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海门市土地开发利用.docx

    • 资源ID:28466961       资源大小:91.4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门市土地开发利用.docx

    1、海门市土地开发利用海门市土地开发利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十二五”期间是海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础上,向实现大表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是全面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提升桥港经济水平的关键时期。同时,“十二五”期间也是海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进展,资源供给保障压力持续增大的特殊时期。编制实施土地开发利用“十二五”计划,是关系国土资源事业久远进展的大事,是海门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是未来五年海门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行动纲领。海门市土地开发利用“十二五”计划纲要以2010年为基准年,2011年至2015年为计划期。一、大体情

    2、形和进展基础(一)自然条件海门市地处黄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北岸,江苏省东南部,位于北纬31463209,东经1210412132。南依长江,与上海市崇明岛隔江相望,东邻启东市,东北濒临黄海,西北部与通州区交界,西靠口岸城市南通市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中国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T”字型的结合点,是长三角北翼联通上海的第一桥头堡,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苏通大桥、宁启铁路、宁启高速的建成和计划崇海大桥的建设加倍突出了全市的交通优势,成为江北地域与浦东经济的桥头堡,是连接五湖四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市有海岸线11.73千米,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较足,土地

    3、肥沃,水、气、肥比较协调,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按照海门市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农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建设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未利用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如图1所示) 图1 海门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图 农用地面积公顷,从组成上来看,耕地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园地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林地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其他农用地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如图2所示)图2 海门市农用地面积组成图 建设用地面积公顷,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交通运输用地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水利设施用地公顷

    4、,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如图3所示)图3 海门市建设用地面积组成图 未利用地面积公顷,其中水域面积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滩涂沼泽面积为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其他土地面积为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其中河流水面、滩涂用地、盐碱地比重较大,主要由于长江穿越海门境内。滩涂用地主如果长江内陆滩涂和黄海沿海滩涂,盐碱地散布于东灶港境内,临近黄海滩涂。(三)“十一五”时期土地开发情形 “十一五”期间,海门市土地开发利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以“保护资源,保障进展”为起点,围绕保护和利用,妥帖处置好经济与社会进展同资源利用的关系,土地供给大体知足了计划期间各项进展需求。

    5、一、耕地资源充分保护贯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决执行大体农田“五不准”,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总规模,认真落实大体农田保护责任,成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强化大体农田监管,大体农田保有量维持在56551.13公顷,保证了全市粮、棉、油、菜等多种农业产品生产能力。二、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有效耕地占补平衡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认真开展土地复垦开发和土地整理工作。土地复垦开发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公众自发参与为辅,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踊跃探索成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投入产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土地复垦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开发、经营

    6、,实现政府组织和公众参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土地复垦开发方式也由单纯的开发未利用地转变成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土地整理等多元化模式,增进了土地复垦开发的社会化、产业化。五年间,完成土地复垦开发总面积1876.31公顷,增加耕地面积318.91公顷,有效地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保障了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3、建设用地供给保障有度“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社会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增加时期,也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持续增多的时期,按照海门市经济社会进展需求,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依照保护与进展并举,增量与挖潜并重的原则,有效保障建设用地供给。五年间依法批准各类建设用地3154公顷,有力的保障了城镇建设和各行业进展对

    7、土地资源的需求。4、严格执行各项计划,土地用途管制成效明显以计划为依据,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手腕,把国家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土地利用整体计划当中,按照不同的区域进展,提出不同的用途分区,依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实行无不同化管理,使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利用的微观管理上,做到大政方针明确,阶段目标清楚,计划依据具体,管理规范有力。五年间,海门共两次取得江苏省 “土地执法模范市”称号。五、集约节约用地监管成效显著 踊跃推行“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农人向城镇集中”的“三集中”进展的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优土地利用方式,以“集中”促“集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

    8、地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沿江沿海的地理位置区域优势,鼓励、引导建设用地项目向沿江沿海的未利用地集中,尽可能避开耕地,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切实推行集约节约用地。六、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稳步开展以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市、生态示范市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控制并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营造出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态环境。以生态产业为基础,大力推动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增进全市传统产业向资源集约型、知识型和清洁型高效持续生态经济型的转型,奠定社会经济可持续进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7、土地开发利用各类机制慢慢健全 科学编制和实施市、乡二级土地利用整体计划、土地开发复垦计划、大体农田保护专项

    9、计划。工业用地、经营性用地都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土地开发利用机制慢慢健全。(四)土地开发利用特点 一、可开发利用资源潜力较大 海门市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开放带的交汇点上,两面环水,东临黄海,南依长江。全市现有海岸线千米、长江岸线千米、滩涂面积公顷,盐碱地面积公顷,可开发潜力较大。二、土地适应性强,有利于进展“两高一优”产业。海门市境内地势平坦,以沿江沿海平原为主,耕地连片,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结构合理,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和进展“两高一优”农业。3、水域面积大,可多层次开发水域面积包括苇地、滩涂和长江、黄海水面,主要散布在海门镇、三厂镇、海永乡、东灶港镇、临江、江心沙农场等镇、场,海

    10、门市水域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境内各级河道纵横交织,江、海、河、沟一脉相通。许多河道除排涝、浇灌、航运外,大体处于半闲置状态,综合潜力专门大。(五)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海门市土地利用取得了必然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经济快速增加增加了土地的稀缺性 近几年,海门市经济快速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呈几何数增加形势,但建设用地受指标和耕地保护的约束,增加趋势缓慢。我市面积仅有1143平方千米,建设用地仅占23%,可建设用地面积少,经济的快速增加进一步加重了我市的土地稀缺性。 二、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仍然尖锐,耕地保护压力仍然较大最近几年来,随着土地管理体制的进一

    11、步完善,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市通过增强土地资源调查、严格实施土地利用计划和年度计划,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进一步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全市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呈现良好态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对土地需求的急剧增大、耕地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亟待优化,不同乡、镇土地低效利用在必然范围内仍然存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管理体制和鼓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3、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土地复垦开发潜力不大我市耕地后备资源包括可开垦的未利用地和可复垦的各类废弃地。在所有的耕地后备资源中,荒滩、苇地所占比例较高,开发难度大,开发本钱高,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 ,很难把它开发成利

    12、用率较高的土地。耕地后备资源各乡镇均有零散散布,要大规模地进行开发比较困难,形成不了规模效益。4、村落用地粗放,占地较多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市域内农村居民两栖居住现象愈来愈普遍,即在城镇购买了房产,在农村尚留有原老宅基地。我市为人口密集型地域,人口密度达892人/平方千米。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为17967.5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人均高达176.15平方米。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缺乏科学合理的计划,农村居民点布局呈密集沿河沿路带状布局,规模小,布局凌乱,进宅道路、附属用房等占地较多,房前屋后的零星耕地、空闲地数量大,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低。五、土地生态保护形势严峻随着社会经济进展和城市化进程

    13、加速,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地表水产生较大污染,农村中有机肥利用量逐年减少,化肥、农药利用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致使土壤中氮、磷等有机成份大量流失,水体氮磷含量大幅度增加,溶解氧持续下降,造成水资源污染严峻。二、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大体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牢牢围绕实现“三先”(全面领先苏中、抢先跨太长江、率先实现小康)这一主题,以江海联动开发战略为中心,以苏通大桥、沪崇苏大通道的建设为切入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各类各

    14、业用地,协调处置好现代化进程中生态安全与建设占用之间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和大体农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转变用地方式,调整用地结构,坚持创新机制,依托科技进步,强化土地利用法制,改变用地观念,为全市社会、经济及生态可持续进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二)大体原则一、坚持保护耕地与保障进展相统一严格保护耕地,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固动身,确保上级下达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大体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同时强化农用地专门是耕地的总量控制,在保障经济社会进展对用地的合理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合理调整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在土地的供给上严格把关,做到有所保、有所控,实现耕

    15、地保护与经济社会进展相统一。二、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依照进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向,落实“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集约高效”的要求,把集约节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需遵循的大体方针,成立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指标体系,增进土地资源的有序有偿、科学开发、高效利用和节约利用,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大力推动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减缓经济增加与资源不足的矛盾。3、坚持合理布局高效用地立足市情,着眼未来,按照土地资源散布状况,和自然条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劳动技术因素及环境因素,统筹兼顾经济进展与新农村建设中各行各业用地需求,制定不同化的分区管制办法,合理高效配置土地资源,

    16、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城乡统筹进展格局。4、坚持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相协调全面协调平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增强耕耘层的保护,突出保养培肥,以高产土壤为目标,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土地资源质量。五、坚持实施可持续进展开发利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坚持集约利用资源,实行耕地保有量和建设用地总量的“双控”。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严防擅自修改计划,随意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依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构建生态文明的城乡环境。增强生态用地保护,推动国土资源综合整治,维持土

    17、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三)目标和任务主要目标到“十二五”计划末,全市耕地保有量控制在56592公顷,大体农田保护面积56551公顷;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141公顷,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330公顷,土地利用率达到98%以上。大体任务一、稳固大体农田保护面积,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严格保护大体农田依照“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要求,完善大体农田保护制度。强化大体农田保护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大体农田保护面积负责制度,并纳入领导干部责任考核体系。规范大体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切实将计划肯定的大体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健全大体农田保护台帐、动态监测系统和信

    18、息系统。增强大体农田监督管理,稳固大体农田数量、质量和地块,严格控制建设占用和破坏大体农田,成立大体农田保护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大体农田保护“五不准”,加大对违法违规占用大体农田查处力度。继续成立大体农田保护示范区,以建设促保护,全面提高大体农田建设水平。计划期末确保大体农田保有量56551公顷,耕地总量稳固在56592公顷。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大体国策,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命线。因建设需要占用大体农田,必需实行“占一补一”的占补平衡政策。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对于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继续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9、进一步增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大投资力度,依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规模化进展,产业化运作”的要求,尽力做到耕地补凑数量、质量和生态方面的协调统一,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减缓因建设占用及退耕造成的耕地压力,推动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蓬勃进展。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依照统筹城乡协调进展的原则,严格控制各类、各业建设用地,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进展、合理布局”的要求,合理调整产业用地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的肯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切实避免城市无序扩张占用耕地。严格控制各类项目占用耕地,专门是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按照产业升级等相关转变,修订和完善各类建设项目定额用地指标。到计划期末,将各类建

    20、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665公顷之内。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耕地质量继续加大对耕地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优先安排农业投资用于建设水利工程、农业技术工程和配套的田间工程,改造中低产田,以土地整理增进大体农田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大体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耕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防治耕地污染,提高耕地质量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通过技术投入,随时掌握耕地状况和检查耕地保护的效果,对耕地实现快速和准确的动态监测。处置好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控制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协调好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禁止占用耕地建设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农业结

    21、构调整中要稳固耕地专门是大体农田的数量、质量和布局。通过监测和有效避免,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二、开展“万顷良田”农田整治工程“万顷良田”工程是增进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进展,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现代化,整合农村建设用地资源,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拓展城乡进展空间,增进城乡建设的有效途径。在计划期内,按照海门实际情形,结合“十一五”实施情形,拟再申报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12个片区,估计农用地整理总规模为2000035000亩,工程完工后,估计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600亩。3、继续推动土地复垦开发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力度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力度土地

    22、复垦开发和土地整理可增加土地的经济供给,知足人们对土地增加的需要,同时能够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通过土地复垦开发和土地整理,可加大后备资源开发力度。计划期末土地开发整理总面积500公顷,可增加农用地面积为400公顷,其中可增加耕地面积330公顷。弄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增减挂钩政策能够缩减农村建设用地,规范居民点建设,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从而有利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进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度,并为产业经济和城镇建设提供进展空间。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居民点整理就在土地利用整体计划的控制之下。另外,由于是有计划的拆建,农村居民点会朝着愈来愈集中的方向进展,同时

    23、耕地和大体农田中的一些居民点会拆除,会相对愈来愈集中和成片。通过挂钩政策的实施能够在必然程度上改变居民点“多、散、乱”的特点,使耕地和大体农田成片散布,达到优化土地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效果。计划期末,通过挂钩项目实施,估计新增耕地300亩。4、开展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契机,在全面摸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散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的基础下,以1:5000土地利用数据库为技术支持,对每一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年度变更,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持续化,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五、增强土地开发利用计划调控科学编制市、乡二级计划结合城市计划、村镇建设计划等相关计划,以增进土地利用整

    24、体计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相协调为起点,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整体计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完善市、乡二级土地利用计划修编工作,增强计划对土地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统筹和协调各项计划之间的彼此关系,为进一步增强土地用途管制,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奠定基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统筹安排好农业、林业、交通、水利、能源等各类用地,保障经济社会进展对土地的需求。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符合产业进展方向的行业和投资项目用地。依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用地整理相挂钩的要求,合理计划和整治村镇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依照增进区域协调进展

    25、,形成合理的区域进展格局的要求,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结构,节地挖潜,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完善土地分区用途管制,增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速旧城更新改造,改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六、保障必需建设用地需求按照经济进展、社会进步、人口增加等因素引发的对土地需求的增加,专门是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对用地的需求,因此要科学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注重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同时也要为各类项目建设提供足够的建设预留地,以保障在计划期内各类建设对用地的需求。7、增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节约和集约用地是正确处置经济进展与耕地保护的结合点。要依照“严控增量、

    26、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严格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通过争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增进资源利用结构调整和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展土地集约节约用地调查与评价增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建设,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全面开展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专项调查、集约利用状况评价与集约利用潜力分析。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评价,全面摸清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水平和潜力。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状况的调查与评价,成立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监测信息系统。成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制度成立由投入产出率、投资强度、供地率等指标组成的集约用地考核评价体系和

    27、考核标准。实行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派相挂钩,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域,优先保障下一年的土地利用计划;对土地利用率低,未达到考核标准的地域,限制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实行开发区的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与开发区的升级、扩区相挂钩。增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管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每一年的变更调查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结果,对土地利用结构转变等进行监测,掌握土地利用的转变更态,研究、分析土地利用和计划实施的经验和问题,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计划的顺利实施提出可行的办法。通过行政和市场手腕,增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引导和调控对规模以上产业进展、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进行严格核定、统筹安排,优化

    28、城市各功能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集约节约用地为根本,采用必然的行政办法,适当提高城市新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踊跃推动旧城更新改造。合理肯定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建设用地的规模。踊跃引导农村居民居住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严格肯定开发区的范围和界限,提高现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强工业项目用地管理,在鼓励工业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中的同时,成立区域工业用地门坎,通过市场机制,理性选择土地利用主体与方式。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对已供未用的土地要增强管理和监督,闲置一年的必需缴纳闲置费用,闲置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坚决无偿收回,并依法及时处置。成立存量土地台帐,对各类闲置未用、供而未用、

    29、低效利用的土地,要逐宗载明项目名称、地址、利用单位、面积、用途等信息,逐宗制定盘活计划。通过整理、置换、收购、收回和和市场开发等多种渠道和手腕,储蓄各类空闲土地,使其得以盘活或增值。 增强项目建设用地跟踪管理按批准的用途、容积率、建筑密度、用地范围和土地出让金等指标,成立完整的项目建设用地管理台帐,通过市、镇、村三级联支,对项目建设用地的交地、动工、建设、完工全进程进行跟踪管理,按期检查并更新监管台帐,在第一时刻内制止并纠正项目建设单位违约、违规、违法行为。对不按批准建设且拒不更改的项目建设单位,不予通过项目联合完工验收,房产部门不予办理衡宇产权证,国土部门不予办理土地记录。三、重点建设项目(

    30、一)城市建设 进一步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要加速市区、重点中心镇建设,增强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实行科学计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依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按照城市进展目标、资源环境容量和城市化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城镇用地规模。“十二五”计划期末,中心城区、滨江工贸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70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600公顷之内;滨海新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080公顷之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80公顷之内;临江新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70公顷之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80公顷之内;三星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50公顷之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55公顷之内;

    31、常乐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50公顷之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55公顷之内;货隆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51公顷之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4公顷之内;正余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34公顷之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0公顷之内。(二)水利建设 以支撑全市经济社会进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依照水资源利用态势,结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增强水利设施的计划选址和用地论证,优先保障重点水利设施用地;以确保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为重点水利设施用地;增强水利建设,推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增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 计划期间主要实施海门港闸达标改造工程、防洪工程、除

    32、涝工程、水环境整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水工程、岸线调整工程和绿化工程。其中部份项目主要在原占地基础上进行改造,不占新地。计划期末,估计新增水利设施用地206公顷。 (三)交通建设依照统筹计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的要求,优化各类交通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严格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大力推行节地技术,完善边界、畅通、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十二五”计划期末,将建成扬启高速海门段、宁启铁路海门段等交通枢纽,估计新增交通用地251公顷。(四)能源建设依照有序开发,适度进展电能,因地制宜开发可再生能源,完善输变电网和加大能源战略储蓄的要求,统筹安排能源产业用地,优化用地布局,严格项目用地管理。计划期末,估计新增能源用地20.5公顷。 (五)沿海大开发建设依托东灶港码头建设,围绕新材料、轻工建材、化工医药、现代物流、船舶修造和海工装备、新能源装备、精密机械、现代纺织、电子信息等九大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启动沿海大开


    注意事项

    本文(海门市土地开发利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