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21049051       资源大小:41.23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人生观A.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B.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方法辩证的方法二、物质和意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唯心唯物,物质意识谁先谁后辩证唯物主义A.唯心主义二大分支(主观,客观)B.唯物主义三大分支,又叫三个阶段(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C.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物质、运动、静止A.物质与运动不可分B.绝对运动相对静止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物质具有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3.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时空绝

    2、对相对时间(一维性和不可逆)、空间(三维和可颠倒性)A.时间是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伸张性、广延性B.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C.绝对性与相对性时空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不变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客观性、无限性和相对性(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先物质后意识意识A.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即第二性的。B.意识是自然、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是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意识的能动作用A.

    3、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B.正确认识与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思想付诸实施C,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4.意识与人工智能电脑思维模拟与人意识间的本质区别人工智能意识区别人工智能是在信息论、控制论指导下,在人脑科学和电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用机器模拟人脑思维的信息处理和变换过程,实现人类思维和智能的物化。(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必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无限多样的统一统一性原理A.无限多样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无限多样B.统一到物质的唯一特性:2.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点)应用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前提,

    4、目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A.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B.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联系的永恒的发展的)1.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联系(事物的因果联系,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和现象)A.联系的两层含义。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B.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系统特点。C,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世界的永恒发展新旧并非时间先后发展及其实质(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

    5、生命力和远大前景的东西)A.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规律及其特点违背规律必受处罚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强制性2.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每年必考矛盾:同一与斗争;普遍与特殊A.矛盾及其根本属性(1)矛盾、对立统一(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a.相互区别b.相互依存c.相互转化D.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实质与核心(三个知识点)(1、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2、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关键,3、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普遍性与

    6、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a.矛盾普遍性两个基本含义:(时时处处有矛盾,同类有共性)b.矛盾特殊性三种具体表现:(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三点)(1、相互区别2、相互渗透3、区别是相对的)(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a.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b.就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言(重点)(坚持马列主义指导,中国特色是矛盾特殊性)3.质量互变规律量变质变前提结果质、量、度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质与量的结合就是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界限。B.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

    7、件下相互转化。关系:1、两边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引起新的量变)质量互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应用(埋头苦干,敢于抓住机遇,毛)4.否定之否定规律(重点)扬弃 克服保留辩证否定前进性和曲折性A.辩证否定观:扬弃;克服保留B.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自我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螺旋式的上升运动)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应用)(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与本质现象本质感性理性.现象和本质A.现象和本质的含义B.现象有真相和假象的区别。真相是

    8、以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不同于错觉,错觉是认识上的错误,属于主观范畴,而假象则是客观存在的。C.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对立与统一的表现D.根据现象和把握本质2.形式与内容形式主义与必要形式是两回事内容和形式A.内容和形式的含义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3.原因与结果(09年考过)先因后果原因结果A.原因: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B.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C.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4.必然性与偶然性必中偶;偶中必必然性和偶然性A.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B.必

    9、然性和偶然性对立统一C.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5.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能现实;理想现实可能性和现实性A.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B.从可能性到现实性要艰苦奋斗四、实践和认识(一)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马义认识论:能动、革命、反映。认识论(1)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底(2)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3)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2.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基本特点、形式实践A.三个特点(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B.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社会活动、科学实验)C.实践性是马哲最根本的特征,是马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3.实践

    10、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重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二)认识及其辩证发展过程1.认识及其本质主体客体本质认识关系本质A.认识的主体(人)与客体(自然、社会和精神)及其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B.认识本质: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坚持在实践基础上揭示认识过程的本质。2.认识的辩证运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a.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特点(直接形象)b.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和

    11、推理);特点(间接和抽象)(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立统一(统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意义(指导实践和得到检验)、条件与途径(理论和实际结合,制定目的和计划,群从掌握,实验)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不断反复无限发展规律人类的认识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和无限深入的过程。(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谬误客观性(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真理没有阶级性)客观性A.真理与谬误二者性质相反,不可混淆;B.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客观的。2.

    1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绝对与相对绝对真理相对真理A.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物质世界本身、认识能力和检验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的,由绝对向相对发展)B.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真理唯一标准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决定的,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4.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谬误发展过程真理A.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统一。B.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同谬误进行斗争并不断战胜谬误的过程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观社会存在

    13、社会意识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及其根源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否定人民群众的作用根本缺陷根源A.唯心史观及其根本缺陷: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否定人民群众的作用B.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和认识论的根源。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一整块钢唯物史观的创立A.唯物史观的创立(1)思想理论来源。(2)社会历史条件。B.唯物史观创立使马哲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一整块钢”(二)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社会是一个系统地理和人口因素是加速和延缓作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决定作用。1、物质资料生

    14、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社会型态的更替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B.在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C.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形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相互制约。(2)制约了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存在A.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并不否认社会

    15、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1.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所有制关系、生产中的地位和分配决定的消费关系)阶级的起源:1、剩余产品的出现2、私有制的产生(说到底是一个经济范畴)A.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B.经济基础特指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C.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社会的政治结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国家的本质。国体和政体,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质。包括两部分:1、政治法律制度政权的组织原则立法司法等2、

    16、政治法律设施,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等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C.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3.社会的意识结构文化促进作用社会意识文化精神生产A.社会意识的构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不完全同步性2、并不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3、历史继承性)B.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取期精华,弃之糟粕)C.精神生产及其相对独立性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关系2.生产力

    17、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二)社会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基矛及跟根本动力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交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B.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形态的更替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18、力阶级斗争A.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B.基本形式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其中政治斗争具有决定意义。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新内容)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是一定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制度而在各个领域采取的新举措,而不是被统治阶级发起的旨在推翻统治阶级及已存社会制度的运动。改变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和方面,从而达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A.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必要要素,是现代社会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要素。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有鲜

    19、明的时代特征。4.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决定作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5.个人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产阶级领袖与人民群众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无产阶级政党A.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作用表现:B.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形态及其演化社会形态质变、量变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演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前进与曲折前进性 曲折性 统一性(总体历史进程) 多样性(实现形式)(应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

    20、的统一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运用马克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植根中国文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两次飞跃 第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含义、主要内容、特点、灵魂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近代

    21、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历史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历史进程特点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A.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由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再到八国联军侵华三个阶段B.特点(1、自然经济受到破坏2、民族资本有了一些发展,但受到帝官封3、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4、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勾结5、政治经济的发展极端不平衡6、双重压迫,中国人民所受的压迫所罕见)C.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两大历史任务(求独立求富强)2.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革命手段A.完成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必须依靠革命手段。B.地主

    22、阶级改革派的自救举措(上中下)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E.辛亥革命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A.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必然性1、农民和资产阶级不行2、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3、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时代不同2、领导阶级不同3、指导思想不同4、革命前途不同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2、工人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做好了思想和干部准备(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23、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反帝反封建对象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帝、封建、官僚资本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领导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动力是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性质革命前途革命性质:(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经济纲领两没收一保护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文化纲领民族


    注意事项

    本文(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