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春季班第17讲课内外文言文复习与迁移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16384305       资源大小:221.5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春季班第17讲课内外文言文复习与迁移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知识梳理1】 吕氏春秋二则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过:经过 方:正要 引:拉 善:善于 遽:就 任:处理 悖:荒谬涉:渡过 遽:立刻 契:用刀刻 止:停下来 求:寻找 惑:糊涂2、文章的翻译有一个想要渡江的人,看见了有人拉着孩子正要投进江中。小孩正在啼哭。经过江上的人问他(把孩子投进江中的)原因。(他)说:“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即使父亲擅长游泳,(他的

    2、)孩子难道就擅长游泳了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例题精讲】(例1较简单,例2较难。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酌情选用。)例1、吕氏春秋二则1、 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针对的错误:以不变的僵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作者的态度:批判否定,认为人的思想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写作思路:先叙述错误可笑的事件,进而指出他们的错误,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结构特点:先叙事,后议

    3、论语言特点:通过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2、 这两则故事的不同之处:前者是以僵化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对象,后者是认为事物是不会发展变化的,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同一事物。语言特点:前者设问句,后者双重否定句。例2、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资治通鉴【说文解字】1 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为:做;何:什么。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陶侃尝出游 ( ) 汝既不田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 汝既不田A向吾不为斯

    4、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3、翻译句子是以百姓勤于农植。4、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1、(1)巡游(2)名词作动词,种田 2、B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4、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提示: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特点。 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巩固练习】(练习1较简单,练习2较难。练习1、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

    5、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注】觇(chn):探看。围:此处指蛇的身围。殊:完全。以剌刀攫其者:正用刺刀一样的前足在割蛇的头 攧(din):跌,意为“任由蛇怎么翻滚”。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渐近临之 ( ) (2)攧不可去(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姓张的)看到蛇上的皮肉已经被割破了。B、过了很久,蛇终于死了。(姓张的)看到蛇头上的肉已经被割破了。C、过了很久,蛇竟然死了。(姓张的)看到蛇头上的皮肉已被割破了。D、过了很久,蛇竟然死了。(姓张的)看到蛇上的

    6、皮已经被割破了。3、螳螂凭借“ ”这一举动杀死了蛇。4、读了上文后,你悟出的道理是 1、(1)靠近(2)离开 2、C3、“(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4、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练习2、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1)于孤林(2)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3)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4)于身。其阴逾(5)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1)逃暑:避暑,乘凉。 (2)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3)衽:卧席。 (4)濡:沾湿。 (5)逾:同“愈”,

    7、更加。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徙衽以从阴 (2)其阴逾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2)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1、(1)移动 (2)离开2、(1)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2)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完全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

    8、规。【知识梳理2】 桔逾淮为枳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我们要记清楚。使:出使 习辞:善于说话 方:将要 为:于

    9、坐:犯罪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诣:拜访,谒见 曷:同“何” 避席:离开座位 其实:其,代词;实,果实 然:如此 得无:莫非 熙:同“嬉”,戏弄 病:侮辱2、文章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如今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 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

    10、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橘逾淮为枳晏子将至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1、解释文中的加

    11、点字:(2分)(1)晏子将使楚 ( ) (2)齐人固善盗乎?( )出使 本来,原本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仅仅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3、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比喻什么? (2分)比喻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固善盗乎)”的羞辱。4、如何理解“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缚者曷为者也?齐人也,坐盗。”中楚王的一系列行为?楚王赐晏子酒。早已经密谋要“辱之”,却还“赐晏子酒”,写出楚王虚情假意。当“酒酣”之时依计行事,说明时机把握得很好。”楚王明知故问,准备发难。

    12、对曰:”无中生有,煞有介事,自欺欺人。5、“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这里的“视”,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楚王“视”晏子而问,楚王这一“视”,充满着得意的神态,是流露着蔑视的眼光。6、最后楚王知道自讨没趣了,为什么还要“笑”?楚王是无可奈何的“笑”,这是苦笑,是尴尬的笑,自嘲的笑,痛苦的笑。7、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要羞辱齐国。”一句泄露了天机。8、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聪明、机智、善辩。在受到挑衅的情况下仍然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体现了名士风范。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13、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1)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2)具茨:山名。 (3)涂:同“途”。1、解释下列加点字。(1)适遇牧马童子 (2)非徒知具茨之山 (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3、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1、(1)恰好 (2)只 (3)除去 2、(1)治理天下,跟牧马有什么区别呢?(2)黄帝拜了两

    14、拜,又叩头到地上行了大礼。3、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4、对有损集体、公共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一傅众咻孟子谓戴不胜(1)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2)?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3)诸?使楚人傅诸?“使齐人傅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4)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5)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能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犹如宋王何?(1)戴不胜:宋国大夫 (2)与:同“欤”,表疑问语气 (3)傅:教(4

    15、)咻:喧扰 (5)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国国都临淄城内。(1)虽日挞而求其齐也 (2)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1)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2)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能得矣。3、本文给人的启示是什么?1、(1)鞭打 (2)向善2、(1)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2)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3、周围环境特别是身边多数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学习语言是这样,在品德修养上也是这样。【知识梳理3】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

    16、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1、背景介绍吴国国君想要攻打楚国,并且告诉左右大臣说:“有人胆敢反对,就格杀勿论!”面对生命的威胁,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一个少年说了不到八十字就打消了吴王的年头,避免了战争的爆发,拯救了吴楚两国的千万百姓。2、我来描述故事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

    17、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吴王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欢快地叫着,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想要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的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1、下列对“子来,何苦

    18、沾衣如此?”的意思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子来这里,有什么苦恼,要把衣服弄成这样湿。B、你来这里,为什么要把衣服弄得这样湿?C、年轻人过来,为什么这样痛苦地把衣服弄湿呢?D、儿子过来,有什么苦恼,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B2、下列选项所述的内容与上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2分)A、“螳螂捕蝉”与吴王伐荆的利弊关系是一样的。B、“少孺子”巧用螳螂作比,使吴王恍然大悟。C、“少孺子”反复在后园弄湿衣服是一种劝谏的策略。D、“善哉!”是吴王赞美“少孺子”的故事美妙。D 3、如果用文中语句来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的话,它是 “少孺子”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的故事意在 告诫齐王为

    19、人处事时要考虑周全,居安思危,不可以盲目攻打楚国。4、文中用了哪些词来描写这些动物的动作?说说这些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同学上台演示动作,在此过程中逐句背诵)蝉:高居悲鸣,饮露;螳螂:委身曲附;黄雀:延颈欲啄螳螂。形象生动刻画了不同动物的特点。蝉的习性就是叫声连绵,餐风饮露;螳螂的身体比较柔软舒展,前肢弯曲,紧贴树枝;黄雀伸长脖子,贪婪地想要啄住螳螂。5、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如果想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就应该多角度分析问题。不能只贪图眼前利益而忽视潜在的危险。6、本文和引婴投江刻舟求剑都属于寓言,寓言有哪些特点?寓言的基本特征是:借此喻彼、借浅喻深、借动植物喻人等。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

    20、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言的主旨一般在篇末点明。也有的寓意不直接点明,而是让读者自己思索,自己领悟。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o,年老的妇女。卒:完成。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成( ) 去( ) 方( ) 欲(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 ) (2)学而时习之(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_答案:1、成:完成 去:离开 方:正在 欲:想要2、(1)老妇 (2)学

    21、习的知识 (3)书画 3、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割肉相啖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

    22、无勇。注释卒然:卒,同“猝”,卒然,即突然。 革:更,另。于是具染而已:于是,在这里;染,调味用的豆酱。在这里置办点豆酱就可以了。1、解释加点字词:其( ) 涂( ) 姑( ) 子( )2、联系生活实际就“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一话题谈一点感想。1、其:其中 涂:通“途”,路上 姑:怎么 子:你2、勇敢并不是匹夫之勇,毫无必要地、盲目地舍弃自己的生命;而是在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敢于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信仰。齐国的好赌勇的人,其中一个人住在城的东郊,一个人住在城的西郊,突然在路上相遇时说道:“喝点酒怎么样?”酒过数巡,(他们)说了:“弄点肉怎么样?”其中一个人说:“您的肉我的肉都是肉啊,还干吗要另外找

    23、肉呢?”于是准备好了调料,便抽刀互相割肉吃,到死为止。像这样的勇敢,不如不勇。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充分发挥想象,分角色进行短剧表演。短剧结束后,老师点评、学生间互评,同时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解答题目。最后,根据学生作答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检测1、唐太宗面试(贞观十八年)上闻洺州刺史程名振善用兵,召问方略,嘉其才敏,劳勉之,曰:“卿有将相之器,朕方将任使”名振失不拜谢,上试责怒,以观其所为曰:“山东鄙夫,得一刺史,以为富贵极邪!敢于天子之侧,言语粗疏;又复不拜!”名振谢曰:“疏野之臣,未尝亲奉圣问,适方心思所对故忘拜耳”举止自若,应对愈明辩上乃叹曰:“房玄龄处朕左右二十余年,毎见

    24、朕谴责余人,颜色无主名振平生未尝见朕,朕一旦责之,曾无震慑,辞理不失,真奇士也!”即日拜右骁衞将军。选自资治通鉴【说文解字】勉:鼓励,勉励失:失礼鄙:见识浅陋心思:心想失:差错拜:以礼授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嘉其才敏,劳勉之 ( ) 名振谢曰 ( )适方心思所对 ( ) 毎见朕谴责余人 ( )2、翻译句子山东鄙夫,得一刺史,以为富贵极邪!名振平生未尝见朕,朕一旦责之,曾无震慑,辞理不失,真奇士也!3、重用人才,当然要考察,唐太宗是怎样考察程名振的呢?1、赞赏 敏捷 慰问 请罪 回答 每次 2、你这个山东见识浅陋的俗人,当一个小小的刺史就以为富贵到了极点吗!程名振以前不曾见过我,我一时责备

    25、他,竟然没有震惊害怕的样子,说话没有差错,真是天下的奇人啊!3、唐太宗除了了解程名振善于用兵之外,还进行廷试,考察他的军事方略,考察他是否思维敏捷不仅如此,他还对程名振“失不拜谢”,装着发怒,给他压力,发现他处变不惊的气质与才识在此基础上才给以重用。参考译文:(贞观十八年)皇上(唐太宗)听说洺州刺史程名振善于用, 兵,把他召来问他用兵的方法策略,赞赏他才思敏捷,慰劳并鼓励他,说:“你有将帅和宰相的才能,我将要重用你” 程名振失礼没有下跪谢恩,皇上假装发怒责备他,来看他会怎么做说:“你这个山东(崤山以东)浅陋的俗人,当一个小小的刺史就以为富贵到了极点吗!敢在我的身边说话粗陋,而且还不拜谢!” 程名振请罪说:“我本是见识短浅的臣子,不曾亲自接受皇帝的问话,刚才正在思索怎么应答,所以忘了谢恩所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春季班第17讲课内外文言文复习与迁移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