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19)6.土壤基本结构单位:(p20)7.同晶替代:(p23)8.土壤有机质:(p29)9.土壤腐殖质:(英文)(p30)10.有机质的矿化过程:(p31)11.腐殖化过程:(p31)12.腐殖化系数:腐殖化系数是指定量加入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以碳量计)腐解一年后的 残留量(以碳量计)与原加入量的比值。一般用腐殖化系数来度量动、植、微生物残体在微生 物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形成腐殖质的程度。腐殖化系数是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 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13.土壤生物:(p44)14.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p47)15.土壤微生物多样性:(p47)16.土壤酶:(p48)17.根际:(英
2、文)(p50)18.根际效应:(p51)19.根土比:(p51)20.菌根:(p51)21.吸湿水:(p58)22.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p58 答案不明确)毛管孔隙又称小孔隙。具有明显毛管作用 的孔隙。其孔隙直径一般小于 0.1 毫米。因土粒小、排列紧密而形成。非毛管孔隙又称大孔 隙,孔隙直径大于 0.1 毫米的土壤孔隙。23.膜状水:(p58)24.毛管水:(p58)25.重力水:(p59)26.地下水:(p59)27.吸湿系数:(英文)(p60)28.凋萎系数:(英文)(p60)29.田间持水量:(英文)(p60)30.饱和含水量:(英文)(p60)31.无效水:(p60)32.有效水
3、:(p60)33.质量含水量:(p61)34.容积含水量:(p62)35.相对含水量:(p62)36.土壤储水量:(p62)37.土水势:(p64)38.基质势:(p64)39.土壤水吸力:(p66)4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p68)41.土壤通气性:(p72)42.土壤热容量:(p75)43.土壤导热性:(p76)44.土壤热导率:(p76)45.土壤母质:(p81)46.地质大循环:(p91)47.生物小循环:(p91)48.成土作用分类:(p92)49.溶迁作用:(p93)50.螯迁作用:(p94)51.悬迁作用:(p94)52.原始成土过程:(p96)53.有机质积聚过程:(p96)5
4、4.黏化过程(作用):(p96)55.钙积与脱钙过程:(p97)56.盐化脱盐过程:(p97)57.碱化与脱碱过程:(p98)58.富铝化过程:(p98)59.灰化、隐灭化和漂灰化过程:(p98)60.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p99)61.白浆化过程:(p99)62.土壤熟化过程:(p99)63.土壤发育:(p101)64.土壤个体发育:(p101)65.土壤系统发育:(p101)66.土壤剖面:(p102)67.土壤诊断层:(p104)68.土壤颗粒:(p108)69.土壤粒级:(p108)70.有效粒径:(p108)71.当量粒径:(p108)72.土壤密度:(p111)73.土壤容重:(p
5、112)74.容重、密度、孔隙度的关系:(p112)75.土壤孔性:(p113)76.土壤孔度:(p113)77.当量孔径:(p115)78.土壤质地:(p116)79.土壤结构:(p121)80.土壤结构体:(p121)81.土壤结构性:(p121)82.多级孔度模型:(p125)83.饱和流:(p140)84.非饱和流:(p140)85.达西定律:(p140)86.入渗:(p142)87.土壤水的再分布:(p143)88.土面蒸发:(p144)89.“夜潮”现象:(p145)90.“冻后聚墒”现象:(p145)91.土壤水的有效性:(p146)92.对流:(p151)93.分子扩散:(p1
6、52)94.机械弥散:(p152)95.水动力弥散:(p152)96.比表面积:(p158)97.永久电荷:(p159)98.可变电荷:(p159)99.土壤净电荷:(p160)100.电荷零点:当土壤胶体所带负电荷和正电荷的数量相等时,即胶体的净电荷为零 时的 pH 值。101.吸附作用:(p161)102.交换性阳离子:(p162)10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p162)104.盐基饱和度:(p163)105.活性酸:(p172)106.潜性酸(p172)107.土壤缓冲容量:是指使土壤溶液的 pH 值改变一个单位所需要加入的酸量或碱量。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缓冲容量大就
7、可以稳定土壤溶液反应,使酸度保持在一 定范围,为植物生长创造稳定的土壤生态条件。108.总碱度:(p175)109.碱化度:(p176)110.氧化还原电位(Eh):(p179)111.土壤呼吸作用:(p191)112.氨化作用:(p198)113.硝化作用:(p198)114.反硝化作用:(p200)115.激发效应:(p202)116.土壤肥力:(p219)117.土壤生产力:(p220)118.土壤养分的有效性:(p220)119.质流:(p225)120.土壤背景值:(p234)121.土壤自净:(p236)122.土壤环境容量:(p237)123.土壤污染:(p240)124.土壤质
8、量:(p268)125.土地退化:(p276)126.土壤退化:(p277)127.土壤沙化:(p280)128.土壤流失:(p282)129.土壤盐渍化:(p284)130.残余盐渍化:(p285)131.潜在盐渍化:(p285)132.地下水临界深度:(p285)133.人为土:(p363)第二部分 填空(都是比较基础的)1.(p70)自然界土壤由固相、液相、气相三相物质组成。2.(p102)由完整的土壤发生层次组成的垂直土层序列为土壤剖面。3.(p26)黏土矿物是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形成的次生矿物。4.(p29)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土壤母质中的有机体,但自然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是土壤上生长的植物
9、残体和根系分泌物。5.(p32)外来有机物不断输入土壤,经微生物分解和转化形成腐殖质,土壤原有有机质不断被分解和矿化而离开土壤。6.(p111、112)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空隙)的质量称为密度,而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空隙)的质量称为容重。7.(p108)固相骨架中以单个形式存在的矿质土粒称为单粒,而许多矿质土粒(单粒)及有机质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土粒称为复粒。8.(p121)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称为土壤结构性。9.(p113)孔隙性质(孔性)是由土壤孔隙总量和大小孔隙的分配所决定的。10.(p177)一般地,酸性旱田土壤淹水后,其 pH 上
10、升(上升/不变/下降)。11.(p109)在卡钦斯基、美国农部和中国三个土壤粒级分类中,砾的尺寸都是大于 1mm。12.(暂未从书中发现)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是我国土壤的三个土类,其中水稻土是地带性土壤。13.(p199、212,答案不确定)在氮、磷、钾三种元素中,氮、钾在土壤中存在矿物晶格固定。14.(p18)土壤固相一般分为三部分,它们是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体。15.(p220,钠在书中未明确给出)对于所有植物而言,在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Na+、Fe3+、H+中,H+、Fe3+是必需营养元素,Na+是有益营养元素。16.(p19)土壤矿物按矿物的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1、。17.(p45,无明确答案)土壤微生物根据其对营养和能源的要求,一般将其分为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和光能无机营养型。18.(p114)土壤孔度通常是根据土壤容重和密度来计算的,其计算公式是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100%。19.(p140)土壤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水分运动,分别是饱和水流、非饱和水流和水汽移动。20.(p118)中国土壤质地分类中细黏粒的粒径是 0.001mm 。21.(p172)在强酸性土壤中,土壤活性酸的主要来源是铝离子。22.(p303)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23.(p163)一般来说,含高岭
12、石较多的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较小。24.(p128/129)土壤的粘(黏)结性是指土粒通过各种引力而粘结起来的性质,而土壤的粘着性是指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25.(p94)悬迁作用又称为黏粒的悬浮迁移作用,它是指土体内的硅酸盐粘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悬液的迁移。26.(p20)铝氧八面体的结构是由 1 个铝离子和 6 个氧离子所构成。硅氧四面体的结构是由 1 个硅离子和 4 个氧离子所构成。27.(p75)土壤三相组成中,热容量最大的是 水,热容量最小的是气体。28.(p146)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29.(p70)土壤空气中
13、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气中,其主要原因在于土壤中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分解和根的呼吸作用能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30.(p207)提高土壤有效磷的途径主要有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土壤淹水 和 合理施用磷肥 等。31.(p23、24)高岭石等 1:1 型矿物晶层之间 氢键 相连;蒙脱石矿物晶层之间 分子引力 相连。32.(p224)植物吸收营养的方式有 根系截获、质流、扩散。33.(p296、306 需参考最新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富铁土是一种土类还是土纲,土纲 。34.(p174)石灰位的表示方法 pH-0.5pCa。35.(p60)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及下限分别是 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36.(p12)农业化学土壤的创始人是德国的 李比希。37.(p38)土壤腐殖酸的含酸功能团包括芳香族和脂肪族化合物上的的 羧基和 酚羟基。38.(p48,未从书中找到明确答案,此题答案来源于百度学术)土壤酶在土壤中以 胞内酶、胞外酶 状态存在。39.(p111)土壤密度是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实用上多以重量代替)。40.(p118)中国制的土壤粘粒的上限是 1m。41.(p121)土壤结构的二重性包括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