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宗教哲学期末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8469655       资源大小:39.7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宗教哲学期末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

    1、封建迷信活动一般是无组织、分散的、无规范的,并无固定场所进行。个别地方的封建迷信活动形成小型的、秘密的组织,具有会道门性质,完全是非法的。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多为神汉、巫婆、巫师、坛主或以此谋生的社会闲散人员。3、迷信是狂妄的想要测透事物,控制它的进程;迷信用风水求吉祥,咒语治病,想用事物的关联为人谋利益.宗教是谦卑的,要接受世界而且敬畏它的根基如上帝、佛。4、迷信是功利的,它要神力为人服务,服务于人的利益,让圣洁者世俗化。宗教是道义的,要人的利益符合神意,使世俗者圣洁化。5、迷信关切的是世间的事物和自我的安乐 ,关切的是非终极者。宗教关切相反是世界之根和万有之源,超乎于此世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2、根基,是终极者。6、迷信 ,试图以人的行为来影响超人间的力量,以弥补人的有限性。超自然、超科学的奇迹。这一点和宗教有相似之处。基本上以特殊的个人充当人与超人间的力量之间的中介.这些个人具有特殊的力量。总之,对不是终级的东西拿出终极的态度是假宗教,伪宗教=迷信偶像崇拜:把不值得献身的东西为他献身现实中宗教与迷信混杂 有的宗教徒为升官发财 一个宗教徒也会二者混杂。(二)宗教与邪教的异同1、邪教试图以人的行为来影响超人间的力量,以弥补人的有限性。在世的教主被认为有非凡的力量,教主崇拜。 但是宗教中再有权威、再德高望重的神职人员(僧侣、主教、牧师、道士等)也不得自称为神,而邪教主却都自称为神。2、宗教

    3、有自己的典籍,有自己的教义,而邪教所谓教义往往是危言耸听或信口开河,是累谜妄之言的杂糅,大多从其他宗教借用教义,拼凑出邪说。大多以世界末日的恐吓来危言耸听。3、宗教不允许神职人员个人骗财敛财,邪教组织往往大肆掠夺别人,聚敛钱财占为己有。4、邪教严重的敌视社会、敌视人类倾向。特殊的精神控制术,利诱与威胁。而宗教则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邪教是坑害群众、摧残生灵、危及社会,是和恐怖主义、黑社会并称的世界三大毒瘤之一。4、中国民众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P7 5、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问题P7第二章 理性与信仰1、请简述古希腊时期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古希腊时代是理性与信仰的酝酿的时代: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体

    4、现为对世界的认识从神话认识转变到哲学认识,世界的依据由对神的讨论转变为对本原的讨论(由非理性到理性)哲学从神话脱胎而出,哲学有力求建立理性神理性从信仰分离的时候。古希腊哲学开始于一种“解神话”,即用理性的方式来言说当时人们信仰的神话或者宗教。哲学与宗教的这种“同源性”使二者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方法上(理性的方法与信仰的方法)的悬殊也使二者之间一开始就矛盾重重。2、请简述中世纪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如何。人格神取代了理性神,理性与信仰斗争的结果是信仰为理性服务,信仰高与理性。中世纪欧洲笼罩在宗教的浓烈气氛之中,神学在学术界占据 了垄断地位,是所谓“神学的独断”(dogma of theism)时

    5、期。在这种宗教一家独大的历史环境下,哲学成了 “神学的婢女”。中世纪主要分为教父哲学时期与经院哲学时期:在教父哲学时期,体现的是理性与信仰的角逐,此时信仰高于理性。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是否承认哲学和理性在把握真理方面的作用,大体上认为只有基督教才能把握真理。在经院哲学时期,人们开始寻求信仰与理性的和解,如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利用理性论证信仰。3、近代自然神论如何处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的?文艺复兴之后,在强调人的自然理性以摒弃神的天启理性的过程中,形成了 17、18世纪的自然神论(deism)主张神启的内容应当与人的自然理性所能理解的内容相吻合。主张自然神论的宗教学者本人尽管还是基督徒,但

    6、他们认为神启的内容应当与人的自然理性所能理解的内容相吻合,否则就失去了人们对之信仰的基础。理性先于启示,启示受理性的审查。倡导自然神论即神在自然之外,不干涉世间事物理性成为信仰的前提自然神论者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及其规则,但在此之后不再对世界产生影响,理性先于启示而理性与启示无矛盾。这一时期,开始强调理性的独立地位,其强调的理性均为“认知理性”。其中,认知的目的依然是解释和加强信仰,上帝存在的证明是其最主要的内容。休谟从经验论的知识论出发,宣布从认知出发达到信仰的道路不通。学界的理想:完全从理性的范围内寻找一切有理性和有信仰的人能够赞同的宗教基础。4、你是如何看待理性与信仰的关系这一问题的(一

    7、)信仰与理性是相容的,它们可以和谐相处。帕斯卡尔的赌注(二)信仰超越理性。理性是有限制的,但如果能正确地运用理性,信仰就永远不会与理性相冲突。托马斯阿奎那(信仰高于理性)(三)信仰反对理性(信仰主义或非理性主义)。人的理性是易于出错的:宗教事务中不应当寄望过高。认为客观性不适宜于宗教信仰的立场,被称为是信仰主义。信仰不需要理性为其正名,将理性的范畴运用于宗教的企图是完全不妥当的。德尔图良5、哲学是理性的、宗教是非理性的,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说明理由。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

    8、在心理上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仰慕和向往,在行动上则表现为以某种思想体系为准则去解释和改造世界。信仰是主体源于实际上生活实践而对某种对象的极度信服,并视之为具有终极价值当作自己精神寄托的强烈情感和思想倒向,信仰是人对其自然生存有限性、自我能力和社会存在有限性的一种精神上超越,是对生命不朽的精神追求。信仰对象的非现实性、信仰价值目标的超越性、信仰表达的非逻辑性和信仰指向专一排他性等是信仰的基本特征。理性: 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处理宗教问题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帕斯卡尔的赌注

    9、就是用理性对待神学和宗教的例证。第三章 宇宙论论证1、简述宇宙论论证的内容。(一)第一因论证 从某些事物是被外因引起的事实出发,我们可以推出第一因的存在,是基于因果关系的论证。(二)加兰论证这个论证反对宇宙由一个实际上是无限的原因序列所构成的主张。克雷格指出,实际上有无限的事件存在是荒谬的;因此宇宙必然在时间上有一个开端。(实际上无限多的事件不可能存在。在时间上无开端的事件序列必然要求实际上无限多的事件。因此,在时间上无开端的事件序列不可能存在)(三)条件性论证 克拉克的条件性论证认为,每一个存在要么是条件性的,要么是必然的。并非每一个存在都可以是必然的。因此,存在着一个条件性的存在以之为基础

    10、的必然的存在。所有条件的存在以之为基础的那个必然的存在,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帝”。一个必然的存在是自存而独立的,其本身就是其存在的解释,反之条件性的存在本身并不具有存在的原因,而是依赖于其他的存在并最终信赖于必然的存(四)非宗教性的解释: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始于一个密度无限的状态。空间和时间创造于此事件中,宇宙中的其他物质也是如此。第四章 目的论论证1、托马斯阿奎那的“五路”。(1)不动的推动者之论证:世界上每一运动的物体都需另一物体推动,而此物体又需另一物来推动。由此追溯上去,必有一某种自身不动的第一推动。而这个第一推动便是上帝。(2)最终因的论证:托马斯称,世界万物都有起因,而必有一最终因,既

    11、为上帝。(3)自身必然性的论证: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存在和不存在两种可能性。因此处于生灭变化中的万物就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因而,必有一物,其存在的必然性是自身具有,并使其他事物获得存在性。这即是上帝。(4)事物等级的论证:一切事物的善良、真实和尊贵等,都有多有少,又高有低,这是同最高点相比而言。所以,世界上必有一种最善良、最真实、最高贵的存在,我们称之为上帝。(5)目的因论证: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具有目的因。必有一个具有智慧的存在,这个存在使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趋向最终目的,我们将这个存在称为上帝。2、目的论证明的内容。关于上帝存在的目的论论证是我们的第二类经验论证。它从世界表现出智性的目的或秩

    12、序这个前提出发,得出的结论是:必然或可能一个神圣的智能、一个至高的设计者,以此可以说明这个观察或意识到的智性的目的或秩序。简化了的目的论证明:人造物是智慧设计的产物。宇宙与这些人造物相像。所以,宇宙也是一个智慧设计的结果。但宇宙比某个人造物要远为复杂和巨大。所以,有一个强大且智慧的设计者。这个设计者就是上帝。3、批评目的论证明的哲学家有哪些,他们的观点是什么?休谟的批评休谟的意见:宇宙只是偶然的造化1、宇宙不像人类设计的产品那样足以支持其论证。休谟声言我们无法由部分推出全体。2、这个类比是失败的,因为我们没有另外一个宇宙与这个宇宙相比较。3、类比引导我们推论出一个伟大的神人同形同性的设计者、一

    13、个夸大了的人,他具有我们所有的全部属性。-犯了神人同形同性论的错误,将上帝人化的倾向。类比消减了上帝的力量与无限性。4、所谓的宇宙的设计看来由于恶的存在和不严格而有纰漏。比如恶的问题。达尔文的异议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里说,从较简单的生命有机体到较复杂的生命有机体的发展过程,经过显然无目的性的试错、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过程,已渐次超过了许多个世纪。即自然选择。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一个非目的性的观念以代替宇宙是一个有目的造物的经典观念。宇宙是一个偶然性、运动和物质法则而非目的,导致了包括生命和诸如智人这样有目的的生物的进化在内的宇宙及其秩序和规律性。我们作为动物被选择是为了有推理能力和达到我们的目的。斯

    14、伯温:累积论尽管没有哪一种论证可以单独证明上帝的存在或表明上帝更可能是存在而非不存在,但每一种论证都为上帝的存在增加了可能性。它们为有神论共同构成了一个累积性论据。在斯温伯看来,宇宙论论证和目的论论证都是好的结论归纳式论证。它们使得一位创造主-设计者上帝引起了宇宙的存在的假设。比没有这些论证更为可能。因为没有会有神论和宗教经验的反论证为有神论提供可观的证明效力,所以累积性效果足以使有神论超越了所有的可能性4、简述累积论论证的内容 5、请阐述十个漏桶的含义。对于累积性论证的反驳:十个漏桶(ten leaky bucket)-用几个坏的论证来达成累积性论据,正好像一个人试图用十个漏桶打水,然而十个

    15、漏桶将不会比一个漏桶打到更多的水第五章 本体论论证1、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的内容。他从神的概念直接推出神的存在,认为人们有一个可能的最伟大的存在者的观念;或者说,最伟大的存在者能够存在于观念中。如果它仅仅存在于观念中,则可以设想有既存在于观念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者比它更伟大,而这与“最伟大的”相矛盾。因此,最伟大的存在者必然既存在于观念中,亦存在于现实中。甚至不能设想上帝不存在(他从神的概念直接推出神的存在,认为人们心中有一个神的观念,这个观念本身的意思是一个不可设想更大的最伟大者。但如果它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则还可以设想一个更伟大者,而这是有矛盾的。所以,神这个不可设想更大的最伟大者不仅

    16、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也必存在于现实中。这种存在者如此之大,以至于不能设想任何更大的东西,它就不能仅仅在把握它的人的理智中存在;也就是说,只要它在理智中存在,它也就可以被设想为在现实中实存的。而在现实中实存,要多于仅仅在理智中实存。因此,如果这个与之相比不可能设想任何更大的东西的某种存在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中,那么,它就会被也在现实中实存的东西所超越,从而它也就不是可设想的至大者。2、经院哲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安瑟尔谟在信仰支配理性、信仰寻求理解的前提下,肯定了理性对神学的作用,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从而确立了经院哲学的基本立场。经院哲学基本原则是在信

    17、仰高于理性的前提下,运用理性形式通过辩证方法论证信仰。信仰就成为了理解的前提、理解的范围、理解的目的,信仰对理性的优先地位一目了然。关于上帝存在的哲学证明便成了经院哲学的重要内容3、安瑟伦如何看待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关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作为一位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安瑟尔谟极力主张理性服从信仰,信仰在先,理性与信仰为依据;信仰寻求理解,用理性去证明信仰。提出了“先信仰而后理解”的口号。他说:“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因为我相信:除非我信仰了,我决不会理解。”这段话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它意味着基督徒应该由信仰进展到理性,而不能从理性出发达到信仰。当他不能够理解的时候,更

    18、不应该离开信仰。其次,它意味着理性必须始终依靠教义,“我们必须用理性去维护我们的信仰,以反对不信上帝的人”。最后,这里也蕴含着“不能仅仅停留于信仰,而要力求对其加以理解”的思想。“在我看来,当我们有了坚决的信仰时,对于我们所信仰的东西,不力求加以理解,乃是一种很大的懒惰。在安瑟尔谟的思想中,尤其是在上述第三层含义中, 隐含着反对“直接知识、信仰高于认识”的思想萌芽。”这样,信仰就成为了理解的前提、理解的范围、理解的目的,信仰对理性的优先地位一目了然,正是在这里,安瑟尔谟确立了经院哲学的基本原则。4、为什么安瑟伦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位经院哲学家。最初安瑟伦继承了柏拉图和奥古斯丁的思想,认为信

    19、仰高于理性,理性应当服从信仰,探索真理首先必须以信仰为根据。自此教父哲学开始衰落,因此说安瑟伦是“最后一个教父”。因此后来安瑟尔谟力图调和信仰与理性的矛盾,强调必须从信仰出发,运用“辩证的方法”,即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正统教义。这样,信仰就成为了理解的前提、理解的范围、理解的目的,信仰对理性的优先地位一目了然, 安瑟伦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哲学证明即维护了信仰至高无上的地位,又保证了哲学思辨的权利,由此安瑟尔谟确立了经院哲学的基本原则。因此,他才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位经院哲学家”。5、反驳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的哲学家有哪些?他们观点分别是什么?高尼罗海上仙岛。针对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断言写了为

    20、愚人辩一书,系统地驳斥了安氏的观点。高尼罗认为,存在于心中的未必存在于现实中。我能理解“最伟大的存在者”这个词,但仍不能对之形成概念,因为我没有也不可能有经验。假如有某一个甚至不能用任何事实来设想的东西,一定要说它在心中存在,那么,我也不否认这个东西也在我心中存在。但是,从这事实,我们却万万不能得出结论:这个东西也存在于现实中。所以,除非另有确切无疑的证明我决不承认它是真实地存在着。这就像是在心中设想了一个海上仙岛,认为现实也存在这一个海上仙岛一样。被用来证明一切虚妄的东西。康德心中的100元。康德指出,安瑟尔谟犯了把实在或是看成了像蓝伟大这样的一阶谓词的错误,就好象基于我拥有100美金的观念

    21、,我就能够从银行里取得100美金一样,当你说一张100美金的支票就等于一张百元美钞时,你是在描述支票的属性;当你用实在概念断言这个观念时,你并没有为100美金加上一个新的属性。你只是说这个观念得到例证。同样,当你说这个城堡是蓝色的时候,你正在为城堡的观念加上一个属性即蓝,但当你说这个城堡存在时,并没有为城堡的观念加上任何东西,而只是说这个观念得到了例证或说明。我们说真正的谓词或属性是一阶属性,而实在概念是一个二阶属性,它肯定了关于可能属性之事态的某种性质。在安瑟尔谟的论证中,实在,被当成了一个一阶属性,这个属性为一个实体的观念加上了某种性质,使得它更加伟大。黑特(Haight)兄弟魔鬼存在证明

    22、。 为魔鬼而做的本体论论证 我们完全可以想像,人们心中也有这样一种概念:“一个不可设想比他更邪恶的存在者”;这个其恶无比的家伙就叫“魔鬼”。他不仅存在于人们的心灵,而且存在于现实;假如有人否认“魔鬼存在于现实”的话,那么,他就称不上是“一个不可设想比他更邪恶的存在者”了。由于我们不能不承认魔鬼的现实存在,而且他就本质属性而言其恶无比,所以,魔鬼和上帝一样,也是“必然存在”的。第六章 宗教经验1、宗教经验的含义。宗教经验:就是宗教信仰者对于某种神圣物的某种内心感受和精神体验。2、詹姆士对宗教经验的定义。詹姆士认为私人的宗教经验的根底和中心是在于神秘的意识状态”。 宗教经验有四个方面的特征:超言说

    23、性、知悟性、暂现性及被动性。人类的宗教经验,就其主要类型来说,都是神秘性的个体体验,所谓的神秘的宗教经验是不是可信的、有权威的;这种神秘性能否证明人在宗教经验中所获得的新生、超自然和泛神论的感觉是真实的。任何宗教经验中都有神秘主义的传统;因为宗教经验是信仰者主体对神秘客体存在的个人意识状态,它多半以心醉神迷的非理性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这些神秘经验具有语言所无法描述的特性而且即便是对于当事人它也稍纵即逝。宗教经验对于他或她自己而言是一位神圣实体存在的充分证据,但对未曾经验者而言只构成一种可能性。3、奥托与施莱尔马赫对宗教经验的分析有何不同。施氏强调的是宗教经验中的主体性,而奥托更注意宗教经验中的客

    24、体存在,即神圣者。施莱尔马赫就强调过,宗教信仰不应该被局限在理性的分析范围里,而是要以超越理性的宗教经验作为其依据。人类宗教生活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的非理性;他坚信宗教并非起源于又类的智力禀赋,而是我们人类面对自己的有限生命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绝对依赖感 。这种绝对的依赖感就是一种神秘的宗教经验,它对非体验者来说是莫名其妙的,但对体验者本又却是绝对重要的。奥托认为施莱尔马赫仅仅将宗教视为信仰者主观的情感,体现在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中的重要观念都是涉及信仰者主体的,如绝对依赖感、奉献精神、敬畏感等等,而没有说明这种宗教情感所绝对依赖的客观对象。奥托认为有了宗教经验的客体,施莱尔马赫关于宗教的定

    25、义才能成立,即必须明确宗教信仰者对什么东西存有绝对的依赖感。奥托说这个客体就是“神圣者” (holy或numinous)。奥托引进“神圣者”作为客体,以完善宗教经验的概念,即信仰者主体对神圣者客体的经验。因为在他们的理解中,宗教现象是个体差异性很大的经验,而不是纯客观的普遍经验,理性的分析往往会牺牲宗教经验的特点。奥托认为,在神学思想中,理性主义太盛又会形成新的偏见,阻碍对宗教起源的全面探索。奥托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宗教的起源和基础都是信仰者的经验,而不是神学家的教条。所以,忽视了信仰者主体的感受性,不承认被信仰的客体的神秘性即其超理性分析的特性,都会使我们对宗教的理解误入歧途。4、马丁布伯

    26、认为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我与你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度的,其中既有我对你的奉献也有我从你那里索取的、亲密无间的、互相依存的、 同甘共苦的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在“我一你”类型的人神关系中上帝作为永恒的“你”一直都存在着。如果人类中有真实的“我一你” 类型存在关系,其中就必然有上帝。通过将神比作永恒的“你”人神之间的关系变为一个相互依存的、具有强烈感受性的、平等的“我一你”类型的关系,而且在“我一你”的关系中,上帝还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你”,更重要的、永恒的“你”。马丁布伯反对奥托将上帝视为“绝对他在”的观点,而坚持认为如果上帝存在是必然的,那他必然是“绝对现在”(wholly

    27、present)的,即完全呈现在人神关系之中,而不是独立的存在第七章 神正论与恶的问题1、恶的种类都有哪些? 1、自然之恶天灾“自然之恶” 是指,由那些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像旱灾、水灾、火灾、台风、海啸、地震、饥荒、瘟疫、不治之症等等。 2、人伦之恶人祸人伦之恶即“道德方面的罪恶”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的不良品质或邪恶行为而产生的种种罪恶现象,诸如偷盗、凶杀、欺诈、虚伪、贪婪、歧视、压迫、迫害、战争、贫困、不平等、不公正等等。 3、本体论的恶坏Evil (坏):不仅指人还指物,表示自然事物负面 。2、阐述伊壁鸠鲁问题。1、关于罪恶与神的公义并存而引起的矛盾和思考,最初起源于

    28、古代希腊的思想传统。主要是伊壁鸠鲁的问题。伊壁鸠鲁问题内容:他想要避免恶,却无能避免恶吗?如果是这样,他是软弱的。他能够避免恶,却不愿避免恶吗?如果是这样,他是邪恶的。他既能够避免恶,又想要避免恶吗?如果是这样,恶又从何而来?问题的解决 :要么消解恶;要么消解神的全知全能全善。3、对于恶的辩护都有哪些理论?1、神正论的辩护神义论或神正论。神正论意指神允许罪恶存在,但仍无伤于神圣与公义的存在与价值。由对神的全善全能与恶的事实的思考和回答形成的学术传统即神正论。神正论的代表观点: 莱布尼茨的神义论:所有恶都是为了促成更大的善,因此这个世界尽管如此,却也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希克的神义论辩护:为

    29、了使作为自由负责的行动者的人类将世界作为一个塑灵魂的场所,这包括对人们的性格和人格的灵性完善。霍布斯的解释:世界就像动物的笼子,世界的丰富多彩,不在于他的单一,死寂的。有坏事比没有坏事要好。2、自由意志辩护关于恶的问题的有神论辩护主要是自由意志辩护,这个辩护采取了自由意志主义的意志自由观。即人类对善、恶行动的选择是自由的。代表观点奥古斯丁:一切事物都是由那至上、同等、永不改变之善的三位一体的神所造成的;这一切事物虽没有至上、同等、永不改变的善,但他们也是善的,甚至分别地说,也是如此。就全体而论,一切事物都很好,因为它们总形成一个奇妙美丽的宇宙。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3、进化与恶 进化论认为恶不是撒旦之罪、亚当的堕落或人类滥用自由意志所致,而是物种发展的适应策略使然,这个策略伴随着痛苦不幸和利益冲突,指向恶的主要类型。进化论认为恶是物种发展的适应策略使然。恶使我们


    注意事项

    本文(宗教哲学期末复习题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