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研究.docx

    • 资源ID:27508340       资源大小:402.68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研究.docx

    1、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研究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研究第一章 绪 论一、研究背景我国目前已进入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转型跨越发展更是山西县域经济的主旋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2010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成为历史必然。 2011年2月25日,山西省县域经济暨农村工作会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全方位的部署,以转型跨越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抓手,县域经济面临

    2、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基本经济单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以县级政权为主体优化配置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当前,县域经济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传统经济,而是重要的板块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前提。二、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意义与长期效应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长期效应就在于将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将传统的单纯依赖煤炭经济那种拼资源、拼环境的发展方式转变为

    3、“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科学发展方式上来、将传统农业、服务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和新型服务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物流运输、旅游商贸、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重大提升,将县域经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对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产生长期效应,再造一个新山西就立足于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山西是历史文化大省、煤炭资源大省和特色农产品大省,90%的国土面积在县域,73%的人口在县域,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8%以上,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发展,没有县域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就没有全省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

    4、程,只有找准着力点,重点突破,推动县域经济向产业经济集中、向工业经济集中、向城镇经济集中,才能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不仅是既要培育一批有活力、发展快、个性强的特色县,而且是要打造一批国家百强县、中部百强县。所以,“十二五”要实现农民收入翻番、再造一个新山西,关键在县域经济,难点在县域经济,潜力也在县域经济。三、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应坚持的原则1. 特色化发展的原则。县域经济依托自己的条件和发展优势,实现特色化发展,要以新型工业、特色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和商贸物流服务业,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2. 坚持城镇化推动战略。县域城镇化的核心,是实施“大县城”战略、带动人口和产业聚集,推

    5、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增长,形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3.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必须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达到资源优化、环境协调、人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4. 坚持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协调共进的原则。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发展的非均衡性,应在转型发展的整体推进过程中,实施差别对待、分类指导,最终达到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目的。5.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充分利用综改区的优势,突破创新、率先发展,用足用活各类政策,走出一条有山西特色的路子。第二章 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一、行政区划山西因居太行以西而得名,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71

    6、万人、1033万户,平均每个家庭3.45人,共辖11个地级市(太原、大同、阳泉、晋中、晋城、长治、临汾、运城、忻州、朔州、吕梁),119个县市区,其中县级市(区)18个(包括郊区矿区7个),市城区16个,县为85个。二、自然地理与产业布局本研究是基于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将23个城市的区也纳入研究范围,以凸显、比较城市与县区的差距,在对比中提升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山西地处黄河中下游、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西以黄河为界,东以太行相隔,中部汾水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海拔在1000m2000m之间,整个省域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又有显著的垂直变化特点;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平原仅占20%;年平均气温在

    7、-40140之间,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350mm700mm,无霜期为103208天,且呈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的特征。独特的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决定了山西的地质构造和产业布局。山地沟壑区富集了矿产资源,是山西煤炭、矿产和相关联产业的集聚地;山西较好的土地分布于汾河及各大河流沿岸的河川谷地、平原盆地,是全省主要的农业产地,而绝大部分城市、县区市也集中在这条延长带上;分布两侧的太行、吕梁两山和北部的高寒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特色农产品较优。山西的立地条件决定了山西除汾河平原以外,不适应大宗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多样性的地形、气候使山西成为特色农产品的产地,而煤焦、电力、冶炼、

    8、化工等产业进山入沟成为资源型县市的集聚产业;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物流服务业则是围绕大中小城市而发展,园区化是其发展的基本形式。所以山西立地条件的独特性,煤炭资源的优势性,农业生产的特色性,旅游资源的综合性,使山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具备了较优的基础条件,全面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科学定位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三、自然资源与产业发展山西资源丰富、物产多样,地下地上资源支撑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山西是依托矿产资源而获发展,“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是其发展的核心。全省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矿藏12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53种,煤、铝钒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

    9、之首,尤其以煤炭储量为最。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3。所以煤炭产业对山西整体来说,既是基础产业,又是支柱产业,6大煤田覆盖了全省85%的县市区,煤炭及其相关产业已成为发挥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全省县域经济呈现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县市区其经济实力较强,而资源缺乏型县市则相对落后,从而导致区域间、县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所以在省域内实现大统筹发展,才能促进县域间协调发展。生态资源:山西的山地丘陵广袤,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已知的种子植物资源134科,约1700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80余种,南部和东部以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也是全省植被类型

    10、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面积分布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柠条、沙棘等。总体来说,山西多山但森林资源较少,仅占20%左右,是全国森林资源最少的省份之一。但在山西适种的植物种类较多,这为山西大力发展生态林、干鲜果经济林、草食畜牧业和中药材奠定了基础;同时动物资源丰富,已知的有400余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0多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4种,二级保护动物56种,肉药用动物80余种。以上这些动植物生态资源,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拓展了空间。水资源:山西是一个水资源极其缺乏的省份,年平均水资

    11、源总量为123.8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0.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81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00立方米的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人均用水量174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亩均灌溉用水量205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目前集水面积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流长度在1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和漳河),全省河川径流量114亿立方米,全国倒数第二,且全部属于外流水系,控制性利用工程不多;地下水资源1.22亿m3,但可采资源只占45%。由于煤炭资源开采,地下水系破坏严重,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短缺,这极大的限制了山西工农业生

    12、产的发展。目前面临的现实是:水资源严重缺乏与水资源利用率低和浪费严重并存。所以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已成为山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山西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其中未利用地6500万亩,林地面积343.5万公顷,耕地面积38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6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2.47亩,主要种植小麦、杂粮、林果等各种经济作物,近年来大面积的退耕还林使耕地面积已实际减少。从长远发展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之山西自然条件的限制,耕地面积存在着逐减的趋势。但通过对20多个县市区的调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肥沃的土地有限、土地利用率不高,尤其是资源型的县市撂荒现

    13、象严重。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是耕地面积有限,山西自身的农产品供给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土地的低效利用,粗放经营普遍。所以整个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将是山西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资源:山西旅游资源丰富,为建设文化旅游大省和自然风光旅游强省奠定了基础。文化旅游资源从北向南既有石窑佛寺,又有古宅大院。既有古文化遗址,更有红色圣地,彩塑壁画、寺观庙宇数以万计,各县市基本上均有分布;同时自然风光景象独特,名山峡谷、瀑布冰川、生态风光等突显特色地域之秀。从长远发展来看,旅游业将是山西产业转型发展的必选内容,只要找准定位,一批旅游县市将会脱颖而出。基本结论:山西的立地条件和资源条件决定了山西必须走“以煤

    14、为基、多元发展”的道路。煤炭既是山西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支柱产业,但依托煤而不能依赖煤,半个多世纪的挖煤并没有让山西富裕起来,反而生态的破坏使山西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尤其是导致资源型的县市经济畸型发展:煤炭兴即全盘活,煤价跌则整体衰。所以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效益,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县域经济转型的必然。对于缺乏矿产资源的县区,应充分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和观光旅游等,实现无矿产资源条件下经济跨越发展的大突破。山西立地条件决定了山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性和统筹性,即在省域内率先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大统筹,市域内的小统筹,促进县域经济加快转型,

    15、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第三章 县域经济转型跨越的总体经济分析本章是从全省的角度看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从总量上分析省域经济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支撑,说明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经济基础,明确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发展空间,并从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一、经济发展总量分析山西目前已进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阶段,整个经济走上了全面转型跨越发展的轨道,呈现出了总量提升、结构优化的特征,在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战略目标下,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全省GDP总量突破了9000亿元大关,达到9088.06亿元,增

    16、长速度为13.9%,离万亿仅半步之遥,县域经济发展趋于活跃、转型发展的成效正在不断显现。从发展趋势上判断,山西经济将处于一个高质量的持续增长过程中,但在转型发展基础上,实现跨越发展的道路仍然艰巨。见表1。表1 山西经济总体发展水平项目年 份GDP总量(万元)增长幅度(%)人均GDP(元)折合美元数(元)全国人均GDP(元)全国增幅(%)200620072008200920104746.55696.26933.737365.79088.0611.815.98.55.513.91410616835203982154426385180822132937315439001650020169237082

    17、55752820910.711.49.08.710.3亿元%图1 20062010年山西GDP总量统计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山西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人均GDP。由于全省经济总量是由县域经济构成的,所以从其总量中可以看到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后由于煤炭等矿产资源价格的上涨,山西的经济总量呈现出快速的增长,2006年2007年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2007年增幅达到15.9%的高增长。这其间资源型县域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县市30个,几乎是青一色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大县,其中排名最前的是河津市、孝义市、尧都区、长治郊区、介休市和

    18、柳林县等。但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资源整合,全省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出现大幅下降,全省经济2009年仅增长5.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7%,从图1可以看出其变动曲线的波幅远大于全国的波幅。2010年随着资源和要素的整合优化,经济出现了V型反转,突破了9000亿元大关,增幅达到13.9%,说明山西作为能源基地的产业基础扎实,已具备了转型发展的条件。2011年前三季度增幅达到13.2%,预计全年增幅在13%以上,高于国家9%的目标。从数据可以看出,山西目前的经济仅处于转型发展的起步阶段,资源整合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仅是为转型发展打下了基础,因为全省经济的发展仍然依赖于资源的开发,接续

    19、产业还相对滞后,农业县区、特色旅游资源县区发展还较落后,转型发展面临着层次性的推进。应首先实现资源型县市区转型带动农业县区转型,才能实现县域经济和全省经济的跨越发展。二、产业发展分析从产业发展来看,煤、焦、冶、电、钢铁等重型工业仍然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对GDP的贡献率在八成以上;农业生产呈现出总量上升、比重下降的态势;服务业稳定增长。总体来说产业结构保持相对的稳定,说明结构的调整还有较大的余地。见表2。表2 上年=100 产业发展统计分析表 单位:亿元 %年份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国三次产业比总值增幅比重总值增幅比重总值增幅比重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20、112.8115.9108.5105.4113.9113.22767.73119.73135.84775.95635.05026.05.1-0.22.54.26.14.95.75.24.36.56.22755.73454.54242.43993.85161.24557.915.617.26.41.918.617.456.557.358.054.356.81846.22257.92759.52886.93363.42846.010.016.312.610.59.18.537.837.537.739.237.011.1:47.9:40.910.8:47.3:41.910.7:47.4:41.810

    21、.3:46.3:43.410.2:46.8:43.0注:2011年为前三季度图2 三次产业增长变动幅度 从表2、图2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的总量变动及增幅各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二产业的增幅受市场环境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较大,波动和总量变动也较大;农业产业变化具有独特性,年际波动幅度大,在-0.26.1之间,但总量呈现出持续的增长态势,这是一大亮点,说明山西农业受市场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较小,尤其是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农业生产的动力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的增幅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但产出总量在提升。总之,产业发展呈现出农业产业增幅波动,但总量增加;工业探底回升,势头强劲;服务业总量提升,增幅趋降。总体说

    22、明,实体产业的发展还具有较大的潜力,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利用综改区的机遇提质增量,这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绝对比重,并具有继续加强的趋势,煤、焦、电、冶、钢铁等又占了绝对比重,而这些产业多集中在有矿产资源的县市,有的县市其比重更高。农业在经济总量中,呈现出比重下降、总量提升的特点,2009年农业比重达到6.5%,但这是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的被动提高;2010年的6.2%比重是农业丰收的结果,但也包括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农业的比重在短暂提升后仍然面临着下降的趋势,农村经济和农业的经营状况目前没有实质性的

    23、改变,同样面临转型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发展,农民收入翻番仅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最终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基本维持不变,提升速度趋缓,按照国际通行的提法,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应达到50%以上,而我省目前第三产业仅占经济总量的37%,低于全国43%的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说明山西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力还较大,尤其是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仓储等方面留有空间。既使是太原市作为全国的物流城市的地位也没有凸显出来,对太原城市圈的各县市区带动不大。分析判断:山西各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但结构的调整余地还较大,为县域

    24、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并拓展了空间,“调结构、促转型、步跨越”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突出发展新型工业,带动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以省域大统筹、市域小统筹,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山西的立地条件和特殊的资源环境,决定山西只能走“大工业、小农业、做强服务业”的道路。从长远来看,山西以煤为基的工业发展格局难以改变,但产业链的延伸和新型工业、制造业、电子科技、材料工业、食品加工等接续产业将不断增强;农业作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产业,其总量增加、比重下降的趋势仍将延续,根据山西的生产条件,农业的区域化、特色化发展是其必然选择;服务业发展潜力最大,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将会呈现

    25、出一个快速增长态势,物流运输、仓储集散、信息保险、旅游商贸等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产业的综合发展、县域经济的功能必须突出,形成以县域为基、省域协调的统筹发展格局。三、收入及城镇化水平本项分析是通过全省的收入消费状况和城市化水平,评估县域经济提升的空间,为“十二五”全省经济翻番提供依据。山西多年来工业化率一直高于城镇化率,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虽在大幅增长,但仍赶不上全国的平均水平,经济欠发达省份的特征明显。见表3。年份名 称 项 目20062007200820092010数量增幅数量增幅数量增幅数量增幅数量增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均消费支出城市居民

    26、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山西城市化率10027.73180.97170.92253.331.438.543.012.510.0413.120.0-1.0-5.71.011565.03665.78101.82682.632.138.544.015.315.2412.919.1-0.70.01.013119.14097.28806.63097.533.839.045.113.411.778.715.51.70.51.113996.64244.19355.13304.832.837.146.06.73.586.26.7-1.0-1.90.915647.74736.39792.73663.931.

    27、237.547.811.811.64.710.9-1.60.41.8表3 居民收入消费和城市化水平与全国比较 单位:元,%由表3和图3、4可以看出,山西城乡居民的收入年均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且总量不断提升,但大部分年份山西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且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与全国相比,山西城市居民收入由2006年相差1731.8元,扩大到2010年的3461.3元;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406.1元扩大到2010年的1182.7元,与发达的省份相比差距更大,在省域内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有拉大的趋势。说明山西经济虽在快速发展,但反映到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上远赶不上全国的平均水平。山西的产业必须有一个

    28、大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有一个大发展才能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所以县域经济必须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以非均衡的发展策略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增收优势,带动农业县区和57个贫困县的脱贫致富。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的快速聚集和城市化率的提高,为现代工业、商贸服务业、物流运输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山西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中期阶段(又称加速阶段),在不断的赶超中,2009年基本接近全国的城市化率,2010年山西城市化率为48.7%,全国为49.68%,虽然差距缩小,但城市化的质量较低,省城、地市城市规模过小,接纳产业和劳动力有限,县级城镇城市功能不全,还没有从区域发展中脱颖而出。但反映城乡居民

    29、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却普遍低于全国水平,说明山西居民仍然处于节俭的生活当中,山西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要实现突破,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势在必然。四、财政收入水平分析山西近年来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到2010年实现翻番,由758.1亿元增加到了1810.7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年均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财力的积累为统筹支持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创造了条件。见表4。表4 20062010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年份名称20062007200820092010数量增幅数量增幅数量增幅数量增幅数量增幅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1048.122.0838.34.01200.521.0730

    30、.5-1.11518.821.926.50.831538.020.81.26-1.11810.719.9217.8-0.88从表4和图5可以看出,山西省财政收入增幅强劲,年均增幅20%以上,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年增幅仅1.26%,但此后出现了强劲恢复,说明财政收入的基础仍较扎实;同时说明县域经济的财力持续好转,尤其资源型县市在这期间波幅较大,农业县市动荡较小,目前已进入较稳定的持续增长阶段。2011年前三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达到1812.9亿元,同比增长32.2%,是历史上第二增长高峰;同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自2006年以来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在财力大幅增长的同时,整个经济环境持续向好。总之,全省财政总量的增长,将对省域大统筹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尤其是对农业县市来说应是长期的利好。五、农业及发展条件分析山西的立地条件决定了山西难以实现大宗农作物的规模发展,国家仅把山西南部的汾河平原作为农业主产区。但山西多山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为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提供了条件,发展山上林下、沟域经济的前景广阔。虽然农业仅占山西GDP6%左右,但人口多、地域广仍然是农民生活的根本,其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加大投入,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优化生产条


    注意事项

    本文(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