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记叙文阅读 2(一)小学毕业的大学教授1939年,湖南大学文学院急需法文教师,到处寻找,没有找到通晓法文的教师。院领导正在着急的时候,英文老师陈世骧推荐:“我有个朋友,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法文水平很高,可以当法文老师。”陈世骧推荐的是金克木。论学历,金克木只是个小学毕业生,但陈世骧说金克木在中学里教过英文,从初一到高一4个班的课都由他教,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不仅英文好,而且法文水平也好,足以胜任大学教师。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陈世骧拿出北大外籍教授法国人邵可侣所著的大学初级法文,翻开里面的法文序言,序言中赫然写着金克木对此书的贡献。原来,1933年,金克木曾经在北京大学旁听邵可侣的法文课,之后
2、,金克木整理并校订邵可侣的讲义成为大学初级法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实,金克木的求学经历本身也有必要一提。1930年,金克木18岁到北平求学时还不懂英语,靠着好奇心和钻劲,凭借几本英语工具书,又找了一位学费要价不高的私人老师,便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懂了英文原版书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也是同样的方式,金克木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世界语。金克木也参与到邵可侣组织的“法语圈”的交际活动中,并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著名教授吴宓,相互间很谈得来。金克木的这些经历,陈世骧虽然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无论如何,让一位只上过小学而半路出家学法语的年轻人去大学教法语,毕竟很不寻常。但是, ,所以湖南大学最终决定
3、聘任金克木。事实上,当陈世骧得知教学课本并不是邵可侣编的那本,而是用英文讲法文的外国书时,便更加紧张。陈世骧生怕自己推荐的人无法称职,所以,在金克木上第一堂课时,他在外面听了半天。金克木一点也不知道,他只是顺顺利利地教好一堂又一堂课,其教学质量得到学校的认可和学生们的欢迎。这应该很富传奇色彩吧。就像金克木所说:“恐怕暗中听我的课的不止他一个。谁能相信一个没出过国的年轻人竟能对大学生用英语教法语做中国话解释呢?”1941年到1946年,金克木在印度工作和学习。他虽然没去哪个大学进修,却有缘到释迦牟尼的鹿野苑,住香客房间,与僧侣为伍,在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他再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对梵文和佛教产
4、生了浓厚的兴趣,得到已经归隐的法喜老居士真传。金克木自己这样描述当时的教学情况:“两人在大炕上盘腿坐着对话。先是我念,我讲,我问,他接下去,随口背诵,讲解,引证,提出疑难,最后互相讨论。”在这样的学习中,金克木精通了梵文和佛学。当1946年回国时,他已经成为中国某些领域中的“稀缺人才”。金克木一到上海,郑振铎推荐他到大学教梵文,但没能如愿,也许还是因为金克木的低学历吧。不久,有人说吴宓先生在武汉。金克木与吴宓熟悉,吴宓很看重金克木,马上向武汉大学推荐。吴宓当时是武汉大学外语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又是校务委员会委员,其学问及人品是学术界普遍推崇的,所以,他的举荐是很有份量的。但吴宓没有想到的是,他
5、推荐金克木到外文系教梵文,而文学院院长刘永济却把金克木安排在哲学系教印度哲学。原因跟金克木第一次当大学老师一样武汉大学也找不到教印度哲学的合适人选,而这门课程又是必修课,金克木正好填补这一空缺。推荐人吴宓不放心,他十分认真地对金克木说:“你教语言、文学,我有信心;到哲学系去,我不放心。”金克木回答:“到哲学系对我更合适。因为我觉得,除汤用彤等几个人以外,不知道谁还能应用直接资料讲佛教以外的印度哲学,而且能联系、比较中国和欧洲的哲学。何况我刚在印度呆过几年,多少了解一点本土及世界研究印度哲学的情况,又花功夫翻阅过汉译佛典,所以自认为有把握。”吴宓仍不放心,于是他像陈世骧一样, 。从此,金克木一直
6、在大学里教书,从武汉大学到北京大学, (j)身中国最优秀的教授行列。至今,像金克木这样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依然受人敬仰的学者仍是大学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似乎在提醒我们,有的时候,学历并不是一切。21.根据括号中的拼音,第段“ ”上应填入的汉字是 (1分)22.第段中的加点词语“贡献”、第段中的短语“同样的方式”在文中分别具体是指 和 _ (4分)23.对金克木能成为湖南大学老师的理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金克木有良好的中学从教经历。B金克木对相关大学教材有贡献。C金克木有超强的语言学习能力。D金克木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24. 请理解第段中“我念,我讲,我问”的这样的“教学
7、情况”,说说作者借此强调了(1) _(2) _(4分)25. (1)第、两段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4分)第段_;第段_(2)联系上下文,分别在第段和第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4分)第段内填入的语句是_;第段内填入的语句是_26. 在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金克木现象”的情感与思考,请作简要分析。(6分)(二)父亲几乎是一夜之间,我的脸上爬满了痘痘。惊慌失措的我又挤又掐,红色的痘痘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个令人恶心的脓包疮。我感到非常沮丧,一时间觉得自己成了世界上最最不幸的女孩。 而父亲,此时正为他的右胳膊闹心呢。他的右胳膊不听使唤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先是麻木,不能提不
8、能举的,渐渐地越来越厉害,现在右边的肩关节几近失灵,些微的用力或别人无意间拌了一下,父亲就痛得脸上变形,冷汗淋漓。 因为父亲,母亲对我脸上横空出世的痘痘熟视无睹,一脸漠然。有时被缠得烦了,便心不在焉地瞪着我看一会儿,轻描淡写地地敷衍道:“几时去买支膏药来抹抹。” 那天晚上,母亲负气似的对父亲说:“我看你这是越拖越狠了。明儿你再不去看,撂下的这一摊子事我也凉手不管了。”父亲皱了皱眉,喃喃道:“看就看吧。只是,这过年过节的,搅得伢子们又没了望头儿。”母亲见父亲的口气有了松动,马上软语哄父亲道:“这吃穿是有平仄的事么!再说,只要你的胳膊管用了,还愁她们没吃喝?我看二丫头这脸上不带去弄点药也不是个事了
9、,明天你一便带去,请医生给好好瞧瞧。” 父亲拗不过母亲,终于答应带着我到几十里以外的镇医院去看病。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腊月二十四,农历小年。吃过早饭,母亲从一个格子布的手帕里散出一叠钱来,数了五十元递给始终沉默不语的父亲,又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要先看胳膊,有余钱的话就给我买一袋膏子药(因为软膏类的药附近的村卫生室有售)。 赶到镇医院已近中午,值班的医生正在收拾桌面上的东西准备下班。一见我们,连忙挥挥手,板起脸冷冰冰地嚷道:“下午再来,下午再来。”父亲忙堆了笑,麻利地跨前一步,用后背抵了门,小心地央求道:“好歹要麻烦您帮忙看一下,我们回去还要赶三十几里路呢。等到下午,就要摸七八里夜路的上坡了。” 医
10、生怔了证,又直楞楞地问:“那就快点。”见我们没动静,就提高了嗓门:“到底看还是不看?”父亲马上接口说:“怎的不看。二丫头,快,坐下请这个伯伯给你瞧瞧。”我顺从地坐了,父亲立在一旁对医生解释:“这丫头脸上长东西,要麻烦您帮忙给开点药。” 医生扫了我一眼,冲着父亲不屑地说:“这要开个什么药?青春发育期,很正常的嘛。” 沉默了一会儿,父亲又谦卑地一笑,继续央求医生:“您无论如何要给她开点药。女孩子家,脸上疤疤癞癞的,连大门都不愿出,我心里实在” 也许父亲的话触动了医生的某根神经,他的气色顿时平和了许多,嘴角甚至泛起了一丝微笑,非常和蔼地安慰父亲道:“你硬是不放心,我就给丫头开几剂中药吧。调剂调剂,也
11、有好处。”说完,唰唰唰龙飞凤舞地划了一张处方笺,交给父亲。 (11)父亲接了,仔细端详了一阵,才不好意思地说:“还得把您耽搁一会儿,我这只胳膊,也要麻烦您帮我看一下” (12)医生摆摆手,随即命父亲坐在我先前坐过的凳子上,卸了棉袄,撸起里面的袖管,细细捏摸了片刻,才缓缓道:“老哥子,你这条胳膊怕是有点费事呢。早点来就好了不过你也不用紧张,离肠子还远得很。先给你开一副酒药止住着,等过了年,我再给你弄一弄,保管没事,只是再拖不得了。” (13)父亲捏着两张处方笺来到划价取药处,递进去一算,一共要四十七元。父亲的脸色一下子变成酱紫,呆了好一会儿方才回过神来,隔着窗口期期艾艾地对里面的药剂员说:“只要
12、拿丫头的几副就行了,我的暂时就不拿了。” (14)父亲取了药,又带我在小镇上兜了一圈,给我们三姊妹一人挑了一条淡紫的纱巾,这才领着我心满意足地往回赶。 (15)自然,父亲没能逃脱母亲的一顿狠狠的数落。只是,面对母亲冒火的唾沫星子,我的父亲,始终笑微微的,如远山般沉静。 21、根据1段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惊慌失cu( )22、第(13)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 (4分) 23、联系上下文,第2段加点词父亲“闹心”的原因(1) (2) 。24、文章主要写父亲,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医生?(4分)答:(1) (2 ) 25、下列对文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母亲让父亲带我去看病
13、,因为“我”的痘痘很严重。 B、父亲认为不必急着去看病的理由是担心用钱和病情不严重。 C、结尾处写父亲“始终笑微微的”,是因为他满足了孩子的愿望。 D、第5段画线句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说明记忆深刻。26、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第6段的语言进行评点(可以是父亲的话语,也可以是叙述者的语言)。(80字左右,8分) (三)_正在开会临济文化研究会。本地宿儒全部到齐,依次发言。这些老先生拎着黑色人造革旧皮包,穿着灰扑扑的中山装,满脸皱纹,老旧如陶,却一个个口吐莲花,满腹经纶。中午吃饭,我挨个儿敬酒,连称“先生”。有位梁先生,40来岁,语不出众,貌不惊人,席间很安静,却是了不起的人物。大约20多年前
14、,他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热血青年,埋没乡间。在人们印象里,农村很苦,农村太穷,农村人愚昧,农村人不会拿钱买一本书来看,只肯用它来对付柴米油盐。但是,他热爱着自己的农村。即使淡漠如我,早早离家,到现在魂牵梦萦的,还是老家的土墙、坯屋、哞哞长叫的老牛、老羊倌赶着一群羊回来了,反穿老羊皮袄,把自己搞得也像一只羊但是,深爱如此,却从未想过要给生我养我的故乡写一部历史,太难。你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村子?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320.7万个村庄,要给其中的三百万分之一修史立传,资料从何而来?老人相继过世,新生代一心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还有几个人对家乡历史念念不忘?就算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又有几点笔墨能够惠顾
15、到一根细草上?但是,凭着典型的书生意气,这个人开始了漫长的修村史的过程。他第一件事就是到文化馆研究整套的二十五史。当时炎炎盛夏,没有空调,房间正中悬吊着锅盖大的风扇,一开就扬沙成阵,搞得他衣履光鲜地进去,灰头土脸地出来。一本书一本书地摸过,一个字一个字地筛选,到最后能找到的资料还是少得可怜。他偶然听说荒郊野外有两块石碑,碑文和村史有关,便马不停蹄地赶去。谁知一块已经砌了人家的猪圈,一块残破不全,荒凉地立在乡间。严冬腊月,天冷,人冷,手冷,手里的圆珠笔也冻住了,他只好一边咚咚地跺脚,一边把笔放进怀里暖一暖,再写俩字。历史不好写,需要去芜取精,去伪存真。他又生性内向,需要上山下乡,钻墙觅缝,遍访人
16、群,更是一个艰苦浩大的工程。20年的研究和积累,5年的伏案疾书,成就一部没有销路的35万字的村史。假如把这些字全换成时尚文字,那得赚多少钱!说他没赚钱也不对。书稿完成,村干部高兴坏了,一定要给他开稿费:5000块。我不禁摇头叹息:这笔账怎么算?从青葱岁月,写到人到中年;从赤日炎炎,写到数九寒天;从第一个字,写到第35万字。青春、岁月、健康,就等于5000块钱?他却生了气:“你给我钱,这不是在打我脸?”他想一想,“假如你一定要给的话,你算算咱村里一共有多少五保户、军烈属,替我把这笔钱分给他们,叫他们过个好年。”我低头喝茶,说不出话,浑身像扎了刺,燥烘烘地热。只说现代社会利益当前,“厚黑”盛行,失
17、望之下,一个劲躲进书本,揣想前贤,没想到贤人就在身边。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造化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是的,渴望。它会让人一边布衣陋食,挣扎生存,一边怀着超现实的心情行走街头,如同行走在高亮悠远的云端。这种渴望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布衣英雄。他们十分平凡,走在人群中毫光不现,却在数十年的风尘中磨砺出熠熠闪光的灵魂。正如才子唐伯虎的一首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起,四海五湖皆一望。”21第段中
18、的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5分)22. 找出文中与第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是 (2分)23. 梁先生有种“典型的书生意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具体表现:(1) (2) (6分)24. 第段中的“这种渴望”指对 的渴望,在文中是指 (4分)25根据文意,本文标题最恰当的是 (2分)A.修村史的书生 B.布衣英雄 C.书生意气 D.一部没有销路的村史26面对一块已经砌了猪圈的石碑,梁先生会怎样做?请展开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当时的情景。(80字左右)(8分) (四)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1)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
19、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甚至以颠连步跃进。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 (2)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呕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
20、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3)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4)直到中年,有一天不知怎么的提及这桩往事,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竟那样地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层, ;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面临危险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意识与能力的,一个生命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动,她那时觉得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
21、乐趣也未为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第二层次的深刻想法。 (5)母亲去世快20年了,她遗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非常丰厚,而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格外沉静,是其中最宝贵的一宗。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bo扬的话语,她
22、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毫不罗嗦,具有点穴的效果。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但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6)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秘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21.请写出第(5)节注拼音的字。(2分)bo( )扬22.第四节中提及母亲那天有两层想法,请根据生活常识,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下母亲的第一层想法:(3分)23.“我很
23、惊讶母亲那时能有第二层次的深刻想法”,请具体分析一下“我”惊讶又哪几层原因。(6分) _ 24.根据文意,请解释第(5)节中“点穴的效果”的含义。(3分) 25.对本文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走山路那天,母亲并未惊慌失措,但她的内心其实是不安和担忧的。母亲从不对“我”进行说教,因此有些事“我”到多年后才懂。母亲问我介绍那位作家的作品,因为她觉得写得挺好。这篇文字是运用倒叙的记叙顺序来写的。26.根据文意,请在第(6)节省略号处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用到抒情或议论的表达方式。(80字左右)(8分) 一、(二)(26分)21. (1分)跻 22. (2分)金克木整理并校订邵可侣的讲义 (
24、2分,回答不完整扣1分)借工具书、找私人教师、看原版书的方式学习一门外语 23. (3分)D 24. (4分,每小点各2分)(1)自己是学习的主人,(2)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25. (4分,每小点各2分)(1)介绍了金克木的学习经历和学习外语的超常能力,为金克木能到大学任教提供了前提。 承接上文交代与邵可侣的密切关系,又为下文获得吴宓的推荐做了必要交待 (2)(4分,每空2分)湖南大学里实在找不出教法语合适的人选 在教室门外听了半天(金克木的第一堂印度哲学课) 26. (6分,每小题各3分)表达作者对没有文凭却有真才实学的学者的尊敬; 提醒人们学历并非是衡量人们学识的唯一标准二、(二)(28分
25、)21措 22比喻 形象地写出父亲此刻因花钱多而心疼的心理 23(1)自已的胳膊疼痛难忍 (2)看病花钱就搅了孩子过年的望头儿 24.(1)突出父亲对女儿的病比对自己的病更关心(从侧面表现父亲的病情严重:) (2)同时更突出父亲对孩子的疼爱(意到即可) 25C(答D给2分) 26略【提示:找准词句,2分,分析合理4分,表述清晰2分】三、 21排比 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修村史耗费时间之长,也充分地表现了梁先生为修村史甘于奉献、执著无悔的精神。(5分)22(1)这些老先生拎着黑色人造革旧皮包,穿着灰扑扑的中山装,满脸皱纹,老旧如陶。(2)有位梁先生,40来岁,语不出众,貌不惊人。(两句中任意一
26、句即可)(2分)23(1)不顾重重困难,立志靠个人修村史(2)经历漫长岁月,修好村史不取分文(6分)24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 梁先生渴望为自己热爱的家乡写一部历史(4分) 25B(2分)26.略(8分)四、21褒(2分) 22如果她慌张地呼叫,会让我紧张,反而危险。(大意对即可,3分)23当时的情况非常惊险,而母亲居然还能注意到“我”的神情、揣摩到“我”的心理。(2分) 母亲对“我”的关切应该使她无暇旁顾,而她居然还能有这层想法。(2分) 一般的母亲不可能有“让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的深刻想法,“我”惊异于她的与众不同。(2分)24指母亲的话具有点到即止、切中要害的效果。(3分,答到一点2分,两点3分)25A(4分)26点到“神圣的沉静”(2分);用到议论或抒情(2分);对前文的总结、概括(2分);文字顺畅(2分)。原文结尾:神圣的沉静,在具有张力与定力的静气里,默默承载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聚散、惊险惊喜。那时母亲已仙去12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无论人生遭遇到什么,不管是预料之中还是情理之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