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与难点】1、EPSP与IPSP的形成原理。2、支配心脏和汗腺的自主神经的名称,及其节前纤维、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受体和作用。3、比较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两者之间有何区别?4、比较腱反射与肌紧张反射、特点和意义的区别。5、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整体活动的重要意义。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有( )A. 具有接受信息、分析整合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B. 神经纤维指轴突而言C. 轴丘始段是引发动作电位的部位 D. 轴突末梢释放递质的部位 E. 以上都是2. 无髓纤维的传导速度( )A. 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B. 与纤维直径成正比 C. 比有髓纤
2、维传导快D. 与温度无关 E. 以跳跃的方式扩布3关于神经纤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传导兴奋的功能 B神经纤维可发出侧支 C传导速度最慢的是B类纤维 D通常传导速度最快的是类或A类纤维E具有营养性作用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的调节系统 B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D神经元的功能只能起传导兴奋作用E神经系统是机体重要的信息传递系统5. 冲动传到轴突末梢,由于哪种离子内流,导致递质释放( )A. Na+ B. Ca2+ C. K+ D. Cl- E. H+6. 下列对突触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间隙约为2040
3、nm B. 前膜释放递质 C. 后膜直接产生动作电位变化D. 通常为单向传递 E. 突触间隙为细胞外液7兴奋通过一个化学性突触所需时间通常为( )A. 0.010.05 ms B. 0.050.1 ms C. 0.10.3 msD. 0.30.5 ms E. 35 ms8. 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 )A. 超极化 B. 不能去极化 C. 释放抑制性递质 D. 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E. Na+ 内流减少9.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是( )A. 生理完整性 B. 双向传导性 C. 绝缘性 D. 相对不疲劳性 E. 以上都是10关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化学传递,错误的是( )A. 通过化学递质释放进
4、行 B. 递质释放不需要Ca2+参与C. 兴奋呈单向传递 D. 有时间延搁 E. 容易疲劳11E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 )A. 对Na+ 、K+ ,尤其是对K+ 的通透性 B. 对Ca2+、K+ ,尤其是对Ca2+ 的通透性C. 对Na+ 、K+ ,尤其是对Na+ 的通透性 D. 对K+ 、Cl- ,尤其是对Cl-的通透性E. 对Na+ 、Ca2+,尤其是对Ca2+ 的通透性 12. I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 )A. 对Na+ 、K+ ,尤其是对K+ 的通透性 B. 对Ca2+、K+,尤其是对Ca2+ 的通透性C. 对Na+ 、K+ ,尤其是对Na+ 的通透性 D.
5、 对K+ 、Cl- ,尤其是对Cl- 的通透性E. 对Na+ 、Ca2+ ,尤其是对Ca2+ 的通透性13. 突触后电位的特性属于( )A. 静息电位 B. 终板电位 C. 局部电位 D. 阈电位 E. 动作电位14关于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叙说,正确的是( )A. 不需要经典的突触结构联系 B. 曲张体是贮存递质的部位C.多见于支配心肌、平滑肌的神经调节活动中D. 递质的释放也需要神经冲动的作用 E. 以上都是15关于电突触传递,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不需递质和受体参与 B. 生物电直接扩布 C. 传递速度快D. 单向传递 E. 低电阻区域16. 脊髓前角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称为( )A.
6、交互性抑制 B. 传入侧支性抑制 C. 返回性抑制D. 去极化抑制 E. 突触前抑制17. 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 )A. 突触前抑制 B. 突触后抑制 C. 外周性抑制D. 去极化抑制 E. 超极化抑制18中枢神经元实现兴奋总和的联系方式是( )A. 辐散式 B. 聚合式 C. 环式 D. 链锁式 E. 混合式 19. 中枢神经元建立反馈效应的联系方式是( )A. 辐散式 B. 聚合式 C. 环式 D. 链锁式 E. 混合式20在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部位是( )A. 感受器 B. 效应器 C. 中枢 D. 传入神经 E. 传出神经21中枢反射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传入与传出纤
7、维的传导速度 B效应器的敏感性 C通过中枢突触的数量多少 D感受器的敏感性 E刺激的强弱和性22右侧脊髓半离断,离断面以下可出现( )A. 仅左侧痛温觉障碍 B. 仅右侧痛温觉障碍 C. 左侧痛温觉和右侧深压觉障碍 D. 右侧痛温觉和左侧深压觉障碍E. 同侧痛温觉和深压觉障碍23. 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 )A. 感觉接替核 B. 联络核 C. 髓板内核群 D. 接替核和髓板内核群 E. 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24巴比妥类催眠药物的作用可能是阻断下列哪个系统 ( )A. 大脑皮层联络系统 B. 特异性投射系统 C. 边缘系统D. 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E. 自主神经系统25切断脑干网状结
8、构上传联系将导致( )A. 感觉过敏 B. 昏睡状态 C. 瘫痪 D. 内脏活动增强 E. 保持清醒26丘脑( )A. 几乎是所有感觉传入纤维的换元部位 B. 是感觉的最高级中枢C. 与大脑皮质的联系称为丘脑皮质投射系统 D. 感觉接替核属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组成部位E. 髓板内核群属特异投射系统的组成部位27以下哪种感觉不需经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 )A. 视觉 B. 本体感觉 C. 触觉 D. 味觉 E. 嗅觉28对第一感觉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它主要是全身体表感觉投射区 B. 中央后回为其所在部位C. 投射区大小与体表感觉分辨力呈正比 D. 四肢和头面部的感觉纤维都投射到对侧E. 下肢
9、的感觉区投射到皮质的顶部 29. 下列关于第二感觉区特点,错误的是( )A. 该区位于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B. 投射呈正立分布 C. 人类切除该区产生明显感觉障碍 D. 刺激该区可产生双侧性感觉E. 可能与痛觉产生有关30视觉的投射区位于( )A. 中央后回 B. 枕叶皮层 C. 中央前回 D. 颞叶皮层 E. 大脑皮层31右侧大脑中央后回顶部受损,引起体表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 右半身 B. 左半身 C. 右侧头面部 D. 左侧下肢 E. 右侧下肢32痛感受器一般是指( )A. 肌梭 B. 游离神经末梢 C. 皮肤 D. 内脏感受器 E. 肌腱33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 刺痛 B.
10、 疼痛持续时间短 C. 必有牵涉痛 D. 定位不精确 E. 对牵拉、切割等刺激不敏感34慢痛传入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属于( )A. B类纤维 B. C类纤维 C. A纤维 D. A纤维 E. A纤维35屈反射的意义在于( )A. 维持姿势 B. 保护机体避免伤害 C. 维持肌肉收缩力量D. 维持肌肉长度变化 E. 完成动作的需要36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其主要原因是( )A. 失去了高位神经元对脊髓的营养作用 B. 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C. 肌肉受到病毒的损害 D. 肌肉供血减少 E. 肌肉不活动37关于脊休克的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脊髓突然被横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
11、活动暂时丧失B. 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C. 动物进化程度越高,其恢复速度越慢D. 反射恢复后,第2次横断脊髓,不再导致脊休克E. 其原因是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38脊休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 损伤性刺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 B. 脊髓中的反射中枢被破坏C. 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 D. 失去了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E. 受伤害是失血过多39以下哪项不属于脊休克的表现( )A. 大小便失禁 B. 血压下降 C. 肌张力下降 D. 发汗反射消失 E. 运动消失40脊休克后恢复时间与下列哪项有关( )A. 横断脊髓时的损伤程度 B. 横断脊髓水平的高低 C. 动物种
12、属进化程度D. 动物年龄 E. 伤害恢复条件41脊髓运动神经元( )A. 位于脊髓前角 B. 支配梭外肌和梭内肌 C. 当躯体肌肉处于安静时,其不产生活动 D. 可受高位运动调节有关的下行通路所控制 E. 以上都对42关于肌紧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缓慢持久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B. 是维持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活动C. 感受器为肌梭 D. 主要表现为屈肌反应 E. 是多突触反射43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A. 屈肌反射 B. 翻正反射 C. 肌紧张反射 D. 腱反射 E. 腱器官反射44当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B. 梭外肌收缩 C. 梭内肌
13、收缩 D. 引起肌肉松弛E. 梭外肌与梭内肌同时收缩 45. 腱反射是( )A. 行为反射 B. 多突触反射 C. 单突触反射 D. 可由重力作用引起E. 反应范围较广泛46下列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B. 在抗重力肌的牵张反射表现较为明显C. 感受器是肌梭 D.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牵张反射消失E. 梭内肌的活动可调节肌梭的敏感性47关于脑干网状结构的作用,错误的是( ) A. 对肌紧张调节既有抑制也有加强作用 B. 通过下行传出纤维改变 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来调节肌紧张 C. 高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抑制也是通过其抑制区而发挥作用D.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
14、断脑干,可导致去大脑僵直E. 正常情况下,抑制区活动大于易化区活动48人类小脑受损后不会出现的是( ) A. 小脑性共济失调 B. 肌无力 C. 不能维持身体平衡 D. 意向性震颤 E. 偏瘫49. 震颤麻痹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 )A. 黑质 B. 红核 C. 苍白球 D. 小脑 E. 纹状体50. 小脑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是( )A. 肌张力减低 B. 偏瘫 C. 静止性震颤 D. 意向性震颤 E. 感觉功能丧失二、多项选择题1.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A. 绝缘性 B.结构和功能完整 C. 双向性D.传导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递减 E. 不易发生疲劳2. 有关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叙述,正确的
15、有( )A. 直径较粗,兴奋传导较快 B. 纤维长度越长,兴奋传导越慢C. 有髓鞘兴奋传导快 D. 温度下降,兴奋传导将减慢E. 无髓鞘兴奋传导慢3. 有关轴浆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有( )A. 轴浆流动与轴浆运输有密切关系 B. 既有顺向,又有逆向运输方式C. 顺向轴浆运输速度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种 D. 是一种顺浓度差的转运过程E. 快速顺向轴质运输主要运输含递质的囊泡4. 中枢突触传递的特点有( )A. 单向传递 B. 有突触延搁 C. 有总和现象 D. 兴奋节律易改变E. 对内环境变化及药物很敏感5. 电突触的特点为( )A. 连接部位的膜阻抗较低 B. 连接的间隙只有23nm C. 无延搁
16、现象D. 需递质释放 E.两个神经元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传递6. 神经突触后电位的性质为( )A. 电位变化幅度小 B. 非“全或无”性质 C. 可以总和D. 呈电紧张性扩布 E. 可以引起后膜去极化或超极化7. 属于局部反应(局部兴奋)的电位是( )A. EPSP B. IPSP C. 感受器电位 D. 终板电位E. 兴奋传导的动作电位8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方式在体可存在于( )A. 交感神经所支配心肌组织 B. 副交感神经所支配平滑肌组织C. 中枢的多巴胺能神经纤维中 D. 中枢的5羟色胺能神经纤维中E. 运动神经支配的骨骼肌组织中9中枢神经递质包括( )A. 乙酰胆碱 B. 胺类 C. 氨基酸类
17、 D. 肽类 E.一氧化氮10胺类递质包括(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肾上腺素 D. 5-羟色胺 E. 组胺11突触前抑制是由于( )A. 前膜部分去极化 B. 前膜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 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D. 后膜产生EPSP幅度减小 E. 产生IPSP幅度增大1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A. 具有“全或无”性质 B. 是超极化电位 C. 是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所致D. 有总和现象 E. 突触后膜主要对C1- 通透性增加所致13. 中枢神经元之间复杂联系方式有( )A. 单线式 B. 辐散式 C. 聚合式 D. 链锁式 E. 环式14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因素主要
18、是( )A.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 锋电位的幅度 C. 进入前膜Ca2+ 的数量D. 兴奋性递质容易多释放 E. 后膜的兴奋水平15. 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或作用( )A. 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 B. 引起特定的感觉C. 维持皮质的兴奋状态 D. 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E.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质16.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或作用( )A. 弥散投射到大脑皮质 B. 由丘脑髓板内核群发出 C.维持大脑皮质觉醒状态D. 引起特定的感觉 E. 由丘脑感觉接替核发出17. 致痛物质有( )A. K+ B. Na+ C. 5-羟色胺 D. 组胺 E. 缓激肽18内脏痛的
19、特征有( )A. 对缺血、痉挛和炎症敏感 B. 对机械牵拉敏感 C. 缓慢、持续和定位不清D. 可伴有牵涉痛 E. 具有快痛性质19. 在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元的兴奋节律改变取决于( )A. 传入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 B. 传出神经元本身功能状态C. 中间神经元的功能状态 D. 突触间联系方式E. 效应器的功能状态20. 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有( )A. 其感受器为肌梭 B. 躯体运动的基本中枢在脊髓C. 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形式 D. 快速牵拉与肌紧张的维持有关E. 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三、填空题1、支配梭外肌的运动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递质是_。2、神经纤维除了传导动作电位功能外
20、,还具有_作用。3、运动传导通路中皮层脊髓侧束与四肢远端的_的运动控制有关。4、牵张反射形成的特点是_与_位于同一肌肉中。5、骨骼肌肌梭感受器主要感受肌肉的_变化;而腱器官感受器主要感受肌肉的 _变化。6、中枢抑制可分为_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两种;突触后抑制可分为_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7、前庭小脑与身体的_功能有关。8、脊髓小脑损伤后动作性协调障碍称为小脑性_。9、大脑皮层兴奋时,脑电图的基本波形是_波活动为主。10、破坏动物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该动物应处于_状态。四、解释名词1.神经递质 2.中枢延搁 3.牵涉痛 4.运动单位 5.脊休克 6.胆碱能纤维7.强化 8.第二信号系统 9.异相
21、睡眠 10.优势半球 11.特异性投射系统12.神经的紧张性作用五、问答题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与突触传递兴奋的特征的比较。2.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不同点。3.试比较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4.何谓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有何临床意义?5.痛觉分几类?内脏痛有哪些特征?6.大脑皮质体表感觉区和运动代表区各有何特点?7.何为骨骼肌的牵张反射?有哪两种类型?它们之间区别点有哪些?8.什么叫胆碱能纤维,体内哪些部位分布属于这一类纤维?9.交感神经兴奋时对下列器官活动有何影响?各通过何种受体?心率皮肤和内脏血管骨骼肌血管小汗腺分泌膀胱逼尿肌10.应用阿托平后对
22、下列器官活动有何影响?心率皮肤血管支气管平滑肌胃液分泌瞳孔小汗腺分泌11.试比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特征。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E 2.B 3.C 4.D 5.B 6.C 7.D 8.D 9.E 10.B 11.C 12.D 13.C 14.E 15.D 16.C 17.B 18.B 19.C 20.C 21.C 22.C 23.E 24.D 25.B 26.A 27.E 28.D 29.C30.B 31.D 32.B 33.D 34.B 35.B 36.B 37.B 38.C 39.A 40.C 41.E 42.D 43.C 44.B 45.C 46.D 47.E 48.E 49.A 50.D 1.ABCE 2.ACDE 3.ABCE 4.ABCDE 5.ABCE 6.ABCDE 7.ABCD 8.ACD 9.ABCDE 10.ABCDE 11.ABCD 12. BDE 13.BCDE 14.BC 15.ABD 16.ABC 17.ACDE 18.ABCD 19.ABCD 20.ABCE 1. 乙酰胆碱2. 营养性3. 精细4. 感受器 效应器5. 长度 张力6. 突触前 传入侧支7. 平衡8. 共济失调9. 10. 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