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

    • 资源ID:12900011       资源大小:107.8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

    1、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最新】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C百炼成钢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一组是AH2O、MgO、H2CO3 都属于氧化物BH2S、H2SO3、H2SO4 都属于酸CNaOH、Ca(OH)2、Fe(OH)2 都属于碱DNaCl、Na2CO3、NaHCO3 都属于盐3某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的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4小明发现自家农

    2、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杆软弱容易倒伏,他应该施用下列化肥中的()A B C D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 化合反应B 置换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二氧

    3、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8下列各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分别取样,加水溶解B除去氮气中少量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C鉴别CuSO4、MgSO4、NaCl、KOH四种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利用物质的颜色和相互反应进行鉴别D除去硝酸钠中少量的氯化钠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AA BB CC DD9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CuSO4、NaCl、Zn(NO3)2 BMgCl2、Na2SO4、NaOHCCaCl2、NaNO3、Ba(

    4、NO3)2 DH2SO4、NaNO3、NH4HCO3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B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二、填空题11回答下列问题:(1)Na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2)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的化学式是_。(3)纯棉毛巾、真丝围巾、羊毛衫、塑料拖鞋等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制品的是_。(4)油锅着火了,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5)CO2中“2”表示的意义是_。三、流程题1

    5、2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_(填字母代号)。a纯碱b烧碱c苏打d小苏打(2)如图1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3)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2方案: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写出加入Ba (OH) 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溶液X中含有哪些杂质?_。四、推断题13AH是初中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6、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为红色单质,D为红棕色物质,E为最常用的溶剂,H为红褐色沉淀,G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_。(2)写出符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3)写出符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4)上述物质转化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种。五、实验题14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_。(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使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_(填名称)。(3)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用_检验气体是否集满。六、科学探究题15有一瓶标签受损、没盖瓶盖且装有无色液体的试剂瓶

    7、,如图所示。老师告诉大家,瓶内原有的液体只能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中的一种。为了判断瓶内是何种溶质,并确定试剂瓶的标签,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实验探究)(1)从受损的标签信息看,大家一致认为该液体不可能是_。(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_该液体是碳酸钠溶液(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准确,又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过量Ca(OH)2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_该液体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

    8、)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有不足之处, 于是丙同学只改用了一种与乙同学所加物质类别不同的溶液,重新按照乙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与乙同学的完全一致,且结论完全正确。则丙同学改用的试剂为_。(实验结论)实验结束后,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原试剂瓶标签_。(反思与交流)(1)为了不使标签破损,应如何正确操作_。(2)药品取完之后应及时密封保存。七、计算题16将20.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表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散失) 反应时间(s) 0 10 20 30 40 50

    9、60 溶液温度() 20.5 20.6 20.7 20.8 20.920.8 20.7(1)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_(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精确到0.1%)参考答案1C【解析】A、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百炼成钢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

    10、析判断。2A【解析】A、碳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是氧化物,错误;B、H2S、H2SO3、H2SO4都属于酸,正确;C、NaOH、Ca(OH)2、Fe(OH)2都属于碱,正确;D、NaCl、Na2CO3、NaHCO3都属于盐,正确。故选A。3C【详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此选项正确;B、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选项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要紧贴烧杯内壁,此选项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此选项正确。故选C。4A【解析】【详解】农作物缺少氮肥会出现叶色发黄的现象,茎杆软弱容易

    11、倒伏是缺乏钾肥的现象,故需要补充的营养元素是钾元素和氮元素,故选A。5C【解析】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B、 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错误。故选C。6D【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不正确;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

    12、铁后面,铜和硫酸亚铁不反应,故B不正确;C、反应的生成物的两种,不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D、碳酸钡和也是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D。7C【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

    13、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故选C。8D【解析】【详解】A、分别将三种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是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降低是硝酸铵,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此实验可达到实验目的;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此实验可达到实验目的;C、CuSO4溶液是蓝色的,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KOH溶液,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溶液,剩下的是NaCl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此实验可达到实验目的;D、加过量的AgNO3溶液,NaCl+AgNO3AgCl+NaNO3,过滤,会引

    14、入AgNO3,此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点睛】除杂题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再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即可。9C【解析】【详解】A、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但CuSO4在水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MgCl2、Na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该组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能大量共存,且在水中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D、H2SO4、NH4HCO3结合生成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

    15、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10C【详解】A、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是溶液,是纯净物,故A错误;B、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错误;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故C正确;D、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点灯通电时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11+3价 塑料拖鞋 隔绝氧气 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详解】(1)NaNO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1价,氧元素的化

    16、合价为2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是氯化铵,化学式为。(3)纯棉毛巾、真丝围巾、羊毛衫都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塑料拖鞋是由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故属于合成材料制品的是塑料拖鞋。(4)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油锅着火了,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原理。(5)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故CO2中“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点睛】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

    17、可燃物着火点以下。12d 硫酸 硫酸和硫酸钠 漏斗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分析】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详解】(1)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小苏打,故选d。(2)开始pH值大于7,溶液显碱性,滴加药品的过程中,pH在变小,最终小于7,故该实验是将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此时pH小于7,说明硫酸过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3)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加入Ba (OH) 2溶液和硫酸镁反

    18、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故溶液X含有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点睛】开始pH值大于7,溶液显碱性,滴加药品的过程中,pH在变小,最终小于7,故该实验是将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13Fe2O3; Fe+CuSO4FeSO4+Cu; 2FeCl3+3Ca(OH)22Fe(OH)3+3CaCl2; 4 【详解】A为红色单质,则A是Cu,D为红棕色物质,则D是 Fe2O3,D能与B相互转化,故B是Fe,Fe生成物质C,物质C能生成Cu,故物质C是H2,E为最常用的溶剂,E为H2O,H为红褐色沉淀,H是F

    19、e(OH)3,G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Ca(OH)2, Fe2O3生成的F能与Ca(OH)2反应生成Fe(OH)3,故F可以是FeCl3 ,带入框图,推断合理。(1)D是氧化铁,故填:Fe2O3;(2)反应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Fe+CuSO4FeSO4+Cu;(3)反应是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故填:2FeCl3+3Ca(OH)22Fe(OH)3+3CaCl2;(4)上述物质转化中涉及CaO+H2O=Ca(OH)2,是化合反应; 2H2O2H2+O2,是分解反应;Fe+CuSO4FeSO4+Cu,是置换反应;2FeCl3+3Ca(OH

    20、)22Fe(OH)3+3CaCl2,是复分解反应,故填:4。【点睛】推断题往往以框图的形式出现,箭头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该题的突破口,铜是红色单质、氧化铁是红棕色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钙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4集气瓶 石灰石或者大理石 带火星的木条 【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故使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者大理石。(3)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

    21、的木条复燃,故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点睛】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气体是否集满。15蒸馏水 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变红色 Na2CO3+Ca(OH)2CaCO3+2NaOH CaCl2溶液等 10% NaOH溶液 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标签损毁 【详解】实验探究(1)试剂瓶上贴有10%浓度说明是溶液,而蒸馏水是纯净物。故答案:蒸馏水(2)根据实验结论知道该液体是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3)根据实验结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

    22、淀和氢氧化钠,所得溶液仍呈碱性,酚酞溶液变红,故答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变红色 Na2CO3+Ca(OH)2CaCO3+2NaOH(4)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酚酞溶液变红,并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所以需要使用不引入干扰离子的鉴别方法。故答案:CaCl2溶液等实验与结论根据检验结果可知,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所以判断上述溶液是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故原溶液是10%NaOH溶液。反思交流(1)因标签受到腐蚀缺损,导致标签腐蚀的原因是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答案: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标签损毁。16(1)20.9;(2)36.5%【分析】根据图表可知当反应时间为40秒时,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当40秒时,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当pH为7的时候,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可以求出盐酸的质量分数。【详解】(1)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最高时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温度从表上可知为20.9(2)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x x=3.65g36.5%所以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是36.5%。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1 答案和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