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1学会运用新史观认识历史问题.docx

    • 资源ID:27830144       资源大小:104.27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1学会运用新史观认识历史问题.docx

    1、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1学会运用新史观认识历史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史观”,实际上是指的“史学范式”,属于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从多种史学范式设计题目,实质上是引导和促使考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去认识丰富多样的历史现象,破解复杂深邃的历史问题。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的有机集合体。我国史学研究的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发展为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近代化)范式等多种史学范式。一、文明史观关键词传承、交流、融合基本范畴(1)人类文明史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

    2、治文明史,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2)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突出视角(1)从生产力的标准,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2)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变脉络,总结人类文明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进步的同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立意价值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文明单位的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1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等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

    3、。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奴隶制文明向封建制文明转变。明清时期在迈向近代文明的门槛时,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大潮。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建立起来。2古希腊、罗马文明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3世界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从14、15世纪之交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经新航路开辟、

    4、早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建立起来,同时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文明也逐步建立起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成就,使资本主义精神文明辉煌灿烂。4社会主义文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随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明建立起来,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1下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对比图,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B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C华夏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差距D儒学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答案B解析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是工业国,

    5、而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所以图片中的帆船与铁甲舰象征着落后的农耕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故B项正确。2“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的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上述观点所体现的史观是()A阶级斗争史观 B文明史观C近代化史观 D全球化史观答案B解析题中材料强调的是在社会进步中,应多讲文明进步本身(文明史观),少讲为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阶级斗争史观)。3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

    7、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请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20世纪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4)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请分别结合古代雅典、近代英国的政治文明实例,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两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答案(1)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事件:俄国十月革命、第三次科技革

    8、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与发展。(3)经济: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权力机构相互制衡。有利于维护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文化的创造和城邦经济的繁荣,不利于在国与国竞争中保持强盛。近代英国代议制度: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以内阁制为核心。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利益、维护政治角逐的有序和资本主义经济

    9、持续发展,但终究不能体现全民各种权利的社会公正。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关键词汇交往、联系、全球化、集团化基本范畴世界发展“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突出视角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立意价值重视人类间的交往,强调友好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10、中的作用。1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也使中国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美洲的外来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西欧开始对华进行殖民侵略;中国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3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商品输出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4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不断出现:二战

    11、后,世界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纷纷建立,国际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区域性集团正在形成和不断完善,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5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1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C

    12、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心词“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和“全世界的历史”可知,本题旨在从世界发展“由分散到整体”的视角来研究历史,属于整体史观。2(2013安徽高考)“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答案B解析图一反映了欧洲通过丝绸之路和中国建立了联系,当时所了解的世界仅限于欧亚大陆;图二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发现美洲,绕过非洲,到达亚洲,世界打破隔绝状态;图三反映了随着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图四反映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洲列强在世界范围

    13、内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3格瑞德在描述未来世界时说:“我们正生活在重新安排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之中。未来将不会再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了。一国之内所剩下的只不过是组成那个国家的人罢了。”下列符合格瑞德观点的是()A全球化即现代化B全球化侵蚀甚至会淡化“国家”概念C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D全球化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中没有体现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未来将不会再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了”和“一国之内所剩下的只不过是组成那个国家的人罢了”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全球化会淡化“国家”概念,故B项

    14、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一14世纪欧洲人对 图二通过十字标尺测量,遥远国度的想象航 海者可以确定维度 图三美洲一些植物图四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被欧洲人所熟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上图片所反映史实间的内在联系。(要求: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答案标准1:能在四幅图之间建立关联,并能从中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标准2:能在四幅图之间建立关联,但仅能描述历史现象。标准3:只能在部分图片之间展开讨论或罗列史实。示例1:14世纪处于新航路开辟之前,当时欧洲人对遥远国

    15、度的这种想象反映了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各文明之间很少交流,彼此之间并不了解。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人拥有了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远航的能力,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增加,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直接刺激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成长,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是世界贸易中心。总之,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

    16、向整体世界,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示例2:14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渴求,激发了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但在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彼此孤立隔绝,欧洲人对世界所知甚少。随着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及地理知识的进步,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欧洲人进行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一方面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局面,使美洲与欧洲联系加强,加深欧洲人对世界的了解;另一方面,商业革命使商品物种增多,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铺垫基础。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

    17、步形成,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总之,正是由于经济与科技进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推动了人类对世界了解的程度一步步加深。三、现代化史观关键词汇工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基本范畴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突出视角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立意价值立足于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自主发展道路的探讨,注重对现代化的不同

    18、道路、不同模式的比较研究;在现代化的目标和进程之间、传统与现代化的不同文化之间、世界现代化的共性与各国现代化进程的个性之间,侧重对具体历史进程的比较研究。1资本主义世界的近代化(1)经济的工业化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传统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787年,美国确立了联邦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及总统制。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半专

    19、制的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自由主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社会主义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民族主义在欧洲表现为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相结合的民族统一和民族独立运动;在亚非地区表现为反殖反封的民族独立运动。2中国近代化(现代化)(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和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年)经济领域: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

    20、工业短暂的春天。政治领域:维新派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成立资产阶级政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领域:维新派以进化论为思想基础,宣传维新思想;革命派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推入绝境。(4)腾飞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上: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

    21、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等。经济上:“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通过实施前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1钱乘旦教授指出“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表述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通过

    22、材料中的“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判断。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资政新篇根本就没有得以实施,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为“扶清灭洋”,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不是“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故D项错误。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兴办近代企业,其本质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2下图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开国大典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从现代化史观看新中国成立。图片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和新中国成立,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

    23、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故A、B项错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民主政治新阶段,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故C项正确;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是辛亥革命,故D项错误。3阅读下列材料: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请回答:(1)依据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2)联系19世纪下半

    24、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答案(1)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运动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2)中国近代化变革: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

    25、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四、社会史观关键词汇大众化、生活化基本范畴(1)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2)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等。 突出视角(1)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2)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小中见大”。立意价值重视历史上社会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社会问题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全面理解社会现象的发生和演变,感受时代进步的

    26、脉搏。1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1)自耕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使农民勉强自给。(2)宋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明清时期,市民阶层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3)明代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隋唐时期,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鸦片战争后,西装、西餐、欧式建筑以及轮船、汽车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电报、电话、报刊、电影也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后,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观,社会风尚与民俗风情发生着

    27、变化。3西方的社会生活(1)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气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推行社会福利政策。(3)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1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A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B当地资

    28、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19世纪的时候,安徽的蚌埠还只是一个小镇,但是在铁路开通后,很快发展成为交通枢纽,当地的变化,全是因为交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A。B项未涉及;C项自然经济的情况也未涉及;材料只是说形成了木材市场,但是木材市场形成后是怎样推动近代化的材料也未涉及,D项也不正确。2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29、)A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B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C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答案B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间是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剪发不算革命”“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说明剪发与革命联系在一起,故B项正确;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在这之后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剪辫子并不能说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故D项错误。3教科书体现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时代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秀才李毓秀所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材料二澄

    30、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申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材料三下列是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洋务运动)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岳麓书社2004年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包括:“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

    31、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哪两种史观?请运用这两种史观,简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2)特点: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文明成果。(3)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现代化史观: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救亡,推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1学会运用新史观认识历史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