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一章.docx

    • 资源ID:24788434       资源大小:31.9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一章.docx

    1、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一章民族社会学概论郑杭生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章 民族社会学的视野随着社会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学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对众多社会问题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门化。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分支社会学不断形成并走向成熟,成为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民族社会学正是其中之一。本章主要探讨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民族社会学研究这些问题的视角和特征。第一节 社会学视野中的民族问题民族社会学是研究多民族社会良性运行和民族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的社会科学。具体来说,民族社会学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野来探讨与民族相关联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从民族的角度来理解

    2、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一、社会学视野及其特征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民族社会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社会学视野下探讨民族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所谓社会学视野,是指在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全面地、综合地、动态地和科学地认识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强调社会学视野,其意义在于突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论,突出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中的特色和学科优势。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其他学科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别之处,其中突出地表现为社会学视野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1)社会学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考察具有全面性。社会学视野的全面性是相对于其他单一性学科的视角而言的

    3、,诸如政治学、经济学等单一性社会科学学科,对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的考察,通常是从政治系统或经济系统等单一社会系统的角度而进行的,而社会学也常常考察政治或经济的行为,但社会学则是从各种社会行为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进行的。例如,经济学对通货膨胀这一经济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经济系统本身去寻找成因和对策,而社会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要考察起经济成因,还会从政治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等角度去加以考察。社会学视野的全面性还表现为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是指包含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对那些综合性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考察,既是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社会学研究的特色,社会学方法和理论在研究和解释这些有

    4、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性问题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社会学视野更具有现实性。相对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来说,社会学所关注的问题以及关注问题的方式更具现实性。首先,社会现实和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焦点问题。社会学也注重理论的建构,但社会学理论体系中所占的分量是微小的。例如,社会学研究及其理论解释,较少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纯逻辑推导,也较少有纯计量的公式推导,社会学的发现和理论解释较多是根据经验或现实而进行的一般理论概括和解释。虽然历史学和社会哲学与社会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社会学一样,历史学、社会哲学也探讨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特征以及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但是,历史学所关注的是社会的历

    5、史和过去,社会哲学则注重于思辨,或根据一般观念而进行的演绎。其次,从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角度看,一般来说,社会学在选择研究课题以及研究的内容方面,更加注重研究的现实意义,即强调学科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3)在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中,社会学视野具有较强的实证性或经验性。实证精神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构成,实证的方法就是注重用客观的事实或证据来证明各种理论假设或解释。研究方法的实证性既是社会学学科的传统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学的重要特征。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并不等于尊崇实证主义,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理论流派把实证方法推向极端,似乎把实证方法当作惟一的科学方法。社会学视野的实证性

    6、集中体现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运用的广泛性之上。社会学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以及追求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论解释的时候,更多的是借助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学的调查研究就是要通过系统的调查手段获得研究所需要的社会事实或数据,然后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来确立各种社会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社会现象或问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运动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对策。所以,从社会学考察问题的视角来看,它更加注重把握客观的事实以及根据事实进行的论证。这样一种视角,让我们既能看到社会现象的真实方面,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透过这些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二、民族与社会的关系民族与社会

    7、的关系是民族社会学基本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民族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民族社会学所要研究的民族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和外延广泛的范畴,而不是相互独立或二元对立的两个范畴。民族与社会的关系所代表的既不是孤立的民族事象,也非笼统的社会,而是两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关系、结构和过程。理解民族与社会的关系,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认识民族社会学与民族学之间的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民族学倾向于把民族看作社会中存在的具有某些稳定的共同特征的社会实体,倾向于把民族当作是一种客观的、实在的、具体的物质现象来加以研究,民族社会学所要考察的民族,是与社会相联系和融为一体的关系,即把民族视为复杂社会关系中

    8、的一种,是社会成员之间因为某种社会属性和特征的相近或相异而形成的利益、情感和认同的关系。其次,认识民族与社会的关系,需要区分社会中民族范畴的两种特性。一是与民族相关联的自在特性,即社会中存在的与民族事象和民族关系相连的各种客观特征,如语言、生活习惯、居住地域、体格等方面,正是因为社会群体之间确实在这些特征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或差别,从而成为社会中民族事象和民族关系形成的基础。所以说,社会中的民族既不是绝对的实在或实体,也非完全虚无。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历史、语言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特征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也不是完全绝对的,而是相对于社会过程的某种状态而言的。例如,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和存

    9、在着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其中许多少数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原来的民族名称也随之消失。这一现象表明,社会中的民族反映的是某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的形态。民族范畴的第二特性是自为性。所谓自为性,是指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民族的出现和民族关系的形成,与人们的社会建构行为分不开。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是人们建构的产物,也是人类意识的产物。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依托某些方面的相近或相异的特征,建构一种社会共同体。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A.Giddens)认为,现代国家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表现为民族国家架构的形成,即任何国家都把自己的公民想象为属于一个相同的民族,而且几乎所有的民族国家都依赖

    10、这种民族意识来维护其政权的合法性。吉登斯的这种概括虽然略显偏激,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即我们不能只关注客观民族差异的存在,还要关注民族的社会建构。这一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社会政策,是可以小姐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关系协调发展的。相反,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也可能诱导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后,认识民族与社会的关系,既需要了解其结构特征,也需要把握其过程特征。虽然民族并非绝对的实体,但是社会中民族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作为社会关系的形态之一,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也就形成某种结构特征,这种结构特征反映的就是社会中民族关系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民族与社会的关系又属于一种

    11、动态的过程,即社会中的民族关系是在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因而需要从动态的角度去把握社会中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三、民族问题的层面和特征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社会中的民族关系问题,即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出现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互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问题。民族问题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利益和价值的关系问题,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具有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民族问题主要四个层面: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这四个层面的问题虽然有不同的表现,也具有不同的特征,但这几个层面的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政治层面的民族问题是指不同民族在政

    12、治利益方面的关系问题,主要涉及政治主体中各民族的政治地位、政治利益的分配以及民族政治意识等方面的问题。政治层面的民族问题常常在社会运行过程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是影响社会关系协调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问题在政治层面上所表现的特征主要是:(1)集中性。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同样,政治层面的民族问题常常是各个层面问题的最为集中的体现,也就是社会中民族关系的不和谐、不均衡状态的直接表现形式。所以,这一层面的民族问题常常也表现得更为尖锐、更为突出。(2)危机直接性。当民族问题上升到政治层面时,将会直接带来民族关系的危机以及社会、政治危机。通常情况下,民族冲突、民族政治斗争、民族地区社会动乱

    13、等社会危机,主要是民族政治问题引发出来的。(3)象征性。在政治斗争领域,民族常被当作一种政治资源而利用,于是民族成了符号化的象征工具。政治问题的核心是权力斗争,一些政治集团为获取政治权力和利益,会动员各种政治资源,其中民族问题也会成为它们利用的资源之一,它们会打着民族的旗号,拉拢更广泛的政治支持者,为自己的集团争取政治的权力。经济层面上的民族问题实际上就是民族之间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利益分配方面存在非均衡现象,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然条件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民族通常居住在不同的地区,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不同,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从而造成地区和民族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

    14、。二是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任何社会都有一套经济收入和利益分配的机制,在这一既定的机制中,可能对有些民族或群体是不利的,或者说,有些民族在这种机制中会处于相对劣势状态。例如,在现代社会的分层机制中,受教育的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虽然原则上各民族在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机会,但实际中各民族因为语言、文化以及经济状况的差异,有些民族可能在这种统一的体制下处于不利位置,因而导致最终在社会分层中处于劣势。这种结构性不平等在全球普遍存在,而且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三是各民族自身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所以在选择发展经济的方式上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也会导致民族之

    15、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经济层面的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它是民族问题的根源和基础,民族之间出现的矛盾、不协调,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上不平等所致,所以,经济层面的民族问题具有根本性和潜在性。虽然民族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差距可能在某个阶段并不一定导致直接的冲突,但它可能会引发出各种民族问题。文化层面的民族问题是不同民族之间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协调关系。民族文化差异并非必然导致民族矛盾或其他民族关系问题,但是,民族文化的差异可能间接导致其他民族问题。由于文化的差异,意味着不同民族之间可能存在价值观念的差异甚至是冲突,当不同民族之间出现价值观和信念的冲突时,就容易引发其他民族问题。冲突的价值观念

    16、如果不能被理解和容纳,就可能导致行动中的矛盾和冲突。文化层面的民族问题的特点与政治和经济层面的问题不同,它主要是观念、态度和情感问题。导致文化层面的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民族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鼓吹本民族文化总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而对其他文化则采取抵制和鄙视的态度。因此,预防和解决文化层面的民族问题,关键是要解决观念问题,要树立文化自觉、文化理解和文化包容的观念,要做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社会层面的民族问题是指在社会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互动过程中所出现的民族关系不协调的现象。这一层面的问题的主要特点有:(1)多样性。即在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和生活的社会或社区中,民族问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

    17、式表现出来,如生活中个人间的一般纠纷、摩擦,也可能有较大范围的冲突。此外,问题的多样性还表现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活习惯、文化、经济乃至政治方面的原因。(2)嵌入性。社会层面的民族问题是嵌入在社会生活之中的,在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凸显出来。但是,社会生活中的民族问题是存在的,忽视这些问题,就可能导致问题的显现和激化。四、民族社会学的任务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探讨社会中民族关系的协调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行的机制及规律。具体说来,民族社会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有以下五项。第一,研究社会中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形成、变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及规律。对民族概念的把握和认识,是民族社会学研

    18、究的首要任务。只有在明确民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才有助于对民族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旨在促进从文化整体性的高度来理解民族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民族文化研究包括对民族语言、宗教、艺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考察和研究。第二,探讨民族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互动的结构、过程及特征。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社会结构的重要因素,了解民族社会关系的特征及其变动的规律,对于认识社会结构特征及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对民族之间社会关系的考察,不仅包括对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交往关系的一般考察,而且还包括对民族社会分层这一综合性社会关系和结构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对民族之间社会关系

    19、的研究,更多注重于静态的社会关系和结构。为了认识民族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和规律,还需要对实践中的民族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加以考察。族际互动的研究,正是对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进行细致考察。对民族之间社会关系的结构和互动过程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把握民族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第三,研究民族社区、人口、教育和社会问题。对民族社区的研究,主要涉及民族聚居区、民族自治区的结构特征和变迁规律,以及民族社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服务及管理模式等。对民族人口的研究主要包括各民族人口发展的现状、规律、问题及对策等。教育是关系到各民族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对民族教育的

    20、研究旨在探讨民族教育发展的道路,以及提高各民族教育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战略。民族地区社会问题是一般社会问题的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贫困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性别问题以及诸如毒品等方面的问题,它们是影响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的不利因素,对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的研究,就是要探寻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第四,研究民族政策和制度安排。民族政策和制度是调节民族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对民族社会关系的协调以及民族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无疑有利于民族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社会的良性运行。因此,民族社会学不仅要在理论上探讨民族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规

    21、律,而且还要探讨促进民族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实践对策。政策和制度研究要考察以往和现有民族社会政策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社会影响,并在结合民族社会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寻求有利于民族社会发展的、科学的、合理的政策和制度。第五,探讨社会变迁与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这是民族社会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民族社会学需要探索各民族全面发展的机制和途径,需要在历史发展过程和实践经验中去发现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民族社会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民族社会学所要探讨的问题范围非常广泛,上述的研究任务反映的是其主要研究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对民族社

    22、会学研究也会提出新的要求、新的任务。第二节 族际社会的良性运行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特别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民族社会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是:在有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族际社会里,如何能维持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一、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相互连接并循环运转的过程,社会运行是社会系统存在和维续的基本形式。社会系统的运行有不同的状态,如果我们将其用两种极端的形式来表示的话,那就是良性运行状态和恶性运行状态。不同的社会其运行状态都在这两者之间的不同程度之上,有些社会系统在有些时期可

    23、能偏向于良性,有些则偏向于恶性,而且偏向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见图1-1)。从图1-1可以看出,社会运行中的良性与恶性并不代表实际的社会运行状态,而是表示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两种性质。这两种性质所占的程度,反映的就是社会运行的基本状态。所谓良性运行,是指社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较高,子系统之间“熵”或内耗较小,整个系统运行的效率较高;相反,如果社会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摩擦、阻力或不协调的成分越大,那就意味着系统运行的良性程度越低,恶性程度随之提高,系统就朝着恶性运行方向发展。所以,衡量社会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就是社会有机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运行效率的高低。社会良性

    24、运行与恶性运行概念并非只是抽象的想象,而是可以通过社会指标研究方法来加以测量和验证的。只要我们能够确定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不协调程度的社会指标,就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掌握和了解当前社会的运行状态,并可以进一步分析出现不同运行状态的基本原因,即找到社会系统中哪些环节、哪些子系统之间存在不协调状态。社会的良性运行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社会系统的动力机制;二是系统内部子系统的协调机制。社会运行动力机制是推动社会运行的力量来源,是决定社会运行效率高低的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运行动力的高低。系统协调机制主要指促使各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功能和运动的衔接及顺畅的机制,它是确保系统动力顺利传送并输

    25、出结果的机制。如果把社会系统的最终输出概况为社会福利即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话,那么,社会系统输出的社会福利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动力的大小,即生产力水平或经济水平,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协调机制。假如系统内部的协调机制不够顺畅,系统的动力就会在传送和运行过程中无谓地耗散掉,最终导致输出率降低,出现低效率运行状态。所以,要使社会不断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系统内部的细条,使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运行阻力和内耗不断降低。上述社会运行机制的分析,只是一种简要的说明。这些与我们过去说的五大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安全)机制,并不矛盾。这里后面四个

    26、机制,也可以看作 对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展开。社会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社会观察、调查,揭示社会运行的基本状态,探讨和思考社会运行状态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找寻促进社会运行状态不断改善的策略和机制。二、多民族社会的结构特征当今世界,多数国家都是由多民族构成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族际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社会里,民族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结构中一个重要维度,同时也是影响社会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族际社会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结构特征表现为民族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组合形态。首先,从民族人口规模的角度看,社会关系主要有两大类构成:一是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二是少数民族与

    27、少数民族的关系。所谓多数民族,是指民族人口在总体人口中占多数,或在人口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的民族;少数民族是指人口规模小和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的民族。民族人口规模的大小和构成,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口结构特征的重要方面。人口的民族构成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关系,同样也包含其他社会关系的内容。其次,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族际社会的结构特征还表现为主流民族文化与非主流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非主流民族文化相互间的关系。在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社会里,一般情况下都会存在着某种或某几种民族文化占据主流地位,如某个或几个民族的语言可能是社会交往、互动的共同语言。因为在多民族的社会里,不同民族的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不可能

    28、依赖于每个民族都要掌握其他所有民族的语言和交流工具,而且这样做的成本也太高。不同民族的社会成员都能掌握多数民族的语言,这对于民族之间的交流是有利的,可以提高民族间交流的效率。主流与非主流民族文化并不等同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平等地位,而是多民族在长期交往和互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效、经济的交往方式和途径。主流民族文化成为族际社会的交往行动的基础和媒介,不仅促进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提高了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的效率。最后,从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角度看,多民族社会的结构特征还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民族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民族之间的关系,这是社会经济结构特征在民族层面上的的表现。各民族之间

    29、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由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的,这种差别可能会影响不同民族的社会地位,同时又会对社会中的民族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也就是说,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可能在民族之间表现出来。如果一个多民族社会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民族之间的不平等,或者嗦以民族为边界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较为突出的话,那么,这将意味着该社会的民族关系存在着潜在的矛盾和危机,同时也说明该社会的社会关系和结构是不够协调的。此外,多民族社会中的政治结构也会表现出民族关系的特征,即在政治系统中,不同民族在其中的角色和地位不同,从而构成不同的政治权力格局。总之,民族因素在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社会中,对社会结构特征的影响是显著的。三、族际社会的良性运

    30、行机制由于多民族构成的族际社会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因而其社会运行的过程和机制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单一民族社会不同,在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族际社会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成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维度,同时也是影响到社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了解和认识族际社会的运行机制,促进族际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就需要从族际社会也就是民族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去加以考察。正如前面所述,社会良性运行的一般规律就是一个社会必须具备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完善的协调机制,具体地说就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两者缺一不可。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多民族构成的族际社会

    31、的运行特征和规律。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和阻碍族际社会的良性运行。从良性运行的动力条件来看,在一些多民族社会,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形:某些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高度发达,而部分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当落后。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低下,会在根本上制约族际社会良性运行程度的提高。因此,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提高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让民族地区的人民走出经济的贫困状态,这是族际社会良性运行的根本条件。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落后,难以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也不利于整个社会运行状况的改善。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程度来看,

    32、影响族际社会良性运行的因素主要是民族之间关系的不协调。根据关系主体不同,不协调的民族社会关系有两种表现:一是表现在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之上,二是表现在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之上。这两种表现虽然反映的都是民族之间的关系,但也存在一定差别,一般来说,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其影响、作用以及不良后果相对于少数民族之间的不协调关系来说,更为严重一些。从关系内容来看,不协调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政治地位不平等、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文化相互排斥以及社会交往中的冲突等。其次,在认识影响族际社会良性运行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探讨促进良性运行的基本途径和策略。从多民族社会的结构特征来看,要促进族际社会的良性运行,一是必须要大量发展生产力,促进各民族在经济上的共同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其他问题的解决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必须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是给社会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如果忽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就难以提高,并最终也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行,依赖于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经济的发展必须与民族发展以及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三是促进族际社会的良性运行还需要加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文化差异是影响民族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包容


    注意事项

    本文(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概论第一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