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16750268       资源大小:114.9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

    1、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赫鲁晓夫的墓碑材料二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特内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同意。掘墓人:(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守墓人:(消极影响)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其改革失败。重点精讲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赫鲁晓

    2、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缺乏深思熟虑,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2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1)积极性:对苏联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局限性: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易混易错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在当时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进行的,虽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冲击了斯大林体制,起到了“掘墓人”的作用,但其在经济改革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措施(1)工业方面恢

    3、复部门的集中管理体制,同时兼顾地方,把部分企业下放地方管理。坚持集中的经济计划,同时扩大企业的某些自主权。实行利润提成,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农业方面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推行集约化经营,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投资。2评价(1)作用:取得一定成效,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2)局限:未能从根本上变革旧体制,导致后期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再加上其与美国加紧争霸,导致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面滑坡。材料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

    4、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请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哪一方面?这一做法有何后果?答案(1)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2)后果:造成经济负担持续增长,农、轻、重工业比例继续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停滞。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3)苏联与美国进行军

    5、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影响经济发展。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指导思想:认为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2措施(1)用经济办法代替行政命令的管理办法。(2)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筹资金、自主经营。(3)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允许集体和个体经营。(4)在农村实行租赁制和家庭承包制。3结果各项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4原因(1)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再加上阻力重重。(2)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局势失控。掰菜叶的戈尔巴乔夫材料一“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上述材料

    6、是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答案(1)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2)缺乏科学的改革思想,更缺乏配套措施。(3)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材料二他把苏联变成了历史现在,他自己也成了历史这是师东先生创作的一幅漫画,时间大约是在2007年4月23日以后,也就是俄罗斯前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之后。整个漫画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边漫画展现的是叶利钦“终止”苏联。一座简单的纪念碑,上面的五角星是苏联的象征,下面的碑铭上写着“苏联,19221991”,其中“1991”的字样刚刚刻完,而完成这个雕刻的正是叶利钦,他的手中还拿着“作案”的工具锤子和凿子;右边的漫画也是一座小型的纪念碑

    7、,上面的头像是叶利钦自己,下面是叶利钦的生卒年月字样“叶利钦,19312007”。(1)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苏联解体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1)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2)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改革。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革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归纳总结戈尔巴乔夫的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着哪些问题?(1)经济结构问题,苏联原来存在的问题就是农、轻、重比例失调,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长期落后。但是,改革中“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仍然在重工业,结果使比例更加失

    8、调。(2)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很大。(3)取消了指令性计划,但严格的间接控制仍然使企业自主权无法实现。归纳比较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整个历程?(1)特点:试图打破斯大林模式。背离社会主义方向。(2)认识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对传统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积重难返,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致使苏联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1)改革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9、2)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3)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改革的方向。(4)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有序进行。课堂小结1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A列宁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为发展农业开展大规模的开垦荒地运动,以扩大谷物种植面积。2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

    10、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C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是失败的,但是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3勃列日涅夫在工业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B允许个体经济存在C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答案D解析A、B两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C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D项符合题目要求。4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

    11、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解析从“民主化”“私有化”可以看出是指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祭坛”“绝路”指出改革的失败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5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A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C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答案A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苏联的实际出发,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过分追求稳定,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面临问题困难重重。B、C、D三项说法都不全面。6阅读下列政

    12、治笑话,回答问题。苏联历史上主要领导人一起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请看各位领导人的反应:列宁发出号召:“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很警觉,立即指示:“对车上乘客和铁路沿线的所有人进行调查,视情节给以处分。情节轻者,劳动改造;情节重者,流放西伯利亚;特别严重者,就地正法。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于是苏联(1)请你补充“”处的内容。(2)五位领导人的话反映了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政策,你知道是哪些政策吗

    13、?实施这些政策的主要影响是什么?答案(1)解体了。(2)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斯大林:强调阶级斗争,开展大清洗运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缓慢,苏联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政治多元化,苏联最终解体。解析题目设置虽然是一则政治笑话,解题时应注意理解各人所说话的寓意,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概括。第(1)问显然是苏联解体。第(2)问应注意紧扣不同政策及影响,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是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回答要简明扼要。一、选择题1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

    14、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析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三项正确。在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故C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

    15、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解析不顾苏联自然条件的恶劣,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是赫鲁晓夫“蛮干”的表现。3“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共同的失败原因是()A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B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C侧重农业改革D顽固势力的破坏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中国的洋务运动也没有突破原有的旧体制,因

    16、此选A项。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根据材料“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触动“斯大林模式”。故选C。5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

    17、性计划经济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解析材料中“真正懂得经济”是指按经济规律管理经济,制定和实施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故C项符合题意。6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之所以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是因为他的改革()A彻底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C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历史意义D在苏联彻底消除了个人崇拜之风解析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先河,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A、B、D三项均

    18、与史实不符。7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C两项错误;B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相对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8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图一图二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斯大林解析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就是葬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9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19、用“斯大林模式”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上述言论()A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B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C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D预示着苏维埃联盟的解体解析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与“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不同,并且主张用前者取代后者,实际上就否定了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10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的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应该是()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分裂的重要原因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解体承担重要责任C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应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

    20、解析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分裂的深层次原因,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上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了党对国家的领导权,所以应对苏联分裂承担重要责任,但是苏联分裂并不能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故选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19561960年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19861990年国民收入8.7%6.1%7.7%5.7%3.7%3.2%1.3%工业总产值10.4%8.5%8.4%7.4%4.5%2.5%据苏联兴亡史、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有关资料编制材料二1

    2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张建华著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变化的根源。(2)赫鲁晓夫改革之后,苏联历史上还进行过哪两次大规模的改革?(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答案(1)呈现连

    22、年下降的趋势。根源是斯大林经济模式失去活力,日益成为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2)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3)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他执政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相对迅速;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但他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他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这就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每日工资为5卢布或更少;对某些享有特权的人来说享受更多的优惠百货公司还不到营业时间,门前已开始有两三百人在排队。那天是卖床垫,或许只有四五百件,却来了800到1 000多顾客。不到天黑,所有的东

    23、西都卖光了。需求量那么大,顾客那么多,就是在很久以后,一切东西仍会供不应求。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6年)材料二经济学者已经意识到苏联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在走外延发展的道路,而现在外延增长的因素已经枯竭。因此,必须把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提上日程,必须依靠行政命令转向经济杠杆调控经济,必须重视已经开始的新科技革命等。当这些问题被提到苏共代表大会上时,只是讨论了一番。实际上,一切依然如故,毫无结果。俄罗斯学者阿尔巴托夫关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论述材料三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了64.5%,农业生产减少了60.4%,卢布贬值,物

    24、价飞涨五千多倍。大型专题历史文献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解说词(1)材料一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问题?(2)材料二中有关苏共代表大会上对经济学者的积极建议,仅仅表现为“讨论一番”的现象,说明了什么?(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经济困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论述很多,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单说明理由,或者谈谈自己的见解。答案(1)普通劳动者工资待遇低;特权人物享受更多优惠;物资奇缺,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2)说明苏共领导阶层未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修补。(3)20世纪30年代经济困难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超越了生产力的水平;20世纪末的经济困难主要是苏联解体造成的。(4)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长期冷战;苏联长期实行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犯了严重的错误。


    注意事项

    本文(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2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