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优化电源布局和网络结构三、提高农网装备水平第五章 提供安全经济的新农村电力保障一、加强农网安全管理二、加强生产运行及自动化管理三、加强节能降损管理第六章 构建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电力环境一、加快营销管理现代化建设二、推进优质服务品牌化建设三、促进建立规范有序的供用电秩序第七章 实施科技强电和人才兴电战略一、实施科技强电战略二、推进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三、加强农电队伍建设第八章 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保证二、拓宽融资渠道三、完善标准体系四、推广典型经验五、推动社会参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提出:“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加快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百千万工程”,为新形势下农村电气化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家电网公司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供电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供电企业的积极努力,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取得了突出成效。特别是1998年以
3、来,国家大力实施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投入巨资建设电网,改革乡村电力管理体制,有效解决了农村电网薄弱、供电能力差、管理体制不顺、用电秩序混乱、农村到户电价高等突出问题,农村电气化水平显著提高,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为新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对加快推进农村电气化事业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目前农电在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供电服务质量有待继续提高,农电管理基础还需不断夯实,农电管理体制需要深化和完善,农电队伍素质亟待进一步提升,农电整体发展状况难以持续满足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和社会事
4、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快建设坚强农村电网,不断提高农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建立规范的社会供用电秩序,积极构建“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电气化格局,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整体水平,对服务“三农”、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积极有序推进,并取得预期成果,特制定本纲要。1.发展水平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要达到“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目标要求。户户通电:农村居民户户通电,电力在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基本实现电气化。供电可靠:电网发展
5、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规范,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安全经济:供电生产安全稳定,电网运行经济环保,用电价格规范合理,安全用电水平较高。供用和谐:政府、企业、客户和谐互动,供用关系协调有序,供电服务优质高效,设施保护群策群力。2.主要指标公司供电区域内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主要指标各阶段目标如表1所示:表1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序号指标2005年2010年2020年1户通电率99.37%99.90%99.99%2县及县以下人均年生活用电量(kWh)1502404503综合电压合格率95.8%97.3%98.5%4供电可靠率(RS-3)99.512%99.60%99.80%5综合线损
6、率7.42%7%6.56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县的比率18.9%90%100%3.电气化县、乡、村建设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完成“百千万”示范工程,并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340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20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81000个。到2020年末,建设新农村电气化县1200个,新农村电气化乡(镇)1700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320000个。具体如表2、图1、图2、图3所示。表2新农村电气化县、乡(镇)、村建设目标阶段2015年数量(个)占供电行政区比例数量(个)新农村电气化县3402085050%120070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200151120040%1700060新农村电气化
7、村81000215000320000图1 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目标图2 新农村电气化乡(镇)建设目标图3 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目标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紧紧围绕公司“一强三优”发展目标,加快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提高电能应用普及率,不断规范和强化农村供电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电气化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电力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
8、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1.政企合作,共同推进。坚持政府领导和政策支持,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新农村电气化工作长效机制,共同推进农电事业健康持续发展。2.科学规划,示范先行。科学制定与各地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相适应的新农村电气化发展规划,加强示范工程建设,发挥示范典型作用,推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全面开展。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把电气化建设工作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扎实推进,突出实效;防止盲目投资和无序建设,确保电气化发展水平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推
9、进。1.把解决农村电网的难点、热点问题放在首位,着重完善农网基础设施。2.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网建设与改造,研究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网发展模式,积极采用农网适用技术,兼顾先进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建设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现代化农网。3.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并落实与当地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电气化建设目标及实施方案,加强工作调研,完善工作措施,有效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4.已达到新农村电气化阶段性标准的,要根据电气化建设总体部署,继续扩大农村电气化乡、村比例,提高电网装备运行水平和供电服务水平。“户户通电”是电力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的重要反映,是农村电气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实现“
10、户户通电”,逐步缩短城乡用电水平差距,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而紧迫的任务。1.主要任务全面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到2010年,通过国家电网最大限度延伸能够解决供电问题的无电地区基本实现户户通电,解决约120万无电户的用电问题。2.重点工作(1)准确掌握无电地区情况,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户户通电”实施计划和方案。(2)进一步加强“户户通电”工程的组织领导,层层签订“户户通电”责任书,落实工程责任制;推广领导包片、挂钩联系、分工督察等好做法。积极向政府汇报,与地、县政府签订协议。(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五制”,把“户户通电
11、”工程建成“平安工程”、“优质工程”和“廉政工程”。(4)对一些特别偏僻、居住条件恶劣的无电地区,根据地方政府异地搬迁扶贫规划,做好移民后的通电工作。(5)协调社会相关单位和部门组成“户户通电”工程验收小组,认真做好“户户通电”竣工验收和工程档案建立工作;加大人大、政协和政府把关力度,确保验收质量;验收结果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监督;对于用户自身原因不宜通电的,要经地方政府确认。(6)通过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户户通电”工作,树立公司服务大局、勇于负责的国企形象,展示广大员工奋发向上、不断超越的精神风貌。农村地区电能供应充足,电力在各领域得到充分应用,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居民生活用电水平显
12、著提高,家用电器得到普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水平差距明显缩小。(1)改造农村供电网,提高农网供电能力,充分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用电需求。(2)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为当地招商引资、乡镇企业等项目发展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3)加快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推动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开展农村用电需求侧管理工作,争取和落实峰谷分时电价和优惠电价政策,切实让用户得到实惠。(4)大力推进能源替代工程,加大推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力度,有效开拓农村电力市场,寻求电量新的增长点,不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5)加强用电常识的普及宣传,大力宣传电力在促进农业生产、
13、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上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切实提高农民使用电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建设供电可靠的新农村电力网络,提供持续、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坚强支撑,也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前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系统性、经济性、先进性、协调性、动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网规划,并纳入国家电网发展总体规划、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实施。充分考虑负荷特性,重视电源点布局,合理布置变电所,优化电压等级组合,长远规划高中压配电主网架,因地制宜地选择低压配电模式。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时做好农网规划的滚动修编,建立农网规划的常态机制。(1)结合地域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采用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和用电负荷特性的供电模式,农网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协调一致。(2)推动农网优化规划,提高农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农村电网规划软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