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docx

    • 资源ID:28496798       资源大小:25.0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docx

    1、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河西地区为例)面朝大海 近期以来,关于甘肃经济发展问题,成为甘肃广大人民热议的话题。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在继承前任发展思路的同时,坚持解放思想,勇于进取,对甘肃经济发展提出许多新的思路,规划了甘肃发展新的战略,切中甘肃发展要害。这些新的举措,极大地鼓舞着甘肃人民发展甘肃、富裕甘肃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些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对水资源有很多考虑,但由于甘肃是一个水资源非常贫乏的省份,对甘肃的未来甚至甘肃人民的生存有重要影响,那么这些考虑就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我个人认为,甘肃在谋划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制定战略

    2、规划时,既要坚持大胆地往前走,又要审慎估计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才不会在未来因“水”而制约甘肃发展大计。一、问题的提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对甘肃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甘肃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绩巨大有目共睹,但与发达省份比,差距仍然越来越大,就是与西部发展较快省份比,差距也在相对进一步扩大,这是甘肃人心中切肤之痛。正是由于这种痛,甘肃人并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而是以更加努力的精神状态思考发展问题,谋划发展大业。但甘肃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水资源贫乏,伴随着经济转型、大开发大开放的快速进展,会不会因水而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又破坏开发开放的成果?打

    3、碎人民群众急切致富的愿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自然界和社会”一章中讲:“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那同一种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

    4、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恩格斯这段话,强调的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而不和谐之所以发生,恰在于人类破坏了水环境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招致了无情的报复。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母,人类离不开水。CCTV公益广告:如果我们不珍惜身边的第一滴水,那么,最后看到的那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没有水,农田将沙漠化(目前世界沙漠化面积已达4000万平方公里),城市将被废弃,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条件而背井离乡。 水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经济的命脉,关系发展大局,关系生态安全,关系国家安全。甘肃河西走廊肩负着国

    5、家生态屏障安全的重任,一旦沙漠化逼到祁连山下,对内陆与西北的陆上联系将造成重大影响,甚至造成欧亚大陆桥的中断,将直接威胁国家的统一。历史上玉门关曾两迁其址、两度荒废,除政治、军事原因外,央视科教频道在介绍其他原因时,都是因为关城及周边人口增多,鼎盛时人口达到3万多,于是大面积开垦种植,人畜用水也大大增加,与生态争水,导致绿洲的沙漠化,而被迫遗弃。另外,古楼兰国荒废有不少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王守春认为,水的减少直到消失,除了气候变化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人为原因。在罗布泊,50年代还可以划船,还能打上1米多长的鱼,但中上游的引水灌溉和水库的修建使塔里木河不再注入罗布泊,19

    6、72年,罗布泊蒸发完了最后一滴水,成为一片死亡之海。石羊河流域民勤的青土湖和黑河流域的居延海,历史上也曾是广阔的内陆湖,但在1959年、1992年分别消失。近年来,虽然通过调济水源的办法,使两个湖泊在小范围内重现,但因限制中游用水,导致中游水的缺乏而产生新的问题。因此,不能不问,这是否长久?温总理的“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能否实现?2007年 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甘肃代表团的审议时,希望甘肃做好四件事:一是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二是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三是保护好祁连山冰川;四是防止黑河、石羊河流域沙化和河西走廊地区耕地盐碱化。这四件事直接

    7、或间接都与水密切相关。由于河西水资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冰川,温总讲“千方百计不使祁连山环境恶化,冰川消失,这关系整个甘肃人民的生存”。所有这一切,围绕的核心因素都是“水”。而我国人均水资源23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甘肃则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7%,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甘肃怎么办?如何筹划未来的产业发展战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甘肃在大开发大开放中不能不认真考虑的问题。二、现实困境:水资源的缺乏,已使河西地区生态屏障作用日益弱化,生态安全更趋恶化 建国后,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对自然开发利用的不当,甘肃本

    8、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已进一步恶化,引发水资源的进一步缺乏,反过来又使生态环境更趋恶化。1、水资源的缺乏和过度使用,已经导致沙漠化威胁更加严重目前,我国四分之一、甘肃省二分之一的国土已沙漠化或出现沙漠化现象,河西走廊地区的沙漠化在全省最为严重。如武威市民勤县在50年代,县城四周湖泊尚星罗棋布,但由于祁连山冰川来水日益减少,在开发过程中又不注意合理使用水资源,目前荒漠化面积已达1.5万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4.5%,现有耕地不超过680平方公里。2007年,民勤全县已有13.5万亩人工沙枣林枯梢和死亡,35万亩白刺、红枊等天然植被处于死亡和半死亡状态,50万亩林地沙化,60万亩天然沙生灌草植被

    9、衰败枯萎,1979万亩天然草场中近400万亩退化为荒漠草场,已有10万亩耕地沙化,湖区30万亩农田被迫弃耕。1998年2003年,民勤内耕地的风蚀沙化面积增加了11035.49公顷,即110.36平方公里,每年18.4平方公里,如不能有效遏制沙漠化的疯狂扩张,按此速度,民勤将在2040年左右基本沙漠化,初步罗布泊化。 在黑河流域,为解决黑河生态问题,2000年,实施黑河跨省调水项目。十一年来张掖市累计向下游输水超过109.64亿立方米,占来水总量的57.1%,并实现了东居延海自2004年以来连续不干涸,水域面积保持在40平方公里以上,额济纳旗沿河周边生态环境已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生态环

    10、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国防科研用水得到保障,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果和社会效益,初步实现了生态恢复的治理目标。 但是,自向黑河下游分水后,中游地区生态用水缺少有益保障,在中游绿洲上出现了生态林死亡、湿地萎缩、荒漠化加剧等生态退化现象,中游沿岸湿地面积减少了1.5万公顷,生态林成片死亡面积达6133公顷,荒漠化面积增加了6.04万公顷,总计达815.33平方公里,远大于下游生态恢复的面积。当地的生态问题对全流域甚至西北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甘肃做为西北生态屏障的功能弱化。甘肃在黑河流域占有91%的人口、96%的耕地和灌溉面积、90%的生产总值。黑河分水方案分配干流中游用

    11、水6.3亿立方米,仅占来水总量的40%,而干流中游实际需水量是8亿立方米,出现近2亿立方米的缺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导致每年有近4万公顷农田不能及时灌溉,使当地群众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在,整个河西8.7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中,80%已严重退化,河西人民长久持续生存的条件日益受到威胁。2、现有条件下的水资源调济只能延缓不能阻止生态的进一步恶化,河西地区的沙漠化、民勤的快速罗布泊化按目前的解决办法将是不可避免的目前,甘肃水资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祁连山冰川,二是黄河、湟水河等河流的补充,三是降雨。中科院研究显示,祁连山冰川“入不敷出”已近20年,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如今平均一年流失10亿立方

    12、米,相当于一个北京密云水库。由此推断,祁连山面积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较大的冰川也只有部分可以勉强支撑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而随着冰川面积的减少,不到2050年,冰川融水就会大幅减少,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的水量也会相应减少,河西水资源缺乏的状况就会更加吃紧。黄河水调济,2001年以来,每年从景泰向石羊河流域的民勤调水6100万立方米,2010年开始加大调水量,当年调水8010万立方米,2011年调水8616万立方米,今年计划调水88009000万立方米,至“十二五”末,计划调水量达到1亿立方米以上,除去渗漏和蒸发,流入石羊河水量为调水总量的81.5%(为民勤蔡旗断

    13、面过水量的一部分)。 降雨补水,目前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祁连山冰川的退缩。直接降雨对河西地区的水补充,由于蒸发量大,则很难发挥有效作用。根据民勤县政府网资料,民勤县年降雨量为113mm,年蒸发量则为2644mm,红崖山水库库容4000万立方米,水面17平方公里,年蒸发量近4500万立方米(如加青土湖7平方公里,年6200万立方以上),如没有不断的补充,一年即可蒸发完。另外,民勤为保障必要的灌溉和生活,每年地下水抽采量1.05亿立方米(未来要控制到0.89亿立方米),都对水资源的调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石羊河入民勤水量,1950年5.42亿立方米,1960年4.55亿立方米,197

    14、0年3.20亿立方米,1980年2.23亿立方米,1990年为1.31亿立方米,而60年代民勤地下水位为1-2米,到90年代30m以下,每年以0.5-1m的速度下降,蔡旗断面2011年过水量2.796亿立方米,下步要达到2.8亿立方米,高于1980年水平,低于1970年水平,而民勤地下水在60年代就开始下降,要真正阻止地下水下降趋势,每年应不低于1960年的入水量,在目前调水基础上,每年还应再调入不少于2亿立方的水。武威实施向民勤调水工程,因水资源的分配,也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2011年,凉州区黄羊镇、西营乡群众先后数次群体性上访,要求保障灌溉用水。黑河流域做为特定的地理单元,上中下游之间同样

    15、存在着不可切割的利益关联。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将顺延或逆向影响到其他环节。如中游用水过度,将造成下游荒漠化,并使上中游绿洲失去防范风沙的自然屏障。下游用水过量,又会造成中游绿洲萎缩、水资源涵蓄能力弱化,最终破坏流域内水环境,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所以,维护黑河流域的生态生态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宏观问题,甘、蒙、青三省区在黑河水资源保护及上中下游分水问题上形成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维护好这一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维护了国家在西北地区的边疆安全。但黑河水总量不可能同时满足上中下游的全局需要,靠调济只能暂时保障重点用水,并不能阻止生态环境全局上和长远上的恶化趋势。为了落实温总理关心甘肃的4件事,尤其是保

    16、护祁连山冰川的嘱托,甘肃省编制了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072016)。但规划的实现即使能减缓冰川的退缩速度,但整体消失趋势却难以阻止,更遑论规划远未到实现的程度。如天祝县境内,深入到林区的农业人口已由1950年的12万人增至6万人,农田已插入林间空地,给护林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此外,整个祁连山保护区现有林权证所标注的林业用地面积只有6819万公顷,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7,大部分土地为非林业用地,存在林草“一地两证(林权证、草原证)”现象,造成林业用地和草地权属不清,造林、封山育林难以实施,森林资源扩展没有空间,给水资源的涵养和保护造成很大困难。3、工业和农业发展如选择不当

    17、,将进一步恶化目前已非常脆弱的水环境发展农业离不开水。尽管甘肃全省采取积极措施推广节水农业,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河西地区农田灌溉,大多还是采取漫灌的方式,对水资源浪费很大。省党校魏奋子教授在对20002009年间河西走廊地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能值分析后认为,河西走廊地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能值自给率从2000年的0.3335下降到2009年的0.3045,同期环境负载率从4.2255上升到4.6760,可持续发展指数从0.7992下降到0.7596。说明河西走廊地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对本地资源的过度依赖和高强度利用的基础之上,给本地环境生态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现有的发展

    18、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持续的。而河西走廊地区对环境生态影响最大的资源就是水。发展工业同样离不开水。很多地区都讲用农业节约的水,用于发展工业,但实际上目前农业的节水,只是适应水资源缺乏的重要手段,也是被迫采取的措施,对水的节约只是为农业持续发展,根本就不会节约出工业用水。以大棚农业为例,同样面积的作物,主要是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而用水量并没有减少多少。要真正节约出保障工业的用水,同时又不使水环境进一步恶化,目前的节约手段还远远不够。 人口的增加和活动的增多,也有一个与生态争水的问题。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就是人类改变水用途的体现,如不影响生态用水,是合理利用,如因保障农业、工业用水而影响生态用水,反过

    19、来最终将影响人类的生存条件,则是不合理的。从现实看,水库的修建,水面的增加,会无形增加水的蒸发。如,按民勤年蒸发量,1平方公里水面,年蒸发260万立方米的水,疏勒河流域昌马河灌区蒸发量更大。同时,修建水库如主要目的是储水用于农业灌溉,往往会直接影响下游的水环境,进而破坏生态环境,青土湖之前的干涸,就与修建红崖山水库有直接的关系。 在疏勒河流域,从上世纪末开始,全省还从陇南、定西、甘南、临夏向当地移民7.5万人从事农业生产。虽然流域内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溉系统,是甘肃省百万亩以上大型自流灌区之一,能够有效保障农业用水,但流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气候变化、冰川退缩、水源涵养功能退化等影响,水资源和水

    20、环境变化日趋复杂,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矛盾愈加突出,加之疏勒河流域盆地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密切联系、彼此相互依存和转化的水资源系统,人与生态争水已成为现实。因此,如何调济水资源、平衡好人与生态用水,需要深入细致的科学论证。否则,移民再次背井离乡几十年后会成为现实。 可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对工业、农业发展方向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大开发、大开放有着根本意义,在跨越发展中,如不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将促使河西地区沙漠化的加速,河西地区的整体沙漠化和民勤的罗布泊化将更快来临。 三、几点建议:在手段上综合治理,在调济上跳出省域、全国一盘棋,不断改善水环境客观地讲,甘肃在水资源的培育上,采取了很多办法,

    21、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对这些办法,除涵养水源(时间长见效慢,难度大成本高)、科学调济外(易顾此失彼),我感到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力促国家上马“大西线”调水工程,调西藏之水这是一条根本解决之道。这个方案是民间水利专家郭开首先提出,相关部门组织“大西线”南水北调考察队,进行了1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并于2000年10月,向相关部门和中央领导作了汇报,其后虽多次讨论,但未作进一步深入论证。大致设想:引雅鲁藏布江水,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过阿坝分水岭入黄河,简称雅黄工程。计划年引水2000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6条半黄河水量。经青海湖调蓄,自流入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经岱海调蓄,

    22、自流入东北及晋、冀、京、津等;通过给黄河补液,满足陕、豫、鲁等地的需求。这个计划倘若得以实现,不仅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的缺水问题,由于黄河兰州段年安全过水量在1000亿立方米左右,每年还将有1000亿立方米左右的水自流入甘肃祁连山以北地区和新疆,会在改造沙漠、增加西部降雨量、治理沙尘暴、扩大耕地、增加电力、创造就业岗位等诸多方面带来诸多好处,从根本上缓解河西用水问题。更重要是,整个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将有一个根本的改善,会给中华民族一个新的希望。 2、走新型工业化和节水农业道路 工业要以环保、节能、新型工业为主。在统筹工业发展、承接东中部工业转移时,必须认真考虑这个原则,防止引进高耗能、高污

    23、染、高耗水的工业,而以用水少、对水污染小的工业为主,利于水资源的重复使用,减少对水的依赖。尽可能引进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工业,如风电生产、电子制造等,提高工业效益,用较少的水产生较大的产值。 农业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积极推广全膜双垄覆盖、干播湿出、地膜再利用免耕等技术,进一步减少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尽量做到耕地全膜化覆盖,减少蒸发量;大力发展大棚特色农业,采取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减少水浪费,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益,用有限水资源生产较多的农业产品。 3、遵循人退沙退思路,减少总人口与形成高密度居住区域相结合只要人类活动超过环境负载,情况就会恶化,已为历史上的教训所证明。石羊河、黑河中游出现

    24、水资源紧张,导致的环境恶化和社会不稳定因素,都说明目前的水资源不能够承载当前的人口,必须要减少总人口,尤其是减少农业人口,控制或减少耕地面积,减轻用水压力,不能看到水注入戈壁沙漠,就简单地认为是水资源的浪费。民勤人口由2000年的30万减少到了2010年的24万,对控制民勤地下水的抽采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有利于调济更多的水入青土湖,对民勤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很大贡献。要减少农业人口,那么农业人口的出路在哪?一是出省或出本区域,如民勤的情况。二是随着工业发展,形成高密度的人口居住区或居住带,这些高密度的人口居住区域,就是经济产业的高密度区域,这也为国际上经济发展模式所证明。在这些人口高密度区

    25、域,对水的用量肯定有很大的要求,但相对分散的人口区域布局,用水的调济、再循环利用将更为便宜,有利于水的合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有一个粮食生产的保障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平衡未来的生存条件和当下需要问题。我个人认为,尽管这种平衡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但仍要以未来为重,粮食的安全要采取其他的办法,在不能双赢的情况下,要保住根本,这个根本就是长远的生存条件,没有根本,一头都顾不住。4、基本设施建设注重环保性,城市建设关注渗透性除水库建成后,因用水分配不当造成人与生态争水而引发的环境恶化外,交通、城市建设也有一个对水环境的影响问题。如乌鞘岭铁路、公路隧道的打通,就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对

    26、城市渗水问题考虑不够,造成对降水承接能力低,对水环境也是一种不利的影响。因此,国家在规划兰州到河西的快速铁路时,决定不走乌鞘岭,就是考虑了当地的环境可承载能力。在城市建设中,增大渗水地面面积,使降水能够更多地直接转化为地下水,也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可。但目前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很少关注渗水地面的修建,应加以改进。5、破解治沙之困,寻找简便高效的防沙治沙技术防沙治沙既是治理防范沙漠化的措施,本身又是改善水环境的手段。目前在河西地区采用的治沙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攻,通过调济水源,向原来干涸的湖区漫灌,如居延海、青土湖水面的恢复;二是守,用桔杆压沙,防止进一步的风蚀沙化;三是攻守结合,在湖区周围或初步

    27、固定的沙化地上种植沙蒿、芨芨草、梭梭等宜沙耐旱植物,巩固固沙成果,并逐步扩大固沙范围,还可发展特色沙产业,是一举多得之策。这三种办法,应该讲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在河西地区目前的生态条件和水环境下,难度都相当大。第一种办法见效快,但对水依赖度高,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实施,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且现实中又带来了中游生态环境恶化、社会不稳定因素等其他问题。后二种办法,进展非常慢,难以有效缓解目前河西的沙化趋势。 这就要求必须寻找到一种简便高效的防沙治沙技术。6、教育上,建立技校,培养与发展战略相符合的技工人才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从区域外引入一般性的人才,这不仅是富民兴陇的需要,也是控制本区域人口,减少水压力的需要。为此,要根据甘肃区域发展战略,提早建立一批与发展规划相适应的技工学校,培养未来可用的技术工人。即可增强项目引进的吸引力,保障产业落地后的人才需要,又可在项目引进时有一定的牵引性,减少项目引进的盲目性,也可因就地招工而把富裕当地人民落到实处。


    注意事项

    本文(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