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经济经地理复习资料讲解.docx

    • 资源ID:28850061       资源大小:338.60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经济经地理复习资料讲解.docx

    1、中国经济经地理复习资料讲解中国地理(经济地理部分)课程教学计划与要求教学时数:60课时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辅导讨论习作等教学要求:按各个教学环节要求开展教与学活动,多投入,上课集中精力,认真做笔记,考前不出思考题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结构分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主要参考书:1)李振泉等中国经济地理(修订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胡欣中国经济地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3)吴传钧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984)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生产技术基本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6)孙敬之中国经济地理概论商务印书馆7)刘再兴中国工业布局学中国人民大学

    2、出版社8)李悦中国工业部门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绪 言一、中经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二、中国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生产(或生产力)布局规律中国经济地理研究对象:中国生产(或生产力)布局规律中国:特定的范畴,包括:空间(中国主权行使范围海、陆、空)社会性质生产目的生产:两层含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生产的全过程布局规律:在一定的生产环境中,出现什么样的生产布局规律揭示生产布局:水平、结构、分布三、研究内容:中国经济地理内容:1、中国生产布局条件2、中国部门经济地理3、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四、任务1、教学2、生产实践五、学习方法1、明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2

    3、、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3、善于运用资料4、有效利用地图5、多练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第一节 我国的领土一、地理位置1、概念地理位置是一个区域或城镇居民点或厂矿企业等与其外在的某些自然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空间关系数理地理位置某区域与其外在的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空间关系自然地理位置某区域与它外在的某些自然现象的空间关系政治地理位置这是相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而言,它与相临地区或国家的相互关系经济地理位置某区域与它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的空间关系2、优越的地理位置数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3、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地理位置是影响区域经济地理特点的基本条件2)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

    4、的影响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变化,随时间推移而变化3)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可起延缓或促进作用二、边界1、概念:边界又称疆界,它是指一国领土与临国领土或公海的界线,它是国家领土主权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构成国家领土所有权的组成因素。(边境指边界线两侧一定宽度的区域)边界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由传统习惯形成由条约制定(它是在传统习惯的基础上,通过临国之间的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而制定的)边界的类型:自然边界人文边界2、中俄边界(中苏边界)边界问题的产生及其过程:“本不接壤”“老沙皇侵略成性”“新沙皇变本加厉”事实真象:交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50万KM2)是以武力占领、强迫

    5、签定条约等手段进行的我国的态度3、中印边界中国与印度的交界边界问题的产生:英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麦克马洪线的由来印度独立后的行为我国的态度4、边海1)概念领海沿海国从其全部海岸的最低落潮线或选定一条基线(称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划出一定的宽度并属于其主权管辖之下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基线(领海基线)沿海国划定其领海外部界限的起算线直线法直基线法专属经济区领海外的海域经济活动权益范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专属经济区属国家管辖海域。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广泛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即: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排他的管辖权、自然资源拥有权、独立的司法权。我国九届人大常委会于1997年6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

    6、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确立了我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由江泽民主席签发命令公布执行。2)钓鱼岛3)南海诸岛范围、地理位置、资源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发现、管辖、出土文物、外国承认课堂讨论准备题目:中国人口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怎样解决?参考书:1)中国经济地理人口部分2)有关人口理论(马尔萨斯、马克思、马寅初)3)人口理论北京经济大学4)中国人口丛书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人口部分”6)有关书、刊、报资料第二节 自然环境经济评价自然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一、自然环境评价方法: 1、单要素评价(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矿产、海洋资源等)2、综合评价(各要素综合)二、自然环境

    7、的主要特点及其评价1、气候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明显热量:水平差异大,S-N递减中国热量条件空间差异评价区域热量带日均温10的持续天数活动积温耕作制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北部寒温带10016000C一熟长城以北、准盆中温带10016016003400一熟长城以南秦淮以北暖温带16022034004500二年三熟一年二熟秦淮以南亚热带21036545008000二熟三熟雷洲半岛、海南岛、台湾、滇南热带3503658000三四熟100N以南海岛区赤道带降水:变率 空间分布 SE-NW递减光照:空间分布SE-NW递增光、热、水因子的组合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为显著,形成三熟区、一熟区;水作区

    8、、旱作区;耕作区、牧业区等。2、地形复杂,土地资源量大、人均少,质量不高1)地形三个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向海洋倾斜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上两个特征为中国山地经济、平原经济、海洋经济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可能)山区面积宽广,地表起伏大(对经济发展不利的方面、有利的方面)2)土地资源特征:绝对量大,人均相对量少。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104km2,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大致相当于除俄罗斯以外的整个欧洲的面积。我国人均土地面积0.777公顷(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是澳大利亚的4.45

    9、%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后备耕地集中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少数民族聚居、开发历史短、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尤其牧业比重大的地区。从热量条件看,后备耕地大部分分布在北纬4050的温带地区,约占全国总量的62。暖温带地区次之,占21。从水分条件看,后备耕地主要集中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干燥度大于1.5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资源地区差异明显。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对比东部中部西部土地利用率(%)85.887.262.1人均土地(亩/人)1.111.941.98土地资源质量不高,退化问题严重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9:33的国土面积是干旱或荒漠地区20的耕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

    10、盐渍化或次生盐渍化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国现代化进程战略构想(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2):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每年流失沃土100多亿吨;沙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27,每年平均扩大2460k;大部分草地退化,1/3以上中度以上退化;酸雨波及国土面积100万k。3、光、热、水、土资源空间组合的地域性显著东北区:平、肥、宜农地多、沼泽地多、有林地面积广、温度低、生长季节短华北区:平、旱、涝、碱南方区:热丰、水足、生物生长量增加快、地表崎岖、耕地少西北区:地广、旱、盐碱多、戈壁多、光足、日较差大青藏地区:高、寒4、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丰

    11、富质量不高分布不均5、海洋资源富饶海岸线长、海域辽阔、资源丰富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大陆架浅海区海洋资源的空间分布弥补了陆地资源分布的不均三、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该部分内容自学)提示:正确看待“地大物博”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开发中维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节 中国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国家根据其任务和职能将全国领土按地域划分为若干单元和层次,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构,以行使国家主权和执行国家任务。一、行政区划的起源与本质1、起源2、本质阶级性:剥削阶级国家警察性;国库性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国防;加强团结、领导生产、组织生活二、中国行政区划演变起源于殷商时代州、卒、连、属西周公、侯、伯、子、男秦郡

    12、、县汉州、郡、县唐道、州、县宋路、州、县元省、路、府、州、县明、清省、路、府、州、县辛亥革命以后省、道(专区)、县增设12个直辖市(北平、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西安、青岛、上海、南京、汉口、广州、重庆)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原则:1)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2)有利于对全国经济建设进行统一领导、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加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建设4)适当照顾到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各地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上的习惯联系三、现有行政区划的主要特征1、基本上实行省、市、县、乡四级体制2、实行民族区域自

    13、治3、城乡结合,以市带县四、行政区划调整趋势带有旧体制特征的行政区划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适时启动行政区划试点改革改革的思路:增加省级单位(分省缩省、增设直辖市)“十一五”以后试点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相应取消城镇的行政级别,一般城市原则上归县级政府管辖乡镇调整习作:绘制中国政区图作法:自描底图(国界、省界)填入临国、省级单位全称、简称、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要求:文字准确、字迹清晰第四节 人口与民族一、为什么要研究人口、如何研究1、人是生产布局的主体2、如何研究从两个方面:1)作为生产布局的劳动力来研究2)作为消费的因素研究消费者

    14、:数量、消费需求、分布二、中国人口1、基本特点1)绝对数大2)增长快3)乡村人口比重大、劳动素养低4)人口密度大、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省际差异(2005年)省级单位人口密度江苏省728.6山东省604.4青海省7.5西藏自治区2.3中国人口统计(略)2、成因分析1)政治局面稳定(社会安定)2)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3)经济文化水平不发达3、人口的主要问题人口基数大,仍处于持续增长人口增加的绝对量大导致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即直接消费大于积累,扩大再生产能力受限出现了一系列问题:1)影响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提高2)造成劳动力就业安置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矛盾3)影响国家经济实力提高4)影响人民

    15、生活水平提高5)不利于维护良性的生态环境4、如何看待人口问题(1)人口发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关系:与社会无关的自然规律与社会生产方式相关(2)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数量决定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多少不决定社会发展,但起促进或延缓作用(3)人口发展与生活资料生产的关系两者永远不能相适应两者有可能相适应两种不同的观点都认为:人口发展不可能脱离物质生产5、解决途径1)人口有计划发展执行基本国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努力提高经济实力三、人口移动1、封建社会时期第一次:南北朝第二次:宋末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华侨:中国人居住在国外,保留中国国籍(包括双重国籍)外籍华人:中国人加入外国国籍华裔:华侨在侨居

    16、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侨眷:华侨留在国内的亲属侨乡:一般指去国外人数较多的地区3、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计划的迁移:移动的性质移动的过程移动的结果四、中国的民族(自学)要求掌握:民族构成、民族分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民族构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识别并经过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少,习惯上称少数民族。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O年到1954年,经过识别,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其间,除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瑶、黎、高山等民族早已被确认外,其他被确认的少数民族

    17、有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傈僳、佤、东乡、纳西、拉祜、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27个民族;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78年年底,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德昂、京、独龙、赫哲、门巴、毛南、珞巴等16个少数民族;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1987年。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至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人数(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与五普比较增加人数(万人)增幅(%)汉族11829590.5623552.03少数

    18、民族123339.44169015.88第二章 中国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历史基础一、封建社会经济时期封闭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生产的地域差异深刻地带着自然经济的烙印丝绸之路(陆上、海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作用,但丝绸之路开放、关闭断续相间“封禁”;“迁界”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启迪:封闭性的生产模式不可能促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时期1、经济发展的迟缓性生产发展缓慢,有的阶段甚至出现负增长原因:1)各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境内的消长2)国内军阀混战3)民族战争2、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性生产要素的对外依赖产品市场的对外依赖3、经济结构的片面性一层

    19、次结构:以下层次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农林牧渔副,82.5:0.6:12.4:0.2:4.3轻重工业结构:73.6:26.4重工业内部结构:原材料生产比重大(采掘)加工工业比重小轻工业内部结构:以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比重最大,占工业总产值的60.5%纺织工业内部:纺、织、染不协调4、生产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1)基本特征:近代物质生产部门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广大内陆地区停留在原始的自然经济阶段东北南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天津为中心和以青岛为中心的两个地带南部的广州内地的工业仅分布在少数的几个城市及一些孤立的矿区农业生产的地域专业化水平,沿海高于内陆(2)原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三、社会主义社会经济

    20、时期人文环境变化: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者素质的提高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总产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按年计算)以货币表现的各种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有用产品的总和。国民收入又称社会净产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计算)所创造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值:1949年557亿元1988年29847亿元(当年价)19791988年年均增长速度11.2%国民收入:1949年358亿元总量指标平均增长速度19781989199720051979-20051990-20051998-20053645.217000.977653.11839

    21、56.19.79.89.2产品绝对量:GNP(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国内与国外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计算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2003年116603.2亿元;19792003年年均增长9.4%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的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主要年份GDP 单位:亿元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9016.018667.860793.799214.6183084.8GDP年均增长速度 单位:%1979200519902005199820059.69.78.

    22、92、经济结构根本性变化各层次结构均发生大变化主要年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单位:%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其中:工业第三产业195250.520.917.628.6197828.148.244.323.7198825.744.138.730.2199818.649.342.632.1200512.647.542.039.9主要年份农业结构 单位:%年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197880.03.415.01.6198569.25.222.13.5199064.74.325.75.3199558.43.529.78.4200055.73.829.710.9200155.23.630.410.8200254.4

    23、3.830.910.9200549.73.633.710.23、生产空间分布变化(沿海与内地)第一阶段:恢复时期19501952“一五”19531957“二五”19581962调整时期19631965第二阶段:“三五”19661970“四五”19711975第三阶段:“五五”19761980“六五”19811985“七五”19861990“八五”19911995“九五”19962000“十五”20012005第一阶段:原有基础恢复、对沿海充分利用、大力发展内地总之,第一阶段全国经济虽然受到“左”的干扰,并带有封闭型的特点,但总的说来,发展速度仍是相当快的,沿海与内地的差距也在缩小,工业、铁路和

    24、大城市偏集于沿海地区的局面已有所改变,内地出现了一批新的工业城市,铁路向内地延伸。经济中心和地域经济体系逐步形成。第二阶段:强调国防、三线建设第三阶段:在加快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发展内地经济,“外引”、“内联”2005年中国十强县:1、江苏昆山市2、广东顺德区3、江苏张家港市4、江苏江阴市5、广东南海区6、江苏常熟市7、浙江萧山区8、江苏武进区9、江苏太仓市9、江苏吴江市10、浙江绍兴县十强县实力指标指标值人均GDP6.6万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近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63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4万元十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京、津、沪及江浙粤等地级以上城市的平均水平生活条件:已

    25、达到甚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思考题:1、从生产布局的角度对中国自然环境进行经济评价。2、中国人文地理环境对生产布局的作用。3、就中国经济发展和布局的历史过程,你认为对我国今后生产布局有何借鉴?第三章 中国农业地理第一节 概述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细胞组织或器官等的作用和活动能力),把自然界的物质能转化成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及其原料的一个生产部门。农业包括:狭义农业(指耕作业或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饲料作物等栽培;广义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2、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3、是工业的重要市场4、为国家提供外贸物资

    26、国家一再强调,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的基本方向之一,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指出,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善,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二、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的对象生物有生命“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论它的独特社会性质如何,总会在这个范围(农业)之内,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1、地域性2、季节性3、连续性三、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1、自然环境(1)地貌常态地貌:山脉走向、地表起伏、坡向、坡度、坡位(2)气候热、光、水(3)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水热气状况、耕性耕作业: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对热、光、水、土要求高。林业:以禾本科植物为

    27、主要劳动对象,尽管林木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以自然力为主,但对热、光、水、土的要求低于耕作业。牧业:以动物为劳动对象,牧区畜牧业受降水条件影响有白灾、黑灾现象。但与耕作业相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2、技术条件:生产技术、生产利用手段3、社会经济条件: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劳动力;原有基础;工业布局;交通条件综上分析得出:农业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对生态条件的要求高,不同的生物(动、植物)对生态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客观上中国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域差异明显,给中国农业生产打上深刻的烙印;农业生产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一定程度上依靠着自然力,尽管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减轻农业生产对自然力的依附,但农业生产仍

    28、然不能摆脱自然力约束,不同程度地依赖自然力。农业生产是人有意识地在一定的生产环境中对生物进行强化,生产者的生产目的是以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照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进行农事活动,违反其中之一,都不能实现生产目的。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自然环境、技术、社会经济条件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它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是可能,要使可能变为现实,需经过人的生产活动。当然,生产活动要求有技术的可行,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合理。四、中国农业生产布局变化1、鸦片战争以前2、鸦片战争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3、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社会制度的变革,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存在: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产品增加速度与人口增加所需产量速度不一致农业生产不稳定农业内部结构不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经济经地理复习资料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