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第二单元 综合练习(1-4章)一、填空题1、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普及性。2、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般原则:上下结合的原则、专家行政结合的原则、系统性原则。3、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动员阶段、实验阶段、实施阶段和巩固反思阶段。4、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之一为:追求公平与效率,实现发展目标。5、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6、教育目的是社会对于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
2、求。7、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美国2061计划提出了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8、日本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超越时代不变的价值观,使之具有丰富的人性、充满生机的健康体魄,具有自己发现问题、妥善处理问题、以及迅速准确地适应社会变化等能力。9、确定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根据人才观与人才素质结构的理论、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10、当代课程含义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从强调单一的教材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11、2000年美国中,在课程设
3、置方面明确提出,继续加强自20世纪60年代课程改革以来备受关注的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简称“新三艺”)课程和历史、地理两门学科,从而将英语等五门学科确定为核心学科。12、英国提出的国家课程的四大目标是:赋予权力、建立标准,促进连续性和一致性,始终抓住基础,及时更新内容,推动公共理解。13、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趋势主要有:加强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培养;始终抓住基础,及时更新内容,发展智能,培养创新精神,重视信息技术知识,重视个人知识。14、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是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之一。15、布鲁纳提出的结构主义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
4、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6、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三个原则:基本性原则,范例性原则和基础性原则。17、魏书生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进行“学法指导”,并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两条最主要的原则:实事求是,循序渐进。18、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理念”发展到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智能教学理念”,再发展到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学的教学观念”阶段。19、教学评价的全面化、多样化、素质化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特
5、点是:(1)以政府为主导的动力结构。即:政府颁布政策、法规主导基础教育改革;政府各级领导重视基础教育改革;在资源配置上,突出各级政府的主体地位。(2)采取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战略。即: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中,我国始终坚持“重点突破”“分布实施”的策略,切实把普及义务教育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3)以教学改革为主导的秩序。即: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基本策略是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重心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是:(1)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要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
6、机制。(2)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要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德育工作。(3)加强信息技术和外语教育,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外语教育。(4)建设一支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师资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培训与师范教育。(5)依法治教,完善督导评估机制。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教育执法与监督力度,真正做到依法治教。3、简述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是“四个学会”。答:(1)所谓“学会认知”,实际上就是指学会学习。要求革除传统学习过程中一味强调死记硬背的弊端,发展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7、2)所谓“学会做事”,更多地与职业技能相联系。要求教会学生如何实践所学的知识,或者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3)所谓“学会共同生活”,是指在多元的社会形态下,学会如何与人沟通、相处。(4)所谓“学会生存”,是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同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培养人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4、简要说明克林顿政府在2000年目标中提出的八项国家教育目标。答:这八项国家教育目标分别是:(1)准备学习。重视早期教育,所有儿童都作好学习准备。(2)学业结束。降低辍学率,高中生毕业率至少达到90%。(3)学生成就与公民。在4年
8、级、8年级和12年级结束时,所有学生必须在富有挑战性的英语、数学、科学等8门必修课中显示出驾驭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或就业作准备。(4)教师教育和专业提高。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和专业水平。(5)数学和科学。使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达到世界一流。(6)成人文化教育和终生学习。重视成人教育和终生学习,提高全民素质。(7)安全、纪律和无酗酒、无毒品的学校。在学校消灭毒品、暴力、酗酒,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8)家长参与。倡导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共同促进学生在社会、情感和学术方面的发展。5、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简述英国近20年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变化的主
9、要内容。)答: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的改革上。主要包括:一、课程目标应当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发展。即要求国家课程的科目都旨在为学生提供促进其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机会。学校所进行的宗教教育、健康教育、公民教育等以及其它的课程活动也都是指向于促进学生这四方面的发展。二、课程目标应当推动学生个人、整个社会的健康教育与公民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能做出简单的选择来改善个人健康、注意安全;认识成就与错误,制度个人目标;管理个人钱财,会作出实际的生活、学习选择等。三、课程目标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技能。学校教育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终身学习需要
10、的各项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交流、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共6项基本技能。四、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国家课程在促进学生以上三方面发展之外,还应当关注学生在理财、经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变化。6、简要说明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简述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课程改革的特点)答: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是:1、由培养学生“产业社会型学力”转向“多文化共生共存社会型学力”即培养学生关心和理解多文化中所有公民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2、课程改革体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倡导新教育观。3、强调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观。4、课程结
11、构、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体现了现代课程的整体观,在课程结构上增加了“综合学习时间”。5、在课程编制、组织和实施上强调课程的弹性化。6、课程标准融合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教育目标。7、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创新点。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改革课程管理政策、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1)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课程结构。课程结构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
12、时比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内容。精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反映社会科技发展最的新成果,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应性。(4)课程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5)课程资源。强调学生应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以及课程资源的开放者与利用者。(6)课程管理。调整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需要。(7)课程评价。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
13、功能的状况,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在论述过程中,需结合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阐述。)8、简述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答: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1、论学科基本结构,为了组织最佳的知识结构,布鲁纳提出了三条组织原则,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决定于对能达到的、给那门学科以结构的根本原理最基本的理解,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2、论学生的认知发展,布鲁纳构想出“再现表象”这一心理术语,并把它作为衡量认知发展的指标。“再现表象”所依据的媒介在不断演变,一般由“动作”向“意向”再向“符号”转化,因而构成所谓“表演式再现表象”“映像式再现表象”和“象征式再
14、现表象”这三个主要阶段。3、论发现学习,布鲁纳对“怎样教法”问题的回答就是凭发现学习,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使用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状态,而应该是假设式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亲自去发现应得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4、论教学原则,布鲁纳十分重视教学原则对学生最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作用,并认为它也为评价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提供了一个标准。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9、简要说明赞可夫围绕他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所提出的教学原则。答:赞可夫1975年发表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即“以最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15、他所说的一般发展指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指智力发展,而且还指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围绕和贯彻上述教学思想,他提出了(1)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教学要建立在高水平的难度上,不能仅受接受性原则的影响,教学内容不能过于空泛。);(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只要学生能够学懂的指示,就要给学生新的知识。);(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强调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过去偏重于由具体到抽象);(4)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让学生不仅应该知道知识本身,还应了解知识是怎样得来的过程);(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关注差生的成长
16、)。10、简述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含义和主要观点。答:“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由美国当代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这一教学理论注重学生以往的经验,把教学重心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和生长,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教学基本原则是:1、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定制度课程计划、管理方式等内容;2、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带到”课堂中来;3、让学生单独地或与其他学生共同形成学习计划;4、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5、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不仅是学习结果;6、学生学习的目标由他们自己确定;7、对学生学
17、习情况的评价由学生自己做出,而不能只是教师的“专利”;8、促使学习以一种更快的速度更加深刻进行下去,并且更广泛地渗入学生的生活与行为之中。三、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理解和认识。(可侧重某一方面)答:国外基础教育的改革呈现出以下共同趋势:(1)全民教育的理想和民主化:所谓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普及化。所谓教育民主化主要是指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如果说教育民主化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而没有教育普及化则无从谈教育民主化,而教育
18、普及化的根本途径是教育立法。(2)教育国际化:是指把本国教育置于世界之中,用国际眼光考察本国的教育制度,培养适应国际化时代的新型人才。其主要包括教育的国际交流、国际理解和国际合作。(3)教育信息化:一般认为,其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技术和设施引入教育和教学领域,二是信息技术被有机地整合到教育教学及学科教学中,培养出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4)教育个性化:个性化教育是指致力于培养学生个性的教育。教育个性化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答:(1)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
19、紧迫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穿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理解和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A、学校的传统使命是传授知识,今天的素质教育仍然把传授知识看作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但素质教育所讲的知识,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全面的知识,其次是知识的内化。B、当今社会,知识量激增,学校给学生的知识只能是最基础的部分,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具有学习能力。C、能力和素质相比,素质更根本。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能力的大小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学校应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其适应社会和
20、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的最重要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等,其中,德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在当代社会,教师的第一职责应当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并不只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灌输和管理,它更深层次的含义应当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大批创新性人才。实践出真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
21、。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但不能用全面发展来否定个性发展,也不能用个性发展来代替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鼓励拔尖,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2)在论述过程中,需结合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阐述。3、试结合实际,分析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答: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构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为:(1)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22、,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2)课程结构改革。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注重综合课程的设置;(3)课程内容的改革。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4)课程实施的改革。倡导参与性、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5)课程评价的改革,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改进;(6)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习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4、试结合实际,说明你对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答:(1)范例教学是指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
23、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的例子来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2)范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四个统一”,即:教学和训育的统一,也即将传授知识、技能与进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也即要打破教学中学科体系的次序,用课题形式代替传统的系统形式,从课题出发进行教学;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也即强调教学既要以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又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主体与客体和统一,也即强调教学中,既要了解和熟悉教材,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将这两个主要的教学因素有机结合起来。(3)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基本性原则,
24、强调教学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基础性原则,强调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基本经验和生活实际,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范例性原则,强调通过范例训练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使学生通过范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4)在论述过程中,需结合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阐述。5、请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识。答: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25、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程教学的操作步骤大致可以分为四步进行:(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4)激励评价,引申探究。四、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马老师的数学教材改革马芯兰老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分为两步进行。其中,第一步的主要做法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突出教材中那些最基本的概念、法则和原理,并以此为中心,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重新调整和组织。从纵的方面看,就是按照知识的纵向联系,归结为计算和应用题两
26、条线,并使两条线的知识紧密联系、相互渗透。从横的方面看,就是把教材中有横向联系或互逆关系的知识编排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块,这样通过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交错,有效地调整和组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扩散能力。试用布鲁纳的教学原则分析马老师的上述做法。(不少于300字)答:布鲁纳十分重视教学原则对学生最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作用。一,动机原则。他强调,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学习的心理倾向和动机。二,结构原则。他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结构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性。三,程序原则。他认为,教学活动的程序会影响儿童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效果。四,强化原则。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
27、通过反馈使儿童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马老师在教材改革上,通过抓住线上的中心环节基本概念、法则、原理和数学能力,从而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在巩固旧知识的前提下,又引导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在教法改革上,他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紧抓基础,重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奠定基础;二,突出能力培养。通过系统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领会新的知识;四,摆正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把教师定位在指导者的角色上。马老师的这项
28、教学改革实验克服了传统教育中的许多弊端,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等。1、布鲁纳是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等教学原则。他认为这些原则对学生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是举足轻重的。2、马芯兰教师改革充分体现、遵循了布鲁纳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动机原则,强调学生的动机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比外在的奖励更重要。“好奇心、胜任力、互惠性”可促使学生学习效果更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激发、维持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3、结构原则,任何学科都具有结构,结构反映了事物间的
29、联系和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结构。4、马芯兰老师在自己充分理解、把握小学数学的学科结构之后,帮助学生整理出两条线索,使学生在联系和对比中掌握知识,这就是结构原则在教学中的充分体现。案例2:装配线上的生活为使学生从人文和社会的角度,理解美国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课上教师通过对20世纪初期装配线上工人工作情景的模拟,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身为那时的工人会做出什么反映。具体做法是先让每一位学生画一个完整的人体像,选出最好的一幅进行复制。全班分为两个对等的工作组,看哪一组速度快。教师以“工头”的身份敦促大家集中精力,加快速度,同时还调暗灯光、提高室内温度、
30、人员密度,让大家体会工厂的恶劣条件。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画一个“装配线两分表”,在表的一端列出积极作用,如标准化、高速度、高效率等。表的另一端列出消极作用,如单调、缺少个性、工人异化等。通过这样“再现历史”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了社会化大工业生产中工人的工作情景,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理解本课程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以上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一个教学案例,请分析它的成功之处和特点,并结合教学时间谈谈你的思考。答: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建构主义者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31、,不存在对事物惟一正确的理解。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通过合作和讨论,学生们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而且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对各种观念加以组织和改组,有利于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该案例是成功的:(1)它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新的知识;(2)教师通过“再现历史”,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3)体现了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设想,这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32、。实际上,尽管地区不同,情况各异,但20世纪末的教学改革几乎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改变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我国的许多教育改革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其中不少见解都与建构主义的思想不谋而合,比如重视学生尝试的“尝试教学法”、重视自学、讨论的“自学、讨论、引导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等。1、简要说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其要点是: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学生只有将需要学习的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并与他人切磋,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才能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2、本案例通过“再现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有了直接的体验和感受。3、本案例中的教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参与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学校风格得到尊重,自我发现的精神得到鼓励。4、本案例注意挖掘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教学资源。5、在实践中如何借鉴,要有自己的思考。第二单元 综合练习(5-7章)一、填空题1、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自主性、道德品质、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