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人教版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docx

    • 资源ID:28811135       资源大小:338.9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人教版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docx

    1、新人教版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11核舟记1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文本语言的简洁、严密和生动。2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说明顺序。3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4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欣赏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一颗桃核,能变成一件艺术品吗?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关于能否变成一件艺术品,下面这段视频会解答这个疑问。配微雕欣赏视频(见光盘)师:多么神奇而瑰丽的艺术,一颗平凡的桃核,竟在人工的雕琢下变得如此生动

    2、精美。不过,视频中的画面转瞬即逝,你也许未能仔细观察这瑰丽的艺术。没关系,作为补偿,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核舟记,去感受这艺术的魅力所在。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破除阅读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罔(wng)贻(y)有奇(yu j)箬篷(ru) 髯(rn) 衣褶(zh)袒胸(tn) 黍(sh) 矫首(jio)篆章(zhun) 壬戌(rn x)2教师范读,或听朗读音频。要求学生注意朗读节奏,整体感知大意。3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4特殊文言词语归纳。(1)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2)一词多义奇: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为:A.

    3、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B中轩敞者为舱(是)而: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B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之:A.径寸之木(助词,的)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指核舟)其:A.其两膝相比者(他们)B其人视端容寂(那)(3)词类活用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4)重点探究:古代汉语使用数量词的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请根据下列例句,说说它们的不同在哪里。尝贻余核舟一。苏、黄共阅一手卷。舟尾横卧一楫。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明确:A.“一手卷”翻译为“一幅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4、,“横卧一楫”翻译为“横放着一支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单独充当定语,必须和量词组成数量词组才能充当定语。在古代汉语里,数词则可单独充当定语。B.“尝贻余核舟一”翻译为“赠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翻译为“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可见古代汉语中,数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时,不仅可以放在名词的前面作定语,也可以放在名词的后面修饰名词,而这种把数词放在名词后的用法,计数的意味更明显。目标导学二:梳理思路,把握说明顺序1仔细研读课文,尝试绘制核舟示意图,然后复述课文内容。2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

    5、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第6段)总结全文,统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3文中描写了核舟的哪几个部分?并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明确:船舱船头船尾船背。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船背。4作者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明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

    6、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情景。三、板书设计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微雕艺术品“核舟”有了整体的认识,不过,作为艺术品,它值得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鉴赏,它值得我们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欣赏微雕艺术,品析语言特色(一)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1概括第一段的段意。明确: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2找出本部分中能总括全文,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特点的词语。明确:奇巧。3雕刻时“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了什么?明确:

    7、说明了王叔远的构思巧妙、技艺精湛,也只有因势象形,才能保证艺术品出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1试赏析“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一句。明确:本句介绍“核舟”体积,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呈现空间立体感,“八分有奇”与“二黍许”准确而形象地点明了核舟的体积。2文章先介绍了核舟体积,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明确: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体积小跟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灵怪”。3领会“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抒发感悟。(三)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并思考1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

    8、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明确: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佛印的形象则是苏、黄二人的陪衬,他的表情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2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明确:是苏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3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明确: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

    9、珠可历历数也”。(四)指名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思考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明确: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愉悦轻松、活泼自乐的共同氛围。(五)指名朗读课文第五段并思考1这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明确:细若蚊足,钩画了了。2写船其他部位用了三段文字,写船顶部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明确: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写作技巧。(六)指名朗读课文第六段并思考作者为什么在段末再次对船上的事物进行说明?明确:强调了核舟的体积虽小,但所刻之物

    10、十分丰富,让人对小小核舟叹为观止。此时,作者最后发出的“技亦灵怪矣哉”,也正是读者由衷的感受。小结:在全文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核舟的艺术之美。核舟的创作本“因势象形”,见核舟雕刻的自然之美;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一应俱全,显现出核舟的精致玲珑之美;核舟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核舟上的文字充满诗情画意,见古典艺术之美。核舟的美,又是因为雕刻者有精湛的技艺、不凡的见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过,在短短几百字中,能将这巧夺天工的核舟完美呈现,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就这篇意境深邃、想象丰富、对比巧妙的文章,又足见文本本身的艺术之美。三、板书设计11*核舟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

    11、实词。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搜集关于微雕的信息和资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2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核舟图片,图文结合,体会空间说明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雕刻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教学难点体会空间说明顺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幻灯片出示微雕作品)我国的微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如今有人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

    12、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核舟记,写的就是我国古代的微雕艺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魏学洢(约1596一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散文家。其一生短暂,著有茅檐集。2知识链接苏轼游赤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文中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其中的名句。3检查预习(1)重难字罔(wn) 贻(y) 八分有奇(j)二黍许(sh) 箬篷(ru) 糁

    13、(sn)髯(rn) 诎(q) 楫(j)髻(j) 壬戌(rn x) 篆章(zhun)(2)通假字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u)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左手倚一衡(hn)木(“衡”同“横”,横着,与“纵”相对。)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3)古今异义奇比望属曾(4)一词多义奇为端可(5)词类活用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作动词,用颜料等填塞。)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6)文言虚词而其(7)文言句式判断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表判断。)省略句a卧右

    14、膝,诎右臂支船(省略主语“佛印”。)b各隐卷底衣褶中(“隐”后省略介词“于”。)倒装句a细若蚊足(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若蚊足细”。)b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其相比两膝者”。)三、朗读指导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四、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妙。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以至:以及。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

    15、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就着。象,模仿,文中指雕刻。贻余:赠我。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石青糁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不属:不相类似。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矫首昂视:抬头仰望。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夷:平。了了:清楚明白。2重点句子翻译(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根据原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

    16、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6)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介绍了_。作者是抓住“_”(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一特征来写的。答案示例:核舟核舟雕刻技艺的高超、灵怪奇巧2核舟的主题是什么?答案示例:大苏泛赤壁。3第1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王叔远技艺高超?答案示例: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构思巧妙、栩栩如生。(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第2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介

    17、绍核舟的?答案示例:作者按观察顺序介绍核舟,首先从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然后介绍船舱、小窗、雕栏、对联,其中对联还照应了核舟所刻的题材,介绍了字的颜色。作者在描绘时,处处紧扣“奇巧”。2作者是怎样介绍核舟上的三个人物的?答案示例:作者是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及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等。3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舟子二人的?其目的是什么?答案示例:从神态和动作上对舟子二人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居右者“仰面”“啸呼”,属于动态描写,居左者“视端容寂”,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相兼,相映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

    18、各具情态”的绝妙的雕刻技艺。4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示例: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5课文是如何具体说明核舟奇巧的?答案示例:体积微小:长八分有奇,高二黍许。雕刻精细: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对联,多髯,珠历历数,背面题字。人物各具情态:苏、黄神情专注、豁达,佛印放浪形骸,舟子悠闲、专注。物件繁多: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19、6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核舟?答案示例:主要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核舟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其意晓然。(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品味“若啸呼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答案示例:“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放的舟楫,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2品味“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答案示例:以数字说明小小核舟所刻东西之多,与“长曾不盈寸”形成鲜明对照,说明雕刻者

    20、巧夺天工的技艺,突出中心。(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作者仅仅就是为了给我们介绍核舟吗?答案示例:不是。通过介绍核舟,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显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本文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介绍核舟?答案示例:具体说明时按空间顺序:船舱一船头一船尾一船背。而全文介绍核舟是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说明的。教师点拨:作者一开始就从整体上对核舟进行概述,接下来分别介绍了核舟的各个部分,最后又统计核舟上雕刻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这种结构模式显而易见,而详略也各自分明。2本文最突出的写法是什么?答案示例:纵观全文,“总一分一总”的写法最为突出。文章开头先从总体上概括介绍雕刻者王

    21、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则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总括全文,统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内容之丰富,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核舟记与刻木巧匠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明你的理由。刻木巧匠周辉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钉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

    22、两,好事者竞趋焉。答案示例: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示例一:核舟精巧,因为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必备。示例二:木舟精巧,因为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六、课堂小结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全文语言生动平实、洗练,“核舟”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具体,其上的人物亦描绘得逼真而又生动,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文笔。七、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八、板书设计核舟记


    注意事项

    本文(新人教版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