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核心要点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docx

    • 资源ID:20106851       资源大小:53.17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核心要点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docx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核心要点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共产党宣言前言一、宣言的产生(一)、宣言产生的时代宣言产生于资产阶级时代,产生于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制度的斗争已经展开和发展的时期。1、 资产阶级时代的出现2、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二)、宣言的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18181883)恩格斯(18201895)(三)、宣言是怎样诞生的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亲自参加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1、1847年6月,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第一个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2、1847年10月底到11月初,恩格斯在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写成了共产主义原理。

    2、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在前两个纲领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在伦敦发表。(四)、宣言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1、宣言产生前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2、宣言的特殊地位(五)、宣言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最早接触宣言的先进分子宣言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六)、宣言在现时代1、宣言给新世纪带来震撼世界各国纪念宣言发表150周年二、宣言的七篇序言宣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具有广泛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宣言包括一个简短的前言和四章正文。从1872年到1893年二十多年时间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不同版本先后写了七篇序言,前两篇由他们二人合写,后五篇由恩格斯一人所作。序言中所

    3、阐发的思想和观点,是宣言思想内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这七篇序言的主要内容是:1、指出了宣言传播的历史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2、强调了运用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3、修改了宣言中一些过时的内容4、指出了俄国土地公有制有可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5、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6、指出了宣言实际上是共产党的党纲7、进一步阐发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问题8、进一步阐明了独立自主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关系三、宣言各章的具体内容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这是宣言的核心章节。在本章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论证了资产阶级私有制从而资本主义社会灭

    4、亡的必然性;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体现的阶级关系的分析,指出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革命。具体论证的逻辑是:1、“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时代的特点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3、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建立起自由竟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4、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已经再也不能容纳它本身造成的强大的生产力。“

    5、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5、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6、结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生产了它自身的掘墓人,社会再也不能让它的统治生存下去了。由于这一切,“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本章主要阐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明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二是规定了党的纲领和目的;三是表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主要论点有:1、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政党。(1)什么是

    6、共产党和共产党人及其特点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宣言中,共产党和共产党人这两个提法含义基本相同。关于共产党人的特点,主要是第一、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和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第二、共产党人在理论上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实践上它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第三、共产党人始终关切运动的未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共产党人与全体无产者的关系第一、共产党不是同其它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第二、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第三、不提出任何特殊原则来塑造无产阶级

    7、运动。第四、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整个运动的方向。2、共产党的理论原理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是共产党理论的集中概括。3、无产阶级只有利用政治权力才能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因此,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其次,无产阶级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依靠政权的力量,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的生产力的总量。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

    8、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早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直至他们写作宣言时止,在欧洲就流行各种称作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流派和学说。宣言是同这些派别争论和斗争的结果与产物。1、三大类型五种社会主义流派反动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第一、世界观、历史观是唯心的第二、不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第三、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对待其它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阐明了共产党的政治

    9、斗争的策略原理。总的原则是:“共产党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这个总原则下,共产党的策略原则是:1、 共产党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这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这些力量 包括民主社 会主义者、激进的资产者和民族民主主义者。2、在联合这些力量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斗争时,共产党人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和长远目标。不放弃对这些政党和力量进行批评的权利;始终坚持所有制问题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问题。3、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工人政党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

    10、协调。全世界的无产者,要联合起来;全世界一切进步的人类,要联合起来!四、宣言与社会主义实践(一)列宁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1、十月革命前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提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少数甚至一国取得胜利第二、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作社会主义。第三、列宁论述了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是怎样的一种国家。2、十月革命后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这个时期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政策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城市实行消费品定额分配制、取消商品流通和货币、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等。简言之,就是采取直接过渡的形式,企图把一个小农占绝大多数的落后的俄国,不经

    11、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径直地过渡到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决定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发展商品经济、培植国家资本主义等。自那以后,列宁对于在落后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列宁的探索及其成果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列宁运用辨证的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理。第二、列宁指出了要充分估计到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第三、列宁系统地提出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2、的战略构想。(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如何全面评价斯大林不是我们课堂上的任务,我们仅仅考察他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内容有:1、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 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第一、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第二、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三、实行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法第四、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3、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理论和政策第一、以党代政,高度集权第二、把无产阶级专政归结为专政和暴力第三、只强调强化国家,不讲扩大民主4、关于斯大林第一、应当肯定斯大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位真正实际地领导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人第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13、第三、斯大林的根本错误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出了问题(三)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是斯大林之后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中特别是邓小平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丰富和发展。1、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是在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经过长年战乱的大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开创性。正是由于这种开创性,使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中国不可能一帆风顺,难以避免地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对此,我们必须进行理性的分析。(1)正确的开始(1950年到1956年)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借

    14、鉴苏联的经验,同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个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同苏联相比,至少有六点不同:第一、在对待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同苏联的做法不同第二、在国家同农民的利益的关系上,我们同苏联的做法不同第三、在对待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我们同苏联的政策不同第四、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我们和苏联不同第五、在处理党内外是非关系上,我们和苏联不同(2)艰难的探索,曲折的发展(1956到1966年)这个时期探索的主要成果有:第一、明确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走自己的路 第二、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并提出了把党的工

    15、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第三、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第五、提出了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第六、在国际战略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的理论 探索中的失误主要有:第一、政治上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工作重点转移未能真正实现。1957年反右扩大化,1959年党内反右倾斗争第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违背客观规律;不合实际地追求“一大二公”,急于消灭私有制残余。盲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和教训(1966到1976)由于毛泽东完全错

    16、误地估计了我国社会的阶级形势、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使他把注意力几乎完全集中到阶级斗争上去了,搞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他不再关心经济建设,不仅没有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价值的理论,就连他以往提出过的正确的理论,有些停止执行,有些甚至被他自己当作错误的东西而否定了。 毛泽东的悲剧在于:在他极力去捍卫人民政权时却在不自觉地毁坏着这个政权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人民政权的巩固恰恰不在于大搞政治运动,而在于发展经济。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它解决了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大国怎样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对国

    17、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一种空前的贡献。(1)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5)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6)提出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7)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8)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9)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理论(10)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四) 几点启示1、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必须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关于消灭私有制3、关于实行计划经济4、关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5、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资本论第一卷(节选)一、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1.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过程

    18、2.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3.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4. 资本论的方法论 5. 资本论的结构 6. 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二、资本论的主题思想资本论的主题是解释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既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性。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构架可以简化为五大支点。 1、“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劳动价值论。 2、“关系” ,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3、“实质”,就是资本主义这样一种生产关系下面,它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4、“作用”,资本主义制度作用的两重性 5、“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如何用马克思资本论这个构架来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1、要如实地认识当代

    19、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仍具有两重性 。3、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和历史发展趋势没有根本改变。 4、资本主义未来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问题。 5、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这一变革的条件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在现象上总是表现在货币、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物上,但是,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当它被资本家用作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所以,从本质上,资本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特定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家需要通过市场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

    20、料,而在生产过程中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通过商品出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2.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并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运用就是劳动。人类为了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必须进行劳动,运用和耗费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各种机能,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就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只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转化为资本。 3.劳动力的价值 同任何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有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

    21、值。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价值规定中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4.马克思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分开来的重大意义 首先,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别开来,为建立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其次,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别开来,为建立科学的工资理论奠定了基础。 再次,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别开来,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四、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劳动过程人类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劳动过程只是人和自然之

    22、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是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有目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不同的社会形式下,劳动过程具有不同的特征。劳动过程,就它是资本家消费其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来说,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归工人所有。2.价值形成过程 商品生产中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

    23、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把商品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必须计算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3.价值增殖过程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购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后,在生产过程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就开始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家不但要生产具有某种使用价值和一定量价值的商品,而且还要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作为劳动过程,雇佣工人以具体劳动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作为价值增殖过程,雇佣工人在生产使用价值的同时又加进自己的劳动,创造了新价值,这个新创造的价值不但可以补偿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的价值,

    24、而且还超过了劳动力价值,这超过的部分即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实质是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五、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资本家要进行生产,必须把其资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如原料、辅助材料、机器、厂房等;另一部分购买劳动力。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改变自身的价值量,马克思称之为不变资本,用C来表示;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当然其价值不是转移到产品中去,而是再生产出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

    25、等价物而形成的剩余价值,成为一个可变量,马克思称之为可变资本,用V来表示。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 第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的关键。 第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区分,对计算剩余价值率,准确研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为创立资本有机构成学说奠定了基础。 六、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规律 生产剩余价值或价值增殖的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反映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机和决定目的,是资本尽可能地增殖,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

    26、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2.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为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也可表示为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前者是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示可变资本的相对增殖,后者是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可变资本的相对增殖。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通常以m来表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第一,剩余价值学说是揭露资本、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关键。第二,剩余价值学说为揭示资本主义人口相对过剩规律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分析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奠定了基础。 第三,剩余价值学说为阐明资本流通的实质奠定了基础

    27、。第四,剩余价值学说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各个剥削集团收入的真正来源奠定了基础。 第五,剩余价值学说为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奠定了基础。 七、所谓原始积累 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大批能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二是有大量开办工厂和矿山的货币财富。虽然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小商品生产的分化已经初步具备了上述的两个条件,但是还无法适应新的地理发现所造成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原始积累的手段在1618世纪,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兴土地所有者便通过暴力来加速这两个条件的形成,一是对内剥夺农民的土地,

    28、迫使小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它构成全部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二是对外发动掠夺战争,进行货币财富的积累。为了进行对外掠夺战争,资产阶级政府还在国内增加税捐,发行公债,这也成了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原始积累同资本积累的关系 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的联系是:第一,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积累的前提。第二,资本原始积累是大规模扩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从而成为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资本积累则是使这种关系不断扩大并使之永久化的过程。第三,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都是研究资本的来源。 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的区别是:第一,资本原始积累先于资本积累,它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

    29、过程之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资本积累则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内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第二,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是暴力剥夺,剥夺的对象是广大小生产者,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第三,资本原始积累即资本的历史起源,研究原始积累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过程,阐明原始资本是从哪里来的,最早的雇佣工人和资本家是如何产生的。 剥夺者被剥夺 (p84)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

    30、制(P84)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如何正确认识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第一,要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含义。 第二,从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关系看,被否定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那末重新建立的所有制就应是它的直接对立物,即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不是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制或其他的个人所有制。 第

    31、三,马克思所强调的“社会的所有制”、“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显然是指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第四,突出未来社会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是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 第五,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就是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基础上,建立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也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长久的过程(p8485)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以社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比较起来,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前者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后者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和构建是人类迄今为止设想的理想社会的最高境界。马克思说未来人的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有两层含义:1、生产资料是社会联合地占有,是公有制。2、社会联合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自由人。这里的自由不单是选举自由,而是指全面发展,即每个人有条件按照自己兴


    注意事项

    本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核心要点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