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一专题 第3课 季氏将伐颛臾 含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4231596       资源大小:753.55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一专题 第3课 季氏将伐颛臾 含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1、”孔子说:“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就这样,孔子始终在弹奏同一首曲子。有一天,孔子在弹奏中忽然心有所悟,他站起来眺望着远方说:“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了,这个人皮肤黝黑,身材修长,胸怀开阔,志向高远,除了周文王还会是谁呢!”师襄子听后马上站起来,一边向孔子行礼一边说道:“你真是圣人啊,这首曲子就叫作文王操。(一)背景链接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三分公室”,各占其

    2、一。二十五年后,三家又“四分公室”,孟孙、叔孙各占其一,季孙因把持政权,独占其二。国君所得的赋税,贡多贡少,听任三家。而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它的贡品为鲁国国君专有。季康子要讨伐颛臾,一方面是因为“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形成掎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孔子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录之语。(二)常识整理.文学常识1.论语。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语录体,现存20

    3、篇,为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文化、教育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语言含蓄隽永,故事简洁生动,往往能体现出长篇难以表达的思想深度,折射出一些长篇论述难以反映的人物个性。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2.语录体。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文化常识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一说为宫墙。臣至此屏,便会

    4、肃然起敬。比喻内部。“祸起萧墙”意思是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三)博览悦读从季氏将伐颛臾看孔子的思想季氏将伐颛臾是整部论语中篇幅较长的少数几章之一,主要记载了孔子的三段话,这三段话都包含着对季康子的谴责和对自己学生的批评、教诲。孔子以充足的理由谴责了季氏伐颛臾的战争决策,宣传了行仁政施教化的政治主张和“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治国安邦思想,表现出一个教育者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高贵品质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仁政思想。孔子反对战争,反对武力。他认为,治理国家要靠仁爱道德,要用自身的“文德”去感化百姓、招徕远人。孔子把“仁义道德”看作统治者必备的个人素质,将“施

    5、仁政、行德义”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是夫子一生为之积极宣扬并努力实践的基本思想。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立场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上述原则。孔子认为季氏用武力去侵略颛臾的做法是错误的,要让“远人来之”的正确做法在于凭借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来以德服人,而不是武力强迫。并且“既来之”后还要“则安之”,亲民爱民,对远方之人多施仁政,使他们能安居乐业。唯有如此,社会才能安定,国家才能稳固,在这里,孔子特别强调了统治者“修文德”的重要性,所谓“文德”,指的就是礼乐仁义等的儒家仁德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强调要用仁义道德去教育感化百姓。孔子曾经作过这样的形象比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论语颜渊)君子(统治者)的个人道德对百姓的影响与作用就如风吹草一样,能感化民众,无为而治。礼的思想。孔子为什么这么反感季氏攻打颛臾?除了认为这是不合“仁德”之举以外,还在于其不合“礼”数。我们可以看看孔子列举的三条“反战”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即说颛臾受先王之封,一向受到鲁国的礼遇,有一定的政治地位。言外之意是:连先王都很客气地对待它,你季孙氏凭什么可以去打它?你这样去攻打不是冒犯“先王”了么?以下犯上,这是大不敬的、无礼的。二是“且在邦域之中”。即颛臾本来就在鲁国疆域之中,不存在对鲁国的威胁问题,这样去攻伐它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也是不合礼的。三是“是社稷之臣也”。即从君君臣

    7、臣的关系看,颛臾一向对鲁国称臣,臣不犯君,君不伐臣,这很符合孔子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分的礼教等级思想。在孔子看来,颛臾是守礼的,明礼的;你季孙氏才是无礼的:把持朝政,自作主张攻打颛臾,这种“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实,才是天下无道、“陪臣”无礼的最好明证。“陪臣”即家臣,孔子身处春秋乱世,生活在“陪臣执国命”的鲁国,当时的鲁国国政就是被三家家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所谓的“三桓”)把持,孔子对这种无道、无礼的社会深恶而痛绝之,企图以自己的努力来改良社会,恢复“君臣有别,各安其分”的周礼,从而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目标。治国思想。孔子在文中概括阐述了自己的治国安邦思想:对内

    8、要“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对外要“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简言之,就是治理国家要达到“均、和、安”,对待远人要“修文德”,这样才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心。简言之,孔子的治国思想是以德治为中心,以周礼为准绳,主张以宗法等级制度为根本的治国制度,它维护的是统治者的中央权力。总之,从季氏将伐颛臾中,我们看到了孔子身上那种经世济民的伟大抱负,那种献身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即使从今天的角度来观照,仍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值得我们反思、借鉴和学习,也令我们深深感动。 1.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积累成语。(重点)2.了解孔子施行仁政、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难点)3.学

    9、习本文用对话方式反复辩难的写作方法。一、诵读课文第12段,完成下面的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季氏将伐颛臾 伐:动词,征伐,攻打(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见:动词,拜见,谒见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3)无乃尔是过与 尔:代词,你是:代词,复指“尔” 过:动词,责备(4)且在邦域之中矣 且:连词,况且(5)是社稷之臣也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用社稷代指国家(6)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持:动词,护持 颠:动词,跌倒(7)则将焉用彼相矣焉:疑问代词,何,哪里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8)虎兕出于柙 于:介词,从(9)且尔言过矣 过:错,犯错(10)是谁之过

    10、与 过:错误,过失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指用兵。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今义:有事情(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此处是“以之为”的省略。以,介词,把。为,动词,作为。“把作为”的意思认为(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列:不能:3.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译文:季康子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颛臾”置于动词“有事”之后,应为“于颛臾有事”)(2)无乃尔是过与?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宾语前置句,“尔是过”即“过尔”。宾语“尔”置于动词“过”前;固定句式,“无乃与”,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可译为“恐怕吧”)(

    11、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从前先王让颛臾做祭祀东蒙山的主祭人。(省略句,“以”后省略动词宾语“之”,即颛臾)(4)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况且颛臾又在鲁国国境之内,这是鲁国的臣属。(判断句,“也”表示判断)(5)何以伐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宾语前置句,“何以”,“以何”,即“为什么”;固定句式,“何为”,一种表示反问的句式,可译为“为什么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柙”“于椟中”分别置于动词“出”和“毁”的后面。应为“于柙出”“于椟中毁”)环节二:把握文意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明孔子反对讨伐颛臾的

    12、一项是()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在邦域之中矣且尔言过矣是社稷之臣也A. B.C. D.解析:选 C是孔子对冉有、季路的指责。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对季氏将伐颛臾进行劝阻,孔子对他们的严重失职行为表现出极大的不满。B.孔子引用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说明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就应该辞职,而不应该尸位素餐。C.孔子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季氏攻打颛臾的错误。D.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显示了孔子坚守仁道、正直而行的人格魅力。选CC项,孔子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教育冉有

    13、、季路要认识到自己的失职。二、诵读课文第3段,完成下面的问题。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固而近于费而:连词,表并列关系 于:介词,和,跟(2)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动词,讨厌,痛恨 舍:动词,舍弃,回避 为:介词,替,给(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也:句中助词,表舒缓语气 国:诸侯的封地 家:卿大夫的封地(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盖: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倾:动词,倾覆(5)故远人不服远人:指本国以外的人 服:臣服(6)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动词,辅佐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固而近于费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2)后世必为子孙忧 忧:动词作名词,祸患,忧患(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名词作动词,找借口,找托词(4)则修文德以来之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5)既来之,则安之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8.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如果能做到这样,所以本国以外的人如果不臣服,(国君)就修治推行礼乐之类的德政教化而使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一专题 第3课 季氏将伐颛臾 含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