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岗位于珠江口东岸城市圈的重要节点区域,既是深圳惟一与东莞、惠州都接壤的城区,又处于珠江东岸城市圈与香港区域合作的核心区位,还是珠江东岸城市圈与环珠三角东部地区的深圳门户、珠三角城市圈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深圳通道。要依托区域节点优势,不断增强在区域城际合作中的节点功能,推动龙岗以深圳门户方式参与深莞惠一体化发展,发挥龙岗在深莞惠城市圈与深港国际都市圈合作、珠江东岸城市圈与环珠三角东部地区及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合作中的平台作用和节点功能,在区域城际合作中发挥示范效应,为全市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五)创建生态文明先锋区充分发挥龙岗生态资源优势和生态开发利用价值,借鉴中新两国共建天津生态城的有益经验,探索以
2、生态产业园区等多种途径提高土地和其他资源要素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引进和培育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新兴产业体系,积极发展与龙岗发展阶段和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功能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本投资,探索建立生态研发、生态合作和生态交易试验区,把龙岗建设成为珠江口东岸城市圈生态文明先锋区。(六)培育盛事盛会功能区配合全市统一安排,围绕举办第26届世界大运会统筹近期各项工作,加快重点体育文化设施及相关配套项目建设,着力营造大运情结、主场意识和主场氛围,培育世界大运会深圳龙岗主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和历史人文景观,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赛
3、事、文化创意、会议会展、旅游休闲等专项活动,以国内外盛事盛会为载体,培育和提升东方南国滨海城区的特色魅力,把龙岗建设成为深圳及珠江口东岸城市圈盛事盛会的重要功能区和门户基地。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以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龙岗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重塑方面的“试验田”作用,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要求率先建立适应快速城市化城区的新体制新机制。(一)深化“大综管”新格局建设1完善协同配合机制。加大“大综管”新格局建设指导和统筹推进力度,不断完善“大综管”职能、范围、组织架构和运作流程,推进“大综管”新格局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立“大综管”工作和综合执法之间的协同执法
4、模式,健全条块协同机制,再造“大综管”新格局和综合执法体制的工作流程,形成两个相互独立、有机衔接、互为补充的条块协同系统。加强综管员的考试、培训、考核工作,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区委政法委牵头)2优化系统运行平台。加快建立应急协调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计生管理系统、出租屋综合管理系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统、群防群治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海上安全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不断拓展“大综管”系统平台。按照“统筹地理自然状态、统筹人口分布状况、统筹工作难易程度、统筹协管队伍实际情况”原则,科学合理划分工作网格,推进网格从“地理网格”向“责任网格”转变,实现多网合一和全覆盖。按基本力量和机动力量分类
5、整合基层协管力量,将社区自身供养的协管力量一并纳入综管员队伍集中使用,把公安巡防队员整合为区一级机动力量,民兵应急分队整合为街道一级机动力量,区和街道两级保障的其他所有的协管力量整合成一支综管员队伍。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整合“大综管”相关业务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大综管”信息工作体系。加快“大综管”信息平台的建设、安装和培训工作进度。各部门数据统一储存、互通共享,各种信息一次采集到位,集中管理,共同使用。整合区视频系统、数字化龙岗、阳光政府、区应急指挥中心和总值班室的信息平台,建立区级“大综管”视频中心。各街道参照区里的模式做好相应整合工作。(区委政法委、区科技局负责) 4提
6、升服务功能。按照“综合管理、综合治理、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求和梯度发展路径,逐步提升综合服务的比重,提高基层行政服务效率,强化社区、街道两级组织对社区公众的服务功能,调动社区公众融入社区治理的参与热情,拓展社区公众融入社区治理的参与渠道及途径,建立以综合服务为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基层治理和服务新机制。(二)加快构建“无缝隙”政府1开展“无缝隙”政府建设试点。坚持“能进则进、充分授权”,开展网上审批,推进行政服务大厅建设,解决审批手续繁琐等问题(区行政服务中心牵头)。推行并联审批,简化前置环节,实行信息资料共享,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争取开展创新审批方式试点,建立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机制
7、(区重大办牵头)。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大综管”系统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联动处理、科学决策、公共服务和实时评价等功能(区科技局牵头)。整合职业训练资源,理清教育、劳动等部门的职业教育职责,解决职能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等问题(区职业训练中心牵头)。以园区企业需求为导向,从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方式等方面入手,整合行政资源,再造服务流程,构建全方位的、无缝隙的服务体系,加快宝龙工业区建设(宝龙高新办牵头)。以城市化背景下调整街道医院管理体制为契机,完善医院管理中心运行机制,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人口、服务渠道、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无缝隙(区医院管理中心牵头)。2探索大部门体制。按照职能有机统一的
8、原则,根据全市的整体部署,优化政府运作方式,完善责任体系,整合政府机构,建立符合龙岗实际的大部门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机构与人员的合理配置,形成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运作机制。(区人事局编办牵头)3理顺区、街关系。按照全市行政区划及管理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龙岗实际,稳妥推进精简行政层级改革工作,建立一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区人事局牵头)。结合区街财力的变化相应调整区街事权,科学核定街道的职能、人员和机构,率先实行扁平化管理(区人事局牵头)。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全面推行街道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健全财力和事权相一致的体制,实行“费随事转”的财政政策,增强基层提供基本公
9、共服务能力;建立属地税收增长激励机制,调动街道服务经济和企业的积极性;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机关部门预算和绩效考核,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区财政局牵头)。完善街道建设项目管理,建立与新的区、街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教育体制(区发改局、卫生局、教育局负责)。4优化行政运行机制。推进行政首长问责制、首问负责制、责任倒查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重点对妨碍落实科学发展观、损害群众利益及影响和谐社会构建、妨碍区委区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等问题进行问责,推动行政问责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严格的政府责任体系和多元化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开展绩效管理试点,对与社会公众生活联系密切的部门要引入人大、政协或专业社会
10、中介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估,保证绩效改进结果客观公正,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区监察局牵头)。强化部门主办制和牵头部门负责制,解决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问题,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区人事局、区督查室负责)。建立和完善跨部门统一互联的电子政务平台,加强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推行网上办公和政务处理(区科技局牵头)。5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改变人才工作分割化管理状况,探索分工明确、统筹管理的人才工作架构。完善人才认定标准,建立统一的人才数据库,夯实人才工作的管理基础。探索建立人才的诚信体系,大力发展人才服务的中介机构,适时发布人才的短缺目录,建立人才供需交流平台,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引进途径。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
11、员队伍管理,建立全区集中、统一、高效的人才派遣管理体系。(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负责)6做好与坪山新区无缝衔接工作。按照市的统一的部署,做好与坪山新区管委会的衔接工作,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迅速对接,确保交接有序、思想不乱。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探索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合作互动机制,优化与坪山新区的关系。(区委府办牵头)(三)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1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街道教育行政管理资源,探索设立垂直管理、职能专一的街道教育管理机构,形成“一级办学、一级管理”的城市教育管理新体制,提升我区教育管理、教学研究与指导效能。根据教育教学业务管理与教育社会事务管理两种职能的不同特点
12、,明确划分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街道、街道教育管理机构的职责。明确学校法人主体地位,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区教育局牵头)2深化职业教育训练体制改革。整合教育、劳动、财政等部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实行职业教育培训审批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和具体举办职能分离,理顺职业训练中心和教育、劳动等部门的关系,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平台。完善职业训练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理事会的决策、咨询和监督职能,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适度分离的运行机制。采取购买服务等扶持方式,引导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发展。(区职业训练中心牵头)3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学习借鉴苏州、无锡等
13、地经验,按照管办分离原则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管理中心以及各公立医院的相互关系。在医院管理中心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循序渐进推进公立医院集中管理模式,优化区域卫生资源布局。加强社康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整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卫生保障制度和多元的卫生投入机制。统筹高层次医学人才和面向基层的实用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全面提升龙岗卫生事业的核心竞争力。(区卫生局牵头)4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研究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引导社会组织自主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简化社会组织登记审批手续,建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创新
14、民办公助的形式,让社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治理机制,鼓励健全社会组织的行业自律机制。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工作组织发展。推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改革,实现政府购买方式由岗位购买向项目购买过渡,促进中介型社工机构向实体化转变,逐步探索切合龙岗实际的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成长路径。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现代社工制度(区民政局牵头)。紧紧抓住迎办大运的良机,积极培育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区民政局、团区委负责)。(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1构建法治政府。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指标,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市政府确定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建立健全规范性
15、文件等规章制度的起草、发布、备案、效果评测、定期清理制度,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区法制办牵头)。清理和规范行政服务项目,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有效推进行政服务的法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行政审批动态评估和审查论证机制,构建区、街道全覆盖的综合性电子监察系统,推进行政审批的法定化、标准化、公开化、透明化(区监察局、区法制办负责)。认真开展行政执法事项清理,依法合理设置自由裁量幅度,规范自由裁量程序,公开自由裁量权限,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机制(区法制办牵头)。2推进民主法制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探索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加大党务公开力度,加强
16、基层党组织建设(区委组织部牵头)。探索设立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制度,试行人大常委会部分常委专职制度,完善区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制度,开展人大代表重点建议票决制度和人大代表建议督办月活动(区人大办牵头)。探索建立政协提案办理评议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协委员对政府重点工作专题问政制度,探索实行按常住人口比例适度增加政协委员数量,创新政协委员产生与退出机制(区政协办牵头)。推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接访巡访制度(区人大办、区政协办负责)。健全政府决策公开征询机制,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论证、技术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建立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17、和公信力(区委府办牵头)。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增强基层自治功能;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扩大并规范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方式和渠道,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办牵头)。三、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建设产业发达的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以构筑优势产业链条为核心,以产业融合联动为重点,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关键项目为抓手,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信息技术带动制造业,加速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全面提升龙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发放3G许可证为契机,加快发展高速信息通讯系统,壮大
18、以华为公司为龙头的通讯设备产业集群。发挥神舟电脑、康冠电脑等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做强计算机产业。重点发展以华为、比亚迪精密等为代表的移动电话产业集群,创新移动电话产品的商业模式。发挥比亚迪、比克电池等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着力发展二次电池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意法半导体、华润微电子、深爱半导体、中芯国际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芯片产业集群。强化龙岗电子信息产业链优势环节,弥补产业链重要缺失环节,争取在核心技术与标准等重点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速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我区发展成为深圳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区贸工局、科技局负责)2全方位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宝龙工业园区。重点发
19、展IC产业,巩固汽车电子产业,培育和扶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整合,力争把宝龙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专业园,成为各类上市企业集聚地和龙岗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以产业布局和升级带动周边社区发展,完善宝龙工业园区的综合配套功能,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并进,将园区打造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按照产业发展需求配置管理资源,积极探索宝龙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模式创新,将临近的南约社区、同乐社区、龙岗植物园及周边生态控制用地纳入园区范围,赋予宝龙办相应的经济规划、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职能,探索融合科技工
20、业区与所在社区一体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区贸工局、宝龙高新办负责)3. 建立中小企业配套协作区和上市公司集聚地。选择有条件的工业园区或产业带,发挥大型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协作体系或协作区域。发挥华为等公司对中小企业的引导促进作用,继续推行导师计划,将坂雪岗产业带打造成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协作示范区。抓住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创业板的机遇,加快龙岗后备创业型企业的上市辅导工作,将宝龙工业园区和坂雪岗产业带建设成为深圳市新的上市公司集聚地,争取两年内全区有20家创业企业上市。4实施工业园区与产业带战略。依托天安龙岗数码新城建设创新产业基地,依
21、托雅宝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软件产业基地,依托尚荣科技工业园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大力培育葵涌产业带,重点发展绿色电池和环保新材料产业。前瞻性规划大鹏和东部海洋产业片区,重点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及无污染的高新技术项目研发基地。(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着力培育和引进研发机构。积极组织引导重点企业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创新企业的主体作用。在鼓励企业积极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指导并资助龙头企业工程中心申报市级以上工程中心,支持华为等本土龙头高科技企业建设若干世界级通讯技术研究开发平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大力引进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重
22、点试验室和重点工程试验室。继续扩大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争取新建一批博士后工作站。继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争取2012年区本级财政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当年决算支出的比例不低于1.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区GDP的4.5%以上,推动企业成为研发经费来源的主体。(区科技局、贸工局负责)2加强公共创新平台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采取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建的模式,在家具、服装、眼镜、模具、家电、汽车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中,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产品设计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同打造面向市场的公共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在创新资源配置与转化中的桥梁
23、和纽带作用,培育壮大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利用“深港创新圈”科技资源,重点发展专利代理、科技评估、技术咨询、技术产权交易、技术经纪、信用评级、项目管理等多种功能的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开展信息采集、加工、处理等业务,鼓励开展创业策划、投资管理、法律咨询、财务代理等创业服务。在技术转让、合作研发、共建实体、人才交流与培训、信息交流、设备仪器共用、技术与咨询服务等方面加强产学研合作。(区科技局牵头)3提高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加快技术成果孵化器、加速器和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培养一大批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规划建设深圳市(龙岗)留学生产业化基地,完善相应服务配套功能,为海外留学生企业提供理想的项目
24、产业化基地。借鉴留学生创业园的模式,采取民办、合办等多种形式,结合旧城改造,规划发展3-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完善天安(龙岗)数码新城功能,建设龙岗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基地、孵化基地、总部基地以及产品成果展示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集聚区。强化宝龙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完善创业园环境,努力为入园企业提供包括基础代理、公共关系支持、合作与交流以及融资等深度服务,提高创业企业的成功率。(区发改局、科技局负责)4加大对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建立财政对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中小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强和改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服务,提高对中小科技企业的信贷比例(区财政局
25、、科技局负责)。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风险投资企业和担保机构在龙岗设立公司或分支机构。采取政府引导、多元共建、市场导向、捆绑投资的模式,加快发展龙岗科技风险投资。建立项目与资本对接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企业与金融、风险投资、担保等机构以及民间资本之间的对话会,向金融机构推荐信誉良好、技术领先、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加大对重点培育企业改制上市的扶持力度。利用创业板上市契机,大力支持科技企业上市。充分发挥区创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来龙岗创办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吸引融资机构投资我区中小企业(区发改局、科技局负责)。5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开展集成创新。鼓励企业引进制约自主创新的关键技
26、术、知识产权和关键零部件,支持企业开展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华为、比亚迪等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研发基地,收购兼并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鼓励相关高科技企业到台湾建立研发机构。深化与香港科技园的合作,促使区内企业充分利用香港在电子通讯、纳米技术和核心材料、生物医学、汽车零部件等方面优势科技资源。鼓励并资助重点企业开放研发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6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撑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增值税转型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帮助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健全创新主体动力机制。积极落实深圳市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
27、一系列政策措施。把知识产权作为我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实行优先采购。围绕新一代移动电话、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医疗设备、生物技术和软件等重点领域,积极组织本地企业申报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每年安排区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作为项目配套资金(区科技局、贸工局负责)。实施“优才工程”,通过大力引进和自主培养,积聚一批领军人才、一批发展潜力大的后备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加快引进高端留学生人才,大力发展留学生经济。加大对重大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加大对人才的扶持资助投入,强化激励保障措施(区人事局、科技局
28、负责)。(三)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提升优势传统制造业1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挥深圳电子信息技术比较优势,坚持以信息技术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拓展先进制造业的前沿领域,加快实现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实现工业制造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构筑以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为主,包括模具、精密机床、交通设备、仪器仪表、物流设备、环保设备、电气设备在内的基础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发展电子整机装联设备、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后封装设备、彩色TFTLCD生产检测设备、电真空器件生产设备。重点发展电器机械、专用设备、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数字化仪器仪表、数字化办公设备、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设备、关键基础件、机械基础件制造,促进生产技术向高端转化。(区贸工局牵头)2加快推进精细化工基地建设。做好基地原居民的整体搬迁安置工作,及时做好项目前期的土地准备,配合落实园区的整体规划。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基地的招商引资宣传,着力引进世界知名的石油化工企业和精细化工企业,打造华南地区重要的现代化临港精细化工基地。重点发展上游丙烯生产制造、石油化工深加工及煤基化工和下游苯酚/丙酮、丙烯酸酯、聚丙烯、环氧丙烷、丁二烯/苯乙烯、聚碳酸酯PC、甲醇、醋酸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