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古代诗文阅读第三章专题三考点四Word下载.docx

    • 资源ID:19714257       资源大小:78.52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诗文阅读第三章专题三考点四Word下载.docx

    1、如今连鸿雁也不捎信来。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作者对故旧的思念。“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极可能是作者举目所见之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此情惟有落花知”一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类似;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答:_答案表达了词人凄凉孤寂、思乡的

    2、感情。“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不闻鸿雁信”表达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鹧鸪啼”常有凄切思念之意,也勾起词人的故旧之思;“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诗歌总要具体描绘形象的,在描绘出的形神兼备的形象(意象)中寄寓作者的主观情感,间接地表情达意。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景、物是诗人情感的最好载体。把握古诗中的形象(意象),就能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具体内容见本专题考点一)(三)透过景物,把握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绣岭宫词李洞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绣岭宫:唐高宗显庆三年(658)修建的一座行宫,

    3、是唐代中期皇帝东巡的行宫之一。李洞:唐末诗人,字才江,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野棠:棠梨,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园”(因广栽梨树而得名)培训乐队。玄宗临幸华清宫,乐队居绣岭,也曾想于此广栽梨树,但梨树必须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因于绣岭种棠梨。鉴赏这首诗的新奇在于:诗人写李唐的衰朽,不着一字,而以“绣岭”小景写之。骊山是长安著名风景区,山上有华清宫,山脚有华清池。骊山两侧,为东西绣岭,广栽林木花卉,并置高台飞阁,是专供唐明皇及其后妃兴游玩乐之所。“春日迟迟春草绿”,“迟迟”,描写阳春的舒缓,可知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此句写游绣岭宫的季节、天气以及满眼新绿的景致。我们知道,唐玄宗前期励

    4、精图治,遂成开元盛世,后期沉溺于声色犬马,倦于政事,酿成“安史之乱”。但这些具体过程及其前因后果是无法写到一首小诗中去的,诗人便抓住绣岭野棠来描写,使读者思而得之,手法高妙。原为御地之树,今为无主之林;原为笙管之地,今为无人之境;弟子散尽,香玉(棠梨花瓣)惊风。“野”“尽”“飘”三字,写出了多么令人慨叹的意境!只迷声色,不理国政,梨未成,梦已绝,君主的荒淫享乐带来了多么深重的国灾民难!为了申足此意,三、四句又写出一位耄耋老人的举动:“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自玄宗的开元盛世,至僖宗的衰朽之朝,历时一个半世纪有余,活动在开元时代的人,自然是一个也没有了。“犹唱”二字,表面似讥老人爱翻陈

    5、年老历,唱得不合时宜,实则感慨遥深。诗歌通过鹤发老人对太平盛世的缅怀,寄寓着诗人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惋。诗歌四句全是写景,但字字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无限关切的真挚感情。这种寄真情于字背、寓深意于眼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颇得游刃骚雅之妙。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赏析本诗一、二句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答案第一句描写阳春风和日丽、满眼新绿,实际上写的是绣岭宫的荒芜。第二句,唐玄宗命人栽的棠梨再无人管,“野”“尽”“飘”三字极力渲染了御地无主、梨园零散后的荒凉。景语中寄托了诗人对大唐衰朽的无限惋惜与感慨,讽刺统治者荒政误国。解析先

    6、抓住词语,把握住所写景物的特征,再结合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分析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注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谩:徒然、空自。鉴赏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碧山锦树明秋霁”,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碧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锦树”指秋霜染红的树木。一肩行李,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路转陡,疑无地。”行行之际,山路转陡,几疑路穷。其下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

    7、,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过片“凄凉只恐乡心起”领起下文。“凄凉”二字,形容一掬“乡心”的况味;“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己,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凤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凝睇”,凝神而望。“谩”,徒然、空自。这两句感叹路远人遥,视线难及,纵然回头凝望,也是徒劳。接着运笔入虚,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结尾四句全从揣想着笔,

    8、身未一一经而心先历历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一声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书,又自然会发出“雁归人未归”的感喟;“半窗残月”,则使人想见“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梦后惆怅之情。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伏笔,虚实错综,极尽铺染之能事。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说明。答案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解析该题要求分析景中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首先,抓住上片中的“忽”字把景象分成两个层次,分别根据景物特征

    9、不难得出“惊喜”“温暖”两层内涵来。再结合“凄凉只恐乡心起”可以得出“思乡”这一层内涵。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写景,抒情。而且感情绝大多数是借助景物表达出来。抓住描写的景物,分析蕴藏的感情,是读诗的关键,是高考的重点,更是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该如何分析景物中的情感呢?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如“江风引雨入舟凉”(2010年江苏卷)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景物是情感的载体,

    10、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四)抓住典故,把握思想感情4(2014北京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奉陪郑附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受。鉴赏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于韦曲美妙春光的赞叹,前人也肯定这首诗通篇用“反言”来形容春光“佳胜”。但是,细细品味全诗,我们会感到这首诗无论是整体意味还是具体诗句,都不完全是仅仅用正话反说的形式来表达诗人对于春光的赞叹。比如“花无赖”,比如“恼煞人”,在这里是否也包含实实在在的诗人觉得因花“无赖”而“恼”的意味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注意到颔联的作用,就应该肯定“花无赖”和

    12、“恼煞人”的确不仅仅是一种“反言”。颔联“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是说虽然可以整日里樽酒对春光,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又哪里能尽情领略这春光的明艳美好呢?由春的勃勃生机而感及自身的衰老,这应该是白发诗人面对明媚春光时候的一种真实的心情。然而,春光不会因为它会引起老人生出自身已老的感伤而收敛自己的烂漫,春花也不会因为老人的感伤而掩饰自己的绚丽。由此思之,在诗人的感觉中,这不解人意的春光、春花,倒也实在是有些“无赖”而“恼”人了。颈联描写了诗人禁不住春光的召唤,来到大自然里游玩,消受春光,玩得尽兴,以致衣服被石角钩破,藤条树梢迎面刺眼而来。钩衣刺眼,本是可憎可气之事,而在诗人则觉可喜,恰如俗言“痛

    13、快”,即愈痛则愈快,诗人运用反语,透过这些细节描写,可见诗人游玩尽兴,内心可喜。刘岩隐居不做官,常常身穿黑衣头戴小乌巾,“小乌巾”即黑头巾、乌角巾,古代多为隐居不仕者佩戴。“何时”一词表达了一种急切和渴望,“占丛竹”表达了对韦曲春光美好的喜爱和向往,“头戴小乌巾”表达了对像刘岩那样的隐居不仕的生活的向往与渴望。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求仕未果游历韦曲时写下的,我们从“何时”一词中隐约感受到此时杜甫在求仕与隐居之间纠结、彷徨,欲罢不能的无奈等复杂心情。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

    14、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中的意象。联系诗中前三联表达了对韦曲的喜爱之情,再联系题干对“小乌巾”的解释,可知最后两句“何时”“小乌巾”传达出了归隐之意。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一)刘辰翁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刘辰翁:南宋末年词人,入元后不仕,词近稼轩。华风:绚丽的风格。鉴赏“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枝头梅花将尽,冬

    15、去春又来。春寒比之冬寒要好多了。起笔和缓从容,读者可能以为已是春暖时节。实际上并非如此。“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乱山”,写出周围的环境。“残烛”,描摹所居室内之物。“雪和风”,将词境复推向天地。第三句是写实。宋亡后,刘辰翁飘零隐匿于深山。第四句跳宕翻跌,意境无比高远。“阴山”,匈奴世居之地;“北海”,匈奴极北之地;“窖”指地窖;“群”指羊群。此句典出苏武传。词人引苏武故事,表现对其民族气节的无限景仰。“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言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风雨摧残,但境遇也好过被拘匈奴、幽囚大窖、牧羊北海之苏武。襟怀之高尚,读之令人叹然。“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

    16、此二句,由江郎才尽点化而来。但另有新意。年光老去才情仍在,词人颇具自信之心。此二句忽然写至自己之词作,并非偶然。词人言老来才情未改,只是改变了过去绚丽的风格,寄寓了深沉的亡国之悲。“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醉中本想可逃避愁,却忽听得有人唱起了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不禁让词人潸然垂泪。只希望醉中能解千愁,逃脱忧愁,谁料得醉中也无可逃愁,反触起无限伤心,则遗民生涯之忧伤愁恨,牢不可破,不言而喻。“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引用了哪个著名的典故?请简要说明其作用。答案苏武牧羊。这一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词作内容,表现了作者从容面对风雪,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的高尚襟怀。古人创作诗

    17、歌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能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时将典故所涉及的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意积

    18、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牢固记忆这些典故的含义。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情感态度。古诗常见典故的含义红豆爱情或相思梦蝶做梦、梦幻鹊传信的使者阳关古关名,后指送别之曲商女歌女,代指统治者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投笔弃文从武桑榆暮年碧血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黍离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折腰屈身事人采薇隐居避世班马惜别之情折桂科举及第烂柯离家年久高山流水知音或高雅的乐曲古诗常抒的八类感情忧国忧民之情:体验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制度的腐朽和统治者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建功立业之情:保家

    19、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赤诚献身的心声等。思乡怀人之情: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革命战友的思念,难舍难分的惜别。寄情山水之情: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感时伤逝之情: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与的焦虑,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寂寞的思念。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人生梦幻之感:抒发青春的梦幻,理想的

    20、追寻。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景观的美等等。二、理解、领悟思想感情的要诀:抓住显隐“情语”(感情语言)(一)抓住显性“情语”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语”。(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愁)(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独)(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冷、凉(暗含冷寂)(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孤、独(暗含孤傲)(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泪(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泪)春尽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

    21、入孤村。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韩偓: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断云:片片云朵。鉴赏这首诗是韩偓晚年寓居南安时所作,融情入景,兴寄深微。“春尽”,顾名思义是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家国沦亡之痛,年华迟暮之悲,孤身独处之苦,有志难骋之愤,不时袭上心头,又面临着大好春光的逝去,内心的抑郁烦闷自不待言。郁闷无从排遣,唯有借酒浇愁而已。所以诗篇一上来就抓住醉酒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不光是醉,而且是连日沉醉,醉得昏昏然,甚至醉后还要继续喝酒,以致衣服上溅满了斑斑酒

    22、痕。这样反复渲染一个“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来了。颔联转入写景。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片云朵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这正是南方暮春时节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逼真地传达了那种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不仅如此,在这一幅景物画面中,诗人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不正是诗人自身沦落无告的象征吗?扩大开来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断送,不也可以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埋葬的表征?诗句中接连使用“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种把

    23、物境、心境与身境三者结合起来抒写,达到融合一体、情味隽永的效果,正是韩偓诗歌写景抒情的显著特色。颈联再由写景转入抒情。“芳时”指春天,“芳时恨”就是春归引起的怅恨。但为什么要说“人闲易有芳时恨”呢?大凡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闲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鸟啼花落,处处都能触动愁怀。所以这里着力点出一个“闲”字,在刻画心理上十分精微。再深一层看,这个“闲”字上还寄托了作者极深的感慨。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闲散之中白白流过,令人眼睁睁望着它逝去而无力挽回。这不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吗?下句“地迥难招自古魂”,则把自己的愁思再转

    24、进一层。“迥”,偏远的意思。“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原指祈祷死者复生的一种宗教仪式,这里只是一般地用作招致魂魄。诗人为惜春而寄恨无穷,因想到如有亲交故旧,往来相过,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岂不更叫人寂寞难堪?当然,这种寂寥之感虽托之于“地迥”,但根本上还在于缺乏知音。尾联故意宕开一笔,借流莺的殷勤相顾,略解自己的春愁,表面上冲淡了全诗的悲剧色调,实际上将那种世无知音的落寞感含蓄得更为深沉,表达得更耐人寻味。通篇扣住“春尽”抒述情怀,由惜春引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一层深似一层地加以抒发,而又自始至终不离开春尽时的环境景物,即景即情,

    25、浑然无迹,这就是诗篇沉挚动人的力量所在。颈联中有一个字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请找出这个字,并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答案“恨”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恨”字统摄全诗。前两联写的是春尽的惜春之恨。颈联第一句点出“闲”的无所作为、空度年华之恨,第二句又写出地处偏远、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之恨。尾联则是借流莺的厚意含蓄表达出内心无法排遣之恨。(二)抓住隐性“情语”3找出下列诗句(或画线句子)中的隐性“情语”。(1)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空)(2)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注:经历)岁月频。(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似、空)(3)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6、)(独、偏)(4)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送、埋)(5)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桃花(用典)4找出画线诗句的隐性“情语”,并据此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鉴赏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可以想见。该诗在艺术处理上,独特之处如下:一是复字不

    27、犯复。此诗首联中,“江”字、“村”字皆两见。照一般作律诗的规矩,颔、颈两联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么严格,但也应该尽可能地避用复字。现在用一对复字,就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是犯复了。二是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十分轻快。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三是结句,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作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尾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惆怅之感。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_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三章专题三考点四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