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

    • 资源ID:2226393       资源大小:40.94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

    1、管理学基础重点管理学基础重点*注意:红色字为必背部分,黑字或绿字为次重点部分(有些得背,有些得理解),由于管理学基础里面有部分知识点是以前有学过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记忆!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P4,一、管理的两重性 (一)管理的自然属性 1、管理由人类活动产生,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 2、管理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一项特殊职能。 3、管理也是生产力。 以上特点,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二)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特殊职能活动,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

    2、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而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 (一)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管理活动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实现科学管理 (二)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三)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P9,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管理学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1、生产力2、生产关系3、上层建筑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P15,管理的必要性 1、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资源; 2、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技真正转化为

    3、生产力; 3、专业化的社会分工,需要有效的管理活动; 4、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P21,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 亚当斯密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基础上,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人的观点。P2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他认为,光凭经验进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他主张: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有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在精神和思想上进行彻底变革

    4、。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以下管理制度: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 5、管理和劳动分离,前者称为计划职能,后者称为执行职能。 这些今天看似平常的东西,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对泰罗的评价 推广过程中的阻力: A、资本家 认为提高工人工资,管理人员分离出来,增加了非生产人员开支; 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方法,影响资本家权威。 B、工人 工会认为,科学管理对劳工是威胁,把工作执行与工作计划分开,损害了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分工过细,工人的工作,易被他人取代

    5、; 计件工资制,失去了工人在谈判中的整体性。 我们今天对泰罗及其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1、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 2、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生产发展; 3、分离管理职能及执行职能,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4、泰罗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企业员工的情感需求及精神需求,掩盖了对工人剥削的实质。P27,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主要由法国的法约尔加以补充,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等也作过贡献,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亨利法约尔(1841-1925)的研究与泰罗的不同在于: 泰勒的研究是从工厂管理的一端“车床前的工人”开始

    6、实施,从中归纳出科学的一般结论,重点关注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而法约尔则是从总经理的办公桌旁,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职能: 1、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 2、经营职能:即采购、销售和交换; 3、财务职能:即硬实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4、安全职能:即保证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 5、会计职能:限成本统计; 6、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项。 法约尔的贡献,在于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以及管理的原则诸多方面,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P3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指企

    7、业组织体系中的环节,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担当有明确职能的机构,这种组织对于个人有强制性。 非正式组织:人群关系论者认为,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非正式组织”对于工人的行为影响很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者之间,本质上不同,正式组织以效率和成本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则以感情为纽带,要求成员遵守人群关系中形成的非正式、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一般说来,感情在工人中,比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1959年,赫茨伯格出版工作与激励一书,提出激励的双因素理论: (1)保健因素 (2)激励因素

    8、 前者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后者以工作为中心,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是否有成就感为中心。P34,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归纳有六种:1、工作上的成就感;2、受到重视;3、提升;4、工作本身的性质;5、个人发展的可能性;6、责任P34,X、Y、Z理论 (1)X理论和Y理论 1957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雷戈(1906-1964 )首次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并于1960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人的方面,对两种理论进行比较。 X-Y理论是两种相对的人性假设,围绕“人的本性”,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人到底是创造价值的机器,还是可以根据需要削减的成本?(2)超Y理论 美

    9、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在麦格雷戈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提出了超Y理论。X理论和Y理论试验结果表:管理思想任务容易测定的工厂任务不易测定的研究所X理论效率高效率底Y理论效率底效率高 超Y理论的内容: 1、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2、工作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3、管理理论的是否有效,取决于管理的对象、环境和管理者自身的条件。 (3)Z理论 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在研究分析了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之后,提出了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二者的积极性,可以融为一体: 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是长期的而不是

    10、短期的; 2、上下结合,制定决策; 3、实行个人负责制; 4、上下级之间,关系融洽; 5、对职工进行全面培训; 6、对职工进行长期而全面的考察; 7、控制机制要含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第三章 管理者P52,管理者群体结构的合理性 (一)管理者群体结构的基本标准(重要) 1、稳定性2、高效性3、自成适应性 (二)合理组织管理者群体结构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特性,选择不同类型的人才 2、注意团结P57,为什么管理创新是必要的 没有创新,企业就缺乏活力,走向没落。 (一)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如下特征已越来越明显:(重要) 1

    11、、科技创新日益重要; 2、信息和通信技术处于中心地位; 3、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 4、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推动力的先决条件。 以上四个特征,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劳动生产力已不是创造更多价值的关键,关键在于知识生产力,即生产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术,以及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创新,尤其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它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竞争的特征和竞争的焦点已经变化 1、人力资源; 2、全球化策略; 3、知识产权; 4、信息技术。 (三)坚持创新,才能缩短差距P63,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一)创新能力(二)决策能力(三)组织能力(四)指挥和控制能力(五)协调和激励

    12、能力第四章 管理方法P66,管理方法的概念管理方法,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的总和,是管理活动主体作用于管理活动客体的途径。P68,法律和法律方法的实质 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2、法律方法,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的内容:具体的法规和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它与具体的各种法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律方法的实质:实现统治阶级的

    13、意志,维护其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统一的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方法要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调动和促进各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国家的强大和发展。P69,法律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 作用: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P78,权变管理法 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美国

    14、学者卢桑斯,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概括权变管理理论。 总之,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 (1)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 (2)把一个组织看做是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P80,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它可以使组织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这种管理方法在美国广泛应用,特别适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因而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目标管理法特点: 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强调“自我控制”;

    15、3、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解决集权与分权的矛盾; 4、注重成果,通过目标及其评价体系的制定,对员工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目标管理的局限: 1、目标难以确定;2、目标一般是短期的;3、不灵活。第五章 管理环境分析P89,企业管理的外部环境(一)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P90,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重要)研究企业经营环境的目的:一是弄清行业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和行业特征;二是研究行业面临或将要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三是弄清竟争对手的实力及其发展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企业经营环境主要包括:(1)行业结构,即行业的力量结构。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在研究行业力量结构后需作出如下决策:是否留在或新进入某一行业;留


    注意事项

    本文(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