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方东美人生哲的学的理论内涵探究.docx

    • 资源ID:28294576       资源大小:52.87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方东美人生哲的学的理论内涵探究.docx

    1、方东美人生哲的学的理论内涵探究方东美人生哲学的理论内涵探究目 录一、人之本真与内在超越的形而上学二、生命本体论三、“大我”“小我”关系论四、生命境界论五、文化比较论六、方东美人生哲学之评价七、余论:哲学何为参考文献致 谢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方东美人生哲学的理论内涵探究【第一章】 人之本真与内在超越的形而上学【第二章】生命本体论【第三章】“大我”“小我”关系论【第四章】生命境界论【第五章】文化比较论【第六章】方东美人生哲学的评价【余论/参考文献】方东美对人生的认知研究余论与参考文献 方东美是诗哲。诗人的敏感使他意识到这个时代的苦闷和人的诗意生活及意义世界的丧失,哲学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又使

    2、他不沉沦于单纯的情绪宣泄,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思索解决方法。方东美终其一生的努力以弥补西方主客二分思想所造成的意义、价值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分裂。他试图通过形上视域的转变以生命本体的生生不息,运转无穷,圆融不碍的特点实现现象和本质、事实和价值、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和谐,由此建立他别具一格的人生哲学,为我们拯救现代性所导致的意义危机,彰显人的自由与超越本性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本资源。一、人之本真与内在超越的形而上学。哲学要为人提供生存意义之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哲学就应当是形而上学,并且是一种把人的超越境界与生活世界能够统一起来的形而上学,是追问存在者为何存在的智慧。而传统形而上学的追问方式使形而上学背离

    3、了作为智慧的原旨而遭到拒斥。要使形而上学担负起本然的作用,只有转变对它的追问方式。方东美认为真正的形而上学应是超越与内在的统一。与西方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相反,方东美坚信形而上学的必要性,只是认为对形而上学我们应作“超越”而非“超绝”的理解。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是一种超绝的形而上学(或称之为超自然的形而上学),即“由逻辑看来,就是以二分法把完整的世界,完整的人生划分为两截这二分法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两层世界隔绝了,于是绝对的真善美的价值世界很难在这个世界上完全实现”,1这种超绝的形而上学导致人的形上与形下,理想与现实的截然分割,是典型的“逻辑化清晰的分离思想。”正是因为有见于此,所以方东美虽然赞赏

    4、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形上界的追求,但反对他们对形下界的鄙弃。而西方实证主义对世界的实证化、事实化理解,虽然有了形下界,但又拒斥形上界,同样造成事实与价值的分裂,科学对哲学的取代,这也正是方东美所要反对的。方东美以“超绝”二字准确而形象地把握了西方实体形而上学的特点,正因为意识到其弊端,方东美才以旁通统贯,一体俱化的天人合一的方式重建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和立足点,建立超越形而上学。超越形而上学的立论特色是:“一方面深植根基于现实界;另一方面又腾冲超拔,趋于崇高的理想的胜境而点化现实。”即人立足于现实但又不断的超越现实追求理想。在这种形而上学中,诗意的形上本体与人生活的现实世界密切关联,意义价值世界与现

    5、实世界交融互摄,圆融无碍。超越形而上学与超绝形上学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不受现实经验世界的限制向上提升去追求意义与价值的世界,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超越虽然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但是是立足于现实世界之上的,并且这种超越是要向现实回归以点化现实成为理想胜境,而后者则象断线的风筝脱离了现实人间。方东美又把超越形而上学称为超越与内在统一的形而上学。其意思是说明生命个体虽然以现实世界为基础但不滞留在俗世生活,而是向上提升,超出当下以达诗意的境界,与天地精神和谐一致,而且无论这种超越所达境界有多高,都是通过人的内在活动实现。换句话说,超越与内在统一的形而上学中,超越一维指的是人生的价值理想可以超越到理想的境界

    6、,而且这个追求的活动是人生的活动;内在一维则是指它在人生的活动中由人来实现的理想。所以超越者是指超越现实达到理想,内在者是指内在于人而由人彰显。正惟如此,方东美的超越形而上学才具有现实性。超绝形而上学以理性预设形上之知,虽有超越之维而没有与人生命精神贯通的内在之维,不仅其价值基础极其脆弱,其超越之维也缺乏人的内在热情而无人自觉践约。而超越与内在统一的形而上学则以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之内在蕴含而使人格之完善的追求变得自觉自愿。实质上,西方的超绝形而上学是从认识立论,而中国的超越形而上学是从存在论立论。二者的根本差异在于中、西方对待主、客关系态度的不同。西方囿于主客二分,把客体看作外在于主体,作为主

    7、体认识、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为的将世界划分为现象界和本体界,在现象界之外寻找本体,作为价值意义的基点,这种超绝形而上学极易幻灭。西方实证主义、分析哲学拒斥形而上学以及后现代哲学对哲学的解构正是对这种基于主客二分的认知形而上学的反动。中国重天人合一,重生存与生活,人作为知、情、意之整体与世界融为一体,人在这种“一体”中所体验到的,只能是内在于人生活世界之中的东西。方东美虽然没有看到中西方形上视域的差异是由于知识论与存在论的歧出,但是他看到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弊端,继承了传统天人合一的致思方式,建立融合统摄现实生活世界与意义价值世界的超越和内在统一的形而上学。在完成了形上视域转变之后的方东美并没有急

    8、于转向对形而上学体系的重建工作,而是转向对人的“正名”,即人就是人本身,既不是宗教视域下的“有罪者”,“被救者”,也不是科学视域下的“纯客体”.只有将人看成人本身,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才会真正从人,从人的生活世界出发而不是从人之外的他在世界出发,从而真正成为人的安身立命之所。人是一种既有现实基础和现实关怀,又有形上追求和超越向度的存在。如果只追问人的意义和价值,自由与超越而忽视现实生活基础,人就只是一种充满神性的假设;反之,若只关注人的客观物质生存则导致人的意义世界的沉沦。前者是宗教视野下的人,后者是科学视域下的人,方东美认为二者对人的理解都有偏差。宗教给人提供一个超验的彼岸世界,作为人意义和价

    9、值的寄托,而人之为人的根本便在于获得上帝的救赎以进入永恒的天国。以宗教的途径看人,在神和上帝的眼中,人的现实生存充满罪恶与苦难,人生的整个意义就在于忍受苦难以获得拯救。人生活的此岸世界只是人通往天国的暂时居所,充满罪恶,人的希望便在于对超验的追求,通过成为上帝的选民获得拯救从而实现永恒。显然,宗教把人的价值世界和现实世界对峙起来,对人生存于其间的现实世界充满鄙弃。因为在宗教的理论中,现实世界“无论是大化流行的领域,或历史变迁的场所,或尽性力行的园地,如果没有神的恩典降宠,便根本是有罪的。”完全否定了人生存的现实世界和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甚至取消了人的肉身存在的真实性,导致现实世界和人的虚无。在

    10、神或上帝的逼视下,人只是消极的等待救赎的无意义的存在,最后归于寂灭。而从科学主义的视野中看人,人被平面化、客观化和空虚化。其实,科学最初是建立在对人的肯定,对人的理性的自信之上的,可当人发现人可以凭自身的力量为自己作主时,理性的滥用开始了,科学的发展导致了对人的消解和否定,这是人所始料不及的。方东美并不反对科学,因为科学增强人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他反对的是“科学主义”,反对科技理性的滥用,反对科学的逻辑化、数量化和对象化思维所导致的现象界与本体界,超越维度与现实生活的割裂,“漫将客观的存在与宝贵的价值区分为二,而断其连贯,宇宙的终极目的,人生的至善理想往往浮游无据,

    11、濒于幻灭”.科学对人的异化所造成的世界图景,在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中有略显夸张而不乏形象的再现。故方东美说:“科学是宝贵的,但科学主义却是要不得的!”以科学主义的视野去审视人,其实质是将人作为客体而加以解构、分析与还原,方东美曾多次提到的人在近代遭受的天文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三大打击,其实就是科学主义对人的逐步吞噬。在这三大打击下,人类的高贵、理性、尊严与神圣不复存在,尤其是心理学的打击之后,“人性被分化后,几乎都成了兽性,人类各种怪模怪样都显现出来了”.而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就不是交流与对话的平等关系,而是互相作为客体而存在的敌对关系。可以说,在科学的视野中,人从崇高走向卑贱,从伟大走向

    12、渺小,而当人被看成丧失所有尊严的“纯客体”时,人并不比一块石头或一头牛高贵多少,甚至会因为人的欲望的无止境而比它们更贪婪,卑劣。这都不是人应该采取的态度,都偏离了人本身。因此,无论是从神或上帝的眼光将人看成有罪的存在,还是从科学主义的眼光将人客体化,都是站在各自立场将人上看或下看,都是没有从人本身来看,与人平视。方东美反对用“牛羊眼”即上帝的或科学的眼看人,他深知无论是向上看人还是向下看人,都失人之为人的本真,人都被扭曲了。只有坚持从人本身去看人,人才成为人。方东美认为人是生活于现实物质世界又不断超越现实而达理想的存在,所以应以“高度心理学”的方式看人,拿人的眼光来看人,既看到人生活的客观物质

    13、基础,“人不能够在太空里面、空气里面过日子,他要脚踏实地的生活在现实世界上面,而这个现实世界从最初的基点是物质世界”,这一物质世界是人生活的场所而不是人要逃避的罪恶的渊薮;又看到人的生命精神能超越和提升到很高的境界,实现理想的人格。从“高度心理学”来看,人是立体的,既避免了宗教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否定又避免了科学将人平面化。以“高度心理学”成就的即如易传所说“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大人”,或者如庄子所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至人”、“神人”、“真人”.从人的 眼光看人,其结果是“赞美人的伟大,提高人性的价值,使我们所处的宇宙价值愈益提高,我们所有的生命意义更加

    14、扩大。”值得注意的是,方东美此处所说的“赞美”“提高”等语不是从神的角度立论的,而是旨在说明人对现实的超越意义与人的自我提升。方东美关于人的论叙隐含这样一层意思:即人虽然忙碌、活动于物质生活世界,但是人有超越性,人不断的超越在场以达不在场,生存于世又不滞留于世,不断的提升、完善自己以达到理想境界。这一点,是理解方东美人生哲学的关键,他的所有思想都可看作这一思想的体系性展开。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方东美人生哲学的理论内涵探究【第一章】人之本真与内在超越的形而上学【第二章】 生命本体论【第三章】“大我”“小我”关系论【第四章】生命境界论【第五章】文化比较论【第六章】方东美人生哲学的评价【余论

    15、/参考文献】方东美对人生的认知研究余论与参考文献 二、生命本体论方东美通过形上视域的转变,确立了内在与超越相统一的形而上学;通过对人的正名,确认了人是生活于现实世界又有超越向度的存在。基于此,方东美开始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建立起超越与内在相统一的人生哲学,通过生命本体的生生不息实现人的超越性,将人的意义与价值和人的现实存在融合起来。方东美的本体论架构基于“无名之指”与“情理两仪”的论述,“太初有指,指本无名,熏生力用,显情与理”,8其中“无名之指”,就是不可名状、超越形象、超越现实的的本体即方东美所说的生命本体。这一本体不是在整个世界之外存在,而是整个世界产生与发展的根源和最终依据。就这个意义而

    16、言,此一本体又是内在的本体。故“无名之指”是超越与内在的统一。作为世界的根源,“无名之指”的运动产生出“情”、“理”两仪,由本体而显现的两仪,实为本体所涵泳,两者各自体现了本体系统中的原始意向。本体与“情”、“理”两仪的关系不是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亦非时间上事实如此的派生关系,而是生命本体对“情理两仪”的“照亮”与显现的关系,即生命本体通过自身的创造活动彰显“情”、“理”世界。也就是说,当“情”和“理”世界不构成人的生命意义时,它们是晦暗不明的,一如没有被王阳明的“心”灵明到的山谷中的那朵花那样,不能确定其是否存在,对人而言是无意义的。但当“情”,“理”世界构成人的生命意义时它们对人而言是明朗的

    17、,自身缘起的,就如被“澄明”所照亮的世界(当然生命本体不等于“澄明”)。所以,在生命本体的运动中情理两仪以及整个世界被彰显出来。而情理世界又构成生命本体活动,运转的场所,从而使生命本体的意义彰显活动有现实基础。为了便于说明生命本体论的立论意义,让我们先从“情”、“理”两仪说起。“情”、“理”是由生命本体而彰显的两层世界,“理”指现实世界,“情”指可能世界。人总是生活于客观的物质世界中,在人的活动中,走向对世界的认识及利用,“境”的认识便是一种追求对事物的冷静的系统化、逻辑化、数量化的了解,这种认识起于人的感觉和经验,通过理性的逻辑推论,追问现象世界背后的本质规律,形成对事物条贯的认识。因此,“

    18、理”在方东美的思想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物质世界,以及人在对于世界探求所形成的对世界的本质、规律的认识。二是指人的思虑测度的理智活动。在方东美的理解中,“情”也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在对“理”的获得之中,在冷漠的事理、科学规律之后,“追求美的善的情趣”,即指人的超越性追求。人认识了世界的本质、规律,还只是认识了一个平面的物理的世界,不包含意义和价值,人在“理”的世界中只有当下性,而人在对世界的利用和改造中有向未来生成的向度,即人本身有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体现于人不断的“返家”的冲动和渴望。人追求高洁的意境,有超越当下以实现自己理想的认同,有将现实世界提升到可

    19、能世界和理想世界的维度,只有在认识物之“理”后求“情”的境界,才能满足生命的要求。“情”在另一方面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纯粹的理智活动不能构成完整的世界图景。同样,方东美认为“情”与“理”任何一方的偏废都不能构成完整的人性。方东美将“理”主要指向宇宙、现实生活,将“情”指向人生、可能世界,但宇宙有理并非无情,而人有情并非无理,“宇宙自身便是情理的连续体,人生实质便是情理的集团”.情由理生,理由情出,难以分割。仅言理无情,只能是科学家;仅言情而不言理,只能是艺术家;只有既言理又言情,才是哲家。情、理二者,表面上看来,方东美认为“情缘理有,理依情生,妙如连环,彼是相因。”好象二者的地位是同等的,

    20、实际上,方东美真正侧重和强调的是将世界“美化”、“善化”的“情”.他对理的探求和论述,是因为生命活动必须在客观的物质生活中进行,“理”构成“情”的追求的现实基础,如果失去这一根基,“情”亦不可能,但“理”归根结底是为“情”服务的。因为在方东美看来,人是生活于现实物质世界又不断超越现实而达理想的存在,其中现实物质世界固然重要,它构成了人的超越的基础,但是若只局限于此,则人“仅是物质界一员而已”,因此,追求高洁的意境,追求善和美的境界才符合人性的要求。所以,客观物质世界是一回事,而人的生命欲色彩的价值与意义追求是另一回事。而且二者相比较,后者更为重要,因为那是人的情趣和意义的象征,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21、。从人的常识来说,世界整体可以从人的视角划分为二即人和人所生活其中的物质世界,二者最初是融合在一起的,人融身、依寓、繁忙于世界之中。此后,人逐步从万物中分离出来,走向认识,人站在万物之外,对其进行考察、征服、利用,人与万物是反映与被反映,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忙碌于对世界的认识与探求,形成按逻辑化、对象化与数量化的思维原则而建立的世界图景。这是属于方东美所说“理”的认识,其结果是虽然产生高度的物质文明,但却使世界的诗意与价值消灭殆尽。而人是不可能真的放弃对自身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追问的,人总会在不断地反思自身的境域中形成新的自我理解,不断地超越“理”的束缚去追求“情”的境界。这是人之为人,人有生

    22、存的勇气的根源。方东美说:“人的根身就是一种高贵的情趣,是一种意义的实现。”虽然在“情”,“理”二者中方东美强调“情”的始源性、本根性,但这并不导致二者的冲突与对抗。因为方东美认为人的意义与价值世界与人的生活现实世界是统一的,和谐的,二者交融互摄。事实上“情理”世界作为生命本体“熏生力用”的产物,是涵泳、统一于生命本体中的,二者从产生的一开始就注定了相依互存,交融互摄的命运。那么西方近代所产生的“情”与“理”,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超越向度与物质羁绊的对立与分裂又作何种解释?方东美认为这是西方主客二分思维状态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理智的迷误。事实上,方东美所有的哲学思考与建构就是为了融合那被劈成两

    23、半的世界,以还复世界与人性的完整。他对“情”的可能世界与“理”的现实世界的分析,无非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超越性,在于对理想的诗意世界和价值世界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有现实生活作为根基的,现实生活世界与意义价值世界是统一的,如果二者由于人类理智的迷误而分离,也会因生9命本体的能动创造性而统一。这一致思趋向在其本体论中表现为:“情”与“理”的统一是生命本体的必然要求,被生命精神所涵泳的“情、理”世界因人类理智的迷误而产生的分离必然通过生命本体的自我运动、提升而达到最终的合一与完整。方东美对“情、理”两层世界的论述揭示了现实生活世界与人的超越向度以及人的意义与价值世界和谐统一的必

    24、然,其生命本体论则是融合两层世界的关键。方东美认为西方的“逻辑化清晰的分离型思想”即主客二分式思维,把人生与宇宙,价值与事实,理想与现实,形上与形下,天与人对立起来,造成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理想,以及对可能世界的追求在现实的物质生活世界中缺乏存在的根基,“如果要谈价值,更需要先撇开这物质世界,像宗教家或艺术家一样,另外再建立一个超越领域,价值观才有所依托。”西方人由于找不到一个把宇宙与人生,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的本体,其价值与意义的基础因而被划到超验之域,从而显得空乏玄虚。这一事实表明,要使人生价值获得现实的力量,就必须克服天与人,真与善,事实与价值,现象与本体的分离。方东美从传统天人合一的思维出

    25、发,面对西方主客二分思想导致人的意义价值世界和客观物质生活的分离,面对近代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导致的人的意义世界的丧失,面对人类精神的空虚及诗意生活的破坏,以生命本体的生生之德护持人之为人的根本,将人的超越向度和追求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太初有指,指本无名”,作为“无名之指”的生命本体是超越与内在的统一,从理论性格上来说符合方东美对形上本体的要求。作为普遍的本体,生命不仅仅是感性存在,而且体现了精神的价值:”生命除掉物质条件之外,更兼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所谓“物质条件”即指生命所依之“理”世界或现实生活世界,所谓“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则指生命所具有的“情”的追求或超越向度,“理”与“情”所代表的

    26、两层世界在生命中获得统一,生命本体本身便涵泳了“情”与“理”.生命本体犹如天地玄黄中那一盏灯火,照亮世界和人,在其导引下,世界缓缓铺展。这种既体现了感性存在,又体现了精神价值的生命本体,弥漫于天地,内在于万物,渗入到人的创造活动中,整个宇宙即展现为生命的大化流行:“生命乃是通天、地、人之道,”“宇宙的普遍生命迁化不已,流行无穷,并且挟其善性以贯注于人类如此,人与天和谐,人与人感应,人与物均调,便处处都是以价值创造为总枢纽宇宙代表价值的不断增进,人生代表价值的不断提高,不论宇宙或人生,同是价值创造的历程。”这样,方东美以生命本体融合了西方主客二分思维所造成的理想与现实,天与人的分裂。以生命精神的

    27、视域看来,人与物,人与他人,人与自我是和谐的,互动的,在普遍生命之流中一体俱化,而不是敌对的,分裂的。现代形而上学转向,要求新形而上学能够将人的超越境界与人的生活世界统一,恢复其作为一种追为“存在者”为何“存在”的智慧的原旨,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正是对这一转向的有益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当方东美说生命本体“熏生力用”显“情理”两仪时后者似乎内在于前者中,而当他说生命本体融合“情理”两层世界时后者似乎外在于前者,看上去两种结论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并非如此。生命本体与“情理”世界是相互涵摄的关系,而非相互内在或外在的关系,生命作为至善纯美的本体使“情理”世界成为

    28、意义价值的世界,即生命本体彰显“情理两仪”;“情理”世界因涵泳于生命本体中而和谐统一。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的注重点不仅是对形上与形下的关系作出融通,而且要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归依作出形而上的说明。在方东美看来,生命本体是最终、最深、最原始的存在,同时也就是一种具有价值意义的存在,“本体论也同时是价值论,一切万有存在都具有内在价值,在整个宇宙之中更没有一物缺乏意义。各物皆有价值,是因为一切万物都参与在普遍生命之流中,与大化流衍一体并进,所以能够在继善成性,创造不息中蔓延长存,共同不朽。”可见,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实际上是一种价值本体论。不同于西方以超绝方式所建构的本体论,生命本体以超越又内在的方式既保

    29、证了人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意义价值追求,又避免了虚玄化,使其具有现实品格。和熊十力、冯友兰等其它新儒家相比,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的理论性格并不明显,他也没有建立一个关于生命本体的明确的知识系统,缺乏对其本体论的直接诠释。这与方东美对本体概念可直观、体悟而不能言说的思想有关。他认为对于本体“其界系统会可以直观、难以诠表。”对于本体是否“可说”的问题,现代新儒家给出了相近的答案,他们认为“可说”的领域是知识经验的领域,而形上智慧的领域则是超名言之域,非普通的名言所能达。冯友兰认为“道”、“气”、“大全”是不可说的,熊十力则通过阐明语言的缘起、本性和特征说明本体的不可言说性。但是对不可说的东西,仍要说,否

    30、则形而上学根本不可能。问题在于,对于不可说的东西,如何说?冯友兰通过“负的方法”(即间接表述的方法)言说,熊十力通过即体即用,体用不二的方式思辨地言说,无论方法如何,他们都对形上本体进行了较系统的知识性的建构,如冯友兰的新理学,熊十力的新唯实论都具有很明显的“知识”性格。方东美采用了“即体即用”的方式对生命本体进行言说:“从‘体来看,生命是一个普遍流行的大化本体,弥漫于空间,其创造力刚劲无比,足以突破任何空间限制;若从‘用来看,则其大用在时间之流中,更是驰骤拓展,运转无穷,它在奔进中是动态的、刚性的,在本体则是静态的、柔性的。”这是方东美对于生命本体作的较为完整的表述,

    31、这段话从‘体到‘用',从空间到时间来说明、规定生命本体。作为价值本体,生命具有创进的力量,人的意义与价值在这种创造过程中趋于圆融、丰满:“生命在其奔进中创造不已,动转无穷生命的价值,也就在这创造过程中越来越增进了。”生命的创造活动实际上就是人的创造活动,是生命主体的人的无限的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展开的绵绵无绝的自我提升和超越,“通过这种种潜在而持续的创造力,人类足以开拓种种文化价值,在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动中完成生命,这才是通往精神价值的智慧之门。”生命需要提升,那么这种提升又是如何实现的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又是如何彰显的呢?方东美认为是通过“超化”.超化即超越。超越有两种:外在超越和内在超越。外在超越是对外在的社会制度、规范习俗等形式的超越。方东美所说的超越是指内在超越,即主体人格力量、精神品质、道德境界的升华,将当下的现实世界点化、提升为价值意义世界的努力,“超化世界即是深具价值意蕴之目的论系统。”也就是说,


    注意事项

    本文(方东美人生哲的学的理论内涵探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