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22寡人之于国也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x

    • 资源ID:28754657       资源大小:118.7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22寡人之于国也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x

    1、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2寡人之于国也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一册备课资料一、课文赏析孟子已经从像论语那样的语录体形式发展成为长篇大论的散文,它是古典散文从“章”到“篇”的划时代作品。孟子中的作品,不管是义正辞严的说理文、无可辩驳的论辩文,还是幽默谐趣的讽刺文,都具有气势奔放、感情强烈、酣畅犀利的风格。说理雄辩有力,逻辑谨严。宋代苏洵在上欧阳内翰书中赞美它“其锋不可犯”,这是很精当的评语。此外,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增加了论辩的分量。本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首先是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面对梁惠王的询问,孟子却反问梁惠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迫使对方首肯,“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再

    2、拿梁惠王得出的判断做根据,迫使对方不得不承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的结论。正面陈述“仁政”主张时,先说明“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进而又用“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来说明施政的进一步要求。从“王道之始”说到“不王者,未之有也”,具体生动,很有说服力,具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力量。然而,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你可以推御责任:“罪岁”,但这与“刺人而杀之”曰:“罪兵”,显然一样错误。这样的反驳是足以制服对方的。孟子答梁惠王,就是这样建立在有力的逻辑论证基础上的。其二善用比喻。如“王好战,请以战喻”,这是

    3、根据对方特定的条件来设喻,使比喻的作用发挥得更为充分。然后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揭穿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所谓“尽心”措施,同别的国君一样不爱人民,只是程度不同,并无本质的区别。文章最后,在直言统治者奢侈浪费、置百姓死活于不顾之后,又用“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作比,真可谓言辞锋利,鞭辟入里。全文从设喻开始,又以设喻结束,前后呼应,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确实高超。其三,详略恰当,繁简适宜。孟子陈述政见无疑是本文的重点,需要详写。孟子先说只有具备了“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三个方面,才会“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做到了“养生丧死无憾”,才是

    4、“王道之始”。三层意思,互为条件和结论,层层逼进,环环相扣,写得详而不繁。进一步写施仁政的具体要求时,则从“衣帛”“食肉”“无饥”“不负戴”等各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发展生产、兴办教育的种种措施,并且再次强调“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这一基本要求。述说的内容很多,却是脉络清楚。至于该略写的地方,文章做到了惜墨如金,简洁明了。如梁惠王自述“河内凶”“移民”“移粟”后,再说“河东凶”时,只用“亦然”二字,省却了不少文字。其四,气势宏伟,节奏感很强。这与普遍运用排比句式和对偶手法是分不开的。如“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一连用三个“不可也”句式。再如“五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

    5、可以食肉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用的都是“者矣”的句式。至于对偶,如“邻国之民不加少”和“寡人之民不加多”“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与“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等。正因为多处运用排比和对偶,所以读来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琅琅上口。(古诗文导读大象出版社xx.3版)二、诗文荐读1.荐读台城(刘禹锡)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2寡人之于国也(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一册提示:这是一首怀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翠

    6、偎红,不理朝政。可怎料笙歌未彻,隋兵已迫都门,楼上红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了。首句总写台城,综言六代,是一幅鸟瞰图,幻化出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次句在画面上突出了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虽只是静止的形象,却能引起读者对楼台中人和事的联翩浮想。第三句写楼台今昔,采用对比的手法,极富深意。结句论述陈后主失国因由,诗人改用听觉形象来表达,在“万户千门成野草”的凄凉情景中,仿佛隐约可闻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际回荡。全诗把议论和具体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这样,我们毫

    7、不感到是在听诗人枯燥地讥评古人古事,而是在获得一种美的享受。2.荐读孟子梁惠王(上)的第一、二、四章一 章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魇。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尊敬的老先生,您不怕千里旅途的劳顿而来见我,可有对我的国家很有利的良策吗?”孟子答道:“惠王啊,您

    8、为什么一开口就必定要涉及利益呢?只讲仁和义不就行了吗?国君口口声声说用什么来使我的国家获得利益,大夫贵族口口声声说用什么来使我的领地更殷实富庶,一般老百姓也口口声声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好处,这样一来,上上下下相互追逐、攫取私利,国家可就危机四起了。在拥有一万辆兵车规模的国家,犯上杀死国君的,必定是那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规模的国家,犯上杀死国君的,必定是那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以千取万,以百取千,不能说不多。如果把利益放在首位,不夺取就永远不会满足。从来没有崇尚仁的人会做出遗弃父母的事,也从来没有信奉义的人会做出不忠诚君主的事。惠王您只提倡仁和义就行了,为什么张口闭口都谈利益呢?

    9、”二 章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译文: 孟子去拜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看着那些奔跑飞翔的鸟兽,惬意地问道:“德高望重的人也喜欢享受这种快乐吗?”孟子回答道:“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具有享受这样一种快乐的素质,没

    10、有道德的人,即使有这种愉快也是无法享受的呵!譬如,诗经大雅灵台里说:刚开始构筑灵台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劳作,大家同心协力,努力奋斗,没费多少时日便大功告成。王说不要心急,老百姓却更卖力地干活。王到鹿苑中去,看到了母鹿安详地憩息着,鲜肥光洁,白色的鸟儿羽毛秀丽。王在灵沼边上,看见满池子的鱼儿跳跃游弋。这说明周文王虽然利用广大群众的力量来建构高台深池,而老百姓却非常高兴,将建筑的高台称为灵台,将挖掘的深池称为灵池,并且还很为文王拥有许多野兽而高兴。这是因为周文王愿意与老百姓一道快乐,所以他就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与之相反,尚书汤誓中记载了老百姓憎恨夏桀的怨歌:太阳(夏桀以太阳自譬,曾说太阳什么时候消亡

    11、,我才什么时候死去译注)呵,你什么时候毁灭呢?我们情愿跟你一道去死!夏桀作为一国之王,竟然使广大人民怨恨到不想再活下去的地步,那他即使拥有高台深池,奇禽异兽,又怎么可能独自享受而不受影响呢?”四 章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译文: 梁惠王对孟子说道:“我这个平庸的人非常高兴得到您的指教。”孟子回答说

    12、:“用木棒和锋利的刀杀人,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吗?”“没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用刀杀人和施行暴政而置民于死地,这两者比较起来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吗?”孟子又问道。“没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孟子于是指出:“现在您厨房里搁满鲜肥的肉,马圈中有许多骠悍健壮的马,但老百姓却面带饥色,许多人因饥饿而暴尸野外:这实质上是在上位的人任由禽兽去吃人啊!兽类自相残杀,人们尚且觉得可憎,而主持政治做老百姓父母官的,却不能避免任由禽兽去吃人,那又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第一个制造木偶土偶用来殉葬的人,真该断子绝孙呵!就是因为俑很像人形却用来殉葬,(以至于后来发展成殉葬活人的坏风尚。用人形的俑殉葬都使孔子

    13、如此愤慨,)又怎么可以使那些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提示:这三章可作为寡人之于国也的助读材料。第一章孟子初次谒见梁惠王,便直陈言利之害,仁义乃治国安邦的万全良策。本着国家利益这一前提,谈“仁政”之策,使得看起来迂阔不实的安政之策有了现实这一土壤的安托便显得切实之行了。第二章孟子引经据典,通过文王与百姓同乐和夏桀远民独乐的对比,极言仁政之利,讽劝梁惠王施行仁政,与民同乐。第四章梁惠王虚心接受指教。在前三章不断的交流沟通中、梁惠王颇为孟子所言动心,表示愿意进一步了解仁政之策。孟子直陈当前弊政,言辞锋利,与寡人之于国也末段相承。注意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对“始作俑者”这一成语的理解。三、学习卡片1.字词

    14、拓展数1()(1)计算;点数。左传隐五年:“归而饮至,以数军实。”(2)比较而言最突出。杜甫韦讽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神妙独数江都王。”(3)说;称说。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我生粗疏不足数。”(4)责备;列陈罪状、过错。左传襄十四年:“范宣子亲数诸朝。”(5)审察。荀子非相:“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数2()(1)数目。左传成十八年:“季文子问师数于臧武仲。”(2)几,几个。世说政事:“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3)数学,算术。周礼大司徒:“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占卜术。史记日者传:“试之卜数中以观采。”(5)技艺。孟子告子:“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6)方针,方法。商君书算地

    15、:“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7)谋略,策略。世说假谲:“范玄平为人好用智数。”数3()副词,经常;屡次。世说简傲:“宜数唤诸将宴会。”数4()(1)密,细密。孟子梁惠王:“数罟不入洿池。”(2)亲密,亲近。孔子家语贤君:“故夫不比于数而比于疏。”发1()(1)将箭射出。史记李将军传:“度不中不发。”(2)发出;发布。淮南子本经:“发号施令。”(3)发动,起事。汉书王吉传:“填毋有所发。”(4)发作。后汉书华佗传:“此病后三期当发。”(5)滋生;生长。礼记大学:“不仁者以身发财。”(6)开花。庾肩吾同萧左丞咏摘梅花诗:“窗梅朝始发。”(7)开;开放。礼记月令:“发仓廪,赐贫穷。”(8)送,致送

    16、。吕氏春秋报更:“因发酒于宣孟。”(9)启发。论语述而:“不悱不发。”(10)揭发。汉书郑当时传:“(司马安)发其事。”(11)征召。汉书韩安国传:“北发月氏。”(12)发掘。苏轼甘露寺诗序:“近寺僧发古殿基。”发2(f)(1)头发。吴质答魏太子笺:“白发生鬓。”(2)古代长度单位。新书六术:“十毫为发,十发为氂。”直(zh)(1)不弯;不斜。诗大东:“其直如矢。”(2)挺直。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3)直率,坦诚。左传成十五年:“子好直言。”(4)有理,合于正义。左传僖二年:“师直为壮。”(5)正直的人。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6)抵得上。史记魏其武安侯传:“生平毁程

    17、不识不直一钱。”(7)价格。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绢一匹直钱三千。”(8)副词。只,只不过。孟子梁惠王:“(寡人)直好世俗之乐耳。”径直,直接。汉书陆贾传:“贾往,不请,直入坐。”特地,故意。史记留侯世家:“(老父)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9)连词,即使。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兵 (1)兵器。左传僖十八年:“无以铸兵。” (2)军队;士兵。战国策赵:“兵乃出。” (3)战争;战斗。管子法法:“贫民伤财,莫大于兵。” (4)用兵器刺、杀。左传昭元年:“兵其从兄。” 胜(shng) (1)胜利。左传宣十二年:“楚师骤胜而骄。” (2)超过,胜过。陶潜和刘柴桑诗

    18、:“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3)克制;制服。金史董师中传:“今河决者,土不胜水。” (4)优美的,美好的。南史萧瑛传:“胜境名山,多所寻履。” (5)名胜古迹。续玄怪录张逢:“策杖寻胜,不觉极远。”亦比喻美妙的境界。 (6)能承担;禁得住。易系辞:“不胜其任也。” (7)尽。史记平准书:“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 2.“人生”话题作文材料 (1)人生的价值,庸夫用享乐多少来衡量,英雄用创业多少来计算。 (2)人生最要紧的,不是你站在什么地方,而是你朝什么方向走。 (3)人生不是螺旋上升,就是原地画圈。 (4)人生是一把剪刀,应该剪出最美的图案。 (5)人生并不都像蜜那样甜,就跟大地并不只

    19、生长甘蔗一样。 (6)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里程碑,都刻着两个字“起点”。 (7)一个人的历史有长有短。有人醉生梦死,在历史的胶卷上,没留下任何痕迹。有人一生虽是那样短暂,却光华四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8)缔造人生丰收的金秋,每滴汗珠都是充满生命力的种子。 (9)人生是严峻的,它不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诗,也不是一支优美的小夜曲,它是阳光与风雨的搏击,是欢乐与痛苦的交替。 (10)大树已经枯死,春天对它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人生没有追求,美好的东西对你便没有吸引力。 (11)人生是在希望之中度过的。没有希望的人生,就好像没有生机的枯木。 (12)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

    20、路。 (13)生活的长线把卑鄙者捆缚在“自我”的天地里,而把开拓者牵引到遥远的天地。 (14)人,应当像“人”一样,永远向上而又双脚踏地。 (15)绢花再艳丽多姿,没有一缕芬芳是属于它的。 (16)唯有为事业奋斗,人生才显得充实。 (17)生活犹如一口井,只有深深地开掘,才能流出甘甜的水。 (18)有一种人总希望别人在耕种时身强力壮,收获时却染病死去。 (19)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从瞬息即逝的事物中攫取永恒真理。 (20)只有严肃认真地迈出每一步的人,才谈得上人生的重量和价值。 (21)自己的人生经历,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22)事业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人生的光彩。 (23)苦与甜,是推动人

    21、前进的两个轮子。 (24)在人生的长链上可以找到无数个失败的环节。 (25)埋怨自己命运不济的人,忘却了命运的主人正是自己。感叹个人前途渺茫的人,忘却了延伸的路正在脚下。 (26)只有不断地荡涤惰性的泥沙,人生才能磨砺成一颗璀璨的明珠。 (27)生活是一张网,打捞起来的有幸福也有痛苦。 (28)冷静,是人生大河的防洪堤,它使你不致被狂热的感情洪涛所冲决。 (29)累累硕果,以它的美味受到人们赞赏,而辛勤一生的落叶,却往往受到人们鄙视。 (30)饱尝生活的艰苦,不一定成为生活的强者,而要想成为生活的强者,就必须饱尝生活的艰苦。 (选自特种导学)2019-2020年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22

    22、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第一册从容说课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通过记叙孟子和梁惠王关于“民不加多”的问题的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文章结构严谨,善用比喻,气势充沛。教学本文,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上,理解文意。理清背诵思路是关键。指导学生根据“民不加多”把握结构层次,列出背诵提纲,力求当堂成诵。文言文教学要注重学以致用,古为今用。课堂上宜组织学生讨论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让学生以现代观念审视古人的思想,评价孟子其人,古今对读,合理引申,充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教学文言文,文言知识积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教

    23、学内容,在学生自主记忆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帮助他们快记,记好,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2.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掌握“数、发、直、兵、胜”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2.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德育目标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了解孟子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

    24、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包括朗读和背诵。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使文言文语感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活动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有评,以评促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2.点拨教学法。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较艰深。为此,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相机点拨指导,避免学生囫囵吞枣。3.讨论法。应与诵读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相关文字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

    25、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3.初步了解孟子“仁政”思想。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师生共同分析14段,背诵14段。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分别成为成语沿用至今。这充分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文题)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学生结合注释及课后关于孟子的介绍

    26、了解孟子。教师适当补充: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但他思想中的民主意识、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三、背景资料(多媒体显示)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

    27、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

    28、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束: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学生浏览、把握背景。四、熟读课文1.放录音两遍。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注意断句,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学生留意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4.结合注解朗读,了解文意。按前后桌组成学习小

    29、组,学生遇到问题,向小组其他成员提出,组内自行解决,如有疑难,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多媒体显示相关的文言知识:(1)通假字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2)异读字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动词,穿)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王,称霸)(3)词类活用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动用法)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战争)填然鼓之(名词动用,击鼓)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为动词名用,译“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名词动用,“为办丧事”)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归

    30、罪”“归咎”)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名词,逃跑)(4)重点习惯名式“或或”译为“有的有的”,例如“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直耳”译为“只罢了”,例如“直不百步耳”“是也”译为“这是呀”,例如“是亦走也”“是何异于”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例如“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五、师生共同研习课文1.提问:这篇课文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明确:民不加多。提问:课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有哪些?学生明确。教师出示投影,全文结构自然呈现。投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有不同表达)明确: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缘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2.研习第1段(1)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2)理清背诵思路。提问: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学生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提问:通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22寡人之于国也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一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