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实施方案1.docx

    • 资源ID:26431755       资源大小:89.3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实施方案1.docx

    1、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实施方案1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初 稿)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推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建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掌握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摸清各地区、各行业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评价信息化工程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建立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政府科技计划的重大创新。该体系是我国工业信息化进程的晴雨表,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判据,是政府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科学管理工具。它的建立和应用,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2、的业绩以及各地区、各行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绩效;有助于形成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竞争机制,从而推进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深入实施。一、指标体系设计思路本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为目标,突出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构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既科学合理,又简洁适用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十五”开局年为基数,提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用以提供客观决策参考。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是:1准确把握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在指标设计中,始终将“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产品创新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生产制造自动化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和以财

    3、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为评价制造业信息化的核心。2突出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要求、基础条件(投入)和实施绩效(产出)三个视角,建立评价制造业信息化的三维指标体系,系统科学地评价制造业信息化的进展及其发展态势。:信息化技术要求:信息化基础条件(投入):信息化实施绩效(产出)图1制造业信息化三维评价指标体系3面向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三个层面,建立起全面立体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系统。该系统以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评价为核心和基本单元,包括企业个体评价、企业总体评价、行业评价和区域评价等四个子系统,如图2所示。图2 制造业信息化评价系统结构图4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关联度分析法,明确影响制造业

    4、信息化的三重因子,即核心因子、关联因子和边缘因子(如图3所示)。并相应选择三个层次的指标,即核心指标、关联指标和边缘指标,对不同层次的指标赋以不同权重。其中核心指标是关键性指标,占有较高权重,关联性指标和边缘指标权重依次降低。由于边缘指标对信息化指数的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本指标体系的设计中不予考虑。图3制造业信息化功能因子5在指标体系的数据采集上,考虑到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涉及企业个体、整体、行业和区域四个层面,数据采集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指标数据要始终体现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考虑国家进行测评的严肃性,指标数据要体现其权威性;二是满足评价的多层次性要求。在区域和企业整体评价中,以统

    5、计数据为主,同时,部分数据采取典型企业调查获得;对企业个体评价,则主要采取专家评价的方法,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6在信息化指数模型的设计方面,综合参考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测度模型和方法,如马克卢普范式、波拉特范式、日本RITE指数模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IPU模型)、美国厄斯的三因子多参数模型以及哈叶斯-埃里克森的对数模型等,在比较其优劣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了本指标体系和信息化指数模型。7在以上评价指标模型的基础上,评价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总结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总体特征,同时发布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相关指数,包括制造业信息化综合指数、企业信息化指数、行业信息化

    6、指数和区域信息化指数,形成指导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评价尺度和标准。8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和指数模型,选择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典型区域,开展实证研究,提供比较分析。同时为修正和完善指标体系提供依据和参考。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1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价包括企业个体信息化评价和企业整体信息化评价两个层面。其中企业个体信息化评价是指对特定的单个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企业整体信息化评价是指对特定企业群体总体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企业信息化影响因子的结构分析如图4。:设计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市场营销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图4 企业信息化功能因子结构图如图示,技术结构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因子,包括设计

    7、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市场营销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四个方面。企业信息化的关联因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描述:一是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投入),包括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水平、信息技术及基础设施投入两个主要因子;二是信息化实施绩效(产出),包括企业效益水平、创新能力水平、资金周转水平、管理效率四个主要因子。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评价和个体水平评价指标有所不同,其指标体系分别表达为表1 和表2。表1 企业信息化(个体)评价指标体系类别名 称指 标数据来源核心 因子(Fk)技术结构 设计自动化水平1CAD投入占设计支出的比重;2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水平(单维或多维CAD)统计数据 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生产用

    8、微电子设备控制率 数控机床及自动化生产线统计数据 市场营销信息化水平1网上销售率2网上采购率3是否建立自有网站专家评价 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1企业办公自动化(OA)水平2企业MRPII、ERP、SCM、CRM等相关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专家评价关联因子(Fr)投入水平 信息化人力资源水平员工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所占比重统计数据 信息技术及基础设施投入水平1信息技术及设备投入占固定资产比重2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3软/硬件投资比例专家评价绩效水平 效益水平1人均劳动生产率变化弹性2单位能耗变化弹性统计数据 创新能力 新产品产值增长率变化弹性 无形资产(专利)增长率变化弹性统计数据 资金周转水平 资金周转率变

    9、化弹性统计数据 管理效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化弹性统计数据*注:变化弹性 = (实施信息化工程后该指标的变化率/实施信息化工程前该指标的变化率)* 100%表2 企业信息化(整体)评价指标类 别名 称指 标数据来源核心因子(Fk)技术结构 设计自动化 CAD普及率统计数据 生产过程自动化 生产用经营设备的微控制率统计数据 市场营销信息化 自有商务网站普及率 上网企业比重CNNICCNNIC 企业管理信息化 OA普及率 ERP普及率典型调查关联因子(Fr)投入水平 信息化人力资源水平 员工受大专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统计数据 信息技术及基础设施投入 每百人电脑拥有量 信息技术及设备投入占固定资产比重

    10、软/硬件投资比例统计数据绩效水平 效益水平 人均劳动生产率变化弹性 单位能耗变化弹性统计数据 企业创新能力 新产品产值增长率变化弹性 无形资产(专利)增长率变化弹性统计数据 资金周转水平 资金周转率变化弹性统计数据 管理效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化弹性统计数据2行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在行业信息化评价中,行业内的企业信息化为其核心因子,行业内信息化基础设施、行业内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行业信息资源水平以及行业内在技术结构四个方面为其关联因子,其结构如图6所示。图6 行业信息化功能因子结构图其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表3 行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类 别名 称指 标数 据 来 源核心因子(Fk)本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

    11、同表2同表2同表2关联因子(Fr)行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中介服务机构水平1中介机构数量2中介机构人员水平3中介机构产值统计数据行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比照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相关指标行业信息资源水平信息存储量 文献拥有量 数据库拥有量 统计数据信息生产量 期刊发行量 报纸发行量 图书及其他出版物发行量统计数据行业技术结构行业内产品结构状况 行业内产品的高级化水平统计数据3区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区域信息化评价中,企业信息化为其核心因子,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信息资源水平和制造业内在技术结构四个方面为其关联因子。结构如图7所示。图7 区域信息化功能因子结构图其评价指

    12、标体系见表4。表4 区域信息化指标体系类 别名 称指 标数 据 来 源核心因子(Fk)本地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同表2同表2同表2关联因子(Fr)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软件企业水平1软件企业数量2软件企业产值3软件产品数量4软件产品水平信息产业统计数据中介服务机构水平4中介机构数量5中介机构人员水平6中介机构产值统计数据区域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光纤光缆水平 长途光缆长度/平米统计数据微波通信水平 每平方米卫星站数统计数据电话线路水平 每千人拥有电话主线数统计数据区域信息资源水平信息存储量 文献拥有量 数据库拥有量 统计数据信息生产量 期刊发行量 报纸发行量 图书及其他出版物发行量统计数据制造业技术结

    13、构低技术制造业 低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部制造业产值比重统计数据中技术制造业 中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部制造业产值比重统计数据高技术制造业 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全部制造业产值比重统计数据三、指数模型与计算选取2001年有关数据为基础参数,计算相关数据的标准值,然后获得相关的指数,包括:区域信息化综合指数(MII)、行业信息化指数(HII)、企业信息化指数(EII)。以企业信息化指数为例,其计算公式为:EII=(PKWK+PRWR)式中,PK、PR分别代表核心因子和关联因子的标准值,WK、WR分别代表核心指标和关联指标的权重; MII和EII依此方法得到。四、指标体系应用1应用设想(1)以本指标体系框架为

    14、基础,建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年度评价与发布制度,定期发布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指数和发展报告。(2)以本指标体系框架为基础,建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期评估制度,定期评价全国及地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进展情况,监督工程推进。 (3)开展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典型企业、行业、区域排名及示范案例研究,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服务。(4)建议在湖北成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测评中心。2应用程序(1)由科技部组织专家对本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并适时发布本指标体系构成方案。(2)组织全国典型企业、行业、区域进行试点,并逐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3)开展全国性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方案学习、培训工作。(4)正式开展全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

    15、并发布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五、项目组织本指标体系研究工作由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整合湖北省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及企业等方面的专家共同承担。主要参与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国家CA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公司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神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信息产业厅湖北省经贸委主要参与人员有:胡树华武汉理工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厅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马费成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黎苑楚湖北省科技厅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黄科舫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博士、研究员万立国家CA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教授李勇湖北省科技厅研究院博士、工程师陆伟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博士黄培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实施方案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