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需求分类客户需求分类生产需求分类客户需求分类 生产需求分类篇(1):制造业的生产类型和需求分析 无论是建立物料清单、编制计划、库存参数设置以及营销策略等,都会由于生产类型和响应策略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软件功能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讨论制造业ERP内部集成系统应用之前,首先要弄清一些经常提到、但又含混不清的概念;像离散和重复性生产,流程和流水生产,现货和定货生产、定单设计、定单组装等。 1. 离散生产与流程生产 人们习惯用离散型、流程型,还有重复式生产来表述制造业的各种生产类型,在讨论制造业ERP系统之前,参照了APICS出版的2004年第11版词汇APICSDictionary,1
2、1thEdition,2004的定义,对这些常见的名词先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11 离散生产 离散生产(discrete manufacturing)物料的单位是件,生产和加工的产品和零部件是由不再拆分的单件逐件逐件组成的,可以单独存储,而且只能按“件”生产和销售。产品结构通常为A型(关于产品结构类型)。由于是一种装配型的产品,零件的形成一般是物理性的变化。 离散生产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1间歇生产(intermittentmanufacturing) 间歇生产也称间断生产。采用通用或数控机床,依次顺序加工,按批量和加工优先顺序排产:加工过程中可以停顿,形成在制品,可以存储。机
3、床的布置通常为机群式布置jobshop),在应用成组技术的条件下,也采用成组单元布置(workcell)。 建立成组单元布置时,首先要对加工的零件按工艺相似性进行分组,按照工艺路线的工序顺序将机床排列成U形,物料从U字的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由于操作人员行走距离缩短,有可能同时照顾几台机床,是准时制生产(JIT)经常采用的布置。 成组单元是一种采用流水生产方式的间歇生产,可用于批量较小的“准”重复式生产。并不是所有加工的零件都非要依次通过排列成U形的所有机床,有时可以跳过,有时会有些小的折返,机群式布置与成组单元布置的区别如图111所示。 2重复式生产(repetitivemanufactu
4、ring) 重复式生产是离散型生产的一种特定形式,是对应间歇生产而言的。有一定的批量,主要是连续流水生产(continuous flow manufacturing),采用专用机床或设备,组成多个工位的生产或装配流水线,物料通过各个工位依次连续加工或装配。在短期内生产同一的产品,在生产线或装配线上产品可以有变型,但配置时间很短,对流水生产不会有大的影响。 所谓短期可以是分、时、日,通常不会超过周。所谓同一,并不排除有少量设计更改和品种变型,但是产品的价值不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生产一种轧钢机,3年后又生产一台,由于技术和需求的发展和变化很快,两次生产不可能完全一样,不是“重复生产”的概念,属于间
5、歇生产。重复型生产和间歇生产最主要的区别是下达计划任务的方式不同,前者按日进度计划,后者按定单。 12 流程生产 流程型生产(process manufacturing)是对应离散生产而言的。生产物料多为粉状、颗粒、液体或气体,计量单位是重量、体积、长度的任意量。但是如果最终产品有包装,可以是不同计量单位的瓶、袋、桶等,虽有“件”的性质,但不能是13瓶或25桶,只能取整数,或改变包装容器的容量。流程生产通常是在各种专用生产装置中的连续化学反应过程,用各种自动化控制设施来控制,装置之间通过管道封闭输送,一直到形成最终成品。物料的形成主要是化学性质的变化,变化之后,一般不能还原。有些产品的形成是多
6、种原料混合,如油漆调色,药品混配,虽然不能还原为原料状态,但不属于化学变化,可作为离散型对待。 千万不要混淆“流程生产”与“流水生产”,后者是针对离散型产品的。流程生产虽然有“重复”的性质,但它不属于“重复式生产”。因此,不要以为有些软件有“重复式生产”子系统就可以满足流程生产的要求;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产性质。 流程型生产的产品往往是V型产品结构,有联产品和副产品,以及复用品、回收品和废弃物,物料和成本都有特殊的处理要求。 流程生产按调整品种的难易又可以分为连续流程(continuous process)和批流程(batchprocess)两大类。 1,连续流程 一般只生产单一的产品(如乙烯
7、、尿素),或通过变更生产装置的参数(如温度、压力)或催化剂调整产品的规格(如燃料油);一旦投产,在生产装置大修之前不再中断。如炼油、化工、冶炼企业等。 2批流程 生产多品种规格的同类产品。生产过程可以中断,更换品种(如日用化学pin、塑料制品、某些建材和轧制产品等)。但是品种更替顺序往往要遵循某些经济合理性的要求,以减少更换品种带来的损耗:例如,塑料颗粒原料按颜色由浅入深的顺序排产等。 对批流程工业,虽然有可能借用重复式生产的软件功能,但是连续流程工业有较多的特殊性。 离散生产和流程生产有时在同一个企业里是并存的,就如Gartner的研究报告中提到ERP系统必须满足混合生产(hybrid)的要
8、求。这个混合型还不是完全由于企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引发的需求, 就是在一个生产企业内部,同时就有离散生产和流程生产两类性质并存的情况;在制药、食品、饮料、卷烟等行业尤为多见。拿卷烟来说,烟丝生产的膨化工艺是流程型中的批流程,而卷接包的工作流程是离散型中的流水生产。饮料行业前端的配制、发酵是流程型生产,而灌装是离散型的流水生产,制药行业的原料药是流程生产中的连续流程,而制剂主要又是离散型的流水生产。为了满足这些不同行业特点的需求,选择ERP软件产品时要注意功能的配置。 离散型与流程型的对比见表111:21 需求周期与供应周期 需求响应策略(demand response strategy)说明企业
9、如何响应客户的需求。曾一度被称为“销售与生产环境(sales and production environment)”,它受两种周期的制约。一种是从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开始,到客户收到订购的产品或货物为止的时期,称之为需求周期(demandcycle),用D表示,也称客户交付提前期(CustomerDelivery Lead Time,CDL):也就是客户可以等待、接受和认可的交付周期。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买方市场的形势下,客户有更为广阔的选择天地,对需求周期要求越来越短。 另一种是制造周期(productioncycle),用P表示;也称ManufacturingCycleTime,MCT。指企
10、业制造客户所需产品的周期,包括设计、生产准备、采购、加工、装配、发送到客户等几个阶段,实质上是一种供应周期。 我们把缩短漫长的供应周期,满足苛刻的需求周期的策略称之为“需求响应策略”。两种周期之比称为PD比,PD值总是1,是衡量对需求响应速度的一项指标。各种需求响应策略的需求周期(D)同生产供应周期(P)的关系可用图112来说明。 22 需求响应策略的类型 需求响应策略通常分为4种类型。这4种类型同产品品种的数量和客户群的数量的关系见图113,产品品种反映生产环境,有大批大量生产(mass producdon),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单件生产,大量客户化定制(mass customization)
11、等类型。客户数量反映销售环境,依据客户数量的多少和消费数量,决定定单的类型。现分别介绍如下。 1现货生产(Make toStock,MTS) 产品在接到定单之前就已经生产出来,客户定单上的商品可以随时从货架上取到,交货期只是受运输条件的限制,需求周期等于发运时间。缩短需求周期的关键在于做好物料配送,是几种类型中需求周期最短的一类。 现货生产的生产计划通常是根据前端(客户端)实时的消耗信息,进行实时补充。除非补充库存所需的提前期很短,一般会在保证保质期或有效期的前提下有一定适量的库存。日用消费品、药品、卷烟都是现货生产类型。 2定单组装(AssembletOOrder,Aro) 在接到定单后再开
12、始组装产品,这类产品具有一系列的标准基本组件和通用件,是模块化的产品结构,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选择装配,也是“大规模定制”的主要形式。 大量的基本组件和通用件都是在接到定单之前,就已经根据预测生产出来了,保持一定的库存。接到正式定单后,只需要有一个最后装配计划(FinalAssemblySchedule,FAS),将基本组件中的可选项,按照客户选择的型号装配出来就可以交货(总装配计划包括收到合同以后,核查物料可用量、配套领料、装配、测试、检验、包装及发货等项作业)。这时的需求周期等于发送周期再加上装配周期。 这种模式很象中药店抓药,各种药材早已制备好(不是从上山采药开始),分门别类地存放在放
13、药的抽屉中,药方一到,就可抓药配齐交货。 定单组装也称定单配置(Configure to Order,CTO)。计算机和小轿车是典型的定单组装商品。 3定货生产(MaketoOrder,MTO) 这类产品主要是标准的定型产品,在接到定单后再开始生产产品,不需要重新设计和编制工艺,可以迅速报价和承诺交货期。 需求周期等于不包括设计周期的制造周期,采用典型的MRP计划方法。原则上产品无库存或极少量库存,只对原材料和通用件保留一定数量的安全库存。 定货生产有时也称Build to Order。有标准型号规格的电机、通用机械是典型的定货生产类型。 4定单设计(EngineertOOrder,ETO)
14、定单设计指在接到定单后从产品设计开始直到产品交付,需求周期等于总提前期,是4种类型中最长的一种。 这类产品完全是按客户特殊要求设计的定制产品,往往只生产一次,不再重复(oneof a kind),不仅产品须要重新设计,工艺路线和原材料采购也需要重新开始,这时,压缩产品开发周期和制造周期直接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往往靠一个企业是难以做到的。对这类情况,要用到敏捷制造的原理,根据客户定单要求,组织各种专业的经济实体,发挥各自的特长,组成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协同完成定单任务。这正是供应链管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定单设计英文也称DesigntoOrder。这种类型,应当在实施GT(成组技术)、C
15、AD(计算机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管理)基础上,再运行ERP系统。有时要用到关键路线法来制订项目计划。 各种需求响应策略汇总如表112。如果将表112同图112对照来看,现货生产的需求周期最短,PD值最大,也就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满足客户需求,生产性质多为大批大量生产。次大的PD值是定单组装,需求周期只要考虑最后总装和发运的周期;生产性质多为系列产品。定货生产的PD值又次之,根据合同确定需求量,多为标准或定型设计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同定单设计相比,只是省去设计周期。定单设计的PD值为1,需求周期等于总提前期,要根据客户要求专门设计,属单件小批量生产。 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比竞争对
16、手有较短的需求周期(交付期),或在同样的客户需求周期情况下,比竞争对手有较小的PD比。企业采用柔性加工和并行工程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应变力并使几项作业依次重叠进行,缩短生产周期以满足需求周期。PD比用来说明各种响应策略的区别;对比不同企业的响应速度,还必须注意P与D的绝对值。 23 产品生命周期与需求响应策略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某些产品响应策略的表现形式可能不同。在产品开发初期,一般是针对某个用途或用户设计的,属于专项生产(ETO)性质。产品逐渐发展定型,用户渐增,进入定货生产(MTO)性质。产品再进一步发展,形成系列,可满足市场多方面的需求,又将形成选择装配(ATO)性质。到产品成熟周
17、期,需求大增,又可能进入现货生产(MTS)性质。待产品进入衰减期,需求减少,少量的定货又可能回到定货生产(MTO)性质。因此,企业必须明了自己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求响应策略会发生变化,销售策略和计划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如图114所示。需求响应策略除影响计划方法外,也影响安全库存和批量规则的设定。在一个企业中各种模式完全可能同时并存,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策略。(end) 生产需求分类篇(2):产业分类方法 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一)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就是
18、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
19、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
20、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三)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
2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
22、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四)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为使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联合国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现在通行的是1988年第三次修订本。这套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分为A-Q共17个部门,其中包括99个行业类别。这17个部门为:A、农业、狩猎业和林业;B、渔业;C、采矿及采石;D、制造业;E、电、煤气和水的供应;F、建筑业;G、批发和零售、修理业;H、旅馆和餐馆;
23、I、运输、仓储和通信;J、金融中介;K、房地产、租赁业;L、公共管理和国防;M、教育;N、保健和社会工作;O、社会和个人的服务;P、家庭雇工;Q、境外组织和机构。 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就是参照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而制定的,因此产业划分与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基本一致。 产业,是对能够带来增加值(附加值)的社会经济领域的总称,属于经济学概念。 词汇含义 中文词汇“产业”和“工业”属于近义词或同义词,多混合使用来表示同一概念,主要在一定时期、针对的对象表述的差异。中国大陆的计划经济时代,尽管“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低,基本
24、属于自给自足型经济。在极“左”时期(1960年代中期1970年代中期)甚至禁止农民自己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易(流通领域),农业基本没有被“产业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产品开始进入市场,局部地区出现农工商联合体即公司加农户的生产、供应和销售体系,政府开始支持、引导和推行农业产业化政策,农业也完全纳入“产业”范畴。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实际上指单纯意义的“工业生产”,即工厂管生产,销售由商业部门负责,实际没有形成现代产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后,生产、经营发生革命性变化,强调公司化经营,产供销一体化,工业生产至此渐渐融入市场,从而纳入现代产业。 产业的定义 一群提供可相互替代
25、的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亦即其产品或服务可满足相同基本客户的需要,一个公司最接近的竞争者,就是能满足相同基本客户需要的公司。 分类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最早提出,他当时为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在其所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他把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之后产生很多分类方法,中国所采用的为三次产业分类法即“克拉克大分类法”。对“克拉克大分类法”的中文的流行译法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源自日文对其的翻译。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请参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_-2002)。楼主所说的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都属于第三产业。它们的划分依据是:
26、 第一产业是指通过人类劳动直接从自然界取得产品的部门。我国规定专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我国规定专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流通
27、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业,公路、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至于各产业的发展趋势,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我国产业是如何划分的 国职
28、业分类,根据 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主要有两种类型: (1)第一种: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1982年3月公布,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该标准依据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即8大类、64中类、301小类。其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是:第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第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商业工作人员;第五,服务性工作人员,第六,农林牧渔劳动者;第七,生产工作、运输工作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八,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在八个大类中,第一、二大类主要是
29、脑力劳动者,第三大类包括部分脑力劳动者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四、五、六、七大类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第八类是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2)第二种: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发布,并于1985年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这项标准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门类共13个:农、林、牧、渔、水利业;工业;地质普查和勘探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
30、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1金融、保险业;12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3其他行业。这两种分类方法符合 国国情,简明扼要,具有实用性,也符合 国的职业现状。 根据不同标准的职业,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从行业上划分,可分为一、二、三产业;从工作特点上划分,可分为务实(使用机器、工具和设备的工种)、社会服务、文教、科研、艺术及创造、计算及数学(钱财管理、资料统计)、自然界职业、管理、一般服务性职业等10多种类型的职业。每一种分类方法,对其职业的特定性都有明确的解释,这对 们更好的掌握某一职业的特点,去选择适合自身职业有指导作
31、用。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在每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不一样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和主要内容(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产业结构
32、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产业结构高度化,现代化,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具体地说,其内涵包括以下三个要点:(1)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升级的过程,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优化的衡量标准不同;(2)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是产业间协调发展和最高效率原则.(3)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