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能力方面: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解决方法:(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
2、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具准备:课件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2、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七、教学程序问题探讨给学生呈现P70图,提出下列讨论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3、观察此图,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播放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的多媒体动画。设计下表让学生填写:项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膜外、膜内浓度高低是
3、否需载体蛋白是否消耗ATP实例讲述(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1、自由扩散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ATP,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等。2、协助扩散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是因为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有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3、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
4、叫做主动运输。如Na、K、Ca2的吸收。(二)胞吞和胞吐结合P72图讲解。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三)总结重点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两种被动运输的方式有什么异同,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四)布置练习作业73(五)板书设计第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项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膜外、膜内浓度高低膜外高,膜内低膜外高,膜内低膜外低、膜内高是否
5、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需要需要是否消耗不需要不需要需要实例、甘油、乙醇、苯、水红细胞吸收a、K、Ca2、氨基酸二、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1、胞吞2、胞吐习题:1物质进出细胞,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 ,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 。2有些物质的分子很小,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象这样,物质通过 进出细胞,叫做 。3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 等,不能自由的通过细胞膜。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 (称为 ) ,能够协助 等一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种方式称为 。4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 。5从 一侧运输到 一侧。需要 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 ,这种方式叫做 。6主动运输的意义:主动运输保证了
6、活细胞能够按照 的需要,主动的 所需要的 ,排出 。7填表比较:项 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浓度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消耗细胞内的能量举例8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 在 ,这部分内陷包围大分子,然后从该部位分离下来,形成 ,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 。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 ,然后移动到 并与之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做 。章小结【例题讲解】例1:任何一种细胞均有细胞膜,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A只是脂质 B只是蛋白质C脂质和糖类 D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变式训练: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AC、H、O、N BC、H、O CC、H、O、P DC、H、O、
7、N、P例2:细胞膜在完成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等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的是( )A蛋白质 B脂肪 C核酸 D磷脂变式训练: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密度减小,而面积扩大。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细胞的代谢速率将( )A加快 B不变 C减慢 D停止例3: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正确的是( )A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涨破细胞 B用针扎破细胞C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 D用石英沙研磨细胞变式训练:将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9%的食盐溶液中制成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红细胞的状态变化是( )A不能确定 B正常状态 C细胞膜破裂 D细胞皱缩例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8、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细胞处于生活或死亡状态C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 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变式训练:将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 )A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CK+和NO3-进入液泡 D水分和溶质自由的进出细胞例5: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A磷脂分子排列为双层 B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C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变式训练: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反映该特点的实例有
9、( )白细胞吞噬病菌 蛋白质不能通过细胞膜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水分子能够自由进出细胞细胞融合A B C D例6:放在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C洋葱表皮细胞 D干种子细胞变式训练:下列对质壁分离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B、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小C、细胞壁无伸缩性,而原生质层有伸缩性D、细胞壁的伸缩性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小相同例7:实验证明,餐后肠腔中葡萄糖浓度高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可以顺浓度梯度被吸收;当肠腔中葡萄糖浓度下降至显著低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仍能被迅速地吸收。
10、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以下列哪种方式吸收葡萄糖(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变式训练: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需要消耗ATP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CO2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进入细胞【巩固练习】1 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I,II,III)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 )AIIIIII BIIIIIICIIIIII DIIIIC BABACDBAC18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K+通过原生质层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19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杀菌的原理
11、是: ( )A 盐水中的氯离子有杀菌的作用 B 高浓度盐水中水分不足,不利于细菌生长 C 细菌由于脱水而死亡 D 钠离子有杀菌作用20一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一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可能是因为:( )A 该细胞是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 B 该细胞是死细胞 C 蔗糖溶液浓度太小 D 实验操作不正确21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细胞,再进行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A 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成分不同 B 两种海绵细胞的脂质成分不同 C 两种海绵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不同 D 两种海绵细胞的细胞膜上上的蛋
12、白质空间结构不同22下图表示某种特质分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1)图中的物质分别是: , , ,(2)图中物质运输的方式是 ,判断的依据是 (3)如果该细胞是人红细胞,则甘油K+、苯三者中,不可能是物质的是 。23有人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把人和鼠的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此细胞在37下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后的细胞表面,请分析:(1)两种颜色均匀分布是由于_的结果。(2)这一实验结果,能证明细胞膜的结构上具有_的特点。24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
13、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是 ,B是 ,C是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_(3)乙醇、CO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 、 。25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4)在a 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
14、程是图中编号 。(6)如果此为神经细胞膜,则当其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Na的流动过程是编号 。26根据上图所示,继续回答下列问题:如果该图表示肝细胞的细胞膜,在ad四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中,表示水进出的是 ,表示K+运输的是 (用字母表示)。甘油、胆固醇等之所以能优先透过细胞膜,主要与 等有关。如果该细胞为甲状腺细胞,给狗注射适量的Na131I,可见细胞中131I先上升后下降,原因是 。如果该细胞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比较,则膜结构中 的含量下降。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若该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代谢活动加强,则该膜结构特点表现为 。若将该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则该膜结构将会变 。 2019-
15、2020年高中生物 4.3群落的结构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C:理解)2、描述群落的结构体征。(B:识记)3、种间关系。(C:理解)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2、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3、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
16、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种间关系。2.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五、教学用具: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结合“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1.可以从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肉食性鱼、植食性鱼等方面举例。 2.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
17、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二)归纳提炼“群落”的概念 教师:结合问题探讨中池塘生物种群组成的例子,强调各个种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群落的概念。根据学生的归纳情况,突出“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等判断要点。 学生:通过实例提炼出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提问: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教师:结合课本P71研究群落图表设问: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和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有什么不同?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学生:阅读课本
18、P71研究群落的图表内容,回忆上一课时的探究活动。讨论:群落研究的内容和种群研究的内容的区别,以及研究群落的意义。 使学生领悟: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认识。(四)探讨“群落的物种组成” 教师:1)结合课本P72图4-8、图4-9、相关信息,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的相关图片和物种资料。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森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别,包括常见的物种、占优势的物种等。 2)引导学生归纳丰富度的概念。 学生:1)观看课件展示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对比、回答:新疆北部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
19、成,而福建武夷山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2)归纳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并理解物种丰富度的差异主要与气候有关。 教师:通过对课前学生活动作谈论,总结。提问:1)统计出的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能否代表该取样地点物种的丰富度?有哪些原因使取样地点的物种丰富度不同?2)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哪些方面表现得较好?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学生:仔细采集样本中的小动物,做好统计记录,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学生:讨论、回答: 1.探究活动的统计结果可以区别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的差异,但不能完全代表该取样地点物种的丰富度。物种的生存环境、气候条件、物种之间的关系、人为因素等都会影响丰富度。 2.小组间进行交流,对实
20、验本身提出改进的意见,对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自我批评。 (五)、探讨“种间关系” 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P72-73的资料分析,再进行讨论: 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数据的能力。为下一环节学习种间的四种关系做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图4-10种间关系。 设问: 1.在资料分析中,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猞猁与雪兔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什么? 2.请举出
21、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的例子。 学生:读图,理解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的概念。 学生:思考、回答: 1.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猞猁与雪兔之间是捕食关系。 2.列举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的其他例子。教师:及时对学生列举的例子进行评析。使学生明白种间的关系非常普遍;竞争不仅是对食物的相互争夺,还包括对资源和空间的相互争夺。 (六)探讨“群落的空间结构” 教师:结合课本P74-75图4-11、12、13,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图片,并对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进行对比。 设问: 1.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2.这些结构有什么意义? 3.植物的垂直分
22、层与动物的垂直分层有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图片,讨论、归纳: 1.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的特点,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的特点。 2.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如阳光。 3.在垂直方向上,动物的分布依赖于植物的分布。 教师:使学生认同不同群落在结构上的差异与气候、人为因素等有关;不仅陆地群落具有空间结构,水生群落一样具有。 七、板书设计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群落:同意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体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更高层次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三、种间关系1、捕食2、竞争3、寄生4、互利共生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六、作业设计课本P77练习,根据所剩时间的多少,适当补充本节练习题(内容见下面的练习题)。 八、教学反思第3节群落的结构包括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此课时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为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下为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鉴于课时内容地位,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群落的结构及基本特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时的内容也与现实紧密联系,即学生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立体农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