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docx

    • 资源ID:18916932       资源大小:1.17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docx

    1、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必修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北京市第四中学 高耀敏 一、教学理念本课主要设计思想是:以学生已有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在过程中提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二、教学内容分析(一)课标要求(2017版)通过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 区域开发的历史意义。(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史实叙述为主,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很长,课

    2、程容量比较大,若按子目顺序讲解,会比较散,也不容易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 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民族冲突严重,但是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进步,汉民族与内迁民族在频繁接触中,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互渗透和影响,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于课标要求和以上分析,我按本课标题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第一部分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第二部分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民族交融等阶段特征有基本认识,部分学生对于朝代更迭情况能简单叙述,但是初中没有选考历史的学生,对这段

    3、历史一片茫然。学生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促进民族交融的途径,不能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学目标通过地图和教材内容,在概括三国与两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等时期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示意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情况,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特征;能够运用有关史料,分析当时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冲突严重的特点;在概括南方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能够运用有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4、民族交融的重要影响;探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五、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二)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途径六、教学设计思路七、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中国历史是富有连续性的,当然这不是说它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进程,在它的历史上也出现过断裂,出现过波动,问题是在经历了这些断裂、动荡和变态之后,中国历史或者说中国的制度与文化,最终又回归于它发展的中轴线。在历史早期,这种波动和变态的幅度就来得比较大。比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了解一下这一阶段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

    5、作用。环节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结合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和教材,梳理政权更迭情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示意图,建立知识结构,把握时代特征。提问:结合政权更迭情况,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特征:政权更迭频繁,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冲突不断。因各种原因,导致这一时期战争很多。真正大一统的就是西晋短短几十年,有过局部统一,但总体上是战乱状态。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常态。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及教材所提供的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分析十六国的政权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出示材料:石勒“号胡(羯)为国人”石虎时期大兴劳役和兵役,巨

    6、大的灾难都落到了非国人的汉人和胡人身上。石虎死后,冉闵反过来利用“赵人,诛诸胡羯”,死者二十余万,“国人”几乎灭绝。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溃,不可复止。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资治通鉴分析材料,并引导学生认识导致民族分裂的主要因素是民族矛盾、民族差异,按这样的逻辑去推导,一个政权要想完成统一,需要的前提条件是缓解民族矛盾,缩小民族差异。就是在历史上缓解民族矛盾、差异的现象叫什么?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之后的隋也是北方政权统一北方之后,再攻打南方政权,之所以能成功,有一个很重要

    7、的因素就是民族交融。这种融合不仅影响了当时局势的改变,对后来中国历史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的认识,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环节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提问:民族交融的含义。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平等相处、经济文化交流、生活习惯互相影响、生产方式逐渐趋于一致。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的消除,即不同民族之间在民族迁徙、杂居相处、长期交往、矛盾斗争的过程中,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提问:促进民族交融的途径有哪些?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

    8、居相处。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 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各族间的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组织,有利于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最住民的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民族交融有基本认识。让学生根据教材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段落,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9、: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饰;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出示材料: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王公卿士以为然不?”对曰:“实如圣旨。”六月,己亥,下诏:“不得为北俗之语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 齐纪六详细分析孝文帝改革措施。让学生概括教材有关南方开发的情况,认识这一时期区域开发的历史意义。出示材料:南北朝后期,南北双方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南北使节往还日益频繁,南北方经济上的互市交易也越来越多,沿淮、汉边境

    10、由“大市”、“小市”,打破关禁的要求日益迫切。尽管全国尚未实现统一,但北人不再因民族压迫而南流,各地对统一文化的认同感也日趋强烈。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设计意图:由于是新教材试用课,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并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孝文帝改革、南方开发等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的作用。结合以上分析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出示材料:(北魏后期)稻谷亩产量一般在4斛左右,若精心耕作,可达10斛,大大超出了汉代平均亩产3斛的水平。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冶铁业也大有发展酿酒业,制瓷业以及其他供城市消费的手工业,从业人数增加很快。(洛阳)城不仅五方杂处,市场繁荣,沽贩云集

    11、,而且在城南的特定区域,安置了南、北、东、西各族降民以及西域和域外商人。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在北魏前期的官制里,既有汉文化的执政机构尚书制度,又有鲜卑文化的大人制度;既有汉文化的监察机关御史台等,又有鲜卑文化的监察机关。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让学生找出教材中有关民族交融影响的内容,并出示材料,进一步分析民族交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影响:经济: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使北方经济恢复,并促使对南方地区的开发。政治:内徙民族认同与接受汉族政治模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上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胡汉文化激荡交汇 ,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缩小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在政治

    12、、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强化教学重点。环节四、总结出示材料:中古时代,中国经历七八百年的民族重整过程,原有“汉人”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而多元的民族。这个民族不是由血统界定的种族,而是认同于一个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的人群。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华民族多元

    13、一体格局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八、教学评价1、知识落实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2、学习拓展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少年不

    14、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独为匪人,言者流涕。魏书卷一八元渊传东魏、北齐重新使用鲜卑语,还出现了“鲜卑共轻中华朝士”的情况。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而西魏宇文泰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恢复了胡族诸将的胡姓,还向汉人广赐胡姓。叶炜从王光、叱罗招男夫妇墓志论西魏北周史二题北魏孝文帝改革长远来看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短时期内也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一部分在改革中利益收到损害的少数民族军人揭竿而起,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回流。 请查阅相关材料,初步了解上述史实,体会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1.本课的主要特点是站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角度

    15、,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设计的主线是从政权更迭看民族冲突、民族矛盾,为缓解民族矛盾而进行民族交融,民族交融为隋朝的统一奠定基础。立意较高,主线清晰。2.材料包含信息丰富,图片资料趣味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3.在区域开发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以加深学生认识。4.本课教材容量非常大,在教学中必须有所取舍,有些内容就没有深入讲解、分析,比如三国鼎立的局面,东汉以来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的原因,西晋的八王之乱,“士族”的特点及影响,北魏分裂的原因,北魏灭亡前后民族交融进程的短暂回流等。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历史长河中,城市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与沧桑。材料一:1

    16、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中四个与南京有关的历史事件。(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事件: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南京大屠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观点一:是灾难:鸦片战争

    17、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观点二:是转折点。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开始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理由参考观点一;理由参考观点二。【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信息结合所学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南京大屠杀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方面进行列举。(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并说明理由。可同意材料中鸦片战争是灾难的观点,然后从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的破坏、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等方

    18、面进行说明,也可同意材料中鸦片战争是转折点的观点,然后从促进西方文化和科技传入中国、促使新思潮萌发和向近代社会过渡等方面进行说明。3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答案】示例一信息: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说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峻,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译书内容先以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重西方思想文化。示例二:信息: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说明:近代以来,主持者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体,19世纪60年代官方译书系统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间译书剧增,体现了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的

    19、时代要求。示例三:信息: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说明: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或者:19世纪40年代的译书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解放思想;19世纪6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启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译书有利于中国人的政治启蒙,推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民主化的探索;民国初年的译书有利于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提出信息: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说明:可从西学东渐的的背景和阶段特征进行阐述,背景可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激发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情说明,历程可从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阐述。提取其它信息言之成理也可。4阅

    20、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永乐十七年(1419年)郑和第五次远航返回,带回的贡品中就有阿丹国所贡麒麟,木骨都束(今非洲摩加迪沙)所贡花福鹿(长颈鹿),足证圣天子的声威无远弗届,也证明大明已是千古未有的太平盛世,一向声教不及的远人才会贡献如此珍贵的瑞兽。皇家画师奉命绘图记载,文武百官观赏后恭呈颂扬诗文。这些活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遍及明朝各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民间对朱棣的负面影响,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也使朱棣自我陶醉。正因为如此,郑和的船队才会一次又一次出发,并且越驶越远,直到东非。摘编自葛剑雄:郑和究竟为何下西洋材料二 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间革命与

    21、建设经验的转移。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间改革与开放经验的转移。1985年,中国选派农业专家帮助改造早先在布基纳法索援建的三个水稻垦区,参照中国国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进行生产制度改革。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中国将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传向世界,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其标志性表述是“要致富,先修路”。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的铁路,连服务员端茶倒水的姿势,都是中国铁路局直接过去培训的。在农业领域,以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技术培训为主导的“科技兴农”成为援非农业的主要形式。摘编自李小云中国援助非洲既非“殖民”,也不是“冤大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对当时中国

    22、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援助非洲的变化,简要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援助非洲的认识。【答案】(1)影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提升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巩固了明成祖的政治地位;满足了统治阶级对奇珍异宝的需要;满足了统治者自大的心理,助兴了“天朝上国”观念;客观上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2)变化:从革命与建设经验援助到改革开放经验转移,再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移。因素: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内主要任务的变化;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认识:中国援助非洲是国家外交的重要表现,援助非洲有利于非洲国家分享中国革命与建设

    23、的经验,促进了非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援助非洲加深了中非人民的友谊,得到非洲人民对中国的支持。【解析】【详解】(1)影响:依据材料一中“足证圣天子的声威无远弗届,也证明大明已是千古未有的太平盛世”、“这些活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遍及明朝各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民间对朱棣的负面影响,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距离、带回的贡品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扩大国际影响、巩固统治、加重财政负担、助长“天朝上国”观念、满足了统治阶级对奇珍异宝的需求和自大的心理等方面分析郑和下西洋对当时中国的影响。(2)变化:依据材料二中“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间革命与建设经验的转移。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0

    24、0年间改革与开放经验的转移。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中国将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传向世界,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可概括得出新中国援助非洲的变化。因素:结合所学从国际环境和国内主要任务的变化、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等方面简要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3)结合所学从体现国家外交、促进非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加深了双方友谊、赢得了非洲人民对中国的支持等方面谈论对中国援助非洲的认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又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试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两条关于中人命名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答案】示例:中国人命名受

    25、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或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如西汉初期,统治者在政治上吸取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同时也受道家养生之道的影响,追求长生,所以社会上出现类似延年、益寿、千秋、万年等名字。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特别是在东汉时期,社会上兴起尊儒读经的风气,所以体现儒家思想追求人格、道德的字受到命名的青睐,如三国志中刘备张飞曹操的字都不约而同出现了“德”字。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体现在命名时,如李义府、狄仁杰受儒家思想影响,李白号“青莲居士”则体现出其受佛家思想影响;而房玄龄的玄字则是道家思想影响的体现。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所以取名偏爱美、德、善、

    26、行等字,如希仁、守信、正道等。【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小论文形式的考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材料体现的古代命名的相关信息可知,中国人命名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或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然后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如西汉初期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长生,所以社会上出现类似延年、益寿、千秋、万年等名字;东汉受儒家思想影响,追求人格、道德的字受到命名的青睐;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取名偏爱德、善、行等字。其他答案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6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无法否认的,是导致以上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

    27、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宋朝的商业虽说从当时世界的标准看来数量庞大,可是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但丁抛弃了衰落贵族身份而参加了富豪政治圈;从米开朗琪罗至伦勃朗,他们的赞助人或为教皇或为大绅商。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然则中国缺乏商业革命,不能产生文艺复兴,乃是因为地理环境

    28、与技术因素,而不由于意识形态。节选自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问题: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却没有实现突破的认识。【答案】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国家,完成了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商业发达,市坊的界限打破,店铺可早晚经营,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但是和西方相比,由于传统政治体制的束缚,农耕经济为基础,商业影响力远小于农业,科技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没有形成近代科技,思想上没有提倡自由,受到理学的束缚,压制了个人的欲求。归根结底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商业的影响力远没有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所以科技没有实现突破。【解析】【详解】据材料“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科技进步具体,表现在完成了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商业打破坊市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等。但是和西方相比,宋代的商业发展并没有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究其原因可从如下方面分析,如: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的政策的限制;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思想上:理学的保守性:地理环境因素:中国是大陆文明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等方面。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