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与生态环境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21040858       资源大小:87.7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与生态环境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我国的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使得我国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烟尘和酸雨的污染危害最大。我国是世界上三大酸雨地区之一,酸雨面积不断扩大,约占全国面积的40%。酸雨对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据统计,仅江苏、浙江等省因酸雨而造成的农田减产面积约1000万公顷,每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受害面积128.1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2.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并存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水问题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这突出表现为我国的水资源短缺与各类水污染加剧并存。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

    2、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在我国,缺水城市已达300个,其中严重缺水的达50个。目前,全国年总缺水量为360亿立方米。不仅如此,我国水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并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三个,即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与农村废水包括乡镇企业工业废水和农业废水。据1998年世界银行统计,1993年中国每日污水排放量分别是美国的2.15倍和日本的3.45倍,是世界上污水排放量最大的国家。3.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加剧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而且全国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水

    3、土流失直接导致了土地荒漠化的发展,我国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7%。据估算,我国大约有1.7亿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和威胁,每年因荒漠化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0250亿元。4.资源消耗总量大,资源存量锐减自然资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的稀缺性和部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主要资源大国之一,但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不如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1%、32.3%、14.3%和32.3%;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0%。预计到2010年,45种主要矿产中可

    4、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人口仍将持续增长,人均主要资源的占有量将进一步下降,尤其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产业将经历资源与能源密集化过程,这会使各类人均资源消耗量迅速扩张,从而进一步加剧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财产,生态环境的破坏意味着国家巨额的财产损失即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3%5%,若再将森林资源锐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各类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等这些难以计算的生态环境损失计算在内,则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GDP总量的1/10,即相当于每年GDP的新增部分。二、

    5、结构性矛盾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人们常常把生态环境的恶化归因于人们环保意识的薄弱、政府干预的弱化以及环保投入的不足等。实际上,我国产业层次的低下、结构的雷同、企业生产技术的低水平、区域产业布局的失当等结构性矛盾才是制约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原因。1.产业结构的低度化与结构雷同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各产业的自然资源消耗强度与排污强度相差很大,因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一定程度地取决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一般而言,以农业和其他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体制对资源消耗的速率较快,如对原始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以开荒以及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等,但工业污染的程度相对较轻。随着工业化进

    6、程的加快,工业污染呈上升趋势,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与工业部门的总体规模以及工业内部结构有较强的联系,尤其是与化工和重工业在工业部门结构中所占比重大小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下降,重化工业在工业部门内所占份额也开始逐步下降,而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与此相对应,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逐渐减少。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体系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水平,基础产业薄弱,一般加工业膨胀,第三产业不发达,三大产业处于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产业结构基本上属于资源开发导向型结构,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高,消耗量大。在工业内部结构中,重污染行业所

    7、占比重较大,工业的“结构性污染”占全国总污染的60%以上。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耗能高、污染重的行业仍是当前工业发展的重点。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迅猛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但乡镇企业结构处于低层次工业水平,致使资源消耗量大、污染重。再加上其技术起点低,生产管理水平落后,对污染治理投入有限,因而乡镇企业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更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更严重。此外,我国产业结构的地区布局不合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重复引进导致结构雷同现象非常严重。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中工业结构的相似率相当高,东部与中部的工业结构相似率达93.5%,西部和中部工业结构

    8、相似率达97.9%,严重的产业同构造成了大量的生产能力的闲置,并导致资源和生产的集中度低下,难以形成合理的规模,造成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2.企业组织结构的小型化、分散化导致资源配置失调,加重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企业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一般而言,环境保护与企业规模是正相关的。污染物的产生具有“规模效益”,即治理规模越大,治理成本越低。因此,企业规模的扩张,不仅可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原材料、能源的节约利用与污染物的综合治理。我国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及地区结构的趋同加剧了城乡分割,导致我国企业布局分散,集

    9、中度低,难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企业间的关联度差,生产的协作化、专业化程度低下,存在低水平的过渡竞争,其结果是导致资源配置失调,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尤其是小企业对生产废弃物的经济再回收利用和处理能力弱,对污染物的治理成本高,使得小企业在对资源浪费的同时又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此外,企业布局的分散和不合理也使企业只能对单个污染源分散治理,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从而增加了污染治理成本。3.产品结构不合理与产品的大量积压加剧了资源危机我国传统的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产品比重相当大,如1997年我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8.8%,水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3.9%,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5

    10、.5%,均居世界第一位,已出现大量过剩,其他的一般粗加工产品也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积压严重。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的402种工业产品中有31.6%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50%以下,如录像机、洗衣机、彩电、汽车生产等,电冰箱、中成药、电话机、自行车、化学农药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30%左右。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的低下和产品的大量积压,造成了本已稀缺的资源的大量浪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高附加值、市场需求旺盛的高新技术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4.技术含量低下的科技结构加剧了资源环境的恶化并增加了治理的难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但我

    11、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偏重于铺新摊子上小项目而忽视企业技术创新与新技术开发的投入,造成我国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含量低。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工业技术水平只有15%18%达到世界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技术水平。同时,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八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中依靠技术进步的比重不到30%,而西方发达国家已达到60%80%的水平。技术含量的低下以及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微弱,使得我们只能实行粗放经营,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以支撑经济的增长,其后果必然导致能源、原材料的过度消耗,经济效益差,并加剧环境的污染。我国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产出率仅占原材料用量的20%30%,而70%80%的资源由

    12、于技术条件落后等原因而成为生产废弃物。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能源利用率仅为30%左右,木材利用率仅为50%,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仅为40%50%。在农业生产中,水肥利用率也十分低,农业灌溉仍采用传统的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的漫灌方式,造成了农业用水的大量浪费。技术水平落后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加剧了资源的紧缺,而且由于资源利用的不充分也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对我国资源与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政府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构筑有利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三、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

    13、盾及其所带来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告诉我们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不仅需要政府继续提高环保基本国策的地位,增加环保投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更应大力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技术含量,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发挥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一)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构调整目标以往工业化国家的现代化是建立在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排放与对生活水平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之上的。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选择非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建

    14、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以促进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一目标的政策含义就是在制定产业政策与进行结构调整时,应该把各产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考虑要素,严格限制那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与企业的发展,积极扶持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同时,重视科技进步在企业技术进步与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在企业内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应包括: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以节材、节能为中心的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建立以节约运输力为中心的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建立以节约资本、节约资源为

    15、中心的科学技术体系;建立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特征的生活服务体系。(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结构调整方向1.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是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运动中实现的,产业结构的升级由农业、轻工业为主向重化工业推进并进一步向高加工度化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产业结构迈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上升到50%70%,且各产业部门都在加快朝减少能耗、物耗,减少污染和增加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的初、中阶段,为使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首先,要坚持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大力推进

    16、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型农业,重点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消耗过量的问题。其次,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快工业化进程。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产业比重,是缓解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出路。为此,要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鼓励扶持发展物耗少、能耗低、污染低的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控制物耗高、污染严重的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那些技术落后、能耗物耗高、严重污染环境且无市场前景的产业,大力扶植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同时,还要合理调整能源结构,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

    17、电和其它新兴能源。再次,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都很低,因而,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仅有利于整体经济的增长,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发展第三产业,要在注重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金融、保险、旅游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要加快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提高农业与制造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这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此外,要充分发挥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力度,解决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问题,杜绝盲目性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结构性污染。2.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发挥规模效益我国原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呈现出平面型的特点,企

    18、业规模偏小且企业间分工不合理、协助不密切,既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又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与环境的污染。因此,要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改变企业组织分散、规模小型化的状况,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并以大企业为龙头形成企业规模的大型化与企业规模小型化的平面并存与立体并存相结合的、既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又能充分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坚决关停并转一批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小企业。要解决乡镇企业技术落后、工艺设备陈旧和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要限制高消耗、污染严重、治理污染能力差的乡镇企业的发展,注意引导乡镇企业的结构

    19、调整,鼓励企业经营者革新“土法”生产工艺或创造“土法”的环保工艺,通过人力资源和一些普通设施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废弃物排放量。农村城镇化建设为乡镇企业的行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提供了恰当的经济地理架构,并且为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的行政架构。为此,要加快农村的小城镇建设,使乡镇企业能通过小城镇建设在行业结构和布局上得到妥善的规划,避免因乡镇企业规模小、企业布局分散而对资源与环境造成危害。3.调整产业结构,生产绿色产品产品结构的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和淘汰那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增加那些高附加值、市场需求旺盛的高新技

    20、术产品的市场有效供给,培育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以减少因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和产品大量积压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绿色消费的兴起要求生产者提供更多的有利于环境的绿色产品,这必然迫使企业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生产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环境友善产品绿色产品。4.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水平低,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大障碍。因而,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开发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技术也有其负面效应。早在20世纪初,就有一批著名学者如海德格尔等对技术的负面效应提出过尖锐的批评。技术进步多源于实际运用,因而也多集中于对环境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进步从客观上促进了环境资源的


    注意事项

    本文(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与生态环境问题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