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暑假培训资料语文教师版2课时基本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运用曾宏.docx

    • 资源ID:24362591       资源大小:36.3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暑假培训资料语文教师版2课时基本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运用曾宏.docx

    1、暑假培训资料语文教师版2课时基本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运用曾宏(一)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 最基本词性A、 实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桌子 、国家 、科学 、明天 、里边、北京”。可以用数量词限制;不同副词结合,这一点跟动词、形容词有明显的区别;做谓语一般要求前边用“是”。(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例如:“走、懂、喜欢、是、醒、可以 、应该、怀念”。能受副词修饰、限制(“忽然看见、已经复习”);能够用肯定否定相迭的方式表示疑问(“写不写、研究不研究”);一般能重叠,重叠后有尝试的意味(“问问、布置布置”);能带上时态助词“着、了、过”(“念了、念

    2、着、念过”)。在句中的主要用途是做谓语。(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例如:“红 伟大 胖 对 高兴 自由 绿油油”。汉语的形容词和动词虽然有些区别,如:形容词前边能加程度副词(“很高、非常快”),动词一般不能;但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如:都可以直接做谓语,都可以用“不”否定等。(4)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例如:“很、都、已经、正在、终于、不、又”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不能用在名词前边。一般不能做谓语。主要是做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如:“大家都笑了。”有些副词有关联作用。如:“又大又好”。B、 虚词(5)介词:用在

    3、名词(或名词短语)、代词前边,同词或短语结合起来,一起表示动作、行为或形状的对象、方式、处所、时间等的虚词。例如:“自、向、由、于、对、按、从、在、把、被”。介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名词(短语)、代词组成介词结构(短语)才能作句子成分(作状语)。介词后的名词(短语)或代词是介词的宾语。2、 最基本的句子成分与词性的关系(1)主语: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可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代词充当。 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2)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语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由谓语动词担当

    4、。 如:我们正在开会。(3)宾语:宾语是在及物动词或介词后,接受某一动作、方式、状态或性质等具有名词性质的词、短语。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担当。 如:昨天我们访问了一位老画家。(4)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句子成分。一般由形容词担当。 如:黑咕隆咚的山洞。(5)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位置一般在谓语之前,一般由副词或介宾短语(结构)担当。 如:他们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很重视。(对象)3、 规范现代汉语句子结构(万能公式) 状语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介词+宾语 形

    5、容词 名词 副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在上课时, (一个调皮的) 小姑娘 突然 跑进 (安静的) 教室里。 上面就是一个规范的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单句,包括六种最基本的句子成分结构,分别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不常用)。每种成分都有相应词性的词汇担当,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担当,谓语由动词担当,定语由名词或形容词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或介宾短语担当。 (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在语病识别中的运用1、【句式杂糅】 例句:例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解说:一个单句一般只能有一套独立的主谓结构,上面这个句子要么是:“作者是一位

    6、加拿大籍华裔”,要么是“生存出自于一位加拿大籍华裔之手”。2、【缺宾语】 例句:例句:新疆还将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全力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发展。解说:“新疆还将加大”缺宾语“力度”。3、介词掩盖主语例句: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解说:“由于”是介词,介词加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那么,后面的谓语动词“提供”就缺失主语。必须把“由于”划去,让“游泳技术的提高”做主语。(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1、文言倒装句式、状语后置:【例1】受任于败军之际。 解说:按照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介词“于”加“败军之际”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应该置于谓

    7、语动词“受任”之前,故称为“状语后置”。译为:在军队被打败之际接受任命。【例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解说:介词“于”+“长勺”应该置于动词“战”之前。译为“在长勺作战”。、定语后置:【例1】石之铿然有声者。 解说:“石”为定语中心语,“铿然有声的”本来应该置于名词“石”之前修饰“石”,是为“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例1】王问:“何以知之?” 解说:介词“以”译为“凭”,“何”作介词“以”的宾语,正常语序为“以何知之?”(凭什么知道呢?),是为宾语前置。【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解说:动词“有”宾语为“何陋”,正常语序为“有何陋?”2、文言活用 名词作动词根据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只有动词才

    8、能作谓语,而在文言文中,有的句子没有出现动词,这时,句中的名词就动词化了,这样才能担当谓语。例一:晋军函陵。 军:名词,军队;在这儿活用为动词,驻扎。例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词;在这儿活用为动词,游泳。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只有副词或介宾短语才能置于谓语动词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有的句子出现了名词副词化的现象,这样才能作状语。例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本来是名词,在这儿译为“当面”,修饰“刺”(指出)。例二:吾得兄事之。 “兄”本来是名词,兄长;在这儿译为“以兄礼(当做兄长一样)”,修饰“事”(侍奉)。3、文言虚词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9、独立性的用法初中老师就说过,但很多同学并没有真正理解,下面结合示例分析说明。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说:这儿的“之”是一个很明显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整个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师道不传”,谓语是“久矣”。如果单独把“师道不传”看做一个句子也是可以的,那么,“师道”成为小句子的主语,“不传”为谓语,那么“之”字就是放在第二层句子的主语“师道”和谓语“不传”之间,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不传”本来可以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一旦这个“之”置于其中,“师道之不传”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句子而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了,由独立句子到一个句子的成分,其独立性自然丧失。文言虚词“与”作介词和作连词的区别例一:秦

    10、伯说,与郑人盟。 介词 “与”+名+动例二: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连词 “出入”和“非常”位置可换,且不接动词。解说:文言虚词“与”往往翻译为“和”,但用法有所不同,可以为介词也可为连词,其区别是:作连词连接两个并列词汇,前后位置可以互换,而作介词时连接代词或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后面紧接的动词,“与”前后代词或名词位置不能互换。一、单项选择题。(给出的答案中,有且仅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兄”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得兄事之A、籍吏民,封府库 B、常以身翼蔽沛公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答案】A(登记,名作动;

    11、其余名作状)2、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歌窈窕之章 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B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C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D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答案】C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3、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何陋之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臣请入,与之同命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何厌之有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A. / / / / B. / / / / C. / / / / D.

    12、 / / / / 【答案】C(结构助词,表宾语前置 /到 /取独 /代词/ 结构助词,的)二、综合题。以下一节文字选自荀子-劝学,阅读后请回答12题。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注: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以美其身”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耻学于师 B、以窥周室 C、以愚黔首 D、谨庠序之教2、甲文中画线句

    13、“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B、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C、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D、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答案】1、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A、形容词意动用法 B、一般动词 D、形容词活用动词4、 B【高考真题直击】(2006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

    14、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

    15、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

    16、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C项

    17、,从语境看,该句是曾国藩批评“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中“辞多俪语”的不良文风。根据与前句的结构分析,可知本句与前句中的“缀”当同属动词,此处可译为“间杂” “夹杂”“穿插”等,如初中课文口技中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用法。2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B项的两个“以”均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都可以理解为“用”“拿”等。A项的两个“乎”字,前者为介词,表时间,可译为“到”;后者为语助词,无义。C项的两个“而”字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后者表并列关系,可不译。D项的两个“与”字,前者为介词,表示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后者为连词,表示并

    18、列关系,可译为“和”。【附: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一)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19、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5.“者”“也”都不用,即“,”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刘备,天下枭雄。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

    20、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触龙说赵太后)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21、负赵。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如: (1)有罪受贰。 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

    22、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

    23、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如:(1)承前省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2)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尔)必死是间

    24、,余收尔骨焉。(3)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这事)甚急。”(司马迁鸿门宴)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司马迁鸿门宴)(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

    25、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3.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4.省略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5.省略介词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

    26、,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1)省略介词“于”,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司马光赤壁之战)(2)省略介词”以”,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另外,介词“自”也可省略,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三峡)四、谓语前置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说。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五、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

    27、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1.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 “否”、 “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屈原离骚)(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

    28、动词谓语之前。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司马迁鸿门宴)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

    29、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如: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成语)(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司马迁鸿门宴)六、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

    30、,除了这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七、介词结


    注意事项

    本文(暑假培训资料语文教师版2课时基本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运用曾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