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曲靖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初中语文学科》.docx

    • 资源ID:24922883       资源大小:34.4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曲靖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初中语文学科》.docx

    1、曲靖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初中语文学科2020年曲靖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初中语文学科 育萃教师祝您考试顺利一、单选题1、在初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的相关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B.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代表作有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王昌龄的古从军行和李颀的塞下曲C.“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贾岛等人D.江西诗派是宋代文学流派,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诗歌理论强

    2、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2、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带有插图的教科书的教学效果要优于纯文本的教科书。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插图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个系统? ( )A.助读系统 B.练习系统C.范文系统 D.知识系统3、阅读以下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教材中有许多可挖掘的开放性教学因素。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学生的生活时空与思维时空纳入教学体系。这样做既可充实教材和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拓展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实践活动以课堂学习为基础,融学生的学习

    3、和生活为一体,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演课本剧、开故事会、举办新闻发布会、自办小报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组建朗诵、书法、写作等课外兴趣小组,或帮助学生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基于材料倡导的综合性语文教学,下列理解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有待教师和学生去开掘B.教师只要处处留心,时时留意,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就会无处不在C.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强调学生的实践与创新D.开展综

    4、合性活动的实践探索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调控作用4、某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以对自然界科学探索为主题的文章。下列不合适的是。 ( )A.化石吟 B.紫藤萝瀑布C.看云识天气 D.绿色蝈蝈5、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看法如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B.为了教育公平,要尽可能地统一全国学校的课程资源C.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D.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二、教学设计题1、阅读文本材料和

    5、相关要求,回答第13题。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课后练习一、背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2.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二、柳宗元的江雪

    6、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单元导语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8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问题:1.完成课后

    7、练习第二题。2.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2、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3题。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8、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

    9、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

    10、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

    11、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单元导语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本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学习本单元,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导语这篇课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12、。熟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选取教材和确定记叙重点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课后练习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3.1930年到1

    13、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45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谋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1.阅读以上材料,回答课后练习第二题。2.请根据以上材料,为本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4、指明重、难点,并具体说明制定依据。3.请设计一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3、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1、2、3题。刘成章安塞腰鼓原文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内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

    15、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

    16、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

    17、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研讨与练习一、这篇文章运用大量短句,来营造激越的气氛。反复朗读全文,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出文章的气势。二、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

    18、中的问题。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这么强大的力量?)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三、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

    19、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的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单元导语本单元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本单元重点: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对美的追求。体会文章准确而生动的词语,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懂得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在观察时抓住

    20、事物的特点。说话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了解民族文化中最朴实的一部分,用合理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描述与描绘,培养一定的审美情趣。课文导语舞!舞!舞!忘情地奔放,狂野地倾泻,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宏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

    21、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50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问题:1.请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依据。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三、案例分析题1、以下是某教师教学观沧海一课时的板书设计,下列选项中对其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有风:水何澹澹 水 实 无风:洪波涌起 远:山岛竦峙观 写 山 借景抒情 近: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博大胸怀沧 豪迈气概 日月之行海 虚 出于沧海 夸张,开阔意境 写 星汉灿烂A.形象直观,

    22、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B.便于学生掌握诗歌内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积累精当的用词C.条理分明,有助于学生清楚迅速了解故事梗概,理解课文内容D.有助于学生结合课文对诗句描绘的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2、阅读背影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这节课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感受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单向的关爱,而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接受,以及对父亲的关爱与牵挂不容易看出。课堂小练笔中,我安排学生

    23、根据本课的体会,补充学习一首赞美父爱的诗歌,但是诗歌较长,并且语言太过于诗意,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多于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到位,练笔效果不够明显。课文结尾时我也没有强调父亲与儿子之间是双向的感情,没有使父子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结合上述教学反思片段所述内容,分析该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B.教师设计“课堂小练笔”环节的实施未能有效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C.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把握及对课堂的收束控制能力不够D.教师以“背影”为感情聚焦点,偏离了对人物情感本身的深入分析34参考解答一、单选题1、【育萃专家解析】B。古从军

    24、行是李颀的代表作,王昌龄的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闺怨秋兴等。2、【育萃专家解析】A。助读系统是指为帮助学生读解范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课文中所配的相应的插图,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记忆,尽量避免单一枯燥的学习,是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育萃专家解析】C。题干节选教学论文中,只提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但并未说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另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实践活动应以课堂学习为基础,强调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不应忽略传

    25、统教学的积极作用。C项表述有误。4、【育萃专家解析】B。A项,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C项,看云识天气属于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D项,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在本文讲述了蝈蝈的特征和习性。B项,紫藤萝瀑布是作者宗璞面对着繁花盛开的“瀑布”,回顾十几年来花和人的命运,感悟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命的道理而创作的散文,因此不属于科学探索类文章。5、【育萃专家解析】B。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语文教育课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B项“尽可能地统一全国学

    26、校的课程资源”说法错误。二、教学设计题1、1.【育萃专家解析】 手法:前者属白描,西湖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属烘托,景为人设。 感情:前者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后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2.【育萃专家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品味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学习白描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2)设计依据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的要求,将“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设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本文作为一篇写景散文,运用白描的手法将景色抒描绘得淡雅流畅,语言清理自然,所以,将“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品味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学习白描手法”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中生的情感丰富,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处于确立时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将“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28、.【育萃专家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为后世所颂扬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发现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西湖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却很少提及。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雪景。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吧。 (二

    29、)作者简介(略) (三)解题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四)检查预习 更(gng)定 拏(n) 毳(cu)衣 雾凇沆(hng)砀dng) 一芥(ji) 铺毡(zhn) 更(gng)有此人 喃喃(nn)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1)一字多义。 余挐一小舟(撑,划); 上下一白(全白)。 是日更定(这); 是金陵人(判断动词)。 是日更定(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焉得更有此人(还)。 (2)词类活用。 客此:客,“客居”

    30、,名词用作动词。 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整体翻译课文。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提问: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用一个字概括呢?(“痴”) 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独往湖心亭看雪” 3.寻找“痴似相公者”。 (1)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有,湖心亭上比他早来的两个金陵人懂) (2)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找出相关的语句。 (3)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4.品美景。 (1)在“崇祯五年十二月”“

    31、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痴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们“痴”吗?(值得) (2)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讨论: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 (不,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被称为白描) 2.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们可曾听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更见风韵。 3.迁


    注意事项

    本文(曲靖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初中语文学科》.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