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六单元单元教案.docx

    • 资源ID:27135986       资源大小:34.86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单元单元教案.docx

    1、第六单元单元教案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三首;有表现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季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本单元宗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半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单元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意思 ”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学情分析经过前期的学习与积累,学生不论是在知识储备上还是认知能力上,均有了一定的程度的提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

    2、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从单元选编的课文中感受其景色之美。但三年级孩子写作经验有限,想要让他们真正体会关键句的特点和作用,就已经不容易了,再加上学以致用,可想而知难度更大。教学时,教师既要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审美体验,同时又要引导他们深入到文字中去,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式,体会海滨小城不同地点的景物特点,进而准确感知小城的美。单元目标1. 认识44个生字,读准6个多音字,会写51个字,会写62个词语。2. 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背诵并默写。3. 能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4.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5. 摘抄课文中写

    3、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6. 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课时安排:12 -13课时教学过程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并能美观书写本课“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古诗。3.理解诗歌大意,能够借助诗歌语言想象天门山的景色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难点:感受诗歌意境美,激发对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一、激趣引入,板书课题1.板书“山”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都想到了哪些山名,同时简单说说自己对这座山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入:老师今

    4、天再带你们去了解一座山(补充板书:天门),同时简单补充对“天门山”的了解(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2.出示诗歌题目:望天门山,简单介绍诗歌作者李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因其诗歌想象大胆奇诡,富于浪漫气息,后人称其为“诗仙”)。二、自主朗读,感知画面1.教师范读诗歌,同时课件出示朗读停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强调指导,注意“帆”读第一声,“楚”的声母是翘舌音“ch”。同时指导学生书写“断、楚、至、孤、帆”五个生

    5、字,教师重点范写指导:“楚”,注意上面“林”右边的捺画变成点画,下面半部分的平捺要舒展;“孤”,左窄右宽,注意左边“子”的横画变成提画,右边中间部分是竖提,点两画,不能写成了一笔竖画。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注意记住教师强调的重点笔画书写。4.分小组朗读诗歌,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流畅。5.引导学生再读诗歌,看看诗人李白在天门山都看到了哪些自然景物。6.学生交流(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试着将诗歌画面画到纸上。三、精读诗歌,融境悟情1.过渡:孩子们,大家刚才为诗歌配的图画到底怎样呢?接下来让我们随着李白一起来到诗歌的情境中,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然后再看看自己画得是否符合诗歌意

    6、境。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试着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借助词义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师巡视了解自主学习情况,及时予以点拨指导。3.交流对词语及第一,二两句诗意思的理解。(1)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引导学生说说在这两句诗中自己对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教师重点引导他们理解“中断”(从中间断开分成两座山)“开”(断开),“碧水”(碧绿的江水),“至此”(到这里转向北流),“回”(回旋徘徊)。课件播放天门山风景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图说图。师:图中的天门山,江水都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教师简单板演天门山、楚江图,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结合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并交

    7、流自己的看法。(2)引导学生借助对画面的感知,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补充(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句,注意读出山、水的气势。4.继续交流对第三,四两句诗的理解。(1)课件出示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引导学生按照理解前两句诗的方法理解后两句诗中的部分词语意思,教师重点补充“相对出”(隔着长江相峙而立),“孤帆”(一叶孤舟),“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2)引导学生结合对词义的理解,看看自己接下来的图画又有哪些需要修改,调整的地方,教师巡视并给予点拨指导。(3)教师补充完成简笔画,同时指导学生

    8、根据简笔画试着描述后两句诗的意思,教师补充(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后两句诗,注意将语调略微放平缓点5.想象体验:如果你就是诗人李白,此时正乘船领略天门山的风景,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喜爱眼前的景色.)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诗人对眼前所见景物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6.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诗歌,读出自己的喜爱,赞叹之情。试着进行背诵,指名背诵展示。7.当堂默写诗歌。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过渡:孩子们,这首名传千古的诗歌还被谱成了好听的歌呢,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吧(课件播放歌曲望天门山,学生聆听并学唱)。2.教师小结:

    9、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最宝贵的财富,而李白的诗歌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孩子们,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本课的第二首古诗。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亦、抹、宜”三个生字,学会“饮、初”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够进行背诵。3.理解诗意,想象古诗的画面,感受西湖夏天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祖国河山的喜爱,赞美之情。一、回顾引入,解释诗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象,来,我们一起背诵望天门山。学生齐背古诗。师:这节课我们再跟随宋代著名诗人苏轼

    10、的步伐到杭州西湖去看看。课件出示西湖的图片和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简介诗人,教师简单补充(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引导学生读题,注意指导读准“饮”是前鼻音,“初”是翘舌音。同时引导他们猜一猜诗题的意思。师:孩子们,诗人一边喝酒,一边看西湖的美景,到底都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歌。板书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饮、初”,提醒他们注意“饮”右边“欠”的撇画要托住左边的竖提。而“初”左边是“衤”部。不要写成“礻”部,二、读中想象,感知诗意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试着准确读出诗句的朗读停顿。2.指

    11、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范读指导,提醒读准“亦、抹、宜”三个字的声调,还要读准“潋、滟”的读音。同时指导读好朗读节奏,课件出示:“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学生齐读诗歌。3.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古诗的方法,说说如何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引导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词义,并在此基础上再理解诗句的意思。4.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试着进行词义,句意的理解,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并及时予以点拨指导。5.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苏轼在西湖边饮酒赏景,他先后分别都看到了什么情景?(2)学生交流(先看到了西湖晴朗的

    12、,波光粼粼的样子,然后又看到了下雨时西湖云雾迷蒙的祥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对注释的理解,想象古诗描经的画面。同时出示前两句诗,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诗分别写出了晴天和雨时西湖的景象,同时引导他们抓住“晴方好,雨亦奇”体会诗人对两种情形下的西湖都十分喜爱的感情。(3)课件出示晴天,雨天西湖的美景图,引导学生观图并试着串讲第一、二两句诗意,教师补充(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同时进行感情朗读,注意体会诗人心中的美好感受。(4)质疑过渡:面对如此令人陶醉的西湖美景,大诗人苏轼想到了什么呢?

    1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第三、四句诗。(5)教师补充讲解关于“西子”的资料(越国的大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有“沉鱼之美”)。同时引导他们理解“欲”(如果),并在此基础上试着串讲后两句诗的意思,教师补充(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6)此时此刻,你站在西湖上,你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明镜、翡翠.)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诗人为什么要将西湖比作“西子(西施)”?(因为他觉得西湖跟西施一样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这样比喻的好处一一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喜爱。6.指导学生将全诗连起来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诗人对

    14、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7.引导学生尝试背诵练习,指名进行背诵展示,学生齐背。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过渡引入:大诗人苏轼在一天中欣赏到了西湖完全不同的景致,心中确实感到欣喜不已。其实,还有其他不少诗人也在西湖边留下了自己的诗句。2.课件出示诗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晓出净莞寺送林子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诗句。读中进一步体会诗人对于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3.教师小结:孩子门,关于美丽的西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著名诗歌,课下希望大家都找一找、读一读。相信你们会跟大诗人苏轼一样爱上西湖的。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第

    15、三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庭、未、磨、盘”4个生字,学会“镜、未、磨”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3.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体会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一、激趣导入,引入学习1.师生趣味诗句接龙(教师说前一句,学生对后一句),教师根据学生的接龙情况师生共同进行点拨、指导,同时对他们的表现予以肯定,表扬,并以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设置悬念。2.过渡引入:孩子们,刚才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课件出示诗歌)。3.简单介绍诗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二、探究交流,感悟诗意1.课件播放洞庭湖

    16、月夜风景图片,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引导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学生交流(仿佛看到了一幅朦朦胧胧的画面.),教师适时引入:孩子们,诗人刘禹锡到底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还是走进诗歌中看看吧。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根据经验读准诗歌的朗读节奏。4.指名朗读诗歌,教师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课件出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学生齐读诗歌。5.再读诗歌,试着借助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6.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通

    17、过探究交流或请教老师的方式争取弄明白。7.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相和”(互相映衬),“镜未磨” (水面无风,波平如镜),同时在学生对诗歌大意描述的基础上补充诗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8.指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诗歌中所描绘的月夜下洞庭湖朦胧唯美的意境。三、深入研读,感悟意境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诗歌,看看在这首诗歌中,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2.学生

    18、自读思考,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注意联系对诗歌大意的感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将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批注。3.学生交流。学生先交流。然后课件出示盘子中摆放青螺的图片,同时出示月夜下君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二者的形似,从中体会诗人大胆巧妙的想象。4.再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赞美之情。5.指导学生尝试背诵练习,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四、课堂小结,1.教师小结:洞庭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来这里观光旅游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孩子们,课下再搜集一些描写洞庭湖美景的诗歌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2.作业布置:(1)回家后将自己学到的三首古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2)小

    19、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类专题手抄报,并配上生动,丰富的图画。板书设计: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学反思: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目标1.认识“富、饶、优”等12个生字,学会“富、优、浅”等 12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参”,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难点:激发学生喜爱西沙群岛、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课件播放西沙群

    20、岛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风景非常美丽,有很多的鱼,珊瑚,鸟.),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是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引导学生交流对西沙群岛的了解,教师适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同时引导他们感知西沙群岛的特点(一群岛屿)及地理位置,意义(海防前哨),并简单补充(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主要由宣德群岛,永乐群岛,中建岛等构成,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2.过渡引题:西沙群岛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是一个富饶的地方(补充板书:富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那里走一走,看一

    21、看吧。3.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读准词语“富饶”一词的读音,同时引导他们借助生活认知说说对“富饶”的理解,教师补充(财富充足;物产丰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边听边注意文中生字词的正确朗读。2.学生自主朗读,提醒他们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过渡引入:孩子们,来自西沙群岛的美丽又可爱的动植物来到我们的教室啦,老师分别给它们取了有趣的名字,来,让我们认识一下它们吧。(1)抽取动植物形状的词语卡片,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及时进行朗读评价,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强调读准词语中的生字,如“挺”读后鼻音,“瑰”读第一声“

    22、gu”,同时注意“参”是多音字,在“海参”一词中读“shn”。学生齐读词语。(2)师生巩固词语朗读小游戏:将词语卡片随机发放给同学,再找其他没有拿到卡片的同学随机读词语,读到哪个词语,手持卡片的同学站起来接着重复朗读词语两遍。(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课文第4自然段中的排比句。4.再读课文,看看在作者的眼里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试着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可爱),教师板书:可爱,同时引导他们想一想,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可爱”的?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据回答板书:物产丰富。5.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够概括西沙群岛“可爱”的

    23、句子,课件适时出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引导学生明确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同时指导朗读句子。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教师巡视了解他们的交流情况,及时予以个别学生学习指导。2.指名学生班内交流识记生学方法,教师适时予以肯定,同时提醒他们运用巴有识字经验进行个性化的识记,重点注意运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的方法记住“饶、虾、瑰、优、飘、挺”等形声字,同时重点提醒注意“武”斜钩处没有撇画。3.出示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富、优、浅”等,引导学生边读边进行组词,扩词练习。(1)指名交流自己的组词情况,教师适时予以纠正

    24、、指导。(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想一想如何才能把这些生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适时进行部分生字的范写指导,如:“挺”字要注意笔顺,中间的“廴”是最后两笔,同时不要写成了“辶”部;“数”左边半部分“米”捺画变点面,下面“女”的横画变成提画,同时不要超过撇画,左右两边要注意穿插避让,整个字写紧凑,协调;“贵”上面不要写成了“虫”(后面没有点画),中间的横画较长。(3)学生自主描红。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针对书写共性问题进行强调范写。四、课堂小结课题中说西沙群岛是个“富饶”的地方,那这里到底都有哪些优美的景色以及丰富的物产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

    25、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 富饶 物产丰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能够用课文中的排比句式进行句子练习,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1.听写课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借助大屏幕进行自主评价,将写错的词语再次抄写3遍以进行巩固识记。2.指名运用其中的几个词语简单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西沙群岛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同时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课件出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学生齐读句子。3.过渡引入:这节课

    26、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课文竟是怎样描述西沙群岛的优美景色与丰富物产的。二、精读课文,体会文情1.引导学生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描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哪些段落又描写了它的“物产丰富”。教师适时点拨归纳(第2自然段写“风景”,第3-5自然段写“物产”)。2.感受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1)认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文章作者重点抓住了什么来表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的,画出相关句子。(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交流,课件适时聚焦“海水”,同时引导学生说说这里的海水有什么特点(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教师板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同时出示海水图片,引导他们理解“瑰丽无比”(

    27、就是非常美丽,无与伦比),并从文中找出都有哪些色彩(深蓝、淡青、浅绿、杏黄)。(3)讨论交流:西沙群岛海水的颜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美丽的特点呢?学生交流,课件适时聚焦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明确“海底高低不平”是造成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根本原因。(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段,注意在读中想象海水的美丽样子。3.了解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1)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3-5自然段,看看西沙祥岛的“物产丰富”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出有关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的句子。(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板书:珊瑚、海参、虾、鱼、鸟蛋。(3)课件出示西沙群岛海底动态图。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对珊瑚、海参、大龙虾

    28、、鱼等的认知(珊瑚的样子很可爱、有趣;海参的动作很慢.),课件适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概述,重点引导他们抓住“有的.有的.”体会珊瑚的形态各异,并适时引导学生借助对画面的感知展开想象,说说珊瑚可能还会有其他哪些样子。同时引导学生随文理解“蝠动”(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体会海参样子的可爱。(4)重点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再读思考:自己从这段话中都读懂了什么?师(课件出示“有的.有的.”句式):这是一组排比句,具体写出了鱼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样子各不相同,不过这句话很长,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句子间的短暂停顿,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同时引导他

    29、们用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学生自主练习说话,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句子说流畅、具体。学生齐读句子,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运用该句式进行说话练习。(5)再读课文第5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语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鸟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各种、遍地、厚厚的”等词语体会这里的海鸟多,因而鸟蛋也多。课件播放西沙群岛茂密的树林图片,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海鸟?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因此也为海鸟提供了良好舒适的生存环境。(6)指导学生将课文第3-5 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4.过渡:孩子们,西沙群岛一直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祖祖辈

    30、辈生活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你们喜欢吗?(喜欢)是啊,对于这块美丽,富饶的地方,哪一个中国人不喜欢呢?孩子们,对于西沙群岛今后的发展,你们都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呢?(1)学生畅谈(更美丽,更富饶.),课件适时出示句子:“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从中进一步体会对西沙群岛及祖国的热爱和美好祝愿。(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读出对西沙群岛的喜爱、自豪与祝愿的感觉。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欣赏了五光十色的海水,更了解了

    31、她海底丰富的物产。老师建议你们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更多关于西沙群岛的资料,从多方面感受那里的美丽与富饶。板书设计:18、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可爱)物产丰富:珊瑚、海参、大龙虾、鱼、鸟蛋教学反思:19、海滨小城教学目标1.认识“滨、鸥、胳”等 12个生字,学会“滨、灰、渔、遍”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臂”,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理清脉络。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景物及其特点。难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谈话交流:孩子们,你们去过看过大海吗?如果去看过,能不能说一说大海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学生交流,课件适时播放大海、海滩等风主简单说说观图感受(天很蓝,.)。教师小结引入:大海确实很海水也很美,而住在大海边的人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在图画一样的世界里。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大海边游览观光,还要去感受一下住在海滨小城的人们正享爱着的与海为邻的美好时光。3.板书课题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单元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