎发育中,一般的性状先出现,特殊的性状后出现;从一般的性状发展出比较不一般的性状,最后再发展出特殊的性

    6、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物种的胚胎发育经历了相似的阶段;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阶段经历着与低等动物胚胎发育相似的阶段。这一定律是儿童哲学所倡导的儿童观的生物学前提之一。12马修斯加雷斯皮马修斯是美国当代哲学家、麻省理工哲学教授,现已出版至少三部儿童的哲学方面的专著,哲学与儿童、与儿童的对话、儿童时代的哲学。前两部书收录了大量富于哲学意趣的儿童言论。马修斯还对这些言论中所可能寓含着的儿童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儿童有自己的哲学,他的哲学可以是严肃甚至沉重的思考也可是轻松愉快的概念游戏,儿童的哲学是他们对理解世界的最好的理性重构。马修斯为揭示儿童哲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13

    7、童年回归童年是我们的生命富有创造力的源泉。成人应当在自己那里重建儿童的心智,因为在这种童年心智中,我们可以回归到童年状态,使我们心中的“儿童”成为我们自己的主体。在童年的回归里,成人可以寻回爱、天真、单纯、神圣。童年深藏在我们心中,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和安乐所,是心灵的镇痛剂。成人在童年的回归里可以感受到安宁与抚慰。14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智慧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或7岁);具体运算阶段(6或711或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或1214或15岁)。15道德道德是对个体行为规则的规定,这一规定使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以形成

    8、一个有机的整体。16生理水平的道德生理水平的道德是生物体基因中关于机体中的细胞之间、各器官之间优化协作的信息规定。是道德发生的最初阶段,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复杂的生物体中。17儿童的伦理学儿童的伦理学为儿童所具有的一整套道德认识,也可以把它当作研究儿童道德的一门学科。儿童伦理学是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的能动的体系,它由一系列道德概念、范畴和规则为基本材料和内容,以一定的道德思维的倾向、思维推理形式为框架构成。18科尔柏格的个体道德发展阶段论美国教育家科尔柏格把个体道德分为三个水平六人阶段:第一,前习俗水平,包括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的阶段、朴素的快乐主义阶段;第二,习俗水平:包括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定向

    9、的阶段、以法律秩序为定向的阶段;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包括维护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坚持普遍的道德定向阶段。19利他行为当一个体对其他个体有利而对发出此行为的个体显然不利时,这一行为被称为利他行为20个体精神成长的有限性个人精神成长的有限性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个体精神成长受时空的限制、基因编码程序的开放是有限度的、个体精神成长受神经机能的限制。21儿童认识的主客体一体化这是儿童认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他处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状态,他完全没有意识,作为一个自在的主体而存在。二、简答题1儿童梦想的功能第一,儿童梦想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第二,儿童梦想是

    10、其形式思维的启蒙者和培育者;第三,儿童梦想把无人性的世界变成有的世界;第四,梦想使儿童进入到一个比现实世界更为宏大的诗意世界。第五,儿童的梦想有助于儿童人格的成长;第六,儿童生活在梦想的世界里,是儿童生活的永恒主题。2简述儿童伦理学的性质儿童的伦理学是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的能动的体系,是儿童的道德范畴编织的体系。儿童在一定的年龄期具有相对稳定的伦理学;儿童伦理学与其所处的道德泽被范围和道德境界相互规定;儿童的伦理学是以其整体的认知发展为基础系统演进的,是对其外部规则的建构;儿童的伦理学是从无意识的自在状态稳步走向意识水平的自觉状态。3简述儿童道德的发生机制可以从四个方面认识儿童道德发生的机制

    11、:第一,儿童道德认识是儿童对“外部道德主题”之行为规则的构建;第二,角色的承担促进道德认识与判断的发展;第三,观察学习促进儿童道德认识的生成;第四,儿童主客体关系的演进对儿童主体与外部道德主体交往关系具有重要影响4简述儿童的哲学的特点第一,“儿童的哲学”是流动地,动态地运动发展于儿童主体身上;第二,儿童的发育程度影响首儿童哲学的运动与变化;第三,儿童的哲学具有浓厚的生命色彩;第四,教育对儿童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五,儿童哲学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六,环境刺激对儿童哲学的发展是有益的。5简述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第一,童话可以使凝结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负面的情感得到渲泻;第二,童话可以使儿

    12、童理解的方式解释社会的习俗,具有重要的使人社会化的功能;第三,童话对于教师与父母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学的意义。6阐述儿童梦想与儿童艺术的关系儿童的精神世界具有许多先验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历代祖先生命活动的积淀,具有一种带有梦幻般的美的力量。因此,儿童的艺术依托梦想而展开。另一方面,儿童的梦想是一个充满真趣的世界,也是一个艺术的世界。从这一点上而论,两者之间是同一的。7简述人类文化与个体精神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文化是客观化了的个体精神,人类文化的任何演进都使人类个体的发育水平相应提高,人类在实践中不仅改造了外部世界,也改造了人自身。另一方面,个体精神的发育批判地重演了浓缩了

    13、的人类精神,通过个体的扬弃,作为人类整体的文化则会进一步丰富与发展。8简述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出有哲学与幼童、与儿童的对话、儿童时代的哲学等著作,表达了其儿童哲学观。第一,儿童有自己的哲学;第二,儿童对哲学的思考可以是沉重的主题,也可以是轻松的主题;第三,儿童哲学是我童对现实世界的最好方式的理性重构。马修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儿童的言论与思想,承认其中存在的哲学意味,这对我们正确的认识儿童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9简述雅斯贝尔斯的儿童哲学观根据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包括儿童在内的每个人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哲学创造。儿童的诸多话语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哲学

    14、思想不是偶然显现,而是普遍存在的。10简述儿童精神成长的阶段性第一,儿童精神成长存在阶段性;第二,儿童精神成长的每一阶段都以前一阶段为前提并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第三,阶段的连续性是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四,外部条件不能影响发展阶段连续的次序、时间和速率。第五,儿童精神成长或心理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是对人类精神发展诸多环节的辩证复演;第六,儿童精神成长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精神状态。11简述认识进化的阶段划分根据认识的进化史,可以把认识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物感应的认识阶段:微生物的认识;第二阶段,生物感应行为适应的认识阶段:植物和一般动物的认识;第三阶段,生物感应行为适应运算系统的认

    15、识阶段。12简述儿童艺术的性质(1)儿童的艺术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2)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3)儿童的艺术是儿童从情感侧面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的表达。(4)儿童的艺术发展是与儿童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的。13审美与认识有何区分审美和认识都是把握世界的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1)审美趋向于消弥主客体之间的对立,而认识中只有主客体对立时才可能有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对象,认识过程或认识活动才能建立起来。(2) 认识总是突破具体或个体而达到理念,而审美主体所把握的就是理念的这种具体存在状态。认识总是把握共性,而审美则是把握的个性的。(3)认识是理念对理念的把握。审美是感性对感性的把握,是精

    16、神中的感性对客体中感性的把握。(4)认识的交流是用语言表征的,而审美的交流则是用艺术表征的。14简述学习儿童哲学的意义儿童哲学倡导一种新的儿童观与新的儿童教育价值观,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第一,对教育实践尤其学前教育实现的意义;第二,推动符合时代要求的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构。第三,丰富学前专业的教育理论水平。15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儿童认识的发展历程主体和客体是经过建构形成的,它们要有一个发生的过程。主体的认识结构在对外部客体的不断建构中不断复杂化,从而逐渐意识到自身,这便是主体的出现。 客体的本质特性客观性也是不断建构形成的。随着主体活动的逐步深化和内化,主体就愈加接近对客体的把握。在这一过程中,

    17、儿童的认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主客体一体化、主客体的互渗、主客体相互独立。16为什么说儿童有自己的哲学“儿童的哲学”这一概念是一个不易为人所接受的概念,因为人们不会相信儿童会有自己的哲学;这一概念如果为人接受,又是一个易于为人错误使用的概念。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其动力源于惊奇,这些在儿童的世界中普遍存在。但事实证明,儿童也有自己的哲学,马修斯等人对儿童哲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证明了儿童哲学的存在。儿童的哲学是儿童时代的反映,它是在儿童与周围世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应该明确的是,儿童的哲学与成人的哲学是有区别的,儿童的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17简要阐述儿童是成年人的根基对于成为而言,童年

    18、似乎已离他远去,但实质上,童年作为人一生的根基却不可改变。第一,在一切往事中,童年是最重要的篇章;第二,童年是一种植物性的力量,它会在我们身上持续一生;第三,童年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年代会深藏在我们心中,直到永远。18简述儿童是成人之父的内涵儿童是成为之父的提出者是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率先提出,后来很多学者与教育家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其基本含义有二:第一,儿童的发展是血肉相联的历代祖先发展的一个缩影。第二,是儿童创造了成人。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在父权本位的社会背景之下标志着成为与儿童关系的转换。19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艺术研究儿童的艺术是认识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的艺术是儿童内在的精神生活的外

    19、部显露,通过对儿童艺术的探究,可以了解儿童精神世界的内涵和特征。探究儿童艺术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的精神生活向前演进的生动的轨迹。研究儿童的艺术有助于我们了解艺术领域的基本问题,首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人类艺术的发展问题。研究儿童的艺术可以改变过去美学研究中抽象的谈化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美的定义等问题的状况,从而启发人们从个体发生角度拿出实证材料来分析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研究儿童的艺术有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技巧的训练,而在于以艺术为手段,使儿童的那种活泼自由纯真的天性进一步得到解放,为此,在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选择方面,我们应该注意选取与儿童的生命律动合拍

    20、的对象,在儿童艺术教育的方法选择方面,我们则应当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20述游戏与儿童的梦想的关系(1)儿童在游戏中生活于梦想的世界。儿童在游戏中生活与现实以外的一种现实中,儿童在游戏中以梦想的方式在自己的心中构建着外部世界游戏离不开梦想,没有梦想便没有游戏。(2)儿童游戏是现实性与超现实性的统一、严肃性与非严肃性的统一儿童的游戏一方面依据现实,另一方面又是超现实的。只要有“典型情景“,只要”典型情景触动了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就会进入一个梦想的世界中。从游戏中走出的儿童自己也知道他在游戏中做的一切都是假装的,所以游戏不是严肃的,但游戏者要把梦想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并真实的生

    21、活于梦想中,从这方面讲游戏又具有高度的严肃性。21童时期的科学探索对个体成长的意义个体在儿童时期对自然进行科学探索,可以强化个体对周围自然界的探索精神,使儿童内在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燃烧得更为炽烈,这都为将来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伟大科学家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儿童时期接触科学对他们后来取得伟大的科学成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之于他们,而应当促使其成为世界的探索者与发现者。22理解梦想把无人性的世界变成人的世界第一,梦想是向世界的开放,造就了一个新我。面对真实的世界,当人们感受到世界的灰暗与消极时,梦想可以使我们从现实中解脱出来,它保护人类

    22、的心理机制不受外在非我的所有粗暴行为的侵犯。第二,梦想是对现实世界的同化。它是一个巨大的消化系统,将外部世界消化,变成适合自己成长的养分。23童艺术的性质决定其迷人气质和内涵的主要表现:(1)儿童的艺术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2)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3)儿童的艺术是儿童从情感侧面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的表达。(4)儿童的艺术发展是与儿童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的。24从人类基因开放性角度谈为什么教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基因编码的近乎全开放的性质,使人类个体有可能在后天环境中习得基因信息以外的大量信息,使人类有可能在生物学遗传之外,在非生物学遗传的开放性编码中,构筑起表现为

    23、科学,道德,艺术,技术以及其他人类精神的一切创造。文化是可以传递的。在所有文化传递的途径和方式中,有一种是最为重要的。这就是教育。教育的天职就是传递文化,让文化在个体身上成活。虽然通过大众传媒等其他方式,儿童可以接受一些文化信息,但是若要系统地把握文化遗产并占有近现代形态的文化,只有通过教育才有可能实现。三、论述题1论述儿歌与儿童的梦想(1)古文献对儿歌的认识我国古代文献很早就对童谣作过记载,对童谣的认识基本上属于神秘主义的。1922年我国有一本童谣大观出版,这本书里有这样的话:“童谣随便从儿童嘴里唱出来,自然能够应着气运;所以古来大事变,往往先有一种奇怪的童谣,起先大家莫名其妙,后来方才知道

    24、事有先机,竟然被他说中了。这不是儿童有先见之明,实在是一时间跟着气运走的东西。现在把近时各地童谣录出,有识见的人也许看得出几分将来的国运,到底是怎样?”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吕得胜吕坤父子编纂的演小儿语,对儿歌的认识就不属于神秘主义了。这部书是对民间留存的童谣的收集,整理,改编而成就的书籍,这无疑对保留当时的文化资料作出了贡献,吕氏父子对儿歌的认识不再是神秘主义的,而是自然主义的,这也是一个进步。不过认为儿歌是鄙俚的,这是错误的;仅仅认为儿歌“无谓”,“无害”也是不够的。当然,我们不应当苛求于前人。然而,在现代学术背景下,我们对儿童,儿歌应当有新的认识。(2)儿歌是心灵的游戏,它具有梦想的成分使儿童

    25、高兴的那些活的儿歌是心灵的游戏,是潜意识的活动,是精神的自由创造,它具有梦想的成分。“儿童自然里的心灵力量是十分脆弱的,大千世界和他自己的想象一个接踵一个冲击他。心灵的束缚对儿童来说是痛苦的,自始自终把握住和谐的因果关系认识事物对儿童来说是难实现的,儿歌是心灵王国的游戏,那无法确定界限或形状或权限;那与警察的法律没有任何关系”儿歌的背后是一个远离意识的潜意识心态,潜意识内容在这种心态中自由的游戏着;这个游戏的空间实际上就是梦想的空间;儿歌是离不开梦想的,听儿歌总是让你感受到儿童吟唱的内容是一种特殊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同现实生活对立的,无意识的梦想世界,尽管儿歌必须句子短小,朗朗上口,有韵律节奏。

    26、2运用工作实际谈儿童游戏是创造性的源泉第一,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在儿童身上的表现:知识方面、智慧方面、道德审美、等等。第二,游戏的含义,儿童游戏的哲学意义:好奇、探究第二,基本原理:人类的创造性存在于主观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平衡之中,而儿童的游戏可以实现这一点。在儿童的游戏中,自我与外部世界、现实与梦想、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都交融在一起。很多灵感、创造存在于游戏之中。第三,结合自己所见到或自身童年时代进行的儿童游戏,谈其促进其创造力的过程。结论:正确认识儿童游戏的价值3如何认识艺术与儿童的梦想(1) 梦想是艺术与游戏相通的关键因素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中的儿童都像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这表明他

    27、已经注意到游戏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二者与梦想的关系。最早注意到游戏和艺术的关系以及二者与梦想关系的可能是康德。康德不仅把游戏概念运用到艺术创造上,而且在欣赏美方面,“他也认为想象力与知解力的的自由活动是主要的心理内容。(2)儿童的艺术与儿童的梦想儿童的艺术含有相当多的先验的成分。儿童的精神世界具有丰富的先验内容(天赋),这些先验的内容是历代祖先生命活动,生命体验的活的沉积;之所以能够沉积为先验的内容,从而成为生物学层面的东西,成为一种客观实在,是因为它们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这些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先验内容一旦表达出来,必然具有一种美的魅力。儿童的涂画,唱歌,跳跃蕴涵着一种迷人的秩序,许多伟大的学者

    28、便将儿童看作是天生的艺术家。4运用实际案例论简述童话的哲学意义及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第一,对童话的理解第二,童话的哲学意义,其中包含的好奇、探究第三,运用实际案例从如下几个方面谈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童话可以使凝结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负面的情感得到渲泻;童话可以使儿童理解的方式解释社会的习俗,具有重要的使人社会化的功能;童话对于教师与父母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学的意义。5结合实际论述如何理解儿童的道德认识是儿童对“外部道德主体”之行为规则的建构道德认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构建,道德认识的客体是人。人是规则的制定者、倡导者或体现者,确切的说是道德主体,着仪道德主体相对于个体而言也就是外部道德主体。儿童貌似与道

    29、德规则相互作用而实际上他在与道德规则的制定者、倡导者发生相互作用。需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做为道德客体的“外部道德主体程之于规则,恰如物理客体之于其物理特性。儿童认识他的头鼻耳也可以是物理客体。(2)儿童建构外部道德主体的规则时也不一定能获得“等价的”规则,因为构建是主体的构建,要受主体发育水平的制约。例如,对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一年纪儿童在老师讲了之后未必真正理解意思。(3)谈论儿童道德发生问题必须采用泛道德的概念。道德概念在其成长过程中是层层递进的。(4)儿童并不是与一切他人都构成道德主客体关系的。如依恋关系,最初只是他的父母,而后才是其他人、社会。(5)道德认识的发生以及道德

    30、情感的发生是在道德主客体的交往活动中实现的,是通过个体的动作与外部道德主体的动作相互构建而实现的。(6)儿童道德认识的构建同一般认识的构建相似。(7)认知发展论主张“认知”和“情感”乃是同一个心理事件的不同层面,所有的心理事件都具有认知和情意两个层面。(8)道德是儿童主体与外部道德主体相互构建的结果。6客体演进对儿童审美表现的影响是什么(1)儿童主体的发育过程体现在儿童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演进中。审美是主体的审美,因而主体的发育程度做为一种内部根据而影响着儿童的审美水平。(2)儿童出生后,完全是无意识的,并处于主客一体化的“非二元论”阶段。这一阶段还不有意识层的审美。(3)儿童1岁半时掌握了客体永

    31、久性概念,于是他处于主客体互渗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儿童绘画的最初形式涂鸦。(4)涂鸦消失后,儿童进入前样式化阶段(4-7岁)。这一阶段儿童开始了解到画面与实际事物的关系,不过儿童所画的并不同于他所见的。儿童使用符号时是随意的,其客体是可以随意改变的,这实际是主客体互渗状况在这一阶段儿童绘画中的表现。(5)进入绘画的样式化阶段(7-9岁)后,儿童开始以一种相对固定的式样表现客体。这种式样实际上是儿童建构的对客体的概念,不过这种概念是感性的概念。(6)在写实主义的萌芽阶段(9-11岁)后,儿童欲表现事物的细节。其绘画中客观因素增强了。(7)在推理的拟似写实阶段(11-13岁)儿童开始以三维空间表现物体,追求写实,这是其主客体相对独立的必然结果。(8)综上所述,儿童在成长中绘画中的主观因素逐渐减少,12岁前后其主客体独立后儿童便试图客观描绘客体形象了。到了写实阶段,由于缺乏技巧等因素,大多数儿童会失去绘画的热情。


    注意事项

    本文(西南大学《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