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品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 新 人教版.docx

    • 资源ID:26952101       资源大小:310.73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 新 人教版.docx

    1、精品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 新 人教版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高一地理试卷(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读下图,完成1-3题。 1.、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原始型 B.原始型和现代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2.与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A.战争 B.疾病 C.生活水平差 D.老年人口多3.与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回答4-5题。阶段出生率(%)死亡率(%)

    2、自然增长率(%)38241429171238320 61310034.下列排序,能正确反映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的是( )A B C D5.由表中数据判断,目前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读下图回答5-7题。6.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7.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A阶段 B阶段 C阶段 D阶段联合国发布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中国人口在达到峰值后,将于2050年回落到134亿,到本世纪末回落到10亿。我国1980

    3、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和2015年进行了两次调整。下图是我国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预测图。据图回答8-9题。8.根据预测,我国人口变化将出现 ( )A人口总量会呈现下降趋势 B本世纪末人口将达到新高C人口在本世纪中期将持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持续下降9.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促进人口的迁移 B延缓老龄化的趋势C改变人口的增长模式 D导致男女性别比明显增大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0-11题。最大移民接收国美国4 280俄罗斯1 280德国1 080最大移民输出国中国3 500印度2 000菲律

    4、宾70010.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A. 多为发展中国家 B. 多为发达国家 C. 均为南半球国家 D. 均为西半球国家11.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 语言优势 B. 文化水平高 C. 经济差异 D. 国家政策优势2017年2月21日,为期40天的2017年春运大幕落下。全国道路、水路、民航、铁路运送旅客总量超过了29亿人次。结合下图回答12-14题。12.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分别为( )A. 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

    5、 农村城市,城市农村C. 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 农村农村,城市城市13.促使我国这种人口大量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A. 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 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C. 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 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好14.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 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 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 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该表为全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分析回答15-16题人口普查大陆地区人口总数10年增长率()0-14 岁(%)15-59岁(%)60岁及以

    6、上(%)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城市化水平(%)第五次(2000年)127亿11.6622.8966.7810.333600人36.2第六次(2010年)13.4亿5.8416.6070.1413.268900人46.615.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老龄化进程加快 B劳动力性别比例失调C. 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16.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A. 自然环境因素 B. 政治因素C. 婚姻家庭因素 D. 社会经济因素深圳市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

    7、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据此17-18题。17.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其( )A.人口的迁移 B.人口的出生率 C.人口的自然增长 D.人口的死亡率18.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原因是( )A.营养好 B.女性比例高,寿命长 C.人口年龄结构轻 D.文化教育水平高下图为2015年2月14日新闻联播春运报道引入的“XX迁徙”我国部分地区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光线强弱则代表人口迁徙的数量,光线越亮,人口迁徙的数量越大。据图回答19-20题。19.近年春节节前,大量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是( )A. 快捷便利的交通 B. 改革开放的政策C. 迅速发展的

    8、经济 D. 传统的家庭文化20.2015年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原因有( )A. 春节游客多,长途旅行不安全B. 春运压力大,就近换乘其它交通工具C. 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D. 冬季气温低,短途旅游更适宜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21-22题。某岛国2016年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最适宜的人口数实际供养的人口数45万25万35万2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A. a B. b

    9、C. c D. d22.若2015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A. ZYX B. XYZ C. YZX D. ZXY下表反映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类型的关系。读表回答23-24题。生活类型富裕型小康型宽裕型温饱型可承载人口(万人)85 35893 894104 330117 37023.由上表可以看出()A. 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 B. 土地人口承载力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C. 生活消费水平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D. 土地人口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24.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是()控制人口数量

    10、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对外开放程度A. B. C. D.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 10023 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22 000395青海、西藏10 0001 000425.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26.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充分

    11、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 B. C. D.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下图为四个国家人口性别比例曲线,回答下列问题。27.曲线表示俄罗斯(前苏联)的性别比,造成1950年这一时期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战争 B移民 C疾病 D国家政策28.若图中的曲线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例,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C男性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D女性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12、29.曲线峰值的出现可能带来的问题有( )人口老龄化 男女比例失调 社会秩序混乱 缺乏劳动力A B C D30.下列关于环境移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我国西南地区可能会出现环境灾害移民我国环境污染移民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生态移民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不会出现环境移民三峡移民属于生态移民A. B. C. 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3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时,人口自然增长最快,人口数量达到顶峰。( )32.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33.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增长速度就越快。( )34.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很

    13、高,人口死亡率均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 )35.江苏省内存在苏南人口迁往苏北的趋势,这主要是经济差异的作用。( )36.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 )37.一般说来,相同环境下,人口合理容量大于环境人口容量。( )38.若某地的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39.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区域的资源丰富程度。( )40.人口容量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41.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7分)

    14、地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全世界2.40.91.5A国0.91.1B国1.50.60.9C国3.70.63.1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C国属于上图中的 (填-)阶段。(5)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率下降,其次是_率下降,最后导致_率的下降。4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读下面柱状图(资料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材料二 下表为1997年各大

    15、洲及不同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数据。(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方面考虑,其主要原因是_。(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_ _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带来的突出社会问题有:_ _;(3)根据表中数据,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非洲的是_洲,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洲。(4)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 ,原因是 43.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此

    16、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地区/类别川东川西人口密度(稠密/稀疏)分布地区(盆地/谷地)(2)每年都有四川民工大量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3)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政府应如何安置这些劳动力?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高一地理试卷参考答案1.D 2.D 3.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1.区域的人口增长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故符合传统型模式;区域的人口增长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符合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2.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由于人口寿命较长,故死亡率高是因为

    17、老年人口比重较高。3.模式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少年人口所占比重大,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小,故与D图符合。4.D 5.D【解析】试题分析:4.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出生率低,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符合图表中,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为图中,然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为,故选D。5.由表中数据结合上题分析判断,目前该国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故选D。考点:人口增长模式转变6.D 7.B【解析】试题分析:6.由图甲可知,该城市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低,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地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

    18、长模式。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较缓。7.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该城市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图乙中下侧横轴表示死亡率、上侧横轴表示自然增长率、右侧纵轴表示自然增长率、左侧纵轴表示出生率。根据图甲该市出生率8、死亡率4、自然增长率4的状况,只有阶段符合题意。考点:本题借助地理统计图考查人口增长模式。8.A 9.B【解析】试题分析:8.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所以,人口总量会呈现下降趋势,A正确;根据资料可知,我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前达到峰值,之后开始回落,B、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前提下有波状上升,D错

    19、误。9.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新生儿增多,使得老年人口比重有所下降,从而延缓老龄化的趋势。考点:人口数量变化。10.B 11.C【解析】试题分析:10.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接收国多为发达国家,A错,B对。俄罗斯、德国为东半球国家,美国为西半球国家,C、D错。11.根据材料,影响菲佣迁往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等地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差异,这些地区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环境,C对。语言没有优势,不是迁移的因素,A错。文化水平高,不是迁移做家政的主要因素,B错。与政策关系不大,D错。考点:人口的迁移方向及原因。12.A 13.C 14.C【解析】12.春节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口迁移方向以城市农村为主;

    20、春节后,外出去城市打工,人口迁移方向以农村城市为主,故A项正确。13.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是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其他说法不是主导因素,故可以排除A、B、D项。14.返乡就业可以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率,提高收入可以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春运长途客运量会减少,故C项符合题意;返乡就业可以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点睛】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15.B 16.D【解析】15.根据表中数值可以看出,第六次人口普查比第五次的自然增长率下降,0-14岁的少儿比重下降,15-59岁的劳动人口比重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受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

    21、。16.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和交通条件的发展,自然环境、政治、婚姻家庭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减弱,而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加强。17.A 18.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问题。17.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的影响,而影响深圳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迁移。18.由于深圳的人口数量主要由人口迁移影响,故主要是青壮年人口,故选C项。19.D 20.C【解析】19.近年春节节前,大量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外出儿女尽量回家和父母团聚过年。20.2015年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

    22、,说明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的人口流动增多了,也就是说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了。21.D 22.D【解析】2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四类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的最小的那个,就是我们所示的木桶的短板效应,所以选D。22.2015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跟表中数据,可知岛国实际供养的人口数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所以ZXY正确。23.A 24.C【解析】23.由上表可以看出,土地人口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土地人口承载力不一定小于土地的人口合理容量,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所以A正

    23、确。24.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消费水平不是提高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正确途径,所以C正确。25.B 26.C【解析】试题分析:25.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青海、西藏这三个地区的生物总量是105100万吨,88600万吨,10000万吨,它们的承载力是23000万人,22000万人,1000万人,因此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26.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发挥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能够增大人口容量,故该题选C项。27.A 28.B 29.B

    24、【解析】试题分析:27.图中曲线的性别比小于100,说明男性少于女性,造成这一时期性别比较低的原因是战争,A正确。2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女性比例高于男性,B正确。29.曲线峰值表示每100名女性对应115名男性,说明男性比例偏高,可能带来的问题有男女比例失调、社会秩序混乱,B正确。考点: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能力30.A【解析】“生态移民”是指因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环境移民,故新疆、内蒙古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严重;陕西和山西因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严重。31.B【解析】试题分析

    2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时,人口自然增长最快,但人口数量还在快速增长中,不会达到顶峰。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为零时,人口总数不再增长,人口数量达到顶峰。32.B【解析】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是高高低,传统型是高低高,现代型是低低低,因此,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有可能是原始型,也有可能为现代型,故该说法是错误的。33.B【解析】人口增长速度受到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生育意愿,一般而言,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生育意愿逐渐降低;人口机械增长主要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一般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除此之外,人口增长还受到

    26、其他因素影响,由此可知,生产力水平越高和人口增长速度越快之间,没有正相关的关系。34.B【解析】发达国家虽然医疗水平高,但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死亡率仍然较高,有可能高于发展中国家。此题说法错误。35.B【解析】导致人口迁移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苏南经济发达,苏北经济较落后,所以人口由苏北移向苏南。36.A【解析】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37.B【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而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故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

    27、境人口容量。38.B【解析】若某地的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相当,表明人口已经达到最大值,人地矛盾比较突出,人地关系不协调。39.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的特征。人口容量的警戒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应控制在人口容量的最终警戒线以内。40.错误【解析】人口容量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和消费水平呈负相关。41.(7分,每空1分)(1)0.2 (2)韩国 (3)现代型或低增长阶段 (4)(5)死亡 出生 自然增长 【解析】试题分析:(1)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结合表格数据计算出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2 。(2) 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A人

    28、口负增长,是发达国家,德国。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应位于非洲,是肯尼亚。B国是韩国 。(3)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或低增长阶段。 (4) 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C国是过度型增长模式,应填入第二个括号内。(5) 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首先是死亡率下降,其次是出生率下降,最后导致自然增长下降。42(12分)(1)外来流动人口多(2分)(2)老龄化 (1分)老年人口多,社会负担加重;(2分)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国防兵源不足、老人生活孤单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等。(2分)(3)拉丁美 (1分) 欧 (1分) (4)高 (1分) 发达国

    29、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大(2分)43.(11分)(1)(每空1分)地区/类别川东川西人口密度(稠密/稀疏)稠密稀疏分布地区(盆地/谷地)盆地谷地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中。(2)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2分)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对民工有较强的吸引力。(2分)(3)给出优惠政策,让回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回乡民工参加工作;政府组织培训农民工,提高家民工素质。(3分)【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的分布、人口迁移。(1)人口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平原、盆地地形,人口相对稠密;山区则人口较少。(2)民工流动主要源于经济原因,中国东部沿海大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学年高一地理月考试题 新 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