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

    • 资源ID:28367313       资源大小:24.1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

    1、地图设计与编绘第五章 1.地理变量可以分为四类: 1)点位数据:以单独的位置存在的事物用点位数 据来描述。 2)线性数据:赌徒上表达的只具有一维特性的数 据,他们是线性的。 3)面积数据:面积数据研究现象的区域范围,它 是二维的,是把宽度和长度作为同等概念看待。 4)体积数据:体积是三位的概念,地图上是在面 积数据的基础上加上第三维的值来表达体积数 据的。 2.量表系统(按精度排序): 1)定名量表:在众多事物中只根据固有特征进行 区分时,可采用定名量表,即在区分制图现象 时只根据定性关系,而不涉及定量关系。 2)顺序量表:按某种标志把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 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

    2、 3)间隔量表:如果给顺序量表赋予一定的量的概 念,即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就 成了间隔量表。 4)比率量表:这是一种完整的定量化的方法,不 但有计量单位,而且有起始点,可以描述客体 的绝对量。 3.使用数据进行制图时对数据进行的加工处理: 1)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为可比的数据:这项工 作通常被称为对制图数据的预处理; 2)将地理数据转换为制图数据; 3)数据的分级表示:数据分级是对数据的进一步 加工。 分级数量的确定:分级后的数据用符号表 达在地图上应使读者能很顺利地辨认出它们的大 小。 符号表示时,一种艺术符号或线状符号分3级,几何符号5-7级。 分级统计图用颜色表示时,同一颜色

    3、最多5级,两个色版7-8级。 分区统计图表,粗略分为3级,最多不超过7级。 标定分级界限的方法:设定左闭右开或右 闭左开的形式。 分级系统的种类:根据分级系统的数字特 征,分为四个系统:等间隔分级,其间隔有系 统的向量表的高端变大或变小的分级,按某种变 量系统确定间隔的分级,按需要自由的分级。 分级结果的检验:一般用两种标志来衡量 分级的优劣:各级中样本数呈正态分布或均匀分 布,同级区域的连通度。 4.图形设计:基本图形变量构成地图符号设计的理论 基础,但地图符号仅仅是构成地图的语言,给地图 符号赋予定性或定量的含义并在平面上配置他们, 使之相互配合,他们就有了地理意义,这个过程构 成地图图形

    4、设计的主体。 5.其他地图图形:图名、图廓、坐标网、比例尺、图 例、附图等。 6.图形感受: 1)视觉平衡:按一定的原则确定各图形要素的位 置,使之看起来觉得合理。 影响因素: 视觉中心 视觉重量:图形位置、图形尺寸、图 形颜色、图形结构、图形背景 视觉方向:左上角进入,右下角退出。 2)图形和背景: 原则: 差别:为了使一个区域作为图形出现, 就必须使他同周围环境有差别。 封闭形状:一般来说,被封闭的较小 面积容易被视为图形。 明亮度:亮度差别能促进图形的出现。 良好轮廓:格式塔理论认为,简单、 规则、对称、连续、相似和接近的图形被视为 良好轮廓。 3)层次结构 三种结构: 延伸结构:指的是

    5、用不同等级的符号 描述的同类要素的网络结构。 细分结构:描述层次的内部结构。 立体结构:希望突出地图的某一部分 内容或一些特殊关系,使读者的视线能很快聚 焦到这些图形上,而把其余的置于次要地位, 这就要使用立体结构。 7.地图注记的设计: 1)字体:明显性、差异性和习惯性是地图注记字 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2)字色:强化分类效果和区分层次是注记颜色设 计的基本原则。 3)字号: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注对象的 重要性和数量等级。 4)字隔: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所注对象的分布特 征。 5)字位:字位的选择是以明确显示被注对象为原 则。 6)布置:主要有四种: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 行字列、屈曲字列

    6、。 8.色彩的利用: 1)色彩三属性的利用: 色相(色别):色彩的相貌即类别。在地图上 多用于表达类别差异。 亮度,又叫明度:指色彩本身的明暗程度, 多运用不同的明度来表现对象的数量差异。同一色 相不同明度能明显表达数量的增减 纯度(色度或饱和度):指色彩接近标准色 的纯净程度。越接近,纯度越大,越鲜艳。绘制及 印制地图时,运用这一属性来调配色彩,能收到好 的效果。 2)色彩感觉的利用: 冷暖感:主要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色彩的 联想所致。在图面各要素配置时,不仅注意位置的 安排和组合关系,更应注意各要素色彩冷暖感的应 用,以使图面配置均衡。 兴奋与沉静感:暖色给人兴奋感,冷色给 人沉静感,地图设

    7、计中,常根据不同的年龄对象而 选择用色。 远近感:人眼观察地图时,处于同一平面 上的各种颜色给人不同远近的感觉。地图设计中, 利用远近感以区分内容的主次。 轻重感:由明度引起的感受。地图设计中, 进行图面各要素配置是,不仅注意位置的安排和组 合关系,更应注意各要素色彩轻重感的应用,以使 图面配置均衡。 3)色彩象征意义的利用:地图上,利用色彩的自 然景色象征和政治意义象征,丰富地图信息, 加强传输效果。 9.色彩选择:色彩的合理配置是建立客观世界形象化 模型不可缺少的措施 1)点状色彩:表示点位数据的点状符号色彩。 利用不同色相表示质量差异 利用色彩渐变表示现象动态变化 点状色彩尽量同表示对象

    8、的固有色彩相似 或有某种联系 同地图用途,符号本身的图形大小,技术 条件,印制成本联系 单点符号多用对比色组合,提高识别度 2)线状色彩:线状符号的用色 各类界限的色彩:界线是非实体符号,有 主次之分,用色相表示质量,类型差异,用粗细浓 淡表示等级及重要性 线状物体符号色彩:同界线,用色相表示 质量,类型差异,用粗细浓淡表示等级及重要性 各类运动线色彩:可采用平涂法,装饰法, 渐变法,色带衬影法 3)面状色彩:一定面积范围内的设色 质别底色:用不同颜色,晕线,花纹填充 在面状符号边界范围内,区分区域的不同类型 区域底色:用不同颜色,晕线,花纹显示 区域范围,不表示任何质量和数量意义 色级底色:

    9、按色彩渐变表示数量关系 衬托底色:为了衬托和强调图面上的其他 要素,使图面形成不同层次,有助读者对主要内容 阅读第六章 1.制图综合的两种基本处理:选取、概括 2.选取方法:资格法、定额法 3.概括包括 a)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删除、合并、夸大实现) b)制图物体数量特征的概括 c)制图物体质量特征的概括 4.处理符号的占位矛盾:舍弃、移位、压盖 5.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 a)地图用途 b)地图比例尺 c)景观条件 d)图解限制 e)数据质量 6.地图载负量分为两种形式 a)面积载负量(地图上所有符号和注记的面积与 图幅总面积之比) b)数值载负量(单位面积里的个数。对于线状物 体,通常指1

    10、范围内平均拥有的长度,称为密 度系数) 相关概念 极限载负量(地图可能达到的最高容量) 适宜载负量(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 7.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 a)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越低,但被 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 b)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 任何情况下舍弃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目标, 而把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 能保持地区基本面貌。 c)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 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即选取后的密度 曲线与原始的密度曲线间是一个漏斗的形状。 d)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 下保持个地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8

    11、.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a)舍去小于规定尺度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 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b)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弯曲个 数的对比。 c)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d)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e)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9.制图综合引起的误差包括:描绘误差、移位误差、由 形状概括引起的误差 10.海岸线图形的概括(P150没有画重点,让自己看) 11.岛屿的选取 a)根据选取标准进行选取 b)根据重要意义选取 c)根据分布范围和密度进行选取 12.河流的制图综合(P155,没有画重点,让自己看) 第七章 1.地图设计是对新编地图的规划,它的任务主要包括: 确定地图生产的

    12、规划与组织,根据使用地图的要求 确定地图的内容,各种地理现象和物体在地图上的 表示方法和使用符号的设计,制图资料的选择,分 析,加工。制图数据的处理,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 的确定,地图的数学基础设计,图面设计和整饰设 计。最终成果为地图设计书。 2.编绘规范:国家层次地图设计,全国统一。 包括:总则,编辑准备工作,编绘技术方法,地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印刷原图的制作,附录。 3.图式:地图符号样式和描绘规则的规范。是测制和 绘制地图及各部门使用地图进行规划设计和科学研 究的基本依据 包括:技术规定,各要素符号,注记,图廓整饰及样式,附录。 4.编辑计划:结合具体的制图区域和资料特点来应用 编绘规范

    13、的设计文件,是区域局面的大纲。 包括:任务说明,制图区域的地理说明,制图资料说明,作业方案,各要素制图综合的指示,附录 5.编图大纲:工作过程中累积了大量资料,经过编排, 对比,相互协调,构成的最后设计文件。普通地图 和大部分专题地图,由于没有同意的规范和图式, 一般需要制定这种作为地图全部作业过程依据的编 辑文件。 6.普通地图编图大纲内容: 1)概述:地图名称,类型,比例尺,制图区域, 行政归属,图幅数量,地图用途及地图基本要 求。 2)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投影的种类和基本性质, 标准线的位置,投影区域范围变形的分布规律 和最大变形值;经纬线网的密度;投影成果表 及其说明;建立地图数学基础

    14、的方法和精度要 求;经纬线网的变现形式的描绘方法等。 3)分幅与图面设计:根据地图的类型,确定分幅 的方法和各图幅的尺寸、拼接方式和有关拼接 的具体规定。 图名的位置、大小和字体,花边的宽度,内外图廓的配置方法、附图、图例等的位置、大小等。 4)制图区域的地理说明:地理说明是区域地理情 况的高度概括,目的在于使作业员对制图区域 有一个总的了解。它必须扼要地阐明制图区域 的地理位置,制图区域和范围,行政区划,该 区在全国地理分区中所处的位置。并按该地区 的自然或经济情况划分为若干区,分要素简要 地综合性地说明。至于各要素的具体特点,则 放到制图综合部分的前面去叙述。 地理说明还应附一些重要的略图

    15、,如河系类型图和河网密度图等,以加强地理说明的效果。这些附图也可以作为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图的地理基础。 5)制图资料 制图资料部分应说明共收集到哪些资料,并确定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 对于基本资料,应当先介绍它们的“身份”,然后,就其数学基础的精度、内容的完备性、与客观现实的相应性和现势性等方面加以说明,指出该资料的缺点,用什么资料补充和修正。还要明确指出该资料使用的方法和程度。如果涉及国界或其他政治上敏感的方面,要加以特别说明。对于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则不需要进行全面的说明,重点是指出使用该资料的哪个部分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 6)制图工艺方案 制图工艺方案应包括两部分:原图

    16、编绘和地图出版准备。如资料的加工和转绘方法、原图编绘的程序和方法、各要素编绘的顺序和用色规定、出版准备的工艺方案和要求等。 工艺方案可以用框图的形式加以说明。 7)地图内容的选择和符号、图例设计 地图上应表示什么内容,它们的分类和分级,表示方法,设计符号的基本原则,完整的符号表作为附件放在大纲的后面或制作成地图符号库供调用。 关于图例设计,仅提出图例的编排原则和方法。 8)各要素的制图综合 要素的地理特点,选取指标和选取方法,概括的原则和概括程度,典型特征的描绘和特殊符号的使用,注记的定名、选取、字体、字号和配置方法,如何使用补充资料,同其他要素的协调关系等。说明的详简程度要视要素本身的情况而

    17、定,而且要与地理研究、资料分析的结论结合起来。 9)抄接边的规定 地图的拼接形式、抄接边的部位、宽度、方法等的具体规定。在计算机制图中,可以省去抄边,但接边仍是需要的(在制图区域外围)。 10)地图的出版准备及对出版图的要求 在常规制图条件下,地图的出版准备是一个单独的环节,应指明出版原图的 的制作方法、比例尺、介质、分版数量、分色参考图的制作方法等。 在计算机制图中,通常使用一体化的方法,省去清绘、分色等印前过程,在数据处理后形成绘图文件,直接调用符号库中的符号在照排机上输出分色的挂网胶片,完成出版准备工作。 对于出版图的要求则指出使用纸张的规格, 印刷用色的数量和套印精度的要求。 11)检

    18、查验收的规定 根据资料、技术力量、设备及使用的工艺等条件,提出可能达到的质量标准,从而确定检查验 收的要求和基本程序。 12)附件 根据地图设计情况而定,包括:色标,符号表,新旧符号对照表,分幅和图面设计略图,投影 成果表,资料配置略图,各要素分区和制图综合指 标图,典型地区的综合样图,各种统计表格,成本 及材料预算。 7.专题地图编图大纲与普通地图编图大纲对比: 1)有一个或一组明确的主题,编图大纲内容围绕 主题展开 2)有地理地图,对地图主题内容起定位作用 3)彩色设计为一个主要部分,色彩对表达主题有 重要作用 4)制图工艺相对复杂。 8.专题地图编图大纲内容: 1)主要内容:地图名称,基

    19、本形式,比例尺,主 题,制图区域范围和行政归属,图幅数量,题 图用途,基本要求,图面尺寸及配置。 2)制图资料的收集,分类,处理:收集的途径方 法,资料的分类和可靠程度分析,资料的加工 处理等 3)地理基础地图:内容选择和综合程度取决于主 题内容,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4)专题内容及其表示方法:围绕主题选择专题内 容,根据地图内容选择图型和表示方法。 5)色彩设计:该图使用的色标,对选择颜色的数 量及编号,符号,线画,注记,面积,图表色 彩的选色原则和用色规定。 6)原图编绘:编绘程序,内容转绘方法,草图制 作方法以及最后成果的形式和要求 7)出版准备:制作出版原图的方法,出版准备成 果的种类,

    20、数量和形式,对出版准备成果的要 求等(计算机制图则省略此项) 8)附件:同普通地理图编图大纲。 第八章地面的图面设计 1.分幅设计:确定地图开幅(地图的总尺寸)大小的过程 2.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合幅;破图廓或设计补充图幅;设置重叠边带 3.内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 分幅原则:1.顾及纸张规格;2.顾及印刷条件;3.主区在图廓内基本对称,同时照顾到与周围地区的联系; 4.各图幅的印刷面积尽可能平衡; 5.照顾主区内重要地物的完整; 6.照顾图面配置的要求; 7.大幅地图的内分幅,应考虑局部地区组合成新的完整图幅 分幅的方法步骤:1.在工作底图上量取区域范围的尺寸;2.换算成新编地图上的长度

    21、并与纸张和印刷机的规格相比较;3.确定分幅线的位置和每幅图的尺寸 4.图面配置:对于分幅地图指的是图名、图廓、图例、附图及各种说明的位置、范围大小及其形式的设计;对于具有主区的地图,还包括主区范围在图面上摆放位置的问题 5.图面配置要考虑:地图用途和地图内容;地图使用条件;经济效益要求;艺术上要求 内分幅地图图面配置的项目:图名、图廓、附图、图例、图表和文字说明 6.图例设计原则:完备性;一致性;对标志说明的明确性、单一性和艺术性;编排的逻辑性 地图拼接两种形式:图廓拼接、重叠拼接 第九章制图区域与制图资料 1.研究制图区域的目的:1、鉴定资料的质量;2、正确选定地图内容并进行要素的分类与分级

    22、;3、有助于设计地图的表示方法和符号系统;4、指导选取指标的确定; 5、正确使用制图综合的原则和方法; 6、正确使用地名; 7、制作各种略图 2.研究制图区域的方法:1.室内研究(分要素阅读;量算;比较);2.实地调查 3.研究制图区域所用资料:1.地图资料(包括: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各种专题地图;全国性的各种指标图);2.像片资料(航空像片、地面摄影像片、卫星像片);3.文字资料 4.基本资料分析评价的方面:1.地图的政治性(国界和其他境界线、地名使用、涉及国家主权的其它要素);2.地图内容的完备性(地图内容的分类、分级是否与新编图适应;各要素表达的数量是否满足新编图的要求;图

    23、形概括程度是否能满足新编图的详细性);3.地理内容与客观实际的相应性(分级是否和实地相符;各要素的图形能否反映地区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各地区之间的密度对比是否正确);4.地图内容的现势性(地图成图时间;编图时是否经过现势修正;实地要素变化情况); 5.地图的精确性(地图数学基础;地图内容的位置精度); 6.复制的可能性 5.遥感资料的应用:1、制作影像地图;2.制作各种专题地图;3.利用遥感图像更新小比例尺普通地图;4.利用遥感图像指导编图 6.制图资料加工:1.为转换地图内容进行的加工;2.在使用扫面数字化时,则主要是椭球体和坐标系统的转换; 3.制作新旧符号对照表; 4.统计资料的加工;

    24、 5.过渡标描 第十章地图的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 专题地图的原图编绘概念:专题地图的原图编绘是指在地理底图的基础上编绘专题内容要素,从而得到专题地图的编绘原图。 主题地图编绘的主要步骤:与普通地图的编绘步骤类似,编绘前的准备工作,编制程序,编绘用色,比例尺,抄接边,编绘原图整饰,图历簿的填写等 计算机制图系统流程见图10.6。(P235) 第十一章地集的设计与生产 地图集概念:为了相同的用途和服务对象,依据统一的编制原则而系统汇集并编制成册的一组地图。 地图集不是各种地图的机械组合和简单拼凑,而是有机关联的,互相补充的完整的地图系统。它是根据一定的制图目的和用途而形成的地图集合体。 地图集的特点

    25、:有统一的结构思想;共同的,协调而完整的表示方法;图幅编排的先后顺序,各类地图的比重,各图间的相互协调配合,都符合与逻辑性和系统性;图幅的配置和图例的表示有着统一的规定;地图集内各地图的投影和比例尺都经过详细的研究,选择使用,是地图集内各地图相互可比,相互补充又相互配合。 地图集的编辑文件包括:编辑大纲,总设计书,图组和图幅设计书 地图的统一协调:是指地图集内各个地图的统一性,互补性,协调性和可比性 为实现地图的统一协调应采取的措施: 1,在地图集的总体设计方面,要贯彻统一的整体观点2,采用统一的原则来设计地图内容 3,对同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式及统一规定的指标 4,采用统一和协调的制图综合原

    26、则 5,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 6,统一协调的基础底图 7,编图的先后顺序 第十二章普通地图 1.普通地图按比例尺、用途及详细程度,可区分为地 形图、地形一览图和一览图三类。 2.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 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高斯投影) 3.地形一览图(也称为地理图)的比例尺较小(1:100 万),综合程度比较高。地理图上很多时候都是用的 晕渲法表示;反映地貌用等高线加分层设色法、高 程带表示法、晕渲法等表示。 4.地形一览图与地形图有所差异的是:考虑用做挂图, 符号尺寸作了适当放大;居民地按其图上面积大小 用街区(套色)或轮廓图形(套色)或不同大小、 不同图形的圈形符号

    27、表示(区分行政意义和人口数 量);地貌虽采用等高线表示,但等高距适当加大了,并规定有的可以采用变距等高距来显示等。 第十三章自然地图 1.自然地图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主要有地下资源图、 地质图、地貌图、气候图、地表水图、土壤图、植 被图、动物图、景观图等。常见自然地图有地质图 (用颜色表示地质年代,质底法表示),地貌图(由气候划分,先分为平原、高平原、丘陵,质底法表示)和土壤图 2.最常见且应用最广的地貌图及它们的编制如下: 1)地标切割密度图 2)地表切割深度图 有两种形式,即网格形式的相对地势图和切割深度等值线形式的等值线图。 等值线表示的切割深度图多以地形图为基础,先标出谷底线和分水线。由谷底线和等高线各交点出发,向上到分水线引出最大斜坡线等。可用分层设色形式以使地图清晰易读。


    注意事项

    本文(地图设计与编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